五粮液近5年股票行情如何
五粮液,在白酒企业中,被戏称为“万年老二”!即便如此,五粮液仍然是股民最喜爱的白酒企业,截止2022年9月30日,持有五粮液的股东户数高达64万户,位列全部A股第15位,位列白酒行......接下来具体说说
市值蒸发超7400亿,增速放缓,五粮液该如何破局?
五粮液,作为中国知名的白酒品牌,多年来一直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传统工艺闻名于世。然而,近期五粮液的市值亮起了红灯,超过7400亿的市值蒸发使得人们开始对五粮液的未来产生了疑虑。这一事件暴露出五粮液所面临的威胁和问题,并迫使该公司重新审视其发展策略,以保持竞争力和长期稳定。
首先,五粮液需要重视产品质量和口碑。过去几年,五粮液在国内外市场的热销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也出现了明显的问题。近来有关五粮液产品质量下降的报道频繁出现,各种负面舆论开始泛滥。因此,五粮液应当意识到,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品质始终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它应该重新审视生产过程并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始终符合消费者的期望,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除了产品质量,五粮液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扩大其市场份额。当今时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五粮液应该积极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来宣传和销售产品。与此同时,五粮液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五粮液可以更好地洞察消费者的内心,并制定相应的销售和营销策略。
此外,五粮液还应该致力于提升自身品牌的国际认可度。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五粮液作为中国白酒的代表之一,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然而,五粮液迄今为止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相对较弱。要改变这种局面,五粮液需要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参加国内外的酒展和展览,扩大和巩固其对外传播的渠道和渠道。此外,在产品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五粮液还可以寻求与国际奢侈品牌合作,共同开发高端市场,提升品牌的高端形象和声誉。
当然,五粮液的发展不能只依赖于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合理规范。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减免、优化行业环境等政策手段,为五粮液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大对白酒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为五粮液等知名品牌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近期,贵州茅台和瑞幸的合作也掀起了一阵联名热潮,给逐渐陷入沉寂的白酒行业带来了不少的热度。然而,相比于贵州茅台的积极态度,作为行业老二的五粮液却显得有些安静。虽然市场传闻五粮液将和蜜雪冰城合作推出饮料“浓香柠檬水”,但很快蜜雪冰城否认了这一消息,而五粮液选择了不作回应。
对比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在跨界合作、多元化、年轻化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贵州茅台显然更为积极。事实上,除了态度之外,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在近两年的经营状况上也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实现营收709.9亿,净利润359.8亿,增速分别为19.42%和20.76%;而五粮液实现营收455.1亿,净利润170.4亿,增速分别为10.39%和12.83%。很显然,五粮液的业绩明显弱于贵州茅台。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已经从增量博弈逐步转变为存量博弈,酒企之间的竞争格外激烈,作为行业老二的五粮液也受到了冲击。据媒体报道,五粮液旗下的多款产品都出现了价格倒挂,经销商对五粮液的信心也在减弱。此外,上半年五粮液的存货超过了160亿,同比增长高达12%。从种种数据来看,五粮液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什么会出现五粮液的增速放缓以及卖不动的现象呢?侃见财经指出,当下的白酒市场呈现出了“两超多强”的局面。所谓的“两超”即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而“多强”则指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等多家一线酒企。虽然五粮液稳坐行业前二的位置,却与贵州茅台相比实力要弱上许多。从产品端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贵州茅台的“53度飞天茅台”供不应求,而五粮液的第八代普五却仍在平价销售。
事实上,近两年来五粮液的处境并不太好,出现了卖不动的迹象。今年上半年,五粮液实现营收455.1亿,净利润170.4亿,同比增长分别为10.39%和12.83%。虽然仍然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但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这是五粮液自2015年以来最差的一份半年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五粮液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仅为5.07%和5.11%,这是近十几个季度以来首次单季度业绩增速跌至个位数。
五粮液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增速放缓也导致产品卖不动。白酒市场正经历着存量博弈,酒企之间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一现实,五粮液需要审视自身发展策略,加强产品创新,积极拓展市场,以应对白酒行业的变化。
