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股票为什么会跌?2021年度民生银行营收与利润

作者|贾乐乐编辑|嘉辛2022年11月开始,银行板块迎来一波行情,在此之前,银行板块几乎是单边下跌,到10月末,银行(申万)指数已经下挫了22.6%。这一波反攻,把全年跌幅拉升到1......

民生银行股票为什么会跌

0月31日, 招商银行 罕见地全网直播2022年三季度业绩交流会,回应市场关切。在此之前,作为银行板块龙头,招行股价在10月份连续下调,时隔六年再度跌破净值,备受投资者关注,市场亦......接下来具体说说2021年度民生银行营收与利润

2021年度:民生银行营收与利润,为何双降?

【野叔观察】

2022年6月20日,民生银行的股价收于每股3.91元,与上年6月21日股价相比下跌了11.74%。此前该行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A股)》则显示,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348.53亿元,同比增长-0.71%(均为集团合并口径,下同)。这是民生银行在 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之后,又一次出现同比下降,而且是在商业银行净利润平均增长12.5%的行业背景下。

那么,为什么去年民生银行的净利润会再次负增长呢?从营业支出看,2021年同比下降10.22%;显然不是支出侧的原因,而是收入侧的原因。同期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688.04亿元,同比下降8.73%。那么,从长期视角看(本文分析时限为2010年至2021年),去年该行营业收入为什么会下降呢?

民生银行股票为什么会跌?2021年度民生银行营收与利润

附图一

一、收益指标表现

靠前,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从历史增看。2009年度,民生银行实现营收420.6亿元。2010年至2020年期间,各年度营收同比增长数值变化区间为-7.04%至50.39%;增幅最大值为2011年,一次负值为2017年。 这就是说,出现营收下降的情况并非2021年这一次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从结构增长看。2021年度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1257.75亿元、275.66亿元和114.67亿元,三大收入项目占比分别74.51%、16.33%和6.79&;其中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8.4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0.35%,而 占比最大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6.99%,比上年减少94.49亿元 ,在绝对数额上成为拉低其营收增幅的主要原因。

2021年度民生银行利息收入2776.79亿元,比上年减少89.14亿元,同比下降3.11%;同期利息支出1519.04亿元,同比增长0.35%。收降支增“两头挤”,导致利息净收入同比明显下降。在利息收入中,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1972.51亿元,比上年减少31亿元,同比下降1.55%;金融投资利息收入585.29亿元,比上年减少58.73亿元,同比下降9.13%。

民生银行股票为什么会跌?2021年度民生银行营收与利润

附图二

第二、净利润实现情况 。2009年,民生银行实现净利润121.08亿元。2010年至2020年期间,各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变化区间为-36.1%至60.8%。其中最大值也是出现在2011年,与营收最大值年度同步;靠前次负增长出现在2018年,相对不同步(主要原因是2018年计提减值准备相对2017年的大幅增加); 第二次负增长出现在2020年,且是该行净利润的历史最大降幅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

2020年和2021年,民生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14%和1.91%,前值高于同期商业银行2.10%的平均值,后值已经低于商业银行2.08%的平均值;而且该行近两年的 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51%和0.50% ,不仅数值低于同期商业银行0.77%和0.79%的平均水平,而且与后者的上行趋势相反呈现下行变化。与净息差和ROA下行的变化不同,2021年民生银行成本收入比29.17%,比上年提高2.98个百分点。上述这些指标反映去年其盈利能力在走弱。

民生银行股票为什么会跌?2021年度民生银行营收与利润

附图三

二、规模指标分析

2009年,民生银行总资产14263.92亿元。2010年至2021年期间,各年度总资产同比增长变化区间为0.04%至44.09%,最大值为2012年,最小值为2021年(大大低于同期商业银行总资产8.6%的平均增幅)。

