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做炒股广告的美女叫什么
接下来具体说说想做空爱奇艺
爱奇艺正在经历成立来最大的危机
文 | 高洪浩
编辑 | 黄俊杰
2021 年年底,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随刻短视频负责人葛宏把部门各一级负责人召集到了一起,宣布爱奇艺不会再为这个部门投钱了,而他本人也将在近期离职。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
随刻是爱奇艺在 2020 年 4 月上线的短视频产品。它一出生就自带光环,被视为爱奇艺新增长曲线。2021 年 5 月,爱奇艺 CEO 龚宇还在股东信中将其与爱奇艺应用并列,称它们是 “奇艺主要专注的两个视频类型。”
会议室外,不知情的随刻员工还在如常推进业务。
11 月初,爱奇艺一些部门开始裁员,但很多爱奇艺员工已经习惯。过去几年里,爱奇艺有过不同程度的收缩:2019 年中因为爱奇艺业绩滑坡,各业务减少了招聘人数;2020 年下半年,受疫情冲击,爱奇艺广告收入严重受挫,负责商业化的新消费事业群成为裁员重灾区。
直到 12 月初,随着内容业务群、新消费事业群、战略部这些重要的部门开始大比例裁撤员工,爱奇艺研究院、爱奇艺游戏中心等部门几乎全员被裁,而随刻要被合并的风声开始传出,爱奇艺的员工们才意识到,这次不一样,这次是**。
根据 Wind 汇总的数据,自 2019 年第四季度以来,爱奇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一直为负。他们税前亏损曾因为 2020 年上半年居家防疫政策而收窄,但之后再次扩大。今年第三季度,爱奇艺经营活动净流出 20.81 亿元、税前亏损 16.98 亿元。
2021 年 9 月底,爱奇艺账面现金和短期投资共有 109 亿元。12 月 1 日,爱奇艺被要求赎回 48.8 亿元的可转债,赎回后爱奇艺账面现金约为 61.47 亿元,还有 46.47 亿元债务需要在一年内偿还。
爱奇艺主要收入都在今年受重创。中国互联网广告增长的骤停加速了危机到来,爱奇艺三季度广告收入减少了 10%。根据爱奇艺在财报中披露的数据,爱奇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 1.036 亿付费会员,比二季度、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减少。
融资也变得比过去困难。一家上市公司无论是发债还是定增股票,都需要市值的支撑。但年初至今,爱奇艺股价已跌去六成、总市值不足 40 亿美元,公司所持股份只值 23 亿美元。
按照目前的经营状况,爱奇艺需要有新的资金注入,比如大股东百度的帮助、或者寻求其它战略投资。若没有外援,爱奇艺就得急剧降低经营开支,减少版权购买、裁减人员,放弃增长,才可能安然度过 2022 年。
2015 年起,中国的长视频竞争变成了大公司的游戏。爱奇艺、腾讯视频与优酷分别背靠百度、腾讯与阿里巴巴攻城略地,它们开出天价争夺影视版权、投资行业团队和制作公司,行业的竞争成本因此被不断抬高。
《晚点 LatePost》曾报道,2014 年爱奇艺就以上千万元的价格请来了优酷头号 IP 高晓松及其节目《晓说》的自制班底。此前一年,优酷与高晓松商谈的出场费还仅为 500 万元;几乎同一时间,火爆的网剧《盗墓笔记》也曾经向优酷开出了 1 亿元的版权费,但优酷难以承受。最终,爱奇艺用 500 万元一集的成本将其拿下。
百度、阿里、腾讯做娱乐,没有谁能通过烧钱结束战争,结果视频版权和制作费用高涨。而长视频服务本身就像一条条 “管道”:用户只在意看什么,并不关心在哪里看,谁花钱抢到受欢迎的节目,就能抢走用户。
“有很多剧集播放量并不一定好,成本却在亿元级别,但高层觉得这没有太大问题。” 一位负责版权业务的爱奇艺员工说,“在他们眼里只要剧的品质达标就可以。”
爱奇艺曾在行业内率先提出自制内容、效仿 Netflix,原因是自制内容的成本更可控。
但为了给创作团队充分的空间,龚宇几乎不为自制团队设立任何 KPI。他对当时的团队承诺:靠前年是研发期不一定要出内容,头两个项目即便赔本也没关系。从第三个项目起,抛出所有成本赚的钱按比例作为工作室的激励。
根据爱奇艺财报,2015 年至 2021 年,它的内容成本从 53 亿元上涨至 209 亿元。
