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生保长期医疗保险和e生保2023版哪个好 区别是什么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在经历了前期爆发式的增长后,惠民保似乎要开始面临增长瓶颈。以上海地区的惠民保产品“沪惠保”为例,截止今年7月31日,沪惠保2022的总投保人数为645万人,要低于首年总投保人数739万人,为此,上海监管部门决定将投保截

e生保长期医疗保险和e生保2023版哪个好 区别是什么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在经历了前期爆发式的增长后,惠民保似乎要开始面临增长瓶颈。以上海地区的惠民保产品“沪惠保”为例,截止今年7月31日,沪惠保2022的总投保人数为645万人,要低于首年总投保人数739万人,为此,上海监管部门决定将投保截止日延期至8月20日。

e生保长期医疗保险和e生保2023版哪个好 区别是什么 2021年,沪惠保以总参保人数超739万的成绩创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之最,参保率高达38.49%。而目前645万人的参保数字,按照2020年上海医保参保人数约1944.4万人为基数来计算,参保率约为33.2%。

同时,在部分地区,惠民保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0%甚至90%,边际提升率非常有限。以浙江地区为例,丽水的“浙丽保”和衢州的“惠衢保”渗透率分别为93.33%、81.46%,未来想要继续出现高增长可能性非常低。

所以2022年惠民保增长放缓乃至负增长似乎会超出很多人的意料,但从惠民保的发展历程以及产品特性来看,遇到瓶颈反而是正常的市场走势,而过去两年被惠民保“虹吸”严重的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健康险产品有没有可能在“跷跷板”效应下重新夺取市场份额,值得引起市场思考。

爆发式增长过后,惠民保三大压力开始凸显

2020年是业内公认的惠民保元年,根据中保协数据,截至2021年底,惠民保覆盖全国28省,共有1.4亿人次参保,保费约140亿元。适应人口老龄化需要,扩大保险覆盖人群,为6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1.76亿人次保险保障。

凭借“低门槛、低保费”的特点,惠民保是过去三年市场中当之无愧的“当红炸子鸡”,特别是在保险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惠民保给行业带来了少有的增量。

但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惠民保的市场红利有所消退,寻找新增量存在难点。

首先是保费的快速上升,在2020年,惠民保的主力产品保费集中在50-60元,但2021年已经变为70-100元的区间,70元以上产品占比已经从原先的22%上升到61%。2021年,惠民保产品的平均保费是101元,比2020年的平均保费70元上涨了44%,尤其是100元以上的产品从2020年只占9%上升到2021年的31%。

2020-2021惠民保价格区间分布图

而在今年,多款“明星”惠民保产品延续涨价趋势,上海“沪惠保”2022版从去年的115元/年上涨至129元/年,杭州“市民保2022”从去年的59元/年上涨至89元/年,苏州“苏惠保2022”从去年的49元/年上涨至79元/年,“广州惠民保2022”则在去年49元/年的基础上增加了89元/年的升级版。

保费的不断上涨主要是为了应对理赔风险,作为一款普惠性产品,惠民保对用户几乎不设任何门槛,这也意味着相较于普通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需要更注意理赔风险,而涨价则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

其次是惠民保在过去两年经历了一次快速催熟,2021年新增有惠民保的城市中,最多的是三线和四线城市,分别从2020年的18个和11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28个和19个。一线城市已经在2021年实现了全覆盖,新一线城市则只增加了1个,二线城市没有增加。五线城市也增加了1个。

由此可见,一二线城市推进惠民保相对饱和,想要进的基本已经进入。城市上还有推进空间的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五线城市因为规模太小,实力不强,所以推进的潜力也很有限。

第三,投保人群结构老龄化。根据中国人寿再保险发布的《2022 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中对各地惠民保人群的年龄结构汇总统计,60岁以上人群整体占比约为35%。投保结构的老龄化势必会提高惠民保的赔付率,惠民保赔付风险加剧。

还是以沪惠保为例,“2021版沪惠保”理赔快报显示,首年“沪惠保”累计赔付金额超7.5亿元,赔案数量21万余件,平均每天赔款金额超200万元,而2021年版沪惠保的总保费收入为8.49亿元,照此计算,沪惠保赔付率已经达到88.34%,赔付压力明显。

惠民保发展遭遇瓶颈,而过去两年被惠民保“虹吸”严重的以百万医疗险慢慢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重压之下主动突围

百万医疗险的第二次增长要来了?

