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移动上市很多人还不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接下来具体说说中国移动何以争霸A股王座
在前一日市值突破2万亿元之后,3月15日,中国移动A股股价继续上涨,逼近百元大关。截至收盘,中国移动股价报99.23元/股,涨幅为1.08%,总市值高达2.1万亿元,距离A股市值龙头贵州茅台的2.2万亿元,仅有一步之遥。
过去两年里,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先后回A,三大运营商聚首A股。而去年年底总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中,到今天涨幅前五的股票里,三大运营商全员上榜。其中,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涨幅分别超过40%和30%,中国电信的涨幅更是超过了70%,位居涨幅榜靠前位。
长期以来股价不温不火的运营商企业,为何被A股投资者如此青睐?仔细审视财报等关键信息之后不难看出,在股价上涨的背后,三大运营商正在发力赛道转换和业务转型。这也显示出其抓住窗口期转换发展动能,重写“财富密码”的迫切需要。
中国移动通信基站(企业供图)
曾经站在破发边缘,中国移动靠业绩赢回投资者信心
市场依稀还记得,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先后回A上市之时,都引发了“大船下水”、A股资金是否足以承接的疑虑。中国电信上市首日就破发,也让市场对中国移动股价的信心受挫。2021年12月27日,中国移动披露的IPO发行结果显示,网上投资者未缴款认购金额高达7.43亿元,超过邮储银行,创下A股*高弃购金额纪录。这也反映出部分投资者的信心不足。
但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下,三大运营商全面回A已成定局。“三大运营商此前的市值都被严重低估了,既有上市渠道基本上失去了进一步融资的能力。”中国移动A股上市前,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马继华在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大运营商聚首A股,也将与国内众多的股民和消费者距离更近,会推动三大运营商改善运营方式,更加关注用户体验,更加关注社会反馈,对运营商整体服务的提升也有好处。
2022年1月5日上午,随着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总经理董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的大锣,中国移动回归A股主板上市的进程完成了最后一步。中国移动也取代中国电信在回A上市募资额上成为A股十年来最大一笔IPO,在整个A股历史上排名第五。
交易首日,中国移动股价先是高开于63元/股,*高一度上涨至63.58元/股,较发行价涨9%。但随后即开始断断续续向下调整。直到收盘,中国移动股价报57.88元/股,相比发行价仅高出0.3元,有惊无险地躲过了“破发”。
25年的时间,中国移动参与实现了中国通信行业“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而自身也获得了极大的成长,逐步向好的业绩也赢回了投资者的信心。中国移动去年10月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23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主营收入为6201亿元,同比增长8.3%。同期,净利润为985亿元,同比增长13.3%,净利润率为13.6%,比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保持领先水平。
盈利向好,分红大方,三大运营商变身“香饽饽”
另外两家运营商虽然在规模上与中国移动有差距,但经历过5G建设大投入的“阵痛期”之后,在盈利水平上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以目前唯一发布了2022年年报的中国联通为例,过去一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人民币354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8.3%,增速创近9年新高。同时实现净利润72.99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更是高达15.8%。
中国联通提出,公司在2023年的经营目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继续提升。
营收净利持续向好的同时,运营商企业在分红上的“大手笔”也受到投资者的普遍好评。3月12日,中国移动宣布,其2023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同日,中国电信也宣布,公司将在A股发行上市后三年内,逐步将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提升至当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
向好的盈利能力和大方的分红背后,是三大运营商既有业务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以中国移动为例,2月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2023年GTI国际产业峰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在主旨演讲中透露,中国移动总连接数已超过28亿,其中移动、家宽、政企客户规模分别超9.7亿户、2.4亿户和2200万家,5G套餐客户超5.9亿户。收入方面,家庭、政企、新兴市场收入占比接近40%,数字化转型收入占比超过25%。
不可否认的是,三大运营商在移动出账用户的增长方面,天花板已经十分明显。即便后续5G、6G的推广和普及会拉高ARPU(月均用户收入),但仍然无法解决其长期增长的动力问题。