“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烧钱,从千团大战到打车大战,没人觉得有问题。” 一位爱奇艺战略部人士说,尤其在 2018 年上市前后,爱奇艺多数员工都斗志昂扬,很少考虑能不能盈利这件事。
爱奇艺是最早推出会员付费的中国视频网站,认为这比广告更能支持内容平台的长远发展。
一位爱奇艺中层回忆,起初爱奇艺只针对平台上的电影进行收费,定价策略参考的是*版|DB光碟。即假设一张*版|DB光碟为 5 元,每个用户每月大概率只会在四个周末看电影,于是会员价格被定为 19.8 元 / 月。
2015 年,爱奇艺的会员数达到 500 万。团队又想到可以拿电视剧做 “抢先看” 模式拉新。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爱奇艺靠前部付费网剧《盗墓笔记》上线当晚,涌入的会员直接压垮了爱奇艺的服务器,而会员数则直接被再次拉升。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最常问的问题是:我们的会员数天花板是多少。会员团队用了很多办法去找答案,结果得出来是 1.6 亿- 2 亿。“老板对这个结论很满意。” 一位爱奇艺业务负责人回忆。但现实情况是,截止至 2019 年,爱奇艺的会员数在达到 1 亿后便鲜有明显增长。
彼时,有爱奇艺高层提出了关于 “要不要涨价” 的讨论,但所有人心里都在打鼓: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形成,涨价是不是有点太早了?更关键的是,如果爱奇艺涨价,竞争对手不涨,用户会不会离开?
“没有人敢下决定。” 上述业务负责人说。
在被激烈的竞争裹挟之下,这场关于涨价的讨论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就没有继续。从那以后,涨价甚至排不上重要议程,用户增长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团队先是研发出了连续包月的付费模式,并艰难说服了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团队为它们搭建系统。2018 年,龚宇还亲自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谈下合作,两家公司推出了联合会员。京东会员费低于爱奇艺,联合会员相当于是爱奇艺在下调会员费。
2019 年,爱奇艺的付费会员数终于达到 1 亿的里程碑,为此爱奇艺还在当天凌晨 5 点办了一场小型的庆祝仪式。
但为了得到这一亿用户、144 亿元会员费,爱奇艺花了 222 亿元购买或制作内容,创了新高。
重压之下,爱奇艺 2019 年年底才重议会员费提价,此时距离爱奇艺的首次定价过去八年。
爱奇艺曾不断尝试探索新商业模式。
龚宇最初为爱奇艺定的战略名为 “苹果树”:将一个 IP (树干)进行影视、综艺、动漫、文学、直播、游戏(树枝)等全链条开发,以获得更多收益分摊成本。
但抖音和快手将娱乐推进短视频时代,爱奇艺的目标从 “苹果树” 变成了 “苹果园”,即从一个超级应用变成若干个应用组成的产品矩阵。
不过对于一家核心业务在营收上有压倒性优势的公司而言,创新很难且需要有超常的投入。“这些就像远水解不了近渴。” 一位头部互联网公司内容业务总监说。
2017 年,团队曾给龚宇做过一份关于中国动画市场的报告,结果显示市面上的多数制作公司都已经与竞争对手们有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导致爱奇艺的制作产能严重受限。一位爱奇艺人士回忆,龚宇随即令投资部出手寻找收购标的。
《晚点 LatePost》曾经报道,游戏一度被爱奇艺视为最重要的分支业务。2014 年,爱奇艺收购了视频网站 PPS,并基于后者位于上海的游戏团队成立了爱奇艺游戏。
一位爱奇艺游戏的前中层告诉《晚点 LatePost》,高层一度希望游戏收入可以占到总收入的 20% - 30%。不过爱奇艺忽视了建立游戏研发能力需要大量前期投入。
当时爱奇艺的一个主要策略是 “影游联动”,即要求每一款游戏的研发和上线都必须配合影视剧的进度,这显然违背了正常的内容生产逻辑。好莱坞片商多年前也曾有过类似幻觉,但配合大片上架的游戏鲜有成功。