虽然市场传出五粮液将和蜜雪冰城展开合作推出饮料“浓香柠檬水”,但目前尚未获得官方确认。五粮液需要在产品创新上不断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以挑战贵州茅台的霸主地位。只有找准市场定位,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五粮液才能在白酒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关注”,不仅方便讨论和分享,还能给你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期,贵州茅台与瑞幸的联名合作掀起了一股热潮,为逐渐沉寂的白酒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与贵州茅台的表现相比,作为行业老二的五粮液似乎相对低调。在“茅台咖啡”大受欢迎之后,市场曾传出五粮液将与蜜雪冰城合作推出饮料“浓香柠檬水”,但蜜雪冰城很快予以否认,五粮液方面也选择不作回应。
对比两家酒企在跨界合作、多元化、年轻化方面的态度,贵州茅台明显更为积极。实际上,从近两年的经营状况来看,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709.9亿和359.8亿,增速分别为19.42%和20.76%,而五粮液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55.1亿和170.4亿,增速分别为10.39%和12.83%。显然,五粮液的业绩相对于贵州茅台来说较为疲软。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逐渐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这对身为行业老二的五粮液构成了不小压力。据报道,今年五粮液旗下的多款产品都出现了价格倒挂现象,经销商对五粮液的信心也在逐渐减弱。另外,上半年五粮液的存货高达160亿,同比增长12%,显示出该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五粮液的销售增速放缓,是否出现了“卖不动”的现象?此前,侃见财经曾对白酒行业进行过深入分析,认为当前白酒市场呈现出“两超多强”的格局。所谓的“两超”指的是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而“多强”则是指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等多家一线酒企。然而,尽管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稳坐行业前两名的位置,但与贵州茅台相比,五粮液的实力仍有不小的差距。这一点从产品端就可以看出:贵州茅台的“53度飞天茅台”依然供不应求,网上价格动辄上千元;而五粮液第八代普五目前仍是平价销售。
实际上,近两年来五粮液的处境并不理想。与贵州茅台的“不愁卖”相比,五粮液似乎有些“卖不动”。从营收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五粮液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55.1亿和170.4亿,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39%和12.83%,虽然依然维持着双位数的增长,但与过去几年相比,这是自2015年以来五粮液交出的最差一份半年报。更令人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五粮液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仅有5.07%和5.11%,这是其近十几个季度以来首次单季度业绩增速跌至个位数。
除却产品本身,五粮液的经销策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过去,五粮液主要采用一种大型经销商主导的模式,即以地域为单位,指定具有强大实力的经销商全权负责该地区的五粮液销售活动,并设立二级、三级经销商,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经销体系。在此模式下,大经销商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主导权,积极性和效率较高,对五粮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经销商模式下的经销商权限过大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为应对这一问题,五粮液开始探索建立大经销商体系下的直销模式,即“厂家对接大商、大商对接小商”的销售模式,通过筛选出约500多家大经销商由厂家直接管理,而其他经销商则通过大经销商进货。然而,这种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大经销商模式的弊端,五粮液对经销商的掌控力依然不足,价格倒挂和窜货等现象依然难以完全避免。
不可否认的是,五粮液在行业中依然具有巨大的领先优势,但面对与贵州茅台日益拉大的差距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作为行业老二的五粮液或许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形势。无论是产品的创新还是经销策略的改进,五粮液都需要从深层次的角度去思考和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寻找合适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五粮液,在白酒企业中,被戏称为“万年老二”!
即便如此,五粮液仍然是股民最喜爱的白酒企业,截止2022年9月30日,持有五粮液的股东户数高达64万户,位列全部A股第15位,位列白酒行业第1位。
看到如此庞大的股东户数,猎人似乎想到了14年前,发生的类似情景。即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五粮液的股东户数一直高于50万户,期间股价*高跌幅高达60%,随后经历了长达8年的剧烈震荡。
下面,猎人就来具体讲一讲这其中的故事
此时,五粮液的股东户数仅10万户。
随着国企股权分置改*的深入推进,中国股市在2007年迎来了超级大牛市,五粮液自然不会缺席。
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五粮液涨了10倍。
随着股价上涨带来的赚钱效应,五粮液的股东户数也在此期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然而,绝大多数股民并没有享受到股价的10倍涨幅。
2007年3月,五粮液的股价已经涨至18元,但股东户数仍然只有10万户。
随后半年,股民开始加速买入五粮液,并使其股价在2007年10月达到40元。
2007年7月,股东户数增长至25万户,此时股价达到27元;
2008年1月,股东户数增长到43万户,此时股价冲到40元后小幅回落至38元,也就是说,有18万户股民是在回落这个阶段进场的。
也许,正是应了那句话,千金难买牛回头,眼看期盼已久的五粮液回落至自己的目标价格,于是蜂拥而至,期盼着它的股价能够继续前行。
然而,事与愿违!