与惠民保一样,百万医疗险在诞生之初就迅速走红。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自2016年兴起以来,百万医疗险保费规模10亿元增至2020年的520亿元。这意味着,百万医疗险保费5年增长超过50倍。

而在2020年后,惠民保的登场让百万医疗险陷入发展泥潭,尤其是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健康险市场增长急转直下。我国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在2015年-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但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已下滑至3.99%,去年同期则为7.9%。

或许是在惠民保的高压之下,百万医疗险近一年来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健康告知人性化、保证续保时间延长、大公司跑步进场完善产品。

首先是健康告知人性化,过去百万医疗险为了应对理赔风险,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健康告知条款,对投保人的健康状况要求比较严格,这也导致了许多带病体用户无法正常投保百万医疗险。而随着保险公司风控、费用厘定能力的提升,市场上开始出现许多针对带病体的产品,且保费价格依旧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产品竞争力大大提升。

其次是保证续保时间延长,由于百万医疗险多为一年期产品,少数产品只能保证五、六年续保,而多数产品根本不能保证续保,由此造成了二次保障缺口,与用户的长期保障需求相悖。而在政策面的变化以及保司的主动探索下,市场上开始出现保证续保时间长达20年的百万医疗险产品,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份长期保障的承诺,解决了用户的后顾之忧。

第三则是大公司开始发力百万医疗险市场,此前众安旗下的尊享e生,人保旗下的好医保是百万医疗险的现象级产品,而其他保司则没有相应的爆款产品。但近一年以来,如太保、泰康等公司也开始发力百万医疗险产品端,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大公司的深入探索也给百万医疗险带来了更丰富的保障。以平安健康旗下的平安e生保·百万医疗2023为例,该产品新增了院外刚需普通药品保障,正式将百万医疗险的药品保障从特药扩展到更多人会使用到的院外普药保障,同时百万医疗2023已经引入所有实体肿瘤都可使用的靶向药,助力更多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而根据《中国保险细分消费人群洞察白皮书》,保险产品背后的理赔服务及保司品牌实力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占比均接近七成。

对于保司来说,卖出保单只是服务的开始,只有把理赔做好,让用户实实在在感受到保险的保障作用,才是完整的产品服务流程。因此,不少大保司也开始发力理赔端,如平安健康保险在业内率先推出“出院三日赔”服务,将出院理赔周期从行业平均近2个月缩短到三天。而在理赔过后,也有不少保司为用户配备了相应的康护服务,如太保旗下的蓝医保·长期医疗险为患者特别添加了院内护工的看护和全球找药的责任,完全解决了消费者的理赔担忧。

除去上述改善,百万医疗险相较于惠民保还有以下优势。

首先是在免赔额的设置上,多数百万医疗险免赔额为一万元,部分产品则规定如果被保人确诊重疾,可享受免除免赔额,这一点对于惠民保产品来说难以做到。其次是理赔条件,百万医疗险往往设置用户理赔超过免赔额的部分即可全额报销,而惠民保产品则是超过免赔额部分按比例报销。第三,百万医疗险在20岁区间人群的保费价格并不比惠民保高出太多,而百万医疗更优质的理赔条件则是吸引这部分年轻人群去投保百万医疗,从而导致惠民保投保人群年龄进一步恶化。

各年龄价格惠民保产品与尊享e生价格对比

所以在百万医疗险“进阶”之后,我们认为未来百万医疗险有望重新获得部分被惠民保冲击的市场份额,特别集中在健康年轻人群的投保,百万医疗险的吸引力似乎要更大。

尾言:不论是惠民保还是百万医疗,目前都是构建我国多层次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市场来说,一个产品良性竞争的格局有利于行业的不断进步。所以在惠民保横空出世,并对百万医疗险市场份额造成冲击后,我们看到了百万医疗险进行了主动的升级换代,在投保门槛、保障范围、服务质量上均有所加强,或主动或被动,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对于保司来说,百万医疗险依旧是重要的健康险组成部分以及获客的抓手之一,同时,在新的阶段,百万医疗险也正在成为保司提供各项健康服务的一个支点产品,通过产品责任的添加来为用户提供特药、垫付、绿通等多项服务,而药企在这个过程也主动深化与保司的合作,将更多先进的药械提供给需要的患者。

未来,惠民保和百万医疗也极有可能会慢慢走出分化,各自适配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精准服务。惠民保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做普惠产品,并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而百万医疗则需要继续把服务做得更加优质,让用户感受到来自保险公司的产品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用户粘性以及继续挖掘客户需求的机会,我们也期待惠民保和百万医疗能在各自的市场空间内继续高质量的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e生保长期医疗保险和e生保2023版哪个好 区别是什么 '的探讨分享,希望大家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如果大家觉得小编的文章不错的话,可以多多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