而且观察该行的总资产增长变化曲线和营收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收入增长明显受到规模增长的拉动作用;譬如,2017和2011年,总资产同比增长分别为0.11%和0.04%两个相对最小值, 同期营收增幅分别为-7.0%和-8.73%,也是两个相对最小值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因此,一定程度上目前商业银行还不能完全摆脱外延式发展模式,规模增长依然是必要的。

民生银行股票为什么会跌?2021年度民生银行营收与利润

附图四

三、结构指标分析

靠前,单从资产结构看 。一方面,2021年末民生银行投资资产余额20344.33亿元,同比增长-4.07%,这对于投资收益增长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同期贷款净额39676.79亿元,同比增长只有4.90%(明显低于同期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11.3%的增速),对于贷款利息收入增长来说也有影响。 由于同业和投资资产余额比上年减少,2021年末该行贷款净额占比提高至57.07%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

当然,平均收息率变化也是重要影响因素。2021年民生银行贷款和金融投资的年度平均收息率分别为4.96%和3.39%,分别比上年下降0.39个和个0.27个百分点。

第二,综合从资产负债结构看 。一方面是存款规模上增长较慢,年末存款余额37757.61亿元,同比增长0.20%;因此不得不增加付息率更高的负债,例如同业存放,而这项负债的平均付息率为2.51%,反而比上年高了0.1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是存款付息率仍然偏高, 2021年存款平均付息率2.18% ,虽然比上年略降0.08个百分点,但是相对于大中型银行来说偏高。

民生银行股票为什么会跌?2021年度民生银行营收与利润

附图五

四、质量指标分析

从2010年以来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变化,以及结合年度核销金额看,民生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控制压力不小。在当年核销663.16亿元后,202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00.49亿元,不良率1.82%,关注率2.98%;同期股份制银行不良率1.50%,商业银行整体关注率也才2.57%。

2021年,在核销(及转出)不良贷款543.24亿元之后,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23.38亿元,比上年初增加22.89亿元; 不良率1.79%,关注率2.85% (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同期股份制银行不良率1.37%,商业银行整体关注率2.31%,可见民生银行的信贷质量水平一般。

附图六

野叔的结语

在2021年度报告中,民生银行自己对于营收同比下降的原因说明是,大幅压降非标投资以后,信托及资管计划、理财产品等非标投资日均规模同比下降、相应的利息收入及非息收入分同比下降;落实普惠金融和减费让利措施,相应贷款利息收入同比减少。

大幅破净的民生银行,可以抄底吗?

作者| 贾乐乐

编辑| 嘉辛

2022年11月开始,银行板块迎来一波行情,在此之前,银行板块几乎是单边下跌,到10月末,银行(申万)指数已经下挫了22.6%。

这一波反攻,把全年跌幅拉升到10.47%,个股普涨,但也有明显的分化。

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涨幅居前,均超过了30%,中农工建这些大行涨幅靠后,5%左右。这倒也符合市场对于招商银行优等生、大行更求稳的定位。

涨幅比较小的全国性银行还有民生银行,两个月涨4.55%,如果以市净率来看,民生银行0.3倍的PB(以2023年1月9日的收盘价计算),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居于末位。

拉长时间来看,民生银行股价走弱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股价已经回到了九年前,从进击的“小微之王”到跑不动,民生银行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民生银行估值吊车尾?跌了这么久,民生银行的风险释放完了吗?

一、银行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

在讨论民生银行之前,我们先把银行的生意模式捋清楚。

银行的业务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靠前项也是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 低息从个人客户或者公司客户处揽储,高息进行放贷:消费贷、房贷、信用卡、经营贷等等。

中间的利差是银行的利润。

不是所有放出去的贷款都能收回来,根据贷款的质量,银行将贷款进行五级分类管理: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发现坏账苗头可以做降级处理。

银行也难以判定贷款何时变成真正的坏账,因此会对在坏账发生之前就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其中一部分会根据贷款类别计提不同比例。计提减值的过程叫做拨备,拨备的金额越高,当期的净利润就越低。

