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韶关仁化县坚决贯彻落实韶关市委关于改*攻坚规范治理工作部署,聚焦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将撂荒地整治工作纳入仁化县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提高闲置农业用地使用效率,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丰收田”。据悉,仁化全县撂荒耕地面积共约4462亩,目前已完成复耕复种4154亩,复耕率达93%,惠及农户3000余人。
政策激励提升整治成效。在统筹涉农资金680万元的基础上,仁化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支持撂荒耕地整治和防止耕地撂荒,对复耕撂荒耕地的每亩奖励500元,对复耕种植水稻的每亩再额外奖励300元,将367亩撂荒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利用季节性撂荒耕地种植早造杂粮2.8万亩。推行“社会出资+政府奖补+农民减租”整治模式,激励引导41户种植大户流转20亩以上撂荒耕地共计1865.77亩,有效推动撂荒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一地一策”推动复耕复种。仁化对全县11个镇(街)125个村(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摸清家底,根据撂荒地类型制定“一地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动态管理、台账推进、挂账销号。采取“四个一批”即鼓励农户自主复耕一批、规模流转一批、委托代耕一批、集体代管一批的措施,确保每个地块有人管、能复耕、见成效。结合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因地制宜种植粮食3500余亩、绿肥200余亩、蔬菜100余亩、油料作物70余亩、其他作物80余亩。
送技术扩销路帮助农民增收。结合灾后复产工作,仁化组织农技人员到撂荒地集中区域蹲点包村,通过农村夜校按需点单、“一对一”田间指导,开展灾后管理、复耕复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抢抓夏季农时发放救灾水稻种子3万斤,其中撂荒地复耕种子660斤;谋划申报暴雨损毁农田水利设施修复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2029万元。依托广东省推荐电商小镇——周田电商小镇,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今年以来帮助农户销售玉米136万斤,增强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信心。统筹涉农资金220万元用于农业保险,减免农户80%的保险费用,基本实现撂荒地复耕农作物农业保险全覆盖,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一田一码”建立治理长效机制。仁化对撂荒耕地进行编码登记,“一田一码”建档立卡,动态更新,落实常态化监管。运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定期监测,组织核查小组深入镇村对发现问题点对点督促整改,防止新增撂荒和复耕返撂荒。加强涉农政策宣传,按照规定对耕地抛荒一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格,确保享受补贴农民耕地不撂荒、地力不下降。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肖文彬
【作者】 潘俊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