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对债券的影响(对我国有何影响)

作者: 路言(华语智库快反中心 高级研究员)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5%-5.25%上调25个基点至5.25%-5.5%,达到22年来*高。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的第11次加息。

关于加息对债券的影响很多人还不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接下来具体说说对我国有何影响

美联储历次加息的经济影响

来源:经济日报

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向成员银行提供贷款的隔夜拆借利率,是美国的政策利率。正常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可相应地引起中长期利率等其他利率提高,从而通过提高车贷、房贷及其他类型的借贷成本,减轻经济过热压力并抑制经济过热。美联储提高联邦基金利率通常采用多次加息且连续加息的办法,1980年至2021年,美联储共经历六轮加息周期,2022年3月17日开始,进入第七轮加息周期。

1980年以来的靠前轮加息周期从1983年3月31日至1984年8月9日,联邦基金利率上限目标值从8.50%提高到11.5%,历时17个月10次加息,分为两个连续加息阶段和一个小幅降息阶段,累计净加息300个基点。第二轮加息周期从1987年1月5日至1989年5月17日,历时28个月22次加息,分为三个加息阶段和两个小幅降息阶段,累计净加息393个基点。第三轮加息周期从1994年2月4日至1995年2月1日,联邦基金利率上限目标值从3.00%提高到6.00%,连续提高7次,历时12个月,累计净加息300个基点。第四轮加息周期从1999年6月30日至2000年5月16日,联邦基金利率上限目标值从4.75%提高到6.50%,连续提高6次,历时11个月,累计净加息175个基点。第五轮加息周期从2004年6月30日至2006年6月29日,联邦基金利率上限目标值从1.00%提高到5.25%,连续提高17次,历时24个月,累计净加息425个基点。第六轮加息周期从2015年12月17日至2018年12月20日,联邦基金利率上限目标值从0.25%提高到2.50%,连续提高9次,历时36个月,累计净加息225个基点。第七轮加息周期从2022年3月17日开始,截至2023年2月1日,联邦基金利率上限目标值从0.25%提高到4.75%,加息幅度创1980年以来之最。

美联储通常依据通货膨胀目标缺口、总产出目标缺口等,来确定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方向和调整幅度。按照启动原因,美联储加息周期可分为预期经济过热型、预期高通货膨胀型等类型。按照2%的通货膨胀目标,美联储历次加息周期都属于预期高通货膨胀型。1980年以来前六轮加息周期开启前,美国通胀率分别为3.5%、1.1%、2.5%、2.1%、3.1%、0.5%,加息周期结束后分别为4.3%、5.2%、2.9%、3.7%、4.1%、1.6%。从加息结束后的通货膨胀率来看,除第六轮低于2%,其余都显著高于通货膨胀目标。按照5%的潜在实际GDP增长率水平,除第六轮加息外,前五轮加息周期均属于预期经济过热型,按照3%的潜在实际GDP增长率指标,更是如此。前六轮加息周期开启前一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0.2%、2.2%、5.5%、3.8%、2.3%、1.3%,期间实际GDP增长率*高分别为9.4%、7.0%、5.5%、7.5%、5.5%、4.1%,而加息后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3.3%、3.0%、1.2%、0.4%、0.6%、2.2%,显著低于5%的水平,第三、四、五、六轮加息后,甚至出现了明显经济衰退。

与前几轮加息不同,第七轮加息周期属于预期经济过热型和预期高通货膨胀型兼有。从通胀率来看,加息周期开始前为7.9%,2022年6月达9.1%,2023年1月降至6.4%;从实际GDP增长率来看,2021年四季度为7.0%,2022年四季度为2.9%。同时,本轮加息具有先快后慢、加息与缩表同步推进特点。2022年6月1日,美联储启动缩表且缩表力度逐步加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从加息周期开始前9万亿美元降至2023年2月8日的8.49万亿美元。