因此, 贷款质量好,银行能够坐收利息,质量不好,利息收不到,可能连本金也收不回。又因为贷款收回的难预测性,银行又被称作是“收益前置,风险后置”的行业。

第二项是投资业务,吸收储户存款之后,除了放贷款,银行也可以用钱进行如购买国债等投资业务。

第三项是同业业务,主要发生在银行与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之间,比如银行间的拆借、外汇买卖等。

第四项是中间业务,比如代销理财产品、基金、保险,进行资金托管等业务,银行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交易量是做大中间业务的基础。

由四项业务构成的营业收入可以分为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

归结起来, 银行的业务就是借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比拼的就是谁的资金成本更低、获取收益的能力更强、风险控制的弦绷得更紧。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稳定比获利更重要,这与一般企业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诸多行业中,银行的估值常常比较低。

银行业的估值方法,一般采用PB,而不是更常见的PE,因为银行属于高杠杆、资本密集型行业,利润可以通过更高的杠杆来撬动,再加上风险滞后性以及盈利能力受货币政策等的影响大,PE并不适用。

民生银行历史PB,来源:东财choice

而银行的资产(发放的贷款、购入的金融资产等等)比较容易变现,负债(吸储、向央行的借款等等)的价值也容易衡量,净资产基本等同于内在价值,因此金融机构多用PB进行衡量。

当前的银行股,多数是破净的。

破净意味着,公司的市值低于其拥有的净资产,即使当即破产,作为投资者也能分到更多,因此买入破净股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安全边际的投资方式, 最早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提出,被称为捡烟蒂理论。

其实早些年,银行并不是常态化破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曾经都有过四五倍的PB。

但随着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下来、利率一降再降,银行业赚钱变得更有挑战性。叠加上市公司变多,资金趋向于快速赚钱,拉动银行股形成行情需要的资金体量较大,银行股自然难以像风口上的赛道股一样,能有快速上涨、幅度可观的行情。

回到民生银行,为什么会估值垫底,上涨幅度垫底?

二、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90年代,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要求金融体系更加市场化,而当时的银行都是由国家投资或者地方财政、国有企业投资组建的。

1993年的首届泰山会议上,泰山会的会员们提出民营企业贷款难是最大的问题,并产生了一个想法:创办一家为民企服务的银行。

在这个想法下,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了,这是靠前家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也决定了民生银行与其他行不在一个平等的竞争线。

初期,民生银行拉存款非常难,扫马路、扫楼都是基本操作,高管也要带头搞业务,酒桌上拼酒拉存款的事也有发生。

正因如此, “狠”“狼性”后来成为了民生银行的标签。

从2009年起,民生银行着力推行小微金融战略,凭借在小微金融上的创新,比如以“打破抵押物崇拜和报表崇拜”的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民生银行成为了“小微之王”。

众所周知,招商银行是零售之王,也是银行里的优等生,其实2009年到2012年,民生银行也有着高ROE和高PB,“小微之王”的风头能并不逊于招行。

2011年,民生银行当时的行长说利润太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骄傲的业绩止步于2014年。

这一年开始,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显现,民生银行的中小微贷款业务开始收缩,贷款余额减少,占发放贷款和垫款的比例也在下降。

另一项出问题的贷款是在地产行业。

地产行业无疑是前些年发展最快的行业,民生银行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利润,在全国性银行中,民生银行对地产业的贷款占贷款及垫款总额的比例也偏高,比如2014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2.8%,比“涉房风险高”的平安银行都高,更别提五大行了。

民营企业出资设立,且股权分散,导致多家民营股东进行关联贷款,是民生银行一直以来的问题。

踩雷泛海集团,就是叠了关联贷款和房地产的双BUFF,此外,民生银行还踩了泰禾、恒大等地产的雷。

资本市场上,保千里、辉山乳业、庞大集团、康得新等的债务危机中,也总是少不了民生银行的影子。

风控,同样是民生银行的弱势。

由于风险的滞后性,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也就是不良贷款(次级、可疑、损失)的占比在提升。

