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获悉,中信消费金融自营产品已经向小微贷领域延伸,旗下信期贷以发票贷产品的形式,已在金蝶等渠道上线,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客群。
用户在金蝶效贷渠道申请,然后上传企业信息和身份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社会信用代码、法人姓名、法人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企业信息录入后,还需上传发票数据,才能开展中信消费金融信期贷进件。
效贷由金蝶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广州蝶金小额贷款运营,定位企业贷款服务平台,同时它也是一个贷款代理推广平台,通过入驻的代理人推广平台内的小微贷产品。
根据产品信息,发票贷产品信期贷属于非循环贷款产品,单笔单批,授信条件为企业开票数据。该产品最高额度20万,年化利率18%-24%,还款期限6期到12期,面向全国范围开放。
准入条件方面,信期贷要求申请人为企业法人或持股比例大于20%的大股东。同时,企业注册成立年限至少2年,近6个月未发生法人或50%以上股东变更。
核心风控要素上,中信消费金融及合作方要求企业年开票额大于等于50万,企业最早开票日期距今时长大于12个月,最近3个月有开票记录。
作为中信消费金融的股东,金蝶在获客、风控等方面,与中信消费金融合作推广小微贷。信期贷发票采集由金蝶效贷端口组织,对客户进行初筛,通过金蝶金融的授信门槛后,才导给中信消费金融授信审批。
从准入条件看,中信消费金融发票贷门槛较高。首先,企业必须满足在金蝶效贷平台内各信贷产品当前无逾期;其次,相比其他小微贷产品,中信消费金融设置了更严苛的禁入标准。
例如,信期贷要求的禁入行业包括敏感行业,如公检法、新闻行业、律师行业海关、消防等;娱乐业,如洗浴中心、足疗、KTV、酒吧、夜总会等;金融及类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农林牧渔。
层层加码准入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信消费金融在小微贷业务上比较谨慎,风控能力或许尚不能完全覆盖小微业务风险。
有从业者表示,中信消费金融发票贷不容易通过,征信白户大概率也会被拒绝。“虽然说的是系统审批,但大部分申请还需要人工审核。”另外,年化利率较高,也让不少小微群体难接受。
目前,受通过率等因素影响,部分小渠道已经下架了该产品。金蝶金融工作人员表示,信期贷目前对渠道暂无返佣,该产品没利润。“去年就开始推了,现在虽然没返佣,但依然能进件。”
自小微贷概念火热,加之行业获客难困境影响,近两年,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便借道布局小微贷业务,向大C小B客群渗透。除了中信消费金融,招联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均有相关小微业务。
相比之下,中信消费金融更年轻,开业时间较短,其发票贷产品信期贷也是于2020年才推出。初期,信期贷未开放申请入口,只能通过中信信用卡渠道申请,准入条件也要求申请人为中信信用卡持卡人。
从渠道开放到客群开放,中信消费金融的扩张野心也开始慢慢显露。
中信消费金融于2019年开业,是行业首家信托系消费金融公司,初始注册资本3亿元,后经增资至7亿元。股东包括中国中信有限公司(35.1%)、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34.9%)、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30%)。
其中,中信消费金融控股股东为中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金控获批设立后,中信消费金融也将被纳入中信金控管理。纳入金控可能意味着,中信消费金融难再佛系,业务标准也随之提高。
在展业策略上,中信消费金融开业后,自营和助贷业务并进,相比之下,助贷业务在其营收中占比较高。中信消费金融助贷业务与微博借钱、分期乐、省呗等流量平台合作获客。
自营业务依托旗下信金贷和信期贷两大产品开展。其中,信金贷是中信消费金融首款产品,客群主要面向优质企业员工,包括中信集团旗下各子公司的在职员工;信期贷则是面向大众开放产品。
产品利率设计上,信期贷利率明显高于信金贷。据中信消费金融披露的信息,信金贷年化利率7.2%-16.2%,信期贷年化利率16.2%-23.88%。
开业三年,中信消费金融体量和业绩增长较快。2020年,中信消费金融总资产达62.23亿元,贷款余额58.82亿元,提前实现了盈利目标。
截止2021年末,中信消费金融总资产为93.76亿元,贷款余额90.0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139%;净利润6550万元,同比增长112%。
对比同期业绩,中信消费金融资产规模高于开业较早的晋商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但金美信、晋商与盛银属于尾部消费金融公司。
与后开业的苏银凯基、阳光消费金融相比,中信消费金融的资产体量已落后。并且,中信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规模居行业尾部,在其他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增资的背景下,中信消费金融为了经营不掉队,增资也是必然。
知情人士透露,从中信消费金融当前百亿左右的资产体量看,资本充足逐渐承压,杠杆水平已经较高,若想继续扩张资产体量,要么发力表外业务,要么增资。“中信消费金融近期就可能有增资动作,为业务扩张做准备。”
若想向持牌消金头部梯队发起冲击,中信消费金融还有诸多短板待补。尤其是对助贷业务严重依赖,核心自营展业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