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肉上市公司随便怎么吹
接下来具体说说人造肉公司都跑去上市了新风口还是大噱头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8日电 随着“人造肉”概念引爆A股,相关上市公司也跟着“蹭”了把热点,在股市调整的环境下连续多日逆市上涨。Wind显示,5月8日,人造肉指数以5.51%的涨幅强势领涨各大行业指数,其中,哈高科、丰乐种业、京粮控股、维维股份等多股涨停。然而,5月8日晚间,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否认涉足人造肉。
Wind人造肉指数
多家公司撇清关系
哈高科已经收获3个涨停板,截至5月8日收盘,股价报收于6.00元,创出本轮行情新高。哈高科在公告中指出,公司股票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较大。根据“人造肉靠前股”Beyond Meat招股说明书,其产品主要原料为豌豆蛋白。而公司强调其产品不含大豆成分,请投资者注意区别。
哈高科还提示称,公司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3.66万元,同比减少27.72%;2019年靠前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2.45万元,同比增亏242.33万元。公司目前不种植大豆,也没有生产基地,豆片原料来自外部采购。
苏盐井神同日也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为盐及盐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最主要的产品为工业盐、食盐、纯碱以及氯化钙等,公司从未涉及人造肉的任何相关业务。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近三个交易日累计上涨28.66%。
汇鸿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连续大涨,股价异动,根据“人造肉靠前股”Beyond Meat招股说明书,其产品主要原料为豌豆蛋白。公司及子公司经营产品与其不存在关系;另外公司未涉及工业**业务,与工业**概念并无关联。
来伊份公告称,公司股票连续大涨,股价异动。公司大豆蛋白产品有五香味蛋白素肉、香辣味蛋白素肉等,上述产品主要原料为大豆拉丝蛋白、大豆蛋白,该类产品占公司在公司销售收入中占比很小。 公司目前不种植大豆,也没有生产基地,公司蛋白素肉产品系委托加工。 公司不涉及“人造肉”概念,就美国Beyond Meat公司的相关产品和技术,公司目前无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储备。
此外,东宝生物也表示,公司主营高品质明胶和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没有生产“人造肉”。后续公司将会持续关注、跟踪蛋白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人造肉概念火爆A股
5月2日,有着“人造肉靠前股”之称的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便一鸣惊人,股价暴涨163%,不仅领涨纳斯达克全部个股,随后更是跨越大洋传导到A股,概念股连续两日领涨两市。Wind显示,5月8日,人造肉指数以5.51%的涨幅强势领涨各大行业指数,哈高科、丰乐种业、京粮控股、维维股份等多股涨停。据统计,5月6日—5月8日,人造肉指数的累计涨幅接近40%!
“Beyond Meat”这只股票据称早被富豪比尔盖茨、李嘉诚,美国影星“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一众大佬相中,致力于用植物蛋白代替真正的肉类,为人类提供更好的事物解决方案。
BeyondMeat公司人造肉产品。来源:BeyondMeat公司官网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假设“人造肉”未来能够替代全球1%的肉食消费,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亿美元。当前行业主要问题是成本较高,其中以植物蛋白为技术路线的“素肉”产品价格稍高于传统肉制品,尚可被市场接受,而以生物工程为技术路线的“培育肉”价格高昂,仍不能量产。
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开始接受“人造肉”这种新型食品,认为“人造肉”在国内高线城市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对于A股来说,人造肉概念股是短暂炒作的噱头还是未来新的投资机会?