股权问题、业绩问题以及风控引来监管罚单,都是民生银行股价走弱的原因。

2020年,民生银行管理层大换血,新董事长高迎欣坦言,将加速处置过去遗留的不良资产,夯实资产质量。将原本属于正常类的贷款,下调到关注类甚至不良类,将不良类资产迅速甩出,都是夯实资产质量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以下情况:计提更多的贷款减值准备,利润下滑。

2019年——2021年,由于发放贷款和垫款产生的减值损失分别为608.5亿元、769.9亿元和586.6亿元,增速分别为39.5%、26.5%和-23.8%。

于是我们看到,民生银行的利润已经连续三年没有起色。

而利润下滑又会影响资本充足率,进而限制杠杆率、负债和资产的扩张。 为避免这个怪圈对银行经营影响过大,不良资产不能卖了完事,坏账的转出与核销也不能太快,清洗历史包袱需要时间。

那么,当前的民生银行,风险释放完了吗?

三、风险释放完了吗?

息差影响收入,不良资产影响利润,看银行的盈利能力必须看这两方面。

民生银行的净息差持续下降,从2020年的2.14%,降低到2022年前三季度的1.56%。在已披露数据的39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第36位。

净息差下降,和两方面因素相关:吸储的成本和放贷/投资的收益。

民生银行的短板在于前者。

按照东财choice的统计,2022年上半年,民生银行计息负债的成本率为2.42%,在业内属于偏高的位置,光大和兴业在2.3%左右,平安为2.16%,招商银行还不到1.6%,这说明民生银行低息揽储的能力有欠缺。

相较于网点多、信用高的大行,民生银行确实缺乏优势。

2023年,民生银行的低净息差会改善吗?

从负债端来看,当下,居民存钱意识强,2022年存款呈现出明显的定期化趋势,拉高了银行吸储的成本。居民恢复消费信心、企业恢复投资信心尚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资产端来看,当前贷款利率下行,加上年初房贷利率据此重新定价,会拉低2023年资产端的收益。

因此,2023年整体不会是高息差的环境。但多数银行认为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

再来看资产,分为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

规模方面,近三年,民生银行的扩张速度缓慢。

银行的资产中大部分是风险资产,一般而言,风险高的资产收益也高,可以简单理解为更能赚钱的资产。风险加权资产中最重要的是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截至2022年6月末,民生银行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5.26万亿,相比于2019年底,规模只增加了11%,同时期,平安银行规模扩张34%,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在26%——29%之间。

这期间,民生银行的信用风险资产增增减减,尚未呈现出明确的回升态势。

质量方面,民生银行多个指标表现较差。

2022年前三个季度,民生银行的不良率在1.74%左右,2021年则在1.8%左右。横向对比,民生银行又是倒数。

上文我们提到了拨备,如果拨备足够多,而实际坏账较少,则有利于未来的利润,拨备就相当于一个业绩的蓄水池。

截至2022年9月末,民生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拨备对于不良资产的覆盖率)为141.6%,监管要求的是120%—150%。这一方面说明整体不良资产的规模太高,另一方面说明,业绩没有后备军。

当然,民生银行这几年的改*也不是没有成效,贷款类资产的质量出现了一些好转的信号。

上文提到,当银行发现一项贷款有坏账苗头的时候,可以做降级处理,向下降级叫做迁徙。

2020年以来,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有明显的下滑趋势,次级类也有下滑。

其中正常类贷款的迁徙率在2022年上半年已经降至1.55%,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也已经降至低于行业中位数(以A股上市银行计), 这说明这两类资产的夯实取得了成效,风险正在出清。

四、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从外部经济环境到股东层面的股权分散纷争不断,再到经营风格,经营风险长时间积累如同雪球越滚越大,民生银行背负的历史包袱也越来越重。

风险的释放也非一日之功。

当下的民生银行,即使管理层大幅换血,即使该爆的雷已经爆了不少,一些指标仍然擦边合格或者处于行业下游,不受投资者欢迎也在所难免。

招商银行急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是什么样?