爱奇艺的资金压力也注定导致它在非主航道的业务上给不了这么多的耐心,在持续没有做出成绩后,相应的资源便投入得越来越少。“当年听到(前阿里游戏总裁)史仓健说,他们要花十个亿,三年把游戏体系搭起来挣未来的钱,所有人都很羡慕。” 上述中层人士称。
2020 年,爱奇艺将新的增长点寄希望于海外市场,随着 TikTok 等一系列中国产品在美国、印度等地遭遇强监管,公司立刻放缓了扩张的步伐,只维持基本的运营。
短视频是爱奇艺最近一次大举投入的新业务。2019 年起,短视频超过了即时通讯、长视频平台成为占据用户使用时长*高的互联网产品,很快它开始侵蚀原本属于长视频平台的广告收入。
根据财报,爱奇艺 2018 年广告服务营收为 93 亿元,全年增速 21 %。两年后,这部分收入只剩 68 亿元。
2020 年 4 月,爱奇艺上线了随刻短视频,这是它最为重视的一款短视频产品。不过此时爱奇艺上线短视频产品显然难以成功,反倒成了负担。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上线一年,随刻的日活跃用户从巅峰时的 300 万下降至了 180 万左右。随刻负责人、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葛宏的三季度 OKR 中,其中一条是将随刻的日亏损降低在 10 万元以下。
爱奇艺本质上还是一家长视频和内容公司。如今分给内容的资源已经很紧缺,新兴业务只能让路。“苹果园里的业务基本都是得以 10 年为周期才能真正养成,但前提是爱奇艺得先能再熬得住 10 年。” 一位爱奇艺人士说。
多数接受《晚点 LatePost》采访的人士形容龚宇温和、谦虚,很少见过他动怒。一位爱奇艺高级制片人说,在内容创作上很多决策和预算不一定要通过 CEO,工作室有很大的决策权。“不过龚宇喜欢参与节目团队的研发会,每次都像个安静的旁听生。” 他说。从 2018 年至今,爱奇艺已经先后成立了超过 50 个内部制作工作室。
爱奇艺的公司文化叫 “简单想、简单做。” 员工上班实施打卡制,每天工作满九小时就可以下班,加班不是常态。
爱奇艺的公司组织也相对稳定,持续扩张下却少有变动。根据《晚点 LatePost》不完全统计,爱奇艺已经配置了超过 50 位副总裁级别及以上的负责人,它们分布在动漫、VR、短视频、文学、OTT、知识等业务上。相比之下,Netflix 副总裁及以上的高管一共只有 20 余位。
爱奇艺的团队规模也一度和 Netflix 相当,2019 年年末接近 9000 人。但 Netflix 去年收入是爱奇艺 5 倍多,且盈利。
成立 11 年里,爱奇艺定义了中国视频网站的会员付费模式、新形态的视频广告模式,也开创了中国的网剧、网综时代。
爱奇艺成立之初,仅央视就有知名的制片人和导演如马东、郑蔚、葛亚、王险峰、姜滨,以及如今的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加入。随着 “央视最年轻总导演” 牟頔加入,爱奇艺用《奇葩说》塑造了全新的节目概念。它也孵化了《中国有嘻哈》、《乐队的夏天》、《偶像练习生》等综艺节目。迷雾剧场自制的《隐秘的角落》则是 2020 年中国最火的、口碑较好的电视剧之一。
目前,爱奇艺仍然是一个每年创造近 300 亿元收入的公司,长视频仍然是一门用户愿意付钱的生意——三家头部平台服务了超过 2 亿的付费用户。只是三家公司长期烧钱换增长,无法盈利。
以往遇到类似的情况,平台可能会合并,然后用市场主导地位压低成本,最终走向盈利,比如滴滴。或者数个寡头达成默契,不再无限投入,争抢用户,比如外卖、支付、共享单车。
长视频战争的三方已经建立了一定的默契:不再无限抬价抢影视剧,甚至有内容合作。爱奇艺的内容开支在 2019 年之后已有所缩减。但现今的大裁员说明,爱奇艺的成本依然太高。
2020 年,爱奇艺曾有过自救的行动。它的大股东百度一度与阿里巴巴和腾讯商谈出售。《晚点 LatePost》了解到,各方因为价格最终没有谈拢。在和腾讯谈判时,百度也因对方收购了搜狗而心生不满,对交易产生了犹豫。
在互联网反垄断的大背景下,卖给另一个大平台这条路也被堵上了。
以长视频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在线视频行业,似乎已经进入了竞争平稳期。
爱奇艺和腾讯视频领先在前,用户规模和体量不相上下;哔哩哔哩(b站)、芒果TV和优酷则是凭借着独有的闪光之处,盘踞着竞争对手难以轻易进入的市场。
