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
巴菲特作为典型的价值股(即那些低市盈率或市净率的股票)投资者而闻名于世。《巴伦》也同样喜欢这样的股票,但是我们也认为,追逐成长型股票(即盈利和收入都快速增长的企业)也是很值得的一件......接下来具体说说怎样选择成长股1想买到大牛股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之前我们讲了很多价值投资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对价值投资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今天我们谈谈跟价值股相对应的投资,那就是怎么选择成长股。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大名鼎鼎的费雪大师,而是一位叫做海瑟曼的作者,这本书通常是跟费雪大师那本书搭着卖的,我们今天先从这本书读起,因为他更加深入浅出,而且操作性很强,以后再给大家来讲费雪大师的书,方便大家学习和加深记忆。这本书也得到了很多投资大师和专业投资者的赞誉,综合了巴菲特,费雪,格雷厄姆,罗杰斯等人的投资思想,也是一本华尔街的经典读物。咱们话不多说直奔主题。
所有的投资者都会说一句话,我要是当时买入了某某某公司,现在就得多有钱多有钱,但投资永远没有如果。1990年买下1000美元的微软,10年后的市值已经接近100万美元,这些账谁都会算,关键是你怎么在1990年发现微软,并坚定不移的买入微软并持有。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微软成为大牛股有个特征,就是他的每股收益,这是最明显的,从3分钱业绩,一直涨到70美分,每股收益上涨20几倍,股价就涨了40几倍,如果把股价的拆分都还原回去,微软给你带来的收益是1000倍。所以这就是股市带来的收益放大效应。一个盈利稳步增长的公司,往往在资本市场上会迎来暴涨。1961年有一对夫妇,当时算是很有钱了,但不会管钱,于是他们就把攒下来的50000美金,交给了一个老乡,然后就再也吃喝不愁,直到他们离世前,原来那5万美金,变成了8亿美金。他们这个老乡就叫做沃伦巴菲特。
美国人为什么接受长期持有的理念比中国人容易,因为他们有资本利得税。赚了钱就拿出来,是要交税的。赚100块钱,20块钱拿去交税了,这让他们很难做价差,短线操作。索性干脆扔在里面做长期持有。或者找机构,帮他们投资。这其实平滑了股市的波动,大家更加关注成长和价值,对于利好消息和概念,并不是特别感冒。
那么问题来了,微软盈利增长那么快,其他人难道都瞎吗?视而不见?肯定不是,之所以大家都没买,是因为认为他贵了。叠加上价格的因素,就不好判断了。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如果单问你哪匹马会赢,你十有八九都能猜对,但一加上赔率,这个东西就不确定了。很多时候你猜对了也赚不到钱,而想赚钱,往往就猜不对。
既然要发现微软,就要先排除掉假的成长性公司,这些公司有些特征是投资者可以去把握的,比如竞争!竞争是对盈利的一种威胁,如果你选择的公司处于价格竞争的红海之中,这个公司就不太可能成为成长型企业。比如1990年,你可以在美国买微软,也同时可以买很多电脑公司的股票。一个软件一个硬件,你怎么选呢?显然微软只有一家,系统只有微软的能用。而其他的电脑公司都进入了激烈的价格竞争。有些短期看上去价格不错,但长期下来必然受到影响,作者举例什么康茂达,伯勒斯,这些企业放到现在基本上没人知道了。有一家公司老齐还知道就是艾美加,这是做硬盘的,当时股价从几美元涨到了137美元,但此后做硬盘的越来越多。他也不得不进行降价,2002年的利润只有1997年的30%,股价怎么上去的就怎么跌了下来。
当然,要更好的了解公司的业务情况,就要熟悉财务报表,这点我们之前借一本书,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已经跟大家讨论过了,大家可以复习一下。这里我们只说关键的几个点。
资产负债表上,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一家正常的公司,是所有者权益远大于负债的。然后接下来要看留存收益,也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当产生盈利之后,有多少被用于再投资,有多少有被分配了。如果全部都用于了再投资,这就不是一个好公司。说明他需要通过不断的投入来维持他的地位,而作为股东,你可能没办法通过他的盈利来变现。这种公司的成长性值得我们怀疑。当然投资控股类公司除外,他本来就是投资的,所以不分配再投资也是正常的。比如巴菲特同志就从不分红,因为巴菲特觉得钱在他手上更有效率。
格雷厄姆提出了一个模型,就是把市场区分为激进型投资者和防御型投资者,而股价往往徘徊在两个类型的投资者的股价预测之间。
