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屡屡曝出“诱导宣传”“学生贷”“暴利催收”等负面新闻。与此同时,用户口碑下降、监管持续收紧等亦层层围堵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变现之路。(图/视觉中国)
文⎮《财经》新媒体 王柏匀
编辑⎮蒋诗舟
最近,关于“柘城黄淮村镇银行等4家银行储户无法提现”事件受到公众关注。
多位储户告诉《财经》新媒体,2020年前后,他们通过度小满、滨海国金所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购买了上述村镇银行的存款产品,从2022年4月18日至今均无法提现。所谓互联网存款,是指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在线上销售的存款产品,其中银行负责产品,平台则提供存款产品的展示信息、购买接口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整件事情的核心在于村镇银行,但负责导流的互联网平台或存在未尽职审核等问题。6月20日,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发布的“客户登记表”显示,第三方购买渠道涉及度小满、小米金融、360你财富等34家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平台只是通道”,一些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认为,2021年年初,在监管的要求下互联网平台已全部下架存款业务。不过,此后一些村镇银行又将储户导流回本行App或公众号继续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互联网平台金融变现首次出现问题。近几年来,屡屡曝出“诱导宣传”“学生贷”“暴利催收”等负面新闻。与此同时,用户口碑下降、监管持续收紧等亦层层围堵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变现之路。甚至有从业者感慨“还有互联网平台做金融变现吗?”
01、涉及34家互联网平台
罗文娟是深陷“提现失败”困境的储户之一。2年前的夏天,她通过度小满App了解到上蔡惠民村镇银行和拓城黄淮村镇银行的存款产品,其利率略高于国有大行。
罗文娟刚开始只是尝试存入少量资金,但由于存取方便、利息按时支付,她渐渐开始信任此类存款产品,之后其陆陆续续往上蔡惠民村镇银行存入27万元、拓城黄淮村镇银行存入5万元。
然而,令罗文娟没想到的是,今年4月18日,上蔡惠民村镇银行等银行突然称“系统升级”,并且一直不开放,她告诉《财经》新媒体,“目前,我仍然可以查询到银行卡余额,但无法提现”。
在不少储户看来,除了村镇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应为此事承担一定的责任。当时,度小满界面推荐了很多银行存款产品,而且明确标注严格审查银行相关资质以及具有存款保险保障协议等,罗文娟表示,“整体营造出的感觉就是很有保障”。
在涉事银行发布的“客户登记表”中,除了银行自营的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还包括34家互联网平台,如度小满、小米金融、360你财富、58金融、天星金融等。
有业内观察者认为,在整件事情中,互联网平台是基于对方的银行牌照开展的合作,是否需要为此负责的关键在于,平台是否尽职审核,尽职免责。
对此,有律师告诉《财经》新媒体,若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存款,且资金未进入银行账户,则互联网平台需为此承担一定责任。
就互联网存款业务流程而言,客户发起存款请求时,银行需要实时开通二类账户,在完成实名认证后,客户将钱存到这个二类账户中。有金融科技从业者介绍,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中小银行的系统无法实现实时开户,只能批量完成。也就是说,白天累计一定数量的客户开户申请,用户存完款后或延迟至日中、甚至次日才能在银行系统批量导入客户信息开户。
据《财经》新媒体了解,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涉事的的互联网平台均未针对此事作出回应。
02、曾红极一时
中小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互联网存款的模式,曾经红极一时。有媒体报道称,2019年10月,仅度小满就与10多家银行合作,上线40余种存款产品。
实际上,早在2018年互联网存款就已出现,当时这类产品以便捷和高息吸引储户。某中小银行从业者张浩表示,2019年,不少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利率可达5%以上,但到了2020年,5%以上利率存款产品基本消失,随后保持在4.8%左右。
从合作模式来看,中小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以分佣模式为主,“当时,互联网平台大概分润千三左右”。张浩表示,在这样的合作中,大流量平台更有话语权,具体可以体现在产品形态、分润比例、客户营销保护等层面。
不过,互联网存款背后的隐患也不容忽视。
此前,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就曾提及互联网存款业务风险。他认为,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银行存款产品的业务,属于“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2020年年底,银保监会曾表示,商业银行推进存款服务线上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商业银行与非自营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销售存款过程中存在合规管理不到位、风险管理不审慎、消费者保护不充分等问题。
紧接着,在2021年1月15日,银保监会、央行就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
多位用户表示,2021年1月后,互联网存款产品已经从相关平台下线。
03、金融变现
实际上,互联网平台涉足互联网存款领域并不是偶然现象。
短视频、出行、购物等各类互联网流量巨头近几年均陆续开始尝试金融变现。“这些互联网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同时融资数轮,但目前互联网红利接近尾声,对他们而言,接下来的发展目标不外乎上市或变现。”金融科技从业者张丽告诉《财经》新媒体,比起转型做To B业务,面向C端用户是这些平台更擅长的领域,同时金融变现是C端变现中,利润较高且客群更广的方式。
目前来看,支付、消费金融、保险是互联网平台金融变现三大方向。
一是支付:门槛高。
“与其他金融变现相比,支付是互联网流量平台商业化的底层基础,受益也更直接有效。”宝付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B站、字节跳动、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均入场跑马圈地。
不过,进入支付领域,对互联网平台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由于监管对牌照资源的管控,直接申牌面临的难度巨大,并且支付牌照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目前的支付牌照颁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纵然互联网平台资金雄厚,也只能通过收购或入股一家现有的支付公司曲线获得支付牌照。
另一方面,相较传统的支付机构,互联网平台对支付、监管的理解,以及在技术、风控、运营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二是消费金融:产品负面屡见不鲜。
百度、新浪、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巨头均已在消费金融领域布局。相比互联网存款产品,互联网平台更早尝试消费金融业务变现,在很多知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业务利润更高”。
在消费金融领域,互联网平台不再局限于导流模式的变现,而是通过直接拿下牌照或入股消费金融公司等操作直接“杀入”消费金融领域。但背后存在的“诱导贷款”“学生贷”“利率高”“暴利催收”等问题亦不容忽视。
早在2020年,就有用户表示,在报名尚德机构的自考本科课程时,被销售诱导使用度小满的教育分期产品购买课程。可是,2年后的现在,仍有不少用户投诉,被诱导使用度小满等教育分期产品,其中不乏一些学生。有大二学生向《财经》新媒体表示,2021年年底,他通过度小满贷款5000元分24期购买了涵品教育剪辑课程,“当时,销售发过来一个链接,通过链接可进入度小满界面,他们还特意要求我不能在职业一栏填写‘学生’。”
三是保险:监管趋严。
互联网巨头除了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持有保险公司股份外,还努力申请保险相关牌照。截至目前,腾讯、百度、小米等公司均拿下保险相关牌照。
有互联网保险从业者表示,“目前互联网保险没有互联网支付等领域成熟,仍以小额险种为主,还处在与场景深化结合的过程中。”
2021年8月,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规范销售误导、强制搭售和诱导销售等问题。
金融变现俨然成为互联网平台发展阶段的“里程碑”,但这并不是负面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金融无罪,风控才是关键。
(罗文娟、张浩、张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