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家银行都在做积分运营,但运营的效果却不容乐观。
以银行信用卡为例,截止2020年2月,中国共发行约10亿张信用卡,年产生积分近50万亿;而全国信用卡积分使用率仅有21%,79%的积分过期流失或闲置。
积分兑换率低对银行来说似乎是节约了成本,实际却违背了设计积分的初衷。兑换率低,说明你的积分对用户来说没有吸引力,那你也就不能寄希望于用积分来实现拉新、留存、促活的目的。
怎样让你的积分更有吸引力呢,咱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01积分类型
在银行业,积分发端于信用卡消费,信用卡积分曾是银行积分业务中唯一的积分品种。但是单一的积分种类不能满足银行综合性的业务需求:不光信用卡用户需要积分体系来维护,借记卡用户同样需要;不光消费行为需要积分奖励,存款/理财行为同样需要。
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积分的关系呢,目前主要有这么几种做法:
(1).综合积分
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将信用卡和借记卡消费的积分以及营销活动中发放的积分合并,称为综合积分。
工商银行综合积分
(2).资产关联型消费积分
平安银行积分体系
平安银行的积分本质上还是信用卡消费积分,但是发放标准却是与客户借记卡资产额挂钩的。这是为了达到对存款/理财和消费的双向激励,但这种捆绑式激励对于只爱存款不爱消费和爱消费没存款的用户来说不一定有效。
(3).分类积分
中国银行将积分划分为交易积分和尊享积分:交易积分是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消费均能获得的;尊享积分是面向月日均金融资产不低于20万元(含)的中高端客户推出的,每月满20万元可获赠2500个尊享积分,每满40万元获赠5000个尊享积分,以此类推。
交易积分和尊享积分能兑换的商品或服务有部分重叠,但总的来说,交易积分偏实物商品兑换,尊享积分偏中高端服务兑换。这种分类方式可以更好地照顾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
中国银行积分类型
积分闲置的一大原因就是积分分散,不便于兑换使用,因此积分综合化是大趋势。但消费型积分和资产奖励型积分毕竟性质不同,不能直接粗暴合并,方案1回避了资产奖励型积分,方案2和方案3都做到了对两者的兼顾,但侧重点不同,银行可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用户画像酌情参考。
02积分消耗方式
积分消耗方式直接决定了积分在用户心中的价值。消耗方式越多样化,消耗门槛和成本越低,对于用户而言,积分价值就越高。
(1).打造积分生态圈
一个好的积分商城,应该是一个覆盖衣食住行的完整生态圈:点杯喜茶,打个滴滴,看个电影……都可以使用积分兑换。如果用户一有使用场景就想到积分权益,还愁用户意识不到你的价值吗?
权益的接洽、采购、整合并非易事,这也是为什么X运营提供的百余项权益快速接入显得尤为宝贵。
百余项权益快速接入 覆盖衣食住行各个消费场景
在常规的衣食住行以外,也可以积极开拓一些人无我有的新品类,凸显权益独特性。
比如邮储银行积分商城于今年6月上线泡泡玛特盲盒,48000积分+11元现金可购买一只盲盒,按照邮储银行的积分价值换算,一只盲盒的实际价格在40元左右,低于59元的官方销售价,对于爱好盲盒的用户来说,这一项权益胜过千言万语。
(2).丰富兑换方式
在积分商城购物,支付方式包括全额积分支付、积分+人民币混合支付两种。
如果是全额积分支付,用户可以不花费一分钱。但这也意味着,如果用户的积分量不足以兑换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他的积分就完全派不上用场。
积分+人民币混合支付的方式,降低了积分的使用门槛。积分不够,现金来凑,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更充分地利用积分的价值。
(3).丰富积分活动
用户在积分商城花掉的靠前笔积分,往往不是为了兑换商品,而是为了参加活动。兑换商品动辄要几万积分,让人望而却步,玩个游戏只要几十积分,还有机会中大奖,何乐而不为呢。
三湘银行新年积分活动
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小游戏,可以“诱惑”用户迈出万里积分长征的靠前步,建立起对积分的认知。每日秒杀、积分抽奖等常规活动,则可以保持用户活跃性,加速积分的消耗。
众邦银行积分商城
总体来看,目前银行积分的利用率有限,挖掘空间很大。银行可以从积分类型、积分消耗方式两个方面着手,提升积分对用户的实际价值,吸引更多用户挣积分、花积分,让积分体系活跃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