我们先来说说防御型投资者,他们一般会认为,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买入的公司破产。那么防御型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一家公司赚来的钱是不是比花出去的更多。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关键。如果一个公司可以做到自给自足,那么他就可以稳定经营。而且还能给股东带来或多或少的回报。而在这本书里,我们还会学到通过调整利润表,然后得到公司的防御型股价,也就是这个公司最差的情况下,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其次是激进型投资者,他的主要特征就是要分摊支出,比如研发100万,但可能会在未来5年收益,所以费用就只能算是20万每年。另外,还要算算机会成本,看看扣除机会成本后是否还有盈余。很多企业这么一调整之后,都会露出破绽,有的公司看似利润还可以,但扣除机会成本之后,就是负数了。所以这样的公司也就不值得投资。
拿到报表,大家可以先简单看看,其实方法我们之前也说了,现在只说几个关键点,首先要把非经常性损益挑出来,比如卖房子卖地的那种公司,一定先把这些排除在外。因为卖房子这种事情是不可持续的,你要买的公司,是不断通过主营业务创造价值的公司,而不是一个靠卖房子卖地粉饰报表的败家子,如果遇到这样的非经常性损益,一定剔除掉,又或者再谨慎点,干脆直接删除。世界到清净了。
其次,商誉等无形资产过高,要小心。无形资产也是资产的一部分,如果这部分超过20%就很有问题,随便一个事情,可能就会让无形资产大幅缩水,资产缩水,但等式那边的负债不会变少,所以只能是所有者权益缩水,然后资产负债率提升。所以即使名牌的公司,把自己的商誉标价太高的,也要把这部分剔除掉。
第三,关注产权比率,也就是有息负债除以所有者权益,该比率越低,理所当然信贷评价也就越高。换句话说你身上背着多少要付利息的负债,除以你的总资产减去负债。比如你家有套1000万的房子,贷款700万,首付之后你家已经没啥钱了,那么你的产权比率就是700除以,1000-700,最后等于230%,这是相当高的。这意味着你每1块钱的净资产,就需要承担2.3元的负债。这基本上就是一个要完蛋的标志了。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其实都是这种负债结构。而在投资市场上,如果一个公司产权比率超过75%你就要远离了。还是举你家的例子,买1000万的房子,贷款较好别超过420万。真有钱的人,不会把自己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之中。
第四,看公司的销售增长,一个公司的业务好坏,主要看销售额能不能增长。这根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是一样的道理。莫欺少年穷,大学毕业赚2000很正常,关键你是不是有增长。有人3-5年就月薪破万,10年月薪破3万。而很多人大学毕业就5000,10年后还是5000,所以这两个人你一眼就知道谁更有出息。至于这两个人的开销,其实都不用看。而公司也是一样。先不用管他的成本,就看收入。收入能一直增长,且最近5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30%,说明这就是一个好公司,至少是产品供不应求,也没什么竞争对手。
第五,留意薪酬支付比率,薪酬支付总额超过净利润的15%,就要小心了。一个把钱都发给自己的公司,你还敢投资吗?
本书核心主要讲:兴趣是成就伟大最重要的因素;保持*思考、相信常识、淡化预测;研究公司要把握住核心的东西,没有必要去分析所有的变量。跟标题“成长”严格意义上来说,关系还真不太大。
我们买的是个股,要研究透的是公司的基本面、本质情况,非核心因素要过滤掉,避免影响我们的判断。譬如拿今年最热的猪肉来说,真正影响的是行业周期,2017年能繁母猪已经创了几年来的低点,行业普遍性亏损,行业拐点已经出现,只是今年的猪瘟加速了这种变化,所以股价涨;但现在出现现价与股价背驰的现象,不是因为要进口猪肉了,进口影响的也只是10%的量,真正核心原因是绝大多数公司股价已经透支到明年了,炒作很充分,这才是核心因素。
淡化预测,每天的涨涨跌跌我们是很难去猜,一个突发利好利空都能改变原本的运行轨迹,譬如去年的中美贸易战、清明节时的雄安政策,以及最近的区块链,均影响了短期的市场风向与走势,但这些都是市场波动,公司真正好还是会走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譬如近期市场低迷,但好多消费、医药、科技龙头都创了历史新高。真正好的公司是经得起市场、时间的考验。大方向没错,最差也差不了多少。
巴菲特作为典型的价值股(即那些低市盈率或市净率的股票)投资者而闻名于世。《巴伦》也同样喜欢这样的股票,但是我们也认为,追逐成长型股票(即盈利和收入都快速增长的企业)也是很值得的一件事情。
编辑 | 康娟
当思考如何购买股票这一问题时,可能较好的方法是从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CEO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故事开始。巴菲特偏爱业务清晰易懂的企业,它们具有出色的资产负债表,较高的回报率,合理的估值以及极强的市场定价。
巴菲特作为典型的价值股(即那些低市盈率或市净率的股票)投资者而闻名于世。《巴伦》也同样喜欢这样的股票,但是我们也认为,追逐成长型股票(即盈利和收入都快速增长的企业)也是很值得的一件事情。
以下是我们在评估一只股票(无论是成长型还是价值型股票)时遵循(当然偶尔也会打破)的一些规则。
