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都是怎么分红的
分红新规即将出炉,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披露解释原因。股民普遍认为是利好股市,铁公鸡将越来越少。表面理解是对的,但事情并不如此简单。一是资金来源的问题这个分红比例大概率是30%,因......接下来具体说说股票分红投资指南
大家好,我是嘉嘉理小财。上次节目里讲了股票送股是怎么回事。今天书接上回,来说说关于股票分红的一些小知识。喜欢的朋友记得点个关注,鼓励嘉嘉做得更好。
先简单介绍一下股票分红是什么?股票分红就是上市公司将经营和投资所得的盈利,拿出一部分给投资者当红利,其数额按照股票份额的一定比例来计算。例如“10股派5元”,就是每10股送5块钱现金红利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半年报或年报之后是上市公司集中分红的时间。具体分多少怎么分,大家还是以公司发布的公告为准。
不管是分红还是送股,之后股价通常都会下跌,但由于投资者持有股票数量增加、获得了现金分红,因此总金额还是保持不变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除权除息”。送股票就是除权,送现金就是除息。
下面是大家最关心的环节,就是股票分红后怎么扣税。股票分红扣税的额度和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长短有直接联系。一共分三档:持股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扣个人所得税20%,就是如果你得到了10块钱分红,一个月内卖掉股票的话,实际所得分红是8块钱。持股超过一个月、不超过一年的,扣除个人所得税10%。持股超过一年免税。
这里大家要注意两点:靠前:这个扣税是按照你卖出的份额来扣的。举个例子:你有一千手股票,10股派5元,一共有500元分红,一个月之后你卖出了500手,也就是一半的股票,那么你实际获得的分红就是250扣掉10%的所得税,也就是225元。
第二点,分红后如果投资者在当日收盘前,确保自己的持仓数等于前一日的股票持仓数,是不会扣除个人所得税的。这么说有些抽象,我们还是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假如你原来有一千股,分红后卖了200股,但是当天股价下跌后又买回来,相当于做了个T+0,这种情况也是不会扣税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原来的一千股没有卖,分红后次日开盘时又补仓500股,且在当日收盘前没有卖出,也就是当日收盘账户持仓为一千五百股。那么到了下一个交易日,投资者想要避免被扣税,就需要保证当天收盘前持仓不低于一千五百股,否则就会扣除相应的所得税。这也是我们鼓励投资者分红后长期持有,或者等大涨时再卖的原因。
最后讲讲分红后的股价该怎么计算?公式很简单,就是原价减去每股所分红利的现金额。比如原价10元一股,还是10股派5元,也就是一股分红0.5元,那么分红后就变成了九块五一股。具体公式会放在视频简介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换算一下。最后还是提醒大家一句:长期来看,分红对股价的走势影响并不大,不能作为买卖依据。个股的长期行情还是要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以及股市的整体行情来判断。
股票分红就像是公司给你发的红包,但你需要先花钱买个“门票”才能有资格拿。
股票分红是指上市公司根据其盈利情况,将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分配给股东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会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和未来发展计划,决定是否进行分红以及分配多少利润给股东。股东根据自己持有的股票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享公司的利润。分红通常以现金、股票或股票红利的形式发放。对于投资者来说,股票分红可以作为股票投资的一种收益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盈利情况和管理水平。
为什么股票分红很重要
股票分红是股票投资者从所持有股票中获取收益的一种方式。股票分红的作用在于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同时也反映了公司的健康状况和盈利能力。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持续并稳定地进行分红,通常意味着该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有能力为股东创造价值。此外,分红也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增加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信心和忠诚度。因此,股票分红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也是股票投资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上市公司的分红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分红方式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盈利水平、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来决定。