随着春节、疫情等环境变化,以及字节跳动这一强力角色的加入,在线视频行业恐怕将出现新变数。
为了控制疫情避免接触, 不少人都是在家度过春节以及那之后的日子,给在线视频提供了客观增长条件 。这一点在用户驱动较为频繁的b站体现得最为明显:半佛仙人、罗翔老师就这样被需要内容的互联网用户发掘出来,获得大量曝光并收获百万关注增长。
字节跳动为西瓜视频花下6.3亿签下徐峥新片《囧妈》,也谈得上是在线视频这片难见波澜湖泊里久违的大事件。原本计划拿下春节档的电影直接放到线上免费播放,对春节期间缺乏内容的用户的诱惑力不言而喻,集团内资源共享的形式更给短视频出身的抖音送去了一票长视频用户。
内容品类也发生了变化,UGC、PGC、PUGC以及影视剧和电影,都不再是决定在线视频是否受欢迎的单一因素。同时提供更为全面的视频类型, 提供有*家价值且更为齐全的内容库,成了不同在线视频平台共同的追求 ,战线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更广。
爱奇艺是在线视频最有价值选手之一 :手握大量自制内容,《中国有嘻哈》、《青春有你2》等内容屡屡破圈成为社交网站热点;版权购买也很强势,早早就加入影视剧和电影内容积累较多;用户覆盖也更广,在各大应用市场排名前列的表现就能体现。
与爱奇艺旗鼓相当的是腾讯视频 ,虽然发力时间点较晚,但近几年来加大内容投入丰富了吸引用户的能力。腾讯产品线为腾讯视频导入了大量用户,同时来自阅文集团、腾讯动漫的内容支持,也给其制造了*家内容阵容以实现不错留存。
优酷的势头并没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那样汹涌,不过其多年积累下来的视频内容,加上不断在版权内容和自制内容上的跟进和创新,也给优酷留下了在线视频市场的一席之地。当然, 想要破局还得寻找绕开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现有护城河 ,能够弯道超车的机会。
b站和芒果TV算得上是个性鲜明:b站在加大力度采购和自制内容的同时,也在继续对用户内容保持倾斜,这些新的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极大机会,也给b站自身提供成长空间。芒果TV则是背靠湖南卫视,内容制播都处于一流水准,独播剧和节目也吸引了相当一批用户。
然而疫情带给在线视频的并不只有机会, 负面影响也同样传递给了这个与实体经济看似不相关的市场 。投资人对市场信心不足,造成了此前连续多日的股市震荡,近期也是各公司财年结束发布上一年年报的时期,投资人更是会重新审视上市公司表现。
双重影响下,这段时间显得尤为特殊并没有因增长而安稳起来,反而需要多加注意。在瑞幸遭做空、主动承认造假并大幅下挫之后,另一被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中概股也传出新闻:爱奇艺被做空机构曝光,存在对运营支出、营收和付费会员规模夸大的情况。
前几日发布了瑞幸报告的浑水表示,其协助Wolfpack Research完成了对爱奇艺,这个“中国Netflix”的研究报告,并对其进行做空。报告中指出,爱奇艺存在实际DAU相较宣传低出60.3%、付费会员计算方式有误、购买内容和收购资产夸大的情况。
Wolfpack从两家中国广告公司获得了爱奇艺后台数据 ,显示2019年9月的一线城市用户实际DAU为2470万,相较从财报中披露数据计算下来的6229万少了60.3%。另一论据是。西*占据部分热门节目观看榜榜首,但西*人口仅为数百万人,超过其他省份并不现实。
Wolfpack还认为:爱奇艺夸大了出售自制内容的版权费用;在与京东、小米等公司推出的联合会员上,爱奇艺没有明确可以获得的收入数字;新爱体育贡献的收入上也存在夸大情况;爱奇艺过去几年宣称的广告营收规模,与其向工商总局报告的数字不符。
Wolfpack表示爱奇艺存在夸大支出 :认为爱奇艺2018年花费24亿元收购天象互动,是为掩盖账面空缺而制造出来的虚假交易,前者并没有获得后者的主要业务部分;购买版权剧所花费的金额,也超出了节目本身的价值。
Wolfpack最后给出的结论是,把爱奇艺在2019年的运营现金流从宣称的5.61亿美元下调至-11.57亿美元,并煞有介事地称爱奇艺“中国Netflix”的头衔不过是虚假的名号。
回到事实上, 爱奇艺真的如做空机构所言,夸大了如此规模的数据吗 ?