当购入成长型企业的股票时,寻找那些具有优势的企业,同时不要超付。尽量尝试让交易价格不要超过预期盈利的25到30倍,这一倍数即市盈率P/E。专业投资者一般都会自己进行盈利估计,而个人投资者可以依靠关注此股票的分析师作出的预测的综合结果,即大家都认可的市场平均预估。
如果你买入了预期市盈率超过25甚至30的股票,即使那是非常出色的一家企业,当盈利或收入令人大失所望时,哪怕这个程度极其轻微,你也非常容易受其影响。即使增长快速,股票也不一定会升值,因为投资人担心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市盈率倍数缩小的问题。
小心那些昙花一现的股票,这很重要。2015年IPO后不久,可穿戴设备厂商Fitbit(FIT)的股价达到了每股近48美元,但是随着消费者对于行动记录产品的热情逐渐消退,这只股票也不复往日辉煌,2018年底,其股价已不足每股5美元。与之类似的是要留意 那些 时尚行业的企业,它们股票会由于某一品牌是否受大众欢迎而大起大落。
较好是坚持选择有着多样化业务的服装与配饰生产企业,例如威富公司(VF Corp,VFC)或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母公司路威酩轩(LVMH,LVMHF)。这样你无须把宝押在某位设计师身上,指望他能持续取悦消费者,而是可以与经营成功的企业并肩而立,无论时尚品味如何变化,这些企业都能够傲视群雄。
当基于价值进行选股时,试着去寻找那些盈利增长的企业,或者那些与账面价值(资产减去负债)或盈利相比,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企业,这样它们并不需要增长多少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投资标的。极低的估值是指低于账面价值的75%或盈利的8倍。
价值股中绝大多数都是金融行业企业。当投资于大型银行或保险公司时,与其有形账面价值(一种保守的衡量股权价值的标准,即剔除商誉与收购获得的其他无形资产)相比,尽量避免支付过多溢价。理论上讲,账面价值与清算价值接近,为股价提供底部支撑。如果你以有形账面价值来购入一个强大的金融企业,你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投资成功。不要付出超过有形账面价值1.5倍或当年盈利15倍的价格。
因为这些股票的周期性很强,这一战略收效显著。经济大潮起起落落,暗流涌动,投资人有机会以很低的价格购入金融企业股票。2016年中,《巴伦》曾撰文推荐高盛(Goldman Sachs,GS),那时它受英国公投脱欧拖累,以低于有形账面价值的每股142美元进行交易。
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金融机构重回巅峰,2018年初,高盛股价飚至每股275美元,之后市场经历波动,一年后又回落至176美元。
金融机构广泛使用账面价值,而市净率准则则不适用于轻资产企业,如维萨(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替代现金的储蓄卡与信用卡交易逐步增加,使两家公司从中受益。它们的市净率倍数要高得多。
不要因为绝对股价较高而受到影响,这件事无论从何角度来讲都与估值无关。一个三位数价格的股票仅仅反映出管理层不希望进行股票分割而已。要将股价与盈利结合来看——当账面价值相关时也要将其考虑进去。
事实上,绝对价格高的股票有时候与同行业价格低的股票相比还要便宜,因为很多投资人见到高价就退缩了。伯克希尔是较好的例子。巴菲特拒绝分割其A类股(A shares,BRK.A)——尽管20年前公司就建立了价格更低的B类股(B shares,BRK.B)。在上世纪70或80年代没有买入A类股是个巨大的错误,那时它们的交易价格是上百甚至上千美元,而近期其交易价格在30万美元左右。
选股的终极准则是什么?耐心。风水轮流转,这需要时间。在不同股票间不停买卖很难成功。
市净率(Price-to-book ratio):企业股票价格与其账面价值(即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的比率。
市盈率(Price-to-earnings ratio):企业股票价格与四个季度(过去或未来)的每股收益的比率。
市场平均预估(Consensus estimate):分析师们对于一家企业数据预测的均值,如未来某期间(如下一季度或本财政年度)的每股收益。
成长型投资(Growth investing):一种挖掘销售额与盈利预期比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增长要快的企业的投资理论。
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一种致力于识别出暂时被市场低估的股票的投资方式。核心观点是现阶段对于股票的认知不足以反应其潜力,最终市场会意识到企业的真正价值。
翻译 | 米萱
以上就是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怎样选择成长股1想买到大牛股?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