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控股短期偿债能力,有息负债降了1600多亿,绿地控股的短债压力仍不小

近日,绿地控股交出了一份营收和利润双降的半年报。在行业寒冬之下,各家房企的业绩表现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绿地控股也无法独善其身。当然,绿地控股的好消息也有,就是其有息负债规模较去年年末,再次下降178亿元,自三条红线监管政策出台以来已累计压降...


绿地控股短期偿债能力,有息负债降了1600多亿,绿地控股的短债压力仍不小

近日,绿地控股交出了一份营收和利润双降的半年报。

在行业寒冬之下,各家房企的业绩表现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绿地控股也无法独善其身。

当然,绿地控股的好消息也有,就是其有息负债规模较去年年末,再次下降178亿元,自“三条红线”监管政策出台以来已累计压降超1650亿元。

近年来,降杠杆、降负债成了房企的头等任务。可即便万般小心,房企爆雷的声音仍不绝于耳。

就连绿地控股,也经历了债务展期、大股东资金驰援等多次考验。

时至今日,绿地控股的短债压力,仍然不容小觑。

绿地控股短期偿债能力,有息负债降了1600多亿,绿地控股的短债压力仍不小



营利双降,房地产业务承压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04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7.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亿元,同比下滑48.98%。
从营收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绿地控股的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755亿元,基建产业营业收入1090亿元。

在去年11月,绿地控股对外宣布,将公司所属行业类别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正式开始了其转型之路。

而就数据来看,绿地控股的转型之路正在稳步推进。

不过,绿地控股的“稳健”转型,或许也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事实上,绿地控股今年上半年整体营收和利润面临下滑,主要是受主业房地产影响。

也就是说,绿地控股的房地产业务,在今年上半年收到了极大的压制。

要知道,在进入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整体销售承压,绿地控股的销售规模也面临大幅下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绿地控股合同销售金额680.99亿元,同比减少58.5%,合同销售面积651.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9.7%。

所幸,绿地控股还有建筑施工板块,对其上半年业绩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绿地控股基建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1090亿元。

另外,在今年上半年,绿地控股还新增项目2656个,其中境内2636个,境外20个项目,累计新签合同2460亿元。

由此看来,绿地控股未来收入的增长,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绿地控股短期偿债能力,有息负债降了1600多亿,绿地控股的短债压力仍不小

苏州市国际会议酒店




有息负债继续下降,但短债压力仍不小


不过在当下,相较于业绩表现,房企更为关注的,是债务安全。

毕竟,业绩总会得到改善,但债务问题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好消息是,在今年上半年,绿地控股的有息负债规模,再次下降178亿元。

2020年8月,“三道红线”监管政策正式出台。而作为有国资背景的一家房企,彼时的绿地控股却是“三道红线”全踩,为“红档”房企。

在此之后,绿地控股启动了全面降杠杆、降负债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其不懈的努力,如今的绿地控股“三道红线”已两道转绿,有息负债规模更是累计压降超1650亿元。

虽然降债效果明显,但是绿地控股的短债压力仍不容乐观。

最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绿地控股的货币资金为633.17亿元,除去受限资金之外,其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72.48亿元。

而在同期,绿地控股的短期借款为278.24亿元,应付票据296.4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更是高达719.68亿元。

由此可知,绿地控股仍将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

而来自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警示”,早已纷至沓来。

最近一次,是在6月29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指出,绿地控股2022年到期的债务规模庞大且流动性极其疲弱,将继续面临高企的偿债风险。

据标普估计,绿地控股未来12个月内将有约24亿美元境外债务到期,还有境内债券和可回售债务共计约人民币96亿元。

而根据上述相关数据,标普的估计,还是保守了。

绿地控股短期偿债能力,有息负债降了1600多亿,绿地控股的短债压力仍不小

上海绿地市西科技园




美元债展期,出售资产和大股东驰援进行中


真正的危机,实际上已经来临。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绿地控股旗下子公司的司法被执行案、失信被执行、股权司法冻结等数目不断增多。

更为代表性的事件,是绿地控股的债务展期。

5月27日,绿地控股公告称,对一笔5亿美元票据进行展期。

作为一家有国资背景、一季度末账面是仍有600多亿货币资金的大型房企,绿地控股的美元债展期,着实有点出乎意料。

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绿地控股保存流动性、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操作。

事实上,绿地控股的自救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绿地控股方面多次表示,将用3年时间出售2000亿资产,每年500亿至700亿,包含自持商业、办公楼和酒店等。

不过,在行业寒冬之下,众多房企纷纷选择出售项目和资产,用以回笼资金自救。现如今,市面上早已供大于求,绿地控股的资产,又有多大的吸引力?

自救还得靠自己。这不,就在5月,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靠前大股东格林兰将持有的16亿股绿地股票质押给了浦发银行,为绿地控股的银行融资提供质押担保。

而在8月,为补充流动性,绿地控股向两大国有股东——上海地产和上海城投,分别借款15亿元。

这笔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6%的30亿元借款,或许能够稍微缓解一下绿地控股的短债压力。

只不过,要想真正化解危机,绿地控股要做的还有很多。

毕竟,几百亿的短债缺口,不是几十亿股东驰援,就能填平的。


绿地控股短期偿债能力,有息负债降了1600多亿,绿地控股的短债压力仍不小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