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从事保险行业的第2年,得益于一位老客户的信任,把闺蜜介绍给我买保险,初次见面就约在了她家附近的星巴克,她早早就到了,还给我买了一杯咖啡。
一见面,她就掏出两份保险合同,我一看是平安保险公司的平安福重疾险,她和她老公各一份,每人每年保费1万多,连续交20年,保额20万,至我们见面的时候,他们已经交了2年保费了。她说她听很多人说平安福不好,买了很亏,想退保,问我可不可以退,能退多少钱,退了再买什么比较好。
我先带着她把保险合同里面关键的保障信息解读了一下,然后在现金价值表里面标注出退保金额,由于平安福附加的险种太多,她用手机加了好几遍,然后觉得平安太黑了,交了4万多,还退不出1万块钱,我说无论买哪家的保险,退保都是损失比较大的,尤其是投保后又检查出新的健康异常的千万不要轻易退保,所以投保和退保都要慎重。然后跟她说了一下为什么平安福评价不好,产品有哪些不足,她听完就表示坚决退保,让我帮她好好规划一下。
一回到家,我就根据她的健康状况、保费预算、风险需求等信息,在公司产品库里反复筛选组合,包括意外、医疗、重疾、寿险在内,做出两套保障方案,一套是假设客户退保,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该如何配置,一套是假设客户不退保,怎么配置能弥补平安福的不足,毕竟退保损失大,客户不一定舍得退保。
果然,第2次见面,她就表示不太想退平安福,但又觉得我做的方案非常诱人,同样的保费能赔得更多,性价比很高,面对第2套不退保的方案也很纠结,她说:“虽然你推荐的保险公司全球知名,股东很牛,但我就是感觉不踏实,平安大厦就在我家附近,我天天路过,天天看得见那座大厦,心里就觉得很安心。”......我没有反驳,也没有说服,我觉得这是她冲动之后的慎重考虑,这就是她的选择,她愿意为平安品牌溢价付费,虽然贵,但能让她心安,又何尝不可以。
买保险不就是图一个安心吗,如果买了这个公司的保险,却一直沉浸在公司没听说过、倒闭了怎么办、会不会不赔等等焦虑中,那岂不是又多了一块心病。
我始终认为,有保险傍身,比“lo奔”强,无论是社保、商保,还是普惠保,它们都会在某些方面给你提供保障。
至于选什么公司、选什么产品,当你认可我国的保险监管体系,当你了解保险法之后,当你读懂合同条款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再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