运营商们选择的途径,是算力、数字化转型等新兴业务。去年前三季度,运营商新兴业务收入增长情况亮眼,云计算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更是超过100%。
争相披露类ChatGPT技术,运营商要做“科技创新型企业”
3月8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谈到企业价值问题时,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投资者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中国联通,也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信息通信行业。中国联通正在从一家传统运营商,转变成为一家拥抱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刘烈宏在中国联通业绩说明会上(直播截图)
这是所有运营商都在强调的重点。整体上,三大运营商产业数字化收入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移动、固网等传统业务。不过,从绝对数量上来看,这部分收入还无法跟传统业务相提并论。而且运营商也都没有披露这部分业务的盈利情况,增收之后能否增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更大的挑战在于,要做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到底还是要拿出实打实的技术与解决方案。有意思的是,在今年ChatGPT大火之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透露了自己在类ChatGPT技术和应用上的布局。2月1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中国电信方面求证到,中国电信正在积极关注产业版ChatGPT并已具备相关技术研发基础,初步具备文章续写、主题写作、同义句生成、多轮对话和长文本摘要等能力,旨在打造面向电信领域的产业版生成式技术的端到端产品化能力。
刘烈宏在3月8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也透露,中国联通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和人机交互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布局,在AI方面已经拥有了90多项专利,自研了60多项机器视觉、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算法。其中一些算法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初步具备了智能问答、对话生成、图片和文字转换、文字生成语音和动画的能力。
从运营商到科技创新企业,股价波动的表象之下,运营商正在发力重写自身的“财富密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许诺
编辑 徐超
中国移动回归A股后,股价近一年涨幅近65%。(视觉中国/图)
一面高呼“新科技起飞”,一面力挺“贵州茅台不倒”。近两月,中国移动和茅台之间的股王之争赚足了股民的眼球。
作为A股在位时间最长的“股王”,贵州茅台(600519.SH)近10年来超过1500个交易日位居沪深股市“靠前高价”。
“流水的股王,铁打的茅台”,贵州茅台稳坐王位的背后还有一个颇具魔幻色彩的传说。A股历史上,每当有公司的股价或市值逼近甚至短暂地超越茅台,都会遭到“反噬”而一败涂地,曾经的中国船舶、全通教育、安硕信息等均为前车之鉴。这种现象被称为“茅台魔咒”。
此次发起挑战的中国移动(600941.SH)是一位A股新秀。它在2022年正式回归A股,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股价涨幅超过60%。此前的1997年,中国移动分别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近日来中国移动的市值多次超越茅台。同为两万亿的体量,中国移动和贵州茅台的A股之争仍然胶着。截至2023年5月23日收盘,中国移动市值19576.04亿元,逊色于贵州茅台的21663.76亿元。
26年前,中国移动还不是“中国移动”,而是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为原邮电部在香港专门成立的上市主体。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电信业正处于大发展阶段,但苦于资金匮乏,内地资本市场又刚刚起步,无力承载运营商的体量。如何引进外资、获得长期资本,成为当时棘手的难题。
中国电信(香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筹建起来的。1997年,正在做德国电信私有化项目的高盛闻讯而来,与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联手,为原邮电部“量身定制”了一套上市方案。
根据方案,原邮电部先将广东、浙江两个发达省份的移动资产剥离出来,注入中国电信(香港)后,在香港和纽约挂牌上市,江苏资产则待上市后注入。
从1997年5月上市筹备启动,8月*务*同意上市方案,到10月上市发行,一切都以极快的速度推进着,当时港媒评论称其为“挟雷霆万钧之势”。
然而,危机也在悄然靠近。1997年7月起,一场从泰国爆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整个亚洲,香港股价连日下跌。10月23日,中国电信(香港)上市时,整个大市已相当不利。
时任中金公司副总裁的方风雷参与并领导了这次上市。他在回忆录《中国移动上市那些事儿》中这样描述这一天:“10月23日,星期四,香港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外汇市场的刀光剑影令香港股市弥漫着恐慌情绪。”
后来,人们将这一天称为“黑色星期四”。香港股市狂跌1200多点,中国电信(香港)股价跌跌撞撞,当日收报10.55港元。因其股票代码为“0941”,被股民们戏称为“九死一生”。