10月31日, 招商银行 罕见地全网直播2022年三季度业绩交流会,回应市场关切。在此之前,作为银行板块龙头,招行股价在10月份连续下调,时隔六年再度跌破净值,备受投资者关注,市场亦担心招行的市场化机制是否会发生变化。对此,招行行长王良在业绩交流会上明确表示,招行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基因就是有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机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有内在的逻辑。“过去坚持的这些特色,已经成为招行的基因。我们会坚持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不动摇,而且会把市场化的机制和体制运用得更好。”王良说。

国学投资

此外,针对市场关注的原行长田惠宇事件影响,王良表示,田惠宇所涉事项与招行没有直接关系,系其个人事件,“大财富管理中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虽然受到资本市场影响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但是其他各项业务稳步发展,没有受到直接的影响。“

国学投资

招商银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下跌呢?完全是市场情绪的恐慌。以上事情根本不影响银行业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市场错误解读和过度恐慌导致的。招商银行的步伐紧跟工商、建设银行等四大国有行的脚步,经营上所走的路线也是靠前批的战略方向。

我们回顾过去,我在多个文章上都有分析银行的发展阶段。

2005年-2015年是靠前个阶段。(初中生、高中生同在一所学校考大学)

国学投资

这个阶段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长长期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从收入看: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这个阶段主要是大家都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上市银行数量较少,但是社会需求较大,导致大家都在不断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占有阶段。以国有行为代表的、个别股份行略占上风,其他的也都差不多。在随着09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银行业的管理战略差异。有的银行集中选择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央企等放贷,有的银行集中选择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放贷。2011年还在净利润大幅增长情况下,已经开始出现了有的银行加大计提减值损失来对冲可能存在的放贷不良,有的银行还在继续抢占其他银行转型的商机扩大放贷。2011-2013年整个银行业大概计提几千亿,相差不是很大。

2015年-2025年是第二个阶段。(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同在一所学校同时各自发展)

到了2015年由于2005-2015年这十年的放贷行业集中,导致产能过剩,产业转型,于是2015年供给侧改*出来之后,面对银行业的问题就出现了差距。银行业不允许直接融资给产能过剩的行业,而是逐渐转向了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等。同时,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又为银行打开了一扇窗。2015年整顿了公募基金合规、私募基金备案以及资管、理财的整顿,这样以来银行业作为主要市场的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托管人、代销人,部分私募证券基金的托管人、代销人,其他资管业务、理财业务、理财子公司等等这一部分就让银行在非息收入上获得了更多的经营收益。

由此,有的银行业放弃了给中小微企业大空间以及资产质量不高的企业贷款,同时在2011-2013年就开始陆续计提处理过去的问题,从2015年之后开始布局到了另外一个收入市场:非息收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1、以国有行+招行等个别股份行上一轮资产质量比较好,处理能力比较强,非息收入占比比较大,服务可能的能力比较强。(一家银行储蓄的粘合度远远比不上理财投资的粘合度)2.另外一类银行抢占其他银行不愿意贷款的中小微企业,进行扩张,通过间借贷的方式等完成企业融资需求。3、保守类的银行随主流,既不创新也在观望,看看主流银行都在干什么,结合自己的区域特征来进行完善。

国学投资

我们通过倒推法:从现有的结果数据去倒推银行业的主观对客观事实判断是否正确。果然,在2015年供给侧之后,2020年3月份疫情之前,这个阶段上国有行涨幅都是比较高的、其次是招商银行等,还有一类是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有区域特征的银行)。我是比较了解银行过去十几年的数据,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按照我曾经分析的银行业分析方法去一一对应,最后验证确实是:资产质量好,净利息收入也不错,非息收入能力更强,客户流失率低,不良处理能力强。再从2018年新金融政策:去散户,将资本市场完成机构化转型。这也就是为什么2015年之后以及2018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短短几年突破20万亿以上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是靠前批优秀银行,也是银行的标杆:国有行+招商银行。

