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重疾险的蜕变文章——
一、青铜时期
1983 年,世界上靠前张重疾险保单于南非诞生,它出自一名医生之手,当时只保障 4 种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和冠状动脉搭桥。
上图中的男士,是南非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Dr Marius Barnard 巴纳德,重疾险的来源就是他创造的。
图片中的这位女士是巴纳德医生的一位患者,她确诊了肺癌,巴纳德医生给她做肺部癌细胞切除手术。
术后,巴纳德医生告诉她,出院后至少要休养2年以后才能去上班。
但是她不得不去上班,如果不去上班的话,她的两个孩子就会饿死。2年后,她的肺细胞扩散到肺部另一侧;不久,她便离世了,永远的离开了她心爱的两个孩子。
作为医生他可以治病救人,甚至可以延长和挽救患者的生命。
但是他却不能解决患者因为缺钱而不得不工作,放弃康复和休养来换取收入的难题。
于是巴纳德医生去说服南非的保险公司,就这样,世界上靠前款重疾险诞生了。
二、黄金时期
1995年,重疾险被引入中国,自此开始了重疾险在国内的进化之路。
当时的重疾险只作为附加险出售,而且只保障7种疾病——恶性肿瘤(癌症)、心肌梗塞 、脑中风、冠状动脉搭桥术,尿毒症,瘫痪及重大器官移植术。
再加上各大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在对疾病的定义、理赔条件的标准存有不少的差异,常有消费者被保险公司拒赔的案例。(初来乍到,不懂规矩,被黑较多的时候。)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友邦重疾险集体诉讼案”。
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到处都是坑。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中国银监保会决定出手了!休想逃出我的五指山!
三、钻石时期
既然没有统一的标准,那就来规范一下吧。
在 2007 年 4 月 3 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宣布推出《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统一规范了25种法定重疾。
从 2007 年起,各大保险公司就纷纷推出新产品,保障的病种也从十几种到上百种,市场上也陆续出现了轻症赔付、中症赔付、重疾多次赔付、保费豁免的产品,保险公司推出更多的产品应对消费者的重疾保障需求。
中国银保会规定了25种法定重疾,不仅疾病定义相同,理赔条件相同,就连合同的书写方式都完全相同。(终于有银保监爸爸来教做人了,泪目)
敲黑板,重点来了,这些高发的 25 种重疾,占所有重疾理赔的 95%以上,所以统一规范了前 25 种重大疾病,也就抓住了重疾险核心,方便消费者比较和挑选重疾险产品,同时有利于减少理赔纠纷。
四、王者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2007年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已经out了。
在2020年3月开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方意见。
结局已尘埃落定,在2021年1月31日,新版重疾正式实施,市面上再无旧定义的重疾险。
新重疾定义统一规范的28种重疾和3种轻症,大家也可以看看这个图表。
重疾新规的28种重疾
重疾新规统一规定的3种轻症:恶性肿瘤——轻度、较轻急性心肌梗死和轻度脑中风后遗症。
重疾新定义对疾病的定义和描述更加严谨客观,更符合目前的医疗水平,以后那种可赔可不赔的情况会大大减少,降低理赔纠纷发生的几率。
五、怎么买到合适的重疾险
挑选重疾险最重要的一点是,保额要充足。
患上重疾,大家担心没钱治病。拿下面这张图来说,大家普遍考虑的是水上面冰山的部分。
但是一个家庭如果有人发生重疾,冰山下面的部分才是更大额的支出。比如收入损失,后续的疗养支出等等。
所以重疾险最重要的就是把保额做足,万一不幸发生重疾,我们可以安心治病,不用为家庭丧失收入,不用为出院后的康复疗养苦恼。
问题来了,保额多少才算足够呢?
按照自保叔提出的7125原则,重疾保额是2倍年收入,且较好是20万起步。
为什么不同于别人说的重疾险要50万起步?
不谈收入,不谈预算,张口就说“重疾险50万起步”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重疾险配置不要焦虑,根据我们的7125原则,会让你在适合的预算下挑选到最合适的保险。
除了重疾保额要足够,一款优秀的重疾险还要覆盖高发的病种,这样才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健康风险。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开始纠结,市面上那么多重疾险,哪款适合自己?
预算多少合适?哪款重疾险能覆盖高发的疾病?
身体有点疾病怎么挑选到最合适自己的重疾险?
……
如果你有这些疑问,很正常。专业的事情交给靠谱的人来做。
任何保险问题,随时找我,只要你一给我发信息,我就立马出现。
最后,大家可以行动起来,点个赞,支持一下,继续为你输出硬核的保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