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秒下的小额贷款(小微信贷逆袭)

微信秒下的小额贷款(小微信贷逆袭)

小微企业初起步,就如同一个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心怀梦想但面对的却是无尽坎坷和种种茫然,需要社会的鼓励与扶持。而一个个金融机构也凭借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扛起了守护微小经营者的责任和担当,用温度、用情感,解决小微企业实实在在的需求。小微信贷成为众多银行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开拓的重点。从许多企业发布的年报数据来看,他们正将消费信贷领域重心逐步调整到小微企业贷款领域。

政策暖风也适时吹来。近日,《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印发。意见提出,创新信用融资服务和产品,发展普惠金融,扩大信用贷款规模,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1 财经观察站

作者 念鸥

从“烫手山芋”到“香饽饽”

小微信贷服务起初并不被钟爱。小微企业,因其规模小、基础薄弱、经营的稳定性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等信息不对称,很难获得传统银行的金融支持,服务小微存在着风险成本高、运营成本高和服务成本高的现实困难。

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客群分散,很难便捷触达,且资金需求呈现"高频""小额"等特点,若建设网点,投入大量人力,必然带来成本与产出的矛盾,难以维系。

大多数小微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缺少历史信用数据, 信息透明度低,盈利能力低,很难跨过大型商业银行的风控准入门槛,贷款审批时通过率偏低,在金融服务供给上依旧存在明显的短板。

形势在发生改变。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优势,小微信贷正变为许多金融科技企业眼中的“心头好”。市场上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服务和种类在不断增多。

像发票贷、营业执照贷、抵押贷、税贷、结算贷、账户贷、信用贷、经营贷、薪金贷、科技贷、创业担保贷款等新产品应运而生。服务对象更是遍及城市和乡村的各行各业,包括了个体工商户、个体农户、新市民等各种群体,包括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

依托科技的力量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升小额信贷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资产质量,解决普惠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此来重塑金融服务质态,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资金是血液,只有不断的周转循环才能够创造更多活性,并带来更强的‘造血’能力。幸运的是,这些创业者在需要资金时恰好有他们来“敲门”。

小赢卡贷推出“微光计划”,专项助力小微企业,更推出专项普惠条件,用户上传营来执照即可获得贷款提额的机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0万用户因为小赢科技生活、事业更加精彩:有曾经创业失败,依靠小赢卡贷“助攻”东山再起的煤炭销售;有带动乡亲们一同奋斗摘掉“贫困”帽子的养蜂人;还有湖北咸宁的小龙虾养殖者、黑龙江肇东的饲料经销商、内蒙古锡林浩特的理疗师等。分布在大江南北的小微企业、个体户都是小赢科技“微光计划”的受益者。一束束微光虽小,照亮了他们的世界。

度小满金融启动“小微加油站”,构建全自动在线小微企业贷款新模式,零担保,零抵押,畅通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主提供总额为20亿元低息信用贷款。

宜信商通贷推出无需抵押的 “税金贷”,适用对象是那些纳税记录良好,只是资金流出现暂时问题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组,让没有信贷记录的小微贷能够凭借纳税记录获得第一笔贷款。

为什么小微信贷会变得如此有吸引力呢?财经观察站分析认为,金融科技企业的转向小微信贷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国家政策支撑下的市场宽松环境,有利于金融科技企业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下开展产品的创新,具备了模式开发的政策基础;

其次,小微用户众多,而金融科技企业原本大多服务于个人客户,其群体与小微用户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具备了市场规模和一定的用户基础;

再次,金融科技企业在长期的普惠金融服务中,可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打通了信息通道,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最后,金融科技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可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可用较小成本使小微信贷得以开展。

从2021年众多金融科技企业的财报来看,这些企业大多实现了业绩增长,积极布局小微信贷业务并初见成效应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信也科技财报显示,去年促成借款金额1374亿元,同比增长111.1%;全年营收额94.7亿元,同比增长25.2%。全年服务小微用户82.6万人,促成借款金额270亿元,占全年促成交易总额的19.7%。

小赢科技,2021年其全年的净收入总额36.265亿元,净利润8.254亿元,超过了2019年全年利润。2021年,小赢科技历史累计活跃借款人数为820万人,服务的用户遍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个体户及小微企业放款用户数超过160万件。

乐信相关负责人认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富有想象空间,是政策鼓励的方向。2021年全年,乐信面向小微经营的信用借款业务达到152亿元。2021年,乐信营收额与利润分别为114亿元人民币与30亿元人民币。

陆金所控股2021年全年财报显示,2021全年总营收618.35亿元,同比增长18.8%;全年净利润达167.09亿元。零售信贷业务2021年四季度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4.3%,达1516亿元,其中八成流向小微企业主,借款综合费率持续下降。

可见,基于小微金融的服务需求,金融科技企业充当生力军将“金融活水”送达纾困小微的“最后一公里”,并收入颇丰,可以说是实现了双赢。

微信秒下的小额贷款(小微信贷逆袭)

赋能小微 金融科技能力担当

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银保监会近期要求拓展金融科技应用,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授信审批及风控模型,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加大对‘专精特新’、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联动相关部门继续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建设,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能。”银保监会方面称。

财经观察站也认为,金融科技企业可利用运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技术赋能,触及并覆盖更多小微企业,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效率和风降低成本,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到普惠金融,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有专家指出,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题,金融科技应用可从多维度不断丰富外部信息来源,缓解信息不对称,拓宽融资场景,加快信用类产品创新。比如,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汇集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信用信息,化解抵押和担保难题,为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控制风险在小微信贷中是首当其冲的要务。度小满首席风险科学家张俊表示,科技平台企业能够利用好数据挖掘,精准识别小微企业的需求,提供更好的资金,同时也能把控风险。

“风控控制是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运作过程中的最重要应用,其本质是通过对数据信息处理,评估信用主体的风险状况,采取不同授信策略。”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表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将相互融合,成为一个相互支撑的技术整体,共同服务供应链金融。加上公共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开放,企业税收等数据以及征信数据的整合运用,可以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服务小微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微众银行首席财务官王立鹏认为,“数字化小微金融业务不仅仅是信贷业务,我们在以产品创新手段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密切关注小微企业发展新需求。在‘微业贷’的基础上,延展出供应链金融及科创金融两大场景,并全力构建全链路商业服务生态圈,为小微企业提供票据贴现、保险、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现金管理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金融科技的强项。像360数科在洞察小店的需求‘痛点’后,助力小店数字化营销,以快手、抖音、西瓜视频等流量平台为聚集地,面向全国筛选明星用户,并协助小微用户拍摄小店短视频。以行业KOL博主探店形式,为小店吸引流量,享受数字红利。

金融科技还在拓展服务半径及适应性改造发挥功效。小微信贷除了融资难与慢之外,还面临办理核实流程繁琐、效率不高、客户体验欠佳等痛点,尤其是对于长尾市场的县域及农村小微企业及客户来说,繁琐的流程、复杂的手续,这样那样的“不懂怎么弄”更是让他们对普惠金融“望而却步”。

像很多金融机构已将AI、大数据等技术整合起来,力求为客户提供一套“无障碍”的产品,让小微企业主融资“省心”,操作“省时”。

持续助力小微经济,金融科技赋能小微正成为贯穿金融科技企业业务的核心主线。如何做大做强小微信贷,众多金融科技企业仍需解决获客、风控与贷后管理等难题。而科技手段应是小微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能力和关键。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