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在浙江省金华市的华塘村发生了一场特殊的还债,欠债的人是已经90岁高龄的陈金英,债主是她的侄子,务农为生的陈其德。
当接过姑姑递来的几叠百元大钞,陈其德自己也显得很惊讶。
这10年来,为了还清背上的2077万债务,姑姑卖掉了房子,节衣缩食,过着清苦的生活,90岁依然在不辞辛劳地开店做生意。
这些事陈其德都看在眼里,所以他甚至没想过要回自己借出去的7万块钱。
最后一笔欠款
然而,陈金英的倔强性格不允许这位老人当老赖。
从2011年开始,陈金英卖掉服装厂的厂房和居住的旧屋,先是沿街摆摊叫卖羽绒服,然后又开小店继续做生意,一点一点地划去账本上的每一笔欠债。
10年时间,她本该安享晚年,却都耗费在了数不清的债务之中,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欠下的2077万债务。
为什么耄耋老人会欠下两千多万巨款?
陈金英又是如何将钱全都还清的?
兴华羽绒专卖店
2021年,走进丽水市莲都区一幢老旧的民居楼楼内,陈金英就住在这里。
房租低廉,有同租的舍友照应,她对这里十分满意,哪怕房子条件简陋,房间除了放下几件家具,就只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而她的室友是位比她还年长三岁的老人。
通常,陈金英每天都会早早地起来洗漱穿衣,就着咸菜吃一碗白粥,然后赶着去摆摊叫卖,后来,她又租下了一个门面,在店里卖衣服。
过去的10年里,她头顶着两千多万的债款,拿到手的每一分钱都必须计算着花,恨不得一枚钢镚能掰成两半,生活简朴甚至可以说是穷苦。
陈金英的家
但是今天,刚刚还清了所有欠债的陈金英给自己煮了一碗汤圆。
人逢喜事精神爽,已经90高龄的陈金英胃口很好,连吃了七八粒汤圆。
她身子骨格外硬朗,不挑食,没有老人会担心的消化问题,唯一只是不喜欢吃鱼。要问为什么,是因为小时候,爱钓鱼的父亲隔三差五就能带回一条大鱼来。
吃完饭,陈金英慢悠悠地出门,走向自己的小店。
陈金英家中堆满了羽绒服
1983年,陈金英刚从卫生院退休,她拿出3000元兴办服装厂,专门做老年人羽绒服,她给自己的服装厂起名为“兴华”,寓意振兴中华。
直到2011年股东抽回了投入的资金,兴华服装厂资金链断裂,难以继续经营,陈金英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事业烟消云散,她本人还背上了2077万元的债务。
为什么陈金英退休后不肯安享晚年,还要去创业?
谈起原因,陈金英会说是想治好更多病人。
图片来自网络
在退休前,陈金英是卫生院的中医医生,最擅长治疗骨科疾病。她医疗经验丰富,还拥有祖传的骨科秘方,救治过许多深受关节炎病痛的病人。
卫生院扎根农村基层,农民因为常年下地干活,身上的颈椎、膝盖关节等地方往往会出毛病,不仅治疗麻烦,还会妨碍干农活。
陈金英见多了这样的病人,结合自己的骨科秘方,她渐渐在工作中形成了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案,治愈了许多病人的病痛。
退休之后,受人爱戴的大夫陈金英突然陷入了无事可做的迷茫。
陈金英计算收支
她也曾试过像其他退休老人一样,出门遛遛弯、打打牌,但是陈金英却觉得都没有意义。
于是她想做更有意义的事。
陈金英想起了自己的骨科秘方和治疗手段。如果能开办医疗公司,将秘方变成商品广泛销售,就可能有更多病人得到救治。
根据秘方和治疗方案,陈金英发明了几款便携护具,可以帮助老年人护住最容易受伤的关节。
但是,等陈金英真的去咨询关于医疗专利的事,却发现要想将自己设计的发明变成实实在在的商品拿去卖,除了申请专利,还需要申请“卫字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国家对医疗保健用品的准入门槛很高,陈金英做了一道算术题,若要为她的几件护具都申请“卫字号”,需要1200万。
为了筹集申请专利的资金,陈金英决定走上创业之路。
此时的陈金英已经52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非常了解寒冷的冬季是老年人最难熬的时候,她就将创业目标转向了老年人羽绒服。
陈金英拿出3000元钱,招了11个工人,在丽水城区兴办了兴华服装厂,专门面向中老年人制作、销售羽绒服。
