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米股票为什么大跌很多人还不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根据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新增工商变更,雷军卸任该公司董事长职务,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企查查显示,雷军已接连退出小米关联公司。虽然事出突然,但早有......接下来具体说说小米股价年内下跌41%
作者:望山
小米再次“抄底”。
2022年9月8日,小米发布公告称,当日在港交所回购230万股,回购价格为10.54 港元-10.58港元,耗资约2430万港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小米首次回购公司股票。近三个月以来,小米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4880.00万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0.2%。将时间拉得更长来看,自上市以来,小米已累计发起127次股份回购。
诚然,小米回购股票,在短线上会拉升公司的股价,比如2022年9月9日,小米的股价就上涨了2.27%,但是整体来看,自2020年末以来,小米的股价却“跌跌不休”,累计跌幅达70%左右。
作为“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公司”,小米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但如果不能在财务数据上展现一定的想象力,资本市场或许很难关注小米。
01
二级市场对小米若即若离
作为一个新物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待小米的态度其实一直有较为明显的割裂感。
《招股书》显示,2010年成立时,小米的估值仅为2.5亿美元,上市前,其总计完成九轮融资,最后一轮融资完成于2014年,估值达450亿美元。短短四年时间,小米的估值增长了数百倍。
2018年6月21日,香港香格里拉酒店召开投资者推介会时,雷军也曾表示:“小米是一家全球罕见的全能型公司,估值应为腾讯乘苹果的估值。”按雷军的看法,小米的市值至少是千亿规模。
但是小米IPO的发行价仅为17港元/股,估值仅为543亿美元。更出人意料的是,小米的股价上市即破发,一直到两年后,也就是2020年7月10日,才重回发行价。
不过一年半以后,小米的股价再次跌破发行价。2022年1月27日,小米股价收报16.48港元/股,单日跌幅达5.5%。时至今日,小米的股价都没能再次超越发行价。
诚然,在这两次跌破发行价之间,小米的股价有两次明显上涨的迹象。
不过结合小米的动向来看,投资者购买小米的股票,并不是被其主业所吸引,而是看上了其“新故事”,有一定的投机意味。
2020年初,小米发布公告称,看好智能家居市场,将在“ 5G+智能家居”发展战略上加码,未来五年时间将至少投入500亿元。
此消息一出,小米股价应声上涨。2020年初时,小米的股价仅为10港元/股左右,到了2020年末,其股价站上了33.2港元/股的高点,年内涨幅达230%左右。
小米第二次股价地明显上涨,主要得益于造车“故事”的带动。2021年2月19日,《晚点LatePost》发文称,造车将是小米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
随后,小米的股价一度上涨12%至32.3港元/股。3月20日,小米官宣造车后,小米的股价再一次稳步增长到了30港元/股左右。
02
智能手机业务没有想象力
“新故事”能立竿见影地推动股价上涨,其实也从侧面昭示了小米主业的吸引力不强。
上市伊始,小米曾将自己定义为“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但是结合财报数据来看,硬件却为小米贡献了大部分营收。
以2019年Q1财报为例,小米营收为438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营收270.08亿元,占比为61.7%;A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120.43亿元,占比27.5%;互联网服务营收为42.57亿元,占比9.7%。
这也意味着,小米更大意义上是一家以硬件销售为主的“硬件公司”,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轻资产互联网公司。
更重要的是,小米的立足之本,是通过高性价比的智能硬件产品,俘获流量。这种业务模式,天然限制了小米硬件的利润率。
比如,2018年4月25日举办的小米6X发布会上,雷军就曾公开表示:“(小米)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率,永远不会超过 5%”。
财报显示,2018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润率小于1%。这种“作茧自缚”的策略,自然难以博得投资者的喜爱。
诚然,走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小米可以通过互联网服务,榨取智能手机的“增量价值”。
但在中国广告大盘触顶,游戏监管加剧的背景下,小米的互联网业务的增长也几近停滞。财报显示,2022年Q2,小米互联网业务营收为70亿元,同比下跌0.9%。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红利消退,也在一步步削弱小米的流量根基。IDC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国智能市场的红利正在逐步衰退。2022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720万台,同比下跌14.7%。