根据分析师秋源俊二的调查结果,光是最先提出来的用户数据就站不住阵脚:Wolfpack数据采样并没有覆盖到真正热门的节目, 近期热门的《爱情公寓5》热门城市列表就与用户分布相吻合 ,也和爱奇艺自身的流量表现一致。部分数值不正常的情况,有可能是爱奇艺统计错误。
Wolfpack的专业性也有待确认,用于计算日活的数据,来自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接受采访时给到的1.75亿台日均*设备数。但考虑到多个用户会同时使用PC和手机、平板观看视频,这个数字明显不能直接使用。
至于 其所宣称的爱奇艺夸大收入和支出,也明显有待商榷 。分析师肖俨衍在知乎回答中表示,虽然爱奇艺销售联合会员但实际上用户重叠度不大,与京东的重叠部分不到1000万人。而且在用户进行权益领取之前,爱奇艺并不会向合作方支付相关分成。
种种破绽之下,这家调查机构的数据是否可信符合实际就得打上个问号,更不用说来自大量分析师和投资者的质疑。爱奇艺数据中可能存在没有讲清楚的部分,但并不影响爱奇艺在在线视频行业中靠前的地位,以及其获得的用户规模和收益的真实性。
爱奇艺也在Wolfpack发布报告后给出回应, 称该报告包含大量错误、未经证实的陈述以及与爱奇艺有关的误导性结论和解释 ,并强调一直在保持高标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进行透明且及时披露。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在朋友圈表示:“邪不压正,看最后谁赢!”
投资者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爱奇艺的信任,在短暂地下跌至14.51美元之后,爱奇艺股票出现了回升, 最终落在17.30美元高于前一日收盘价16.76美元 。被曝光参与做空瑞幸的雪湖资本,其CEO马自铭表示已经大幅加仓爱奇艺,以及同一天爆出夸大问题的好未来。
虽然同样遭遇做空,但爱奇艺并没有因此出现像前几日的瑞幸股价大幅跳水,这可能和其业务表现和商业模式有关。同样拥有中概股、美股上市、烧钱换市场等标签,但爱奇艺的表现和商业模式更具可行性也得到了不止一次的实践。
根据QuestMobile在《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中给出的数据和趋势,爱奇艺在春节期间保持着移动端在线视频产品用户日活靠前的位置,依然是中国领先的在线视频服务。 从份额和整个视频市场的趋势来看,爱奇艺给出的数字存在可信度 。
来自投资者的支持,以及市场数据的反馈,都证明了爱奇艺是中国在线视频市场拥有价值的公司。同时不能忽略的是,爱奇艺自成立以来就持续亏损,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更是将亏损扩大到了103亿,这可能也是做空报告存在生存空间的前提。
在线视频又是个不得不烧钱,来换取流量以及后续用户**的行业 :最早期的带宽和存储投入,PGC内容兴起后的规划和制作预算,到后面与电视台接轨打造自制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每一项都是对视频平台的巨大投入,这也是过去数年来行业变化的原因所在。
即使是强如Youtube和Netflix,背后也是巨大的运营成本,近年来增长出来的广告和会员费用只不过是让他们有了正向盈利的可能性。对于国内在线视频网站也是如此,优酷和土豆的合并,b站早年间依赖外链视频等情况,就是在成本压力下做出的决定。
成本和亏损每年增加,能看到盈利快速增长的机会却不多,任何一个投资人都会对在线视频行业报以迟疑。不过爱奇艺已经是这当中最优秀的 ,爱奇艺付费会员收入在2019年增长36%,其他业务收入增长约30% ,而内容成本增长只有6%。
以上就是爱奇艺做炒股广告的美女叫什么?想做空爱奇艺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