到2008年4月,五粮液的股价已经腰斩,但股民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股东人数比1月份还增加了13万户,达到56万户。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五粮液的股东户数增加了46万户。
随后半年,全球股市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继续暴跌。
五粮液于2008年10月跌至9元,此时的股东户数仍然高达53万户。
这半年,也许此前的56万户股民有人忍痛离场,也许又新进了一些抄底的人群。
另外一边,五粮液的经营业绩从2006年至2008年,表现非常强劲,2006年录得净利润11.7亿、2007年14.7亿、2008年18.3亿。
显然,强劲的业绩并没有阻挡股价的下跌。
也许,都是估值惹的祸。
2007年10月,五粮液的的股价40元,估值高达127倍。
五粮液的股价在一年内,反弹至30元。
而此时(2010年11月),股东户数已经降至29万户,比此前的53万户,减少了24万户,也许有人抄底赚钱获利了结,也许有人解套离场,但是,原先在38元附近冲进去的18万股民,似乎就差一口气就能回本,但结果,让人很失望。
也许,从基金的持股变化之中,能窥探出端倪。
根据基金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公布的年报数据,基金持股分别达14%、18%和10%。
而到了2013年一季度,基金持股比例大幅减少至4.8%。
基金大幅减仓的原因也许是五粮液在2012年净利润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那一年,五粮液录得103亿净利润,比上年增加了40亿,增长了近70%。
但是,股民们似乎并未察觉,五粮液的业绩拐点已至(随后两年业绩增速均下滑)。
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五粮液的股价又跌了30%,至12元。
而股民对五粮液的热情似乎并没有减少,这期间,股东户数仅减少了1万户,在2014年1月,仍然高达38万户。
股价的下跌使股民损失惨重,特别是2010年11月之后新增加的那10万股民,损失高达60%,当然,实际亏损可能并没有那么大,中间割肉离场实属正常。
与热情的股民相比,基金的持股比例却在下降。
2014年一季度,基金持股比例仅3.3%。
2015年6月,五粮液的股价,在时刻多年之后,终于又重回30元。除了2008年1月38元进场的股民没有解套之外,其余价格进场的股民均已解套,甚至获利(假设他们一直持有)。
随后一个月,A股史诗级的股灾,持有五粮液的股民,有接近一半,选择了离场,五粮液的股价最低也回落至20元。
随着五粮液的业绩于2015年开始逐步回升,其股价表现也是水涨船高。
到2016年7月,五粮液的股价再次冲破30元,但此时,却只有15万股民身在其中了。
从2006年1月到2016年7月,五粮液的股东户数经历了一次大轮回,绝大多数股民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进场,经过了长达9年时间的煎熬,最终选择了离开(2016年7月份的股东户数基本回到2006年初的水平)。
文章写到这里,仅讲述了五粮液的靠前次轮回,后面才是高潮。
也许股民选择离开五粮液的原因,是它过去10年表现太过于糟糕。
俗话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此话用在五粮液身上,再恰当不过。
然而,此时的股东户数仍然只有15万户 ,与2013年业绩拐点出现的时刻类似,似乎股也没有察觉此时又将出现拐点,只是这一次的拐点是向上。
但是,似乎基金是可以预知的。同样,在基金的持股比例中可以窥探一二。
从2015年一季度到2017年二季度,基金持股比例从1.18%升至9.8%,这期间,股东户数减少了15万户,基金持股比例增加了8.7%。
此后,五粮液的股价开启了长达4年的上涨。
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与2006年类似的情况。
五粮液的股价自2017年4月突破40元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涨至2017年12月的80元时,股东户数仍然还只有15万户,这个现象与2006年1到2007年3月之间的情况如出一辙。
总结下来,一句话,股价大幅上涨,股东户数却基本没变。只能说,基金似乎还不太想卖出手里的股票。
2018年12月,五粮液的股价腰斩,又回落至40元,在这回落期间,增加了10万户股民。
然而,就在股价冲破250元的时候,也就是2020年11月,股东户数飙升了11万户,达到38万户。
这还不是股民最热情的时候。
随着五粮液的股价在2021年2月达到348元之后,便迅速开始回落,到回落至2021年10月的200元时,似乎又看见了2008年1月那时的“千金难买牛回头”的情景。
此时,股东户数飙升至56万户。
随后,五粮液的股价跌至2022年4月的150元,但股民对的热情丝毫没有降低,股东户数达到67万户。
从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五粮液的股东户数增加了52万户,这似乎又看到了上一个轮回中的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期间的情景。
以上就是五粮液近5年股票行情如何?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