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本期嘉宾:张玉良,1980年生,研究生,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目前是华大基因国家基因库信息库副主任,他提及生命很特别,而生命更有意义是在于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人生赢家......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接下来具体说说

华大基因 股东大会调研:从高管到员工,真实、不虚

作者:周孙华8321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5.15我和智哥参加华大基因股东大会,像鬼子进村到处查看。从公司到工厂,饭堂到宿舍,从洗手间到办公室,能看尽看。目的是感受公司的工作精神面貌。

唐氏综合征的前台

进了大门卡,走向8层楼的综合楼,到了1楼,迎面是个小小的前台,两个卡位的。一男生一女生起身迎接,男的是个唐氏综合征人。

我国每年都有2.3-2.5万个唐宝宝出生,平均20分钟一个,每个患儿平均费用约了40万元。而且他(她)们大多难找到工作。对很多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很多公司把前台当作门面,装饰豪华,醒目的公司名称,LOGO,灯光四射,靓女坐台。华大偏偏安排个唐氏综合征的小伙子来坐台,表明要天下无唐的决心,也让人知道“唐人”也能正常工作。

走楼梯和看洗手间

前台之后又是个门卡,我们在等杨小姐下来,因为智哥预约了免疫细胞存储,放在国家基因库里存储20年,可以随时取用,只需花2万来元。

见了面,杨小姐带我们过了门卡,来到了货梯,注意是货梯(旁边是客梯,不知为何不启用),她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来了我才可以坐电梯,平时都是走楼梯。”

汪建要求全公司都要走楼梯,目的锻炼身体。所以在公司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健身器材。在7楼的健身角落的上方的消防水管上挂了很多马拉松的奖牌,约有70-80个。说明汪老师健身的理念影响了很多人。

我们也特意走了楼梯。干净,防滑条做得很粗大,耐磨。很多楼道两旁贴了标语,格言,图画,相片。有些是关于新冠肺炎的,说明更新快。

另一个是洗手间。我特意去了5-6个洗手间,不比甲级写字楼的洗手间差。

一个搞生命科学的,大楼里有不少实验室,如果每天都要去的洗手间不够干净的话,估计这家企业做事没有落实到细节,不值得信。

我在走楼梯和看洗手间时在想,如果楼梯没文化,洗手间不干净舒服的话,我回来靠前件事就是把华大基因的股票卖了。因为细节没做到位,那么公司产品的质量我就怀疑。

饭堂里

华大有两个饭堂。我们特意去吃,感受一下。刚好碰见汪老师和穿西装革履的先生走来,估计这个先生是外来谈合作的,因为华大基因整个公司没有一个打领带的,都穿便装,猛一看去像在学校。

他们没进包间,在门口前台旁边的小桌坐下,刚好在我正前面,点了几个小菜。之后好像李治平(人力资源总监)还是陈轶青(财务总监)过来作陪。只看到背影,刚好那天他们都穿红色T恤,而且看股东大会开前我也不知道他们。

在这里有两个细节引起我注意,1,坐在门口。大老板谈事喜欢在*私密的空间。汪建却坐在门口的小桌,人来人往。2,汪老师坐没坐像,半側身子,右手胳膊老喜欢勾住椅子的靠背,和在采访节目看到的一样。这两点可以说明汪老师是那种心里坦荡荡的人,喜欢我行我素,做事坚持到底。这种人如果方向对了能成绝代之功。但是这种人平时不讨人喜欢,除非你认可他,如果你认可他就很容易变成崇拜他。

20年前汪老师和杨焕明老师等在很多人怀疑的眼光下坚持要做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基因测序。没钱发工资,吃饭都成为问题,照样坚持。现在是百亿富翁了,生活还是和原来一样,穿个运动装,也没买房没买车。住房是租的,上班有时骑自行车。

中国新冠病毒疫情时汪老师在想我能为中国做点什么事,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时他在想我能为全球做点什么事情。没钱时有情怀,不少见。有钱了还保持原来的情怀,不多见。

股东大会

在股东大会上,花很多时间宣读讨论的股权激励。这个股权激励是华大花3-6亿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购买约2-4百万股,占总股份本的0.5-1%,*高购买价是不超过150元。然后以43.97元卖给高管。当时市价在105元左右,粗一看是花公司的钱得益高管,不少小股东不爽。我是双手赞成的,心里觉得购买的份额太少了,要是公司资金宽松买多点更好。