中国电信(香港)*发股集资约42亿美元,这笔资金也为其未来几年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集团正式成立。同年6月28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移动是靠前家海外上市的央企,但却隔了整整25年才回归A股。
这期间,中国移动也曾多次提及回归的意愿。2010年,前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透露公司内部已经为回归A股做好了准备,但由于A股国际板推进过程复杂,一直未有进展。甚至在离任多年后受访,他仍表示这是未了的夙愿:“作为当时全球市值*高的电信运营商,却不能让内地投资者分享其成长,确实是一个遗憾。”
没能实现回A有一定的历史成因。中国移动作为红筹股,其股权结构和管理层虽然是内地背景,注册地却在境外的英属维京群岛。过去,境内IPO核准制非常严格,境内上市不仅对盈利有要求,还对企业所在地、股权结构等有诸多限制,且手续繁琐、耗时长。也因此,许多海外上市企业频频被拒之门外。
随着境内市场上市条件放宽,同时企业的先进技术、科创能力和竞争优势等也被兼顾考虑进上市条件当中,王建宙的遗憾终于在2022年得到了圆满。
2022年1月5日,中国移动回归A股。直播画面中,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一袭黑色西装,身披红色围巾,手持红绸锣槌,大力敲响了上市金钟。
中国移动募集资金达560亿元,创A股十年之最。但当时其股价并不被看好。上市前,网上网下被弃购金额达7.56亿元,也刷新了纪录。上市第二天,中国移动股价一度逼近破发线,从早盘开始盘中多次触及发行价57.58元。
“中国移动过去在香港上市,港股股价明显比A股股价低,如何让A股市场认可它,这不仅是中国移动,也是许多回归A股的企业面临的问题。”**电信分析师付亮向南方周末回忆。
尽管今天中国移动已不再处于2007年90港币/股和4100亿美元市值的顶峰,但近10年来,中国移动的净利润率均超过了10%,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13.71%和13.40%,这是支撑其股价上升的底气。
大环境也正在向利好的方向发展。2022年11月,“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被提出。另外,近两年国家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利好政策不断加持,以及最近爆火的人工智能概念等,都成为中国移动股价上升的催化剂。
Wind数据显示,中国移动A股股价近一年涨幅近65%,2023年迄今涨幅近47%。
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部署超155万座5G基站。(中国移动微博账号/图)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南方周末分析,股价飙升的主要动因是移动云。中国移动回归A股后,除增加了一个融资渠道外,也利用A股充沛的流动性发现了新价值,诸如国有云业务。
付亮则表示,移动云对中国移动股价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移动其实可以更好地展示其云产品,突出差异化的优势。但现在看来,它的宣传做得并不够。”
无论如何,中国移动若坐稳股王,论功行赏,移动云必须被记上一笔。
近年来,国家要求三大电信运营商持续开展“提速降费”工作,落实“携号转网”。在传统通信网络业务增长见顶的背景下,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拉动作用凸显。
现任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曾在2015年亲自操刀推出天翼云,这份经验被他带到了中国移动。2019年,杨杰离开中国电信,调任为中国移动董事长,中国移动也在这一年正式启动“云改”。
彼时,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互联网大厂还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进军云计算选中了一条差异化的赛道,即政务云。
据前瞻研究院整理的工信部数据,2018-2020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的增速分别为31.3%、25.7%、42.3%,在333个地级行政区中,已经有超过70%的235个地级行政区建设或招标政务云。
早在“云改”初期,中国移动就瞄准了政企客户的机会,除了在技术上调整苏州研发中心为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外,还大刀阔斧地进行政企架构改*。IDC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移动云在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上跻身前列,占据市场份额第三,仅次于浪潮云和中国电信。
“三大运营商在基础的公有云资源,如云服务器、云数据库等方面有相对优势。阿里云、腾讯云等的机房包括服务器大多是租用运营商的资源,宽带也只能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某国企云资源管理人员告诉南方周末。
对于移动云的快速崛起,行业内的共识是,运营商在对接政企资源上有天然优势。“BAT云”们所面对的,也许是一场开始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
付亮分析,中国移动早已不再是纯粹的移动运营商,过往十年的数字化转型中,运营商对算力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投资不断加码,为其后来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资源。相比其他互联网云厂商,运营商们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本地化的、更贴身的服务。