再看另外一批银行的特征,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出来?2020年3月份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国有行+招行等这类银行怎么涨幅下降了,反而地方银行以成都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这类突然崛起呢?我们再回到2020年3月份,当时中国经济处于什么阶段?疫情蔓延全球,中国按下了暂停键。这个时候国家要保经济、稳经济、发展经济。于是,对于国有行+招商等靠前批银行由于是全国性的银行,非常清楚哪些产业是高风险的,哪些是容易产生坏账的,经历过上一轮的坏账非常清楚处理的周期之长,于是减少了这些放贷,同时由于疫情影响非息收入也暂时受到了短期的影响。

但是另外一个现象是:从2020年疫情以来,中国在2020年居民储蓄量创了历史新高,2021年更是创了前高,2022年继续保持再创辉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疫情不清楚什么时候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的情况下,大家不敢轻易消费,而是储蓄起来以备日后之需。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大家难道会一直储存下去吗?并不会。随着市场情绪回复,疫情渐渐消失,这些储蓄资金是率先靠前时间可以**成贷款、理财、投资等需求。所以,这些是在间接地帮助银行储存后期业务的爆发的力量。所以,短期行为根本不影响长期可持续增长。

国学投资

同时,对于地方经济那就必须依赖于银行放贷,而区域性明显的目前战略方向的高端制造业比较集中的更依赖于放贷。比如四川省的2020.3月份的政策计划、比如2020.3月份的浙江、江苏省的疫情下的政策计划,都是扶持实体企业,必须要求银行放贷,恢复民生。这样以来。短期的利润就会很明显的爆发出来,同时资产质量可能会相对差一点,不过是刚放贷的周期还不能很明显的去马上显示出来,必定当下这两年都是在宽松放贷的阶段。随着这两年的时间放贷延续,监管层也会对银行放贷标准进行逐渐提高,这样以来就是边放贷边处理可能存在的不良。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为什么无锡银行在2022年三季报上主动提高拨备,主动核销过去存在的不良,在银行业很少会第三季度去核销,一般都是年底核销额度居多,经电话调查之后发现原来是监管层要求的。

看来,这个是整个地区性银行的监管提前预防未然,对于银行业本身是非常好的事情,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是对于短期利润增速不及预期市场会给予非理性的判断以及恐慌卖出,导致市场震荡。

综上,对于银行业来讲:靠前批银行国有行+招行等(未来还有其他银行进入这靠前批)长期确定性最强、稳定性*高,可持续性最大,也是行业的标杆。第二批银行地区经济银行,比如当下的地区是(浙江、四川、江苏等),未来也会存在其他的地区经济增速比较快的阶段。必定中国经济一直都是从南到北的发展方向,中国讲究的是大部分人富裕、共同富裕。这些银行的特征是依靠地区经济优势,在某一个时间段上增速比较快,盘子小,游资比较喜欢,但是大型机构长期资金是不会选择的。同区域经济也存在上市多家银行优胜略汰的情况。这个跟管理层有很大的关系以及银行对未来的布局和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只要经济区域好银行就一定好。(银行是可以合并重组的、还可以借壳上市的、能者居上)

第三批银行以邮储为代表的全国性银行,全国网点非常多,农村包围城市,必定中国目前城镇化**并没有完全完成。这类银行的未来发展不确定性比较高。到底是直接走向国有行前身?未来一跃走到国有行的体量。还是走经济区重点布局,按照区域性银行的方式走,从南到北一路,然后突破全国。选择比较多,依靠现在管理层相对大一些。未来不好要走那条路,那条路走成功,走多久?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只要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把这张王牌打得稀巴烂,都是不错的。短期上确实是不好判断。银行是大周期行业,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重新排位的,每一次都是要经历10年左右的大周期才能重新排名的。

中国银行业未来是确定的,但是谁在什么位置,最后活成了什么样子这个不好说,必定中国还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还差的老远了,未来空间是全球化的、国家化的、是很难确定上限的。

以上就是民生银行股票为什么会跌?2021年度民生银行营收与利润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