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制定通常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1. 公司董事会会议:公司董事会将会议列入议程,讨论分红政策。
2. 制定分红方案:公司管理层结合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发展战略等因素,提出分红方案。
3. 董事会审议:公司董事会对分红方案进行审议和讨论,最终决定是否通过。
4. 股东大会审议:公司董事会通过的分红方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和表决。
5. 公告公示:公司将最终的分红政策公告于媒体和证券交易所等公开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制定需考虑多种因素,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开支、财务稳健性、股东期望等等。另外,监管部门对分红政策也有一定规定,例如上市公司必须保持合理的分红比例,同时不得存在过度分红或不分红的情况。
分红新规即将出炉,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披露解释原因。
股民普遍认为是利好股市,铁公鸡将越来越少。
表面理解是对的,但事情并不如此简单。
一是资金来源的问题
这个分红比例大概率是30%,因为今年8月在减持新规里要求三年累计分红不低于净利润的30%。
所以,分红是为减持打基础的。
大股东因为减持而不得已分红,公司有的是办法创造利润,在此不展开,大家可以自由发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疑罪从无,只要没有被证伪,利润就是真实利润。
二是强调分红的问题
拉高站位看股市,80万亿的大盘子是要为整个实体经济服务的。
分红越多,流入大股东腰包的肥水就越多。
股东有钱了,就能花花花、买买买,促进消费,活跃经济。
三是个人税收的问题
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持股1个月至1年的,税负为10%;
持股1个月以内的,税负为20%。
分红,分红,越分越穷。
四是披露原因的问题
要求未分红披露原因,正如当年减持需披露原因一样。
减持的原因是“改善生活”,未分红的原因则可能是“流年不利”。
五是最重要的,等下再说。
以下所述,全部站在股民视角的细小浅微,而非站在高岗远瞻的宏大述事。
上市公司相关的游戏玩法有很多种,股民们往往分不清哪个是利好,哪个是利空,下面分类展开。
要判断利好OR利空,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权益增减,二看资金流向。
或解释为两个标准:股民权益是增加了,还是被稀释了;资金是从股市流出了,还是从实体流入了。
按三种类型进行划分,利好、利空、中性。
“减持”属于“利空” :股民权益不变,但资金从股市流出到了大股东口袋。
“股权质押”(场外)属于“潜在利空” :大股东融资的一种方式,股民权益不变,资金流向也不涉及股市。但有潜在风险,股价下跌后,容易爆仓,严重的被强制拍卖,类似于变相减持。
“质押式回购”(场内) 属于“利空” :大股东将股票出借给券商,券商给需要客户提供融券业务。出借相当于变相减持,虽然期满可以归还,但可以永续出借。
“定增”属于“利空” :总股权增加,稀释了原股东权益。资金从实体流入到了上市公司,定增方出钱拿走的权益,正是股民少掉的权益。
“配股”属于“中性” :只要参加配股,股民权益不变。资金从股民口袋流入上市公司,股民少的钱,正是上市公司增加的每股权益。不参加配股的,相当于“定增”,属于“利空”。
“员工持股”属于“中性” :员工持股需要回购股票,减少市场流通量,似乎是特定时间段里的“利好”。实际上资金从上市公司流向股市,股东权益减少了,股市资金增多了,两者对冲为零。
“股权激励”属于“中性” :包括限制性激励与期权激励都与“员工持股”类似。现在这些激励往往演变成高管瓜分的盛宴,最后仍逃不脱减持的结局。
“可转债”属于“中性” :其性质类似于“配股”,参与者权益不变,不参与者属于“潜在利空”。与“配股”不同的是,可转债把转股这一“利空”往后移了。
“送转股”属于“中性” :送股、转股让人以为股份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其实啥都没变。无非是一块蛋糕分成几份的问题,股民权益不变。
“分红”属于“利空” :分红是股民感受到了公司“慷慨的捐赠”,但利润分配之后,股民权益减少了。大股东拿走了绝大部分,用于夸富,炫富。这部分钱不大可能再买回自己公司的股票,相当于资金流出了市场。
“回购注销”属于“利好” :用公司的钱回购股票,属于“中性”。由于进行了“注销”,使得总股本减少,原股民的权益相应增加。
当然,在这么多种游戏手法中,从另外一些角度的确能诠释出利好(比如,宠物吃饱了有利于生长,吃少了有利于健康),但不是本篇讨论的话题。
唯独只有一个“利好”,才是发人深省的。
以上就是上市公司都是怎么分红的?股票分红投资指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