在此背景下,小米的财报变得愈加难看。
2022年Q2,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910万台,同比下跌26.2%;智能手机业务营收为423亿元,同比下跌28.5%。
小米显然也意识到了,在手机大盘触顶的背景下,很难再通过走量形成规模效应,因此于2020年推出起售价为5299元的小米10 Ultra,试图进军高端市场。
不过从财报来看,小米依然没有摆脱“高性价比”梦魇。2022年Q2,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为1081.7元,同比下降3.1%。
这或许是因为Redmi表现得过于亮眼所致。CINNO Research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5月,小米手机出货量中,Redmi占据83.6%的份额,小米主品牌仅有16.4%的份额。
推出Redmi K50系列时,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曾表示,“Redmi K40系列累积销量突破1000万台,无愧于2021年‘旗舰焊门员’的称号”。
Redmi K系列持续深耕高性价比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焊死”了小米主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大门。
03
“新故事”前路漫漫
在智能手机业务之外,小米也曾讲出IoT以及智能汽车的“新故事”,但是这些新故事却陷入了后继乏力或是遥遥无期的困局。
早在2013年,雷军就看到了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趋势,开始带领小米入局IoT市场。2020年初,小米再次在IoT加码。此次IoT已是小米的核心发展战略。
从财报来看,小米的IoT业务在市场上的影响力确实无人能出其右。
截至2022年6月底,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5.27亿,同比增长40.7%。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达1020万。
但是小米的IoT业务也遇到了与智能手机类似,空有影响力,而难以变现的问题。2022年Q2,小米IoT业务的毛利率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仅有14.3%。
更为悲观的是,因为IoT业务中,只有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少数带显示器、可交互的设备,可以产出增量的互联网服务营收。
所以,小米的IoT业务很难和公司毛利率更高的互联网服务产生高效联动。在相关业务营收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资本市场自然难以对小米的IoT业务满意。
在IoT业务之外,小米还讲出了更为宏大的造车故事。
2021年初,雷军表示,小米将进入智能汽车行业,“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据了解,小米汽车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
小米将以现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领先的智能生态,全力打造小米汽车。
尽管后续雷军频频为小米汽车站台,但是就目前的信息来看,小米汽车最早也要等到2024年才会正式量产。
此时,距离靠前波智能汽车创业潮,已经过去十年时间。
在特斯拉、比亚迪“双雄”在前,“蔚小理”三巨头紧随其后,哪吒、埃安等二线势力舍命狂奔的背景下,小米汽车如果想要在市场上建立优势,无疑将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这或许也是资本市场选择持续观望的主因。
总而言之,尽管基本盘仍在,但是小米现阶段却陷入了老业务后继乏力,新业务有难以上马的业务困局。
2021年1月5日,小米股价*高达到了35.9港元/股,彼时市值达到了8968亿港元,如今,小米股价19.58港元/股,较高点回落了45.5%。2021年以来,小米股价下跌了41%!
这是怎么回事呢?
估值从成长性公司回到了成熟公司
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小米收入分别增长13.6%和3.1%,即便没有疫情影响,小米收入增长率也大幅减小了。
但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小米业绩飞速上涨。2020第三季度到2021第二季度,小米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4.5%、24.8%、54.7%和64%。
但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收入增长8.2%,(手机业务收入涨0.5%,IOT业务涨15.5%,互联网服务涨27.1%)增长率显著下滑了。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公司现在是不是印钞机,而是未来能不能赚更多——所以,面对增长率大幅减小,公司估值自然要下移。
估值从互联网公司回到了硬件公司
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收入781亿(yoy+8.2%),其中,手机业务收入478亿,占比61.3%,IOT及智能家居收入209亿,占比26.8%,互联网服务收入73.4亿,占比9.4%。
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不到10%,那(小米)是不是互联网公司?