陈金英整理羽绒服
80年代,我国的服装市场还有许多空白,只要厂家卖,就不愁没人买,大批商家涌入服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而陈金英的兴华羽绒服抓住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老年人市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看起来,她似乎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陈金英在仓库内打包衣服
2004年3月,陈金英的兴华羽绒服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服装厂规模不大,产能有限,要一下子拿出陈金英梦想的1200万元却依旧不可能。
为了尽早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因为服装厂常常遇到超出产量的大订单。陈金英果断决策,借贷来1600万元,拿下了丽水开发区的一块地皮并兴建了新的厂房。
这1600万元不仅有来自银行的贷款,还有她凭借信誉,从亲朋好友、邻居同事那里借来的钱。
兴华羽绒服的门头
2005年,兴华羽绒服搬进了新厂房,员工也增加到100多人。陈金英花了一万多,在厂房门头装修得非常漂亮,门头的最顶部则是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质量靠前,信誉至上。”
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信条。
当时的陈金英可以说是意气风发,扩张后,兴华服装厂的销售额能达到上千万。
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陈金英也不曾忘记回馈社会。
只要哪里有需要,陈金英就会去捐钱捐羽绒服。她随身带着一个小账本,记录自己多年来的慈善捐助,迄今为止,她所捐赠的钱物,加起来价值116万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经营服装厂外的闲暇时光,陈金英会去开办义诊,把自己发明制作的护具免费赠送给需要的市民,根据陈金英计算,她送出去的护具价格达到了100多万元。
很多收到过护具的病人专程打电话来感谢陈金英,说她的发明确实减轻了他们的病痛。
开办的服装厂越做越大,赚来的钱能够帮助需要救助的人,心心念念的医疗发明也起到了缓解病人病痛的作用,此时,陈金英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之一。
然而,盛极必衰、乐极生悲,从巅峰跌落谷底,仅仅是一瞬间的事。
随着发展,兴华羽绒服的各种问题都渐渐暴露出来:服装款式老旧,老年人消费能力不强,管理是陈金英一言堂……到2011年,服装厂已经背上了巨额债务。
陈金英家附近的广告牌
而股东发现了服装厂存在的问题,认定兴华羽绒服已经没有继续壮大的潜力,立即收回了全部的投资。
兴华羽绒再也没有可供周转的资金,陈金英不得不关闭了工厂,把所有的员工都辞退了。
加上利息,陈金英发现,自己总共需要还债款2077万元
如此巨款,陈金英能拿什么来还?
有人给陈金英出谋划策,让她申请破产,这样就有一部分钱不用还了,可陈金英最讲信誉,不肯赖掉欠债。
她和老伴枯坐晚上,最终忍痛割爱,把花了1600万才建成的厂房转让给他人,又卖掉杭州市的两套房,这样一来,剩下的债务还有大概200万。
兴华羽绒服除了陈金英和已经退出的股东,还有一部分股份由陈金英的家人持有,这些债务也被分摊到了他们的头上。
陈金英在为顾客介绍衣服
陈金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家人拥有的股份全部收回,兴华羽绒服就变为由陈金英和老伴共同持股,债务也由他们二人一起承担,祸不及子女。
但是陈金英并不后悔,她认为人要守信用,不能逃避责任,既然借了钱就一定要还。正如她在厂房门头悬挂的那句口号:“质量靠前,信誉至上。”
此时,兴华羽绒服租用的仓库内还积压着1万多件羽绒服,陈金英看着这些卖不出去的服装,下定了决心:就算是从头再来,也要还清欠债!