有业内人士指出,人造肉确实为解决事物困局提供了崭新思路,但作为新生事物,其未来技术前景和发展路径仍然存在未知数,股市极易出现对某一题材炒作的现象,投资者在“大口吃肉”时还需警惕风险,不要盲目跟风。
未来你我所吃的肉很有可能就不是原生肉了。
2019年5月,全球首家“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了,上市当日其股价就上涨163%,收盘价达65.75美元/股,虽然截止5月22日,其股票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80美元/股(*高90.92美元/股)左右,较25美元每股的发行价仍有320%以上的增长涨幅度。
爱屋及乌,受Beyond Meat上市股市疯涨影响,不少“人造肉”企业开始受到资本的追捧。在国外,人造肉企业不断获得融资,其中Impossible Food已经获得了3.8785亿美元的融资额,并且在Beyond Meat上市后又获得了3亿美元的E轮融资;在国内,多数“人造肉”概念股股价都大幅度上涨,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信息显示,A股17家“人造肉”概念股中有15家上涨,甚至与“人造肉”沾一点边的丰乐种业和双塔食品的股价就分别上涨了135%、和58%。
从资本对“人造肉”“饥不择食”的过激反应来看,似乎它们把“人造肉”当成了一个新风口。
“人造肉”成为风口背后的秘密
据了解,Beyond Meat虽然已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但是它自2008年成立以来仍未盈利,2017年与2018年亏损额度分别达到了3040万美元、2989万美元。即便这样,它的上市还是点燃了“人造肉”概念。
首先,“人造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资本对“人造肉”青睐有加也正是看见了“人造肉”广阔的市场前景。 惠誉宏观研究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球肉类市场规模为1.4万亿美元,人造肉也属于肉类行业,肉类行业破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给予了“人造肉”足够大的市场增长空间。目前,从它的“表兄”人造奶占据乳制品行业13%的市场份额的表现来看,“人造肉”未来的市场规模估计在1820亿美元左右。
“人造肉”广阔的市场前景除了体现在巨大的市场规模外,还体现在“人造肉”行业较小的市场竞争上。目前“人造肉”还处于发展初期,全球就只有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Gardein、Field Roast等寥寥数家企业,较小的行业竞争能够保证入局的“人造肉”企业都有足够的市场,因此资本市场对与“人造肉”相关企业都深爱有加。
其次,“人造肉”与传统肉类相比,产品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造肉”是由黄豆中的血红蛋白构成,并在其中添加了一种类似血红素的物质——Heme,是肉的“仿照物”。 在因此人造肉在口感、质感上,都与一般牛肉十分相近,并且在形态上也能释放类似血色的色泽。也正因为如此,“人造肉”不会像传统肉类一样受“猪瘟”、“禽流感”、“疯牛病”等突发疫情的影响,供应会相对稳定一些。
另外,“人造肉”与普通动物肉相比,培育周期更短(猪的出栏周期为6个月以上,牛的出栏期为20个月以上,黄豆成熟培育期5个月左右),原料较短的培育周期使得“人造肉”能够保证源源不断的供应量。此外“人造肉”由于主要由黄豆制成,不用饲养与屠宰动物,并且其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是低于传统肉类的,较传统肉类更受减肥群体与素食主义者、动物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群体的喜爱。
最后,“人造肉”在小范围内已取得成功,更是吸引了资本们的注意。目前“人造肉”行业的Beyond Meat与Impossible Foods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Beyond Meat的人造肉产品已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及以色列等世界各国的众多餐厅、超市,截止2019年靠前季度已经取得了3800万美元至4000万美元的营收了。而Impossible Foods更是走在前列,目前已与美国快餐巨头Red Robin、汉堡王达成合作,预计汉堡王2019年底将把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推广至全球7200家门店去。
正是由于Beyond Meat与Impossible Foods在“人造肉”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看到“人造肉”行业具有巨大商业价值与可行性的资本们,才会随着Beyond Meat的上市,吹起“人造肉”的风口。
消费者与人造肉之间还有三道坎
虽然从目前市场的反应来看,“人造肉”的风口已经形成,并且“人造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会走向人们的饮食中。但就目前Beyond Meat与Impossible Foods产品所暴露出的问题与营收表现来看,“人造肉”的推广进程仍面临着几大阻碍。