美联储历次加息周期前后美国劳动就业、美元汇率指数均会发生显著变化,本轮加息也不例外。不过加息周期开启以来,美国通胀下降幅度远不及市场预期。究其原因:一是多轮次疫情使美国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受到双向冲击;二是俄乌冲突升级,引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三是美联储加息引发美元走强预期,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对加息的通货膨胀管理产生抵消效应。但是,此轮持续大幅加息,显著增加了美国经济衰退风险。2022年7月,美国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显示经营主体对长期资金需求相对不足,企业投资和借贷动力疲软。2023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美国2023年经济增长率预期调整为1.4%。

美国是全球经济中心,美联储加息会影响全球利率水平和国际资本流动方向,政策溢出效应会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金融危机或债务危机。例如,1983年加息周期期间爆发了拉美债务危机,2004年加息周期后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等。本轮加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货币贬值导致各国主权债务问题更加严峻,二是美元预期升值带来资本流出和输入型通胀问题。2022年3月至7月,海外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累计流出超380亿美元。此外,发达国家货币汇率表现不及发展中国家,2022年前7个月,包括欧元、英镑等在内的23种货币对美元贬值。

美联储再次创纪录加息,对我国有何影响?该如何应对?

作者: 路言(华语智库快反中心 高级研究员)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5%-5.25%上调25个基点至5.25%-5.5%,达到22年来*高。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的第11次加息。美联储持续加息正在对我国金融、资本和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面对此局,我国货币及产业政策如何调整,成为国内各方关注的焦点。

加息对债券的影响(对我国有何影响)

一、基本情况

北京时间7月27日,美联储做出货币政策声明中的利率决定,宣布将加息25个基点至5.25%-5.5%区间,这也是美联储过去16个月来的第11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此次加息,是美联储在6月暂停加息后的再度重启。美联储的目标在于使其国内通胀降低至2%。加息可以压低资产价格、推高举债成本,从而通过金融市场给经济降温。但对我国而言,美联储持续加息,将过一步压缩我货币政策空间,使金融房地产在内的重资产经济支柱项目进一步承受压力。

二、对我影响

一是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以及全球进入货币紧缩周期,引发资金外流和汇率贬值风险,中美利差倒挂,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 美联储持续加息客观上促使美元指数上升,受此影响,欧元、日元、英镑、澳元等非美货币不断贬值。近期,人民币汇率虽然也持续低位徘徊,但长期趋势坚挺,对比其他非美货币表现得较为稳定。这背后反映出我国外汇市场总体形势平稳,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具备了较强韧性。

二是美联储政策收紧对我股市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中美处于不同经济与政策周期中,我A股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到反映本国经济基本面上。 从长期趋势上看,人民币资产与其他市场关联度不高,人民币汇率走势基本平稳,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在全球政经前景复杂、市场波动剧烈环境下,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

三是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债市部分外资连续减持人民币债券。 这主要是因为中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分化,中美利差快速收敛甚至倒挂,短期内美债吸引力增强。但部分渠道外资出现阶段性调整,不影响外资中长期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信心。总体而言,我国债券既有分散化投资价值,也有实际的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撑,长期看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

三、对策建议

一是面对当前形势,我国货币政策需坚持“以我为主”,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我国内通胀形势温和态势有望延续,从而与美欧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经济基本面的这一根本差异决定了我国内宏观政策具备“以我为主”的基础,无需跟进美联储实施政策收紧。随着美国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升幅降至3%,大幅低于2022年6月9.1%的近期峰值,预示着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即将接近尾声。在此前提下,凭借我国经济特有的韧性,良好、可持续的基本面,这些因素足以支撑我国应对“超级央行”的扰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仍有充分经验、充足工具予以应对。

二是要把握当前通胀相对温和及发达国家紧缩政策掣肘较小的时间窗口,推动前期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见效。 货币政策要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同时,兼顾内外平衡,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增加居民,促进国内消费。

以上就是加息对债券的影响(对我国有何影响)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壹榜财经其它相关文章!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