陈金英忙碌的画面
屋漏偏逢连夜雨,把厂房卖掉后,过了两个月,陈金英的老伴便因为年纪大了,始终接受不了现实,扛不住病痛的折磨去世了。
陈金英行事果断,向来说一不二,宛如商业上的女强人,可她握着老伴的手,所有委屈和不舍都化作了眼泪奔涌而出。
从此,陈金英便只剩独自一人了。
陈金英擦干眼泪,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从头再来,踏上了漫漫还债之路。
陈金英在晚上售卖衣服
她租下一间小厂房,找回几个辞退了的老工人,就像几十年前一样白手起家。
可是,市场大不如以前,现在,服装市场已经趋向饱和,即使是老年人也喜欢买款式更加美观新潮的羽绒服。
兴华羽绒服的服装颜色老套,样式陈旧,根本接不到几个订单。再这样下去,陈金英连工人们的工资都付不起。
陈金英横下心,只要有时间,就去沿街摆摊叫卖羽绒服。冬天气温低,冻得她手生冻疮,陈金英仍然坚持摆摊售卖,时间一长,病倒过好几次。
她的羽绒服虽然款式陈旧,但胜在物美价廉,一年时间终于卖出了12万元,这些钱全被陈金英交给了工人。她知道,这些工人肯陪她白手起家,也不容易。
陈金英在整理羽绒服
陈金英知道一直摆摊不是办法,就在住所搭了一个简单的门面,开辟出一间只有十几平米的店铺,继续卖服装厂堆积的库存。
2019年,这间老屋面临拆迁,陈金英分得了两套房,对家人心有愧疚的她把房子分别给了两个需要房子的孙子,选择自己租房居住。
老屋已经不能充当店铺了,她只好凑了一笔钱,租了一间店铺。
而孙子们知道奶奶背着重债,又羞愧又感动,给了奶奶20万。这20万也被陈金英拿去还债了。
陈金英的店铺
工作的劳累、生活的艰辛,都只是陈金英风雨还债路的一部分,在她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让她真正觉得难以应对的是来势汹汹的讨债人。
陈金英剩下来的200多万债务,大部分都是私人借给她的。到了年底,正是人们急需用钱的时候,一些债主就找上门来,恶狠狠地让她还债。
一次,有个债主带了十几个打手,把陈金英家堵得水泄不通。
陈金英一个小老太太,只好鼓起勇气跟他们说:
“债我肯定会慢慢还给你的。但是如果你们打我,一分钱都别想拿到!”
陈金英在床上算账
还有一次甚至发生在除夕。
外面万家灯火,人们都在守岁,等待旧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而陈金英家中冷冷清清,门外的债主拼命地拍着门,告诉她不给钱就不会走。
陈金英没有办法,把今天外甥送给她过年的2000元掏出来给了对方,这是家中仅剩的一点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在2015年,陈金英沿街摆摊叫卖,就引起了路人的关注。
很快,她下岗再创业、摆摊还债的故事就被媒体竞相报道,人们都被陈金英退休后仍然想发挥余热的事迹所感动,又敬佩她哪怕卖厂卖房也要还债的守信,尊敬地称她为“诚信奶奶”。
2018年,陈金英被网友们选为了“全国十大守信人物”,2021年,她成为了“最美浙江人”。
社会各界纷纷对这位“诚信奶奶”伸出援手。
陈金英和淘宝主播合影
陈金英所在的社区专门组织了志愿者,每天轮班帮陈金英整理店铺、接待顾客。
网购平台和服装企业也出手帮助陈金英销售库存的羽绒服,组织了卖货主播在直播间带货,很快,准备好的800羽绒服很快就被网友们买空了。
2021年,临近春节,陈金英找到了最后一位债主侄子陈其德,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
陈其德主要在家务农,经济条件一般。当初听说姑姑陈金英做生意需要用钱,东拼西凑来了7万借给她。
陈其德接过7万元
后来陈金英生意急转直下,背上了千万巨债,陈其德理解她生活不易,就决心当这笔钱从没有存在过。
事实上,陈金英的很多债主都是家乡的亲人、邻居,他们可怜陈金英的遭遇,不准备向陈金英要债了。
但是陈金英不愿做失信赖债的人,每一笔欠款都被她牢牢记住,每一次赚回来的钱被她亲手送给了债主本人。陈金英用10年人生和2077万欠债信守了还债承诺,感动了无数人。
人们观看陈金英的纪录片
无债一身轻,陈金英将度过10年最安稳最轻松的一个春节。
接下来该做什么?
对于记者的提问,陈金英说想要考中医资格证。“不过,”她又补充道,“我要先把库存的羽绒服都卖光。”
但是,有这么一件事大概将成为她人生的一大缺憾,因为她没有给出承诺,也不会再有机会去履行。
陈金英和老伴的金婚纪念照
陈金英的老伴性格内向,却一直坚定地支持着陈金英。陈金英要创业,他不曾劝阻过;陈金英决心承担全部债务,老伴也帮助承担了服装厂的股份。
在去世之前,老伴曾经提出想去主席故居旅游,陈金英因为家中背债拒绝了他,想把钱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但老伴很快便病逝,陈金英再也没有机会履行这个承诺了。
舍小家为诚信,陈金英正是用这种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陈金英近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愿意守信。
我们常常能听到老赖欠钱还能吃香喝辣的新闻,他们通过复杂的途径把资产转移到别人门下,让法院难以收缴债款,让债主无处维权。
正因为如此,“诚信奶奶”陈金英这样的诚信行为才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