其一,“人造肉”的安全性问题。 即便“人造肉”由植物蛋白制成,受到素食者与动物保护者、环保人事的的喜爱,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其安全问题一直是担心的首要问题。造成普通消费者担忧的原因是“人造肉”才处于发展开始阶段,到目前为止行业内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生产制作标准与相关检验标准,并且相关监察机制还不成熟,这不由得让消费者们对“人造肉”产生担忧。
其二,“人造肉”面临传统肉类行业的反击阻拦,进一步阻碍了“人造肉”市场的扩展步伐。 众所周知,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会面临旧事物的阻挠,“人造肉”的推广进程亦是要面临传统肉类行业的阻挠。如在美国地区,Beyond Meat与Impossible Foods等“人造肉”企业主要面临的是嘉吉、荷美食品公司、JBS、万州国际等肉类巨头的市场竞争与公关对战,此外还要面临以传统肉类为主的农业大洲出于对传统肉类行业的保护在政策上对它的限制,可以说“人造肉”最大的困难就是传统肉类行业的反击阻挠了。
其三,“人造肉”不具备价格优势。 从美国“人造肉”企业已经上市的产品来看,“人造肉”的售价高于传统肉类,例如Beyond Meat人造牛肉饼售价约为5.99美元/个,而这个价格基本上可以买到两个传统牛肉做的肉饼了。总的来说,当前市面上的人造肉价格较传统肉类贵20-50%。
造成“人造肉”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造肉”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居高不下。这点从Beyond Meat上市发布的招股书即可看出,招股书信息显示,Beyond Meat每年都会产生巨额的营运开支及销售产品成本,其中销售产品成本更是大头,在2017年占到了营收的94%,2018年稍好于2017年,其销售产品成本占营收的比例下降至80%。
对症下药,为“人造肉”的风口注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人造肉”行业虽然是“一片火热”,但是由于在安全、价格等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传统肉类行业的反击阻拦,使得人造肉市场虽看似一条康庄大道,实则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但是学过**主义哲学的就应知道,新事物最终是会代替旧事物的,因此“人造肉”最终也会成为肉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实现过程有慢有快。
“人造肉”行业想早日在肉类市场取得斐然的成绩,还是需要对加强研发,提升“人造肉”的安全性,并且还需要在售格上下功夫,才能又好又快的将“人造肉”推向大众,为“人造肉”概念保温。
一是,加强产品与技术的研发,提升产品的口感、营养价值、丰富产品的口味,以便提升“人造肉”与传统肉类的竞争力。 前面说过,“人造肉”在扩展市场的道路中,传统肉类企业与农户会是其最大阻力,它们两类产品竞争也会异常激烈。
目前“人造肉”与传统肉类相比,虽然营养价值、口感已经非常接近真正的肉类了,但是口味仍较为单一,目前主要还是猪、牛、鸡三种口味,与传统肉类行业口味丰富的产品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人造肉”企业不断积累相关技术,以便开发出更多口味、且口感更胜传统肉类的产品,这样才能在与传统肉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人造肉”监察机制,消弭消费者对“人造肉”的忧虑。 目前普通大众对“人造肉”还是抱有“偏见”,美国的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有超六成受访者表示对“人造肉”不够放心。所以,促进“人造肉”被更多消费者接受的关键就在于消弭消费者的忧虑。其实,消弭消费者的担忧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立公开透明的生产、检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监察机制,让“健康看得见”,这样自然能够消弭消费者的担忧。
三是,优化产销模式,以降低企业成本的方式降低“人造肉”售价,增强与传统肉类的竞争力。 目前,“人造肉”的售价普遍高于传统肉类,再加上消费者对其存有芥蒂,因而“人造肉”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远不及传统肉类。但如果降低“人造肉”的售价的话,情况可能会大幅改观。
一方面与传统肉类持平甚至更低的售价,能够让更多消费者所接受,毕竟富裕人群只是少数嘛。另一方面降低售价还有利于打开商超、快餐店等B端市场,因为更多消费者能够接受了有利于增加它们的营收。
目前“人造肉”还只是“风口”,它存在售价高、安全担忧等诸多问题,但它自身具有环保、营养、稳定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如“人造肉”企业不断发展相关技术并做到“平价”、“安全”、“透明”的话,相信“人造肉”很快就会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锅里。
以上就是中国人造肉上市公司随便怎么吹?人造肉公司都跑去上市了新风口还是大噱头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