不管他是不是,但在股价高峰时,小米PE达到了37倍,这个估值当时与苹果、微软、Google、亚马逊、阿里、腾讯……一堆公司并无多大差异。
但现在,公司PE回到了20.18倍,回到了他本来的模样。
资金量大幅减少
2021年一二月时,港股大市日成交额一度达到3000亿港元,彼时南下资金单日最大净流入超过700亿人民币,现在呢,大市日成交额回到1300亿港元,至于南下资金嘛,嘿嘿~~
大市成交异常活跃时,其实最受欢迎的还是新经济,尤其是科技公司,彼时,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日成交额一度达到1000亿港元——那么现在成交额大幅减小,当时大受追捧的科技股自然首当其冲了!
手机行业出货量并没有增长
根据IDC数据,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8亿部,当然比2020年多,但与2019年相比,其实相差无几而已,跟别提与2016年、2017年相比了。
智能手机已经是个成熟行业,行业不具有高成长性了!
吃掉HW部分蛋糕
手机行业出货量虽然没有增长,但苹果、三星、vivo、oppo、小米手机出货量确实增长了,尤其是小米、vivo、oppo更是大幅增长。
至于原因,最重要的是HW受到制裁,出货量断崖式下跌,他的大部分份额被小米、vivo、oppo吃掉了!
5G换机潮和疫情推动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增加当然也是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加的原因,但这不是主要原因——至少对小米、vivo、oppo来说,不是主要原因。
智能手机行业,三星、苹果、HW、小米、oppo、vivo行业地位其实已经相对固化,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单个公司手机销量不会大起大落!
小米是个印钞机,非常优秀
2021年前三季度:
美的 :收入2629亿,净利润235亿
小米 :收入2427亿,净利润168亿
海尔 :收入1700亿,净利润99亿
格力 :收入1395亿,净利润156亿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公司现在是不是印钞机,而是未来能不能赚更多!
手机是基础,IOT和汽车是未来
小米的基础、核心是手机,在行业已经成熟下,手机业务再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但有一种情况,小米手机会出现明显下滑——M国取消对HW制裁!
IOT扩张,在现在,其实主要就是在家用电器行业的渗透和扩张,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厨电、小家电、穿戴设备……当然,未来还可能包括VR、AR。
根据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新增工商变更,雷军卸任该公司董事长职务,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企查查显示,雷军已接连退出小米关联公司。
虽然事出突然,但早有征兆,昨天雷军就曾发「虎年限定微信红包封面」,为粉丝们准备了专属口令福利,并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但评论区网友并不买账,纷纷吐槽小米股价「上市三年不增反降」、「小米股价破发了,救救小米吧」、「雷总,小米股价要支棱起来!亏了三四十万,买了一堆小米产品支持,股价一路向南」……
网友之所以如此义愤填膺,源于小米上市时,估值一度被炒高至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雷军称,小米集团是香港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规模的IPO科技股,更是在小米上市庆功宴上,放出豪言:“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一倍。”
随后,小米股价却出现了长期低于发行价的局面,股价一路走低。曾在2019年9月初,小米股价创下了8.28港元/股新低,较发行价已腰斩。截止到现在 小米集团(01810.HK)今日再度跌破发行价,截至收盘报16.48港元,下跌5.51%,市值4120亿港元。
然而,小米股价如此下跌,雷军反而删除股票软件。
雷军的这一举动,让外界纷纷猜测,雷军要退出小米?直到今天雷军卸任小米电子公司董事长,反而佐证了外界推论。
平心而论,小米发展如此成功离不开雷军背后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小米问世之前,传统的手机行业的商业模式其实只有两个:
①手机厂家——经销商——用户。
②手机厂商——电影运营商——用户。
2010年诞生的小米则找到了一种全新的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网络直销”,并且还找到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饥饿营销”,也就是先预定再生产。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小米减少库存压货带来的问题,还能提高大众对产品的购买积极性。
如此商业模式下,小米的热度和品牌知名度打响,成为国民度靠前的国产手机。
时至今日,小米仍然有不俗的口碑和品牌认知。然而,小米最新的动向,也说明内部出现问题。
无论如何,衷心希望小米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小米股票为什么大跌?小米股价年内下跌41%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壹榜财经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