特别是近两年来,“国资云”概念风起,在政策加持下,运营商云在政企市场迅速攻城略地。
中移网罗天下平台统计了2022年公开的三大运营商政企市场成绩单:中国移动中标22053次,中标金额652.52亿元,环比增长54.65%;中国电信中标17570次,中标金额428.44亿元,环比增长17.4%;中国联通中标10980次,中标金额为274.69亿元,环比增长29.45%。
2022年,三大运营商云业务的营收增速均超过了100%。
中国移动2022年年报显示,移动云年收入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并已连续三年实现三位数增长,较三年前的营收增长了25倍,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业界靠前阵营。相比于起步更早的天翼云同期营收537亿元,差距在不断缩小,且远超联通云的361亿元。移动云和天翼云均提出了未来营收的千亿目标。
在政企业务的拉动下,移动云的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也由2019年的第12名,进阶到2020年的第11名,此后排名连续走高。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移动云公有云(laaS+PaaS)服务市场份额已位列第6。
付亮认为,三大运营商2022年的增长都超过了100%,说明三者之间的差距没有特别大,关键就在于未来的发展潜力,比如如何抢先布局、**自身能力满足用户需求等。实际上,从宽带用户增长曲线看,中国移动的宽带客户过去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互联网云厂商中,仅有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完整公布了营收和增长率。前者2022年(自然年)营收776亿元,同比增长7.2%;后者2022年营收177亿元,同比增长23%。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合计增长9%。
“BAT云”不会坐以待毙。
从2022年下半年起,阿里、腾讯等企业就密集拜访各地政府,迅速调整市场策略,重组内部组织架构,意图在政企市场分到更多蛋糕。
阿里云不仅空降了之前在华为负责政企业务的原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CEO张勇还亲自接手,成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百度智能云也换上更精通政企市场的一把手沈抖担任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负责人。腾讯云则专门成立了政企业务线,马化腾在员工大会上说“我们不着急”,为2023年的腾讯云稳定军心、重定方向。
上述国企云资源管理人员认为,就使用体验而言,阿里云拥有近乎全行业最齐全的公有云产品服务线,腾讯云也与阿里云较为接近,相比之下运营商的产品条线则较少。在基础服务之外的特*服务,如AI计算、大数据处理以及安全服务方面,阿里云和腾讯云能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
阿里云、腾讯云,以及三大运营商的官网主页显示:阿里云共有15类产品,腾讯云有16类,联通云、移动云和电信云分别为6类、12类和14类。聚焦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两方面,移动云对比阿里云显得单薄。
一位购买了阿里云和华为云服务的厂商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表示,公司成立于10年前,最初使用的就是这两家的服务。尤其是华为云支持国产信创等服务,更能满足公司需求。
该负责人关注到了近年来三大运营商云的扩张,他认为运营商云的吸引力在于云网融合。“三大运营商原本拥有大量的宽带用户,进而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IT类服务,由此引申出运营商公有云的建立。所以,它们更多为客户提供基于云网套餐的服务。”
新赛道的涌现也让未来竞争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火遍全球后,互联网大厂看到云计算市场的新可能,争先恐后地推出了自家的AI大模型。
阿里在推出“通义千问”后,迅速宣布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腾讯云紧随其后,相关产品*高降幅分别为50%和40%。在三大运营商中,移动云靠前家宣布降价,*高降幅达60%。
相较而言,运营商对AI大模型的态度则略显迟疑。目前,三家运营商中仅有中国电信对预训练大模型的布局做出表态。
在4月末的中国电信2023云生态大会上,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强透露,天翼云正在自主研发预训练大模型,目前已进入内部测试阶段,将在近期适当的时候面向市场发布。
这种迟疑和运营商的业务特性有较大关系。业内人士指出,运营商可能更倾向于观望大模型究竟能带来多大价值,才会投入资源往上冲。“AI大模型在智能问答、无人驾驶、元宇宙等信息领域能发挥较大作用,但在很多传统行业,是否能够用得起来,也是一个问题。”
付亮也向南方周末表示,多年来,运营商深耕政府服务市场和客户服务市场,更多聚焦于特定的场景需求研发行业模型。而百度、阿里等竞争的则是通用大模型,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未来,是一个模型通吃所有领域的通用大模型,还是针对性较强的行业模型更能占住市场,仍是未知数。
“AI大模型应该要做起来,但大模型的用处应不止于用来对话、写作、列报告提纲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近日在一个论坛上表示,未来应基于大模型,研发针对行业细分领域的垂直模型,在工业、农业、智慧城市的建设等领域发挥作用。
以上就是中国移动上市(中国移动何以争霸A股王座)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壹榜财经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