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曝光后,村镇银行聚集了市场目光。很多用惯“大行”金融产品的人可能并不知道,村镇银行无处不在。
截至2021年末,全国1/3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村镇银行,而办一家乡镇级别的村镇银行,只用不低于100万元的注册资本。
监管部门明确要求村镇银行必须始终坚持扎根县域,不得跨经营区域,然而本次事件中,提不了现的储户遍布全国。
河南村镇银行是如何背离“资金来源于农村、用之于农村”,导致全国40万户400多亿资金难于兑付?作为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开此类金融机构的套路?
文 | Roxie Paella 图 | 四象设计部
开一家村镇银行有多难?
河南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引发关注之前,储户们已经过了几个月的揪心日子——四月以来,河南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拓城黄淮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的存款陆续无法取出。此外,安徽的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和黄山黟县新淮河村镇银行也停止了线上取款服务。
本次“暴雷”的银行都是村镇银行,和人们熟知的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不同,村镇银行可能是由民间资本设立,门槛较低。想要办一家乡镇级别的村镇银行,只用不低于100万元的注册资本,而民营银行一般需要至少10亿元的底子。
十余年间,村镇银行快速发展,尽管它的业务规模可能不大,但已经成为国内最多的一类银行。
截至2021年末,全国已有1651家村镇银行,占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近36%。
村镇银行从2006年开始在农村地区试点,目标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让资金来源于农村、用之于农村。相应地,监管部门也提出村镇银行必须始终坚持扎根县域,不得跨经营区域的要求。
然而“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中储户遍布全国,用户为什么要把钱存到遥远的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靠什么揽储?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村镇银行的规模、实力和名气,都不如国有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想要吸收到公众存款,只能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也就是高息揽储。
相比于六大行的定期存款挂牌年利率(1年期),村镇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吸收公众存款,曾一度把定期存款产品的年利率提高到接近5%。
许多储户被高息和销售人员的推荐所吸引,将家里全部积蓄都用来购买这些高息存款产品,仅禹州新民生、上蔡惠民、柘城黄淮三家村镇银行,无法提现的存款总额就已经超过12亿元。
互联网存款的兴起以及初期的监管缺失,又让部分村镇银行绕过了“不得跨区经营”的规定,与第三方金融平台合作快速吸储。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中了解到,多名储户均是通过第三方渠道购入存款产品,且多为三年期或五年期,年利率在4.8%左右,支持提前支取,支取后当年利息变为活期。
河南涉事的四家村镇银行公开的信息登记表显示,除银行自营渠道外,还与滴滴金融、携程金融、新浪微博钱包等超过30家互联网金融平台。
这种揽储方式比较便利、门槛低、受众广,但这些平台没有相关业务的金融牌照,部分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的规模已超过其风险管理能力。
因此,2021年1月15日,银保监会、央行下发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
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拉存款”的方式被叫停。但储户仍可在通过微信小程序继续购买存款,部分储户又选择此类方式继续进行买入操作。
除了线上渠道购入产品这一方式之外,在河南村镇银行存款案件背后,还有一类为线下通过“阳光贴息”购入。
“贴息存款”在行业中并不是秘密,指的是银行为完成揽储任务、弥补存款缺口,与资金中介合作,由资金中介揽客,引导储户将资金借给需要短期存款的银行,交易达成后,中介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具体的贴息流程是:假如储户向村镇银行存入100万元,存入时间为50天,那么掮客会先向储户转入约定好的50天利息,利率高达4.5%-10%左右,等待存款产品到期后再将钱全部取出。
5月20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家村镇银行的大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利用第三方平台或通过资金掮客吸收公众资金,涉嫌违法犯罪。
村镇银行有哪些乱象?
2021年第二季度,央行对全国4000多家银行开展了压力测试,发现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的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数量合计达493家,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九成。
其中风险最高的就包括村镇银行,122家村镇银行被评为高风险等级,占到了全部村镇银行的7.43%。
为什么村镇银行会被卷入高风险的风暴?
一个原因是,某些村镇银行严重偏离了农村金融的本业。例如,浙江省审计厅曾对浙江48家村镇银行审计发现,2015至2017年间,有12家村镇银行将涉农贷款投向房地产、证券期货市场等。
另外,村镇银行要求“主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不低于15%”的制度,本是希望大型银行来承担主要管理责任,却使得很多农商行借此突破地域限制,广泛设立村镇银行。
但同为农村金融机构,许多农商行自身就有股权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本次事件中涉及的许昌农商银行,背后“隐匿”的代持股东不少,与河南新财富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加上前文提到的互联网存款业务,乱象频出的村镇银行难免会经营风险飙升。仅查阅银保监会官网在6月公布的消息,就有7家村镇银行因违法违规受到银保监局本级的行政处罚。
其中昆明五华长江村镇银行涉及5项违规案由,包括“信贷资金被主要股东违规套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即履职”等等,暴露出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在今年5月20日的银保监会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以来,累计处置高风险农村中小银行627家,处置不良贷款2.6万亿元,金额超过前十年的总和。
要知道,银行也有破产的可能,汕头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包商银行以及河南尚村信用社,都是前例。
当储户选择村镇银行存款时,他们的底气多半来自购买时页面上显示的那一行“50万以下金额保本保息”。确实,于2015年施行的《存款保险条例》规定,不超过50万的存单可由保险机构全额赔付,但这并非万无一失。
首先,保险机构不会随意给人赔偿,必须要满足它接管了涉事银行、对银行进行清算或法院已受理银行的破产申请的任一前提;其次,若储户的存额超出最高偿付限额,需从银行的清算财产中受偿。
比如某银行未兑付存款达20亿,清算出10亿资产,你在该行存款本息共计80万,超出50万的部分只能拿回30万/20亿*10亿,损失了15万,而如果破产银行资不抵债,剩下的30万元都会损失掉。
还需要注意,保险只赔付“存款”,而理财产品需要本人承担风险。所以在购买银行的各类金融产品时,需要仔细看好协议,关注产品的性质,签的到底是存款凭证,还是理财、保险等,才能保障资金的安全。
本次村镇银行爆雷事件中,金融机构通过利用储户追求高息的心理,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盲区,将储户一辈子的血汗钱置于巨大风险之中。
这些乱象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这些年村镇银行在全国遍地开花,弥补了一些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但也让一些犯罪集团借用银行的壳,将储户的钱吸入自己的钱包。如何让野蛮生长的乡镇金融机构,处于长期有效的监管之下,是本次暴雷事件留给未来的考验。
对我们消费者而言,办理任何与金钱相关的业务时,切要小心对方设计的高息陷阱,“想赚点利息,却被骗走本钱”。正如银保监会的提醒,任何金融产品承诺收益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