留住人才,让他们和公司同心同德发展,必须要有股权,较好是掏钱买的股权。否则可能出现2015年人才大流失的局面。

现在华大基因的高管的持股比例少,CEO尹烨算是较多的,2019年的年报里显示是537600股,有些还是在二级市场自己掏钱买的,加上前海华大基因投资的也不多。而财务总监陈轶青才14100股,占总股本4亿的比例少之又少。

而华大基因高管的工资也不是很高,除了尹烨年薪是202万,其他是75万到115万。

现在我们看看高管真金白银认缴的份额(1份=1元)。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重要的岗位都认购了,说明他们都认可华大基因,他们认可我们才放心。

插点有趣的事。

到了股东大会尾声,王洪涛董事(玉和高林,占华大基因12.72%股权,当时玉和高林投了20亿)说要给他们董事发点工资,以前华大没钱就算了,现在华大有钱了,我们在这里帮助公司运作规范了很多。注意,关键词是:公司现在有钱了。

补充一下,春节疫情期间能运输物资到武汉,王洪涛董事帮了很大的忙。因为进出武汉各要隔离14天,司机奇缺。用汪老师的话说,王洪涛董事调了一个排的司机过去,物资才能顺利运输进去。再补充一下王洪涛先生还是北京宅急送的董事长兼CEO。

这时陈鹏辉董事(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合伙人)也附和说:“是呀,我们做了6年了员工,也没有一分钱工资”。

事情的结果也是可预料到的,汪老师哼哈几下,有哦哦哦几下就过去,因为汪老师在华大基因也没拿工资。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巡楼

开完会后和智哥去巡楼,从8楼一直往下看。有2点印象。

1,人多。很多层的通道都坐满了人,注意,是通道都坐满了人,但都安静地积极工作,说明业务很繁忙。

插一点,华大的员工很年青,平均年龄是31-32岁。但在饭堂和午休期间我没看到玩电子游戏的。中午吃完饭后我们去宿舍楼,楼下有一小组在开会,年约25-28岁,是在讨论关于工作项目的。补充一点,华大基因没有打卡机,靠员工有使命感自觉去工作。

2,机器不停运转。我是没有能力去评判华大智造的测序仪和Illumina的优劣。但华大集中在前不久怼中国疾控中心采购测序仪流程不合理,公布时间短,就采购Illunima的。如果华大的质量不行,中国疾控中心随便指出一点说你华大的不好,而不是回应说重新研究。另外华大现在起诉Illumina专利侵权。这次事件至少能说明华大的设备过硬,设备过硬脖子也粗了。

华大集团拥有整个产业链,股东会上汪老师说争取华大智造今年上市,到时有利带动华大基因的*务业务。现在业界用Illumina 和赛默飞的仪器比较多,华大基因的*务业务的推广会受到其他牌子仪器的制约。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人口的素质。华大基因目标要解开人的生老病死终极之谜,能从生命之初就提高人口素质,防病,辅助治疗,延迟寿命。你说哪个国家不欢迎。 现在市场做到了178个国家 ,让人羡慕的是业务有时能直接跟国外酋长总统对接,一谈就是百万级,千万级的测序量。像塞尔维亚,加蓬,沙特,阿联酋,澳大利亚。除了这新冠病毒检测需要*务,之后其他生老病死基因检测的也需要,没有一个国家不希望提高自己的人口素质。

公司是由个有远见有魄力,有情怀的汪建老师领导,运作队伍有朝气有效率,市场又广大,给点时间让他长成参天大树。

写在最后:

从政府部门出身,跳到华为、腾讯、华大,他是怎么样实施进化的?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本期嘉宾:张玉良,1980年生,研究生,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目前是华大基因国家基因库信息库副主任,他提及生命很特别,而生命更有意义是在于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人生赢家,在你所羡慕的企业工作;这世界上 总是有一些人生冒险家, 放弃原本一切美好的安排,让自己归零,从新开始。

在一次聚会, 我就遇到这样的老前辈 。他,叫张玉良,他从政府部门跳槽到北电当Testbench开发工程师,从北电跳槽到华为当高级数通工程师,从华为跳槽到腾讯当高级运维规划工程师,从腾讯跳槽到华大基因当基础架构负责人。每一次的都是华丽的转变,每一次都是自己个人蜕变和成长。

我不禁对此产生好奇: 为何他要做这样的职业策略?做出目标后,他为何能够进去那么多大公司?去到理想大公司后,他又做了怎么样的努力,胜任从来没做过的岗位?

张老师毫无保留的跟我分享他的经历:

12年前,他有一份在政府办公的工作,这本是属于铁饭碗的工作,无忧无愁,还各种福利和优待,但是他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偶然的机会,他获悉北电有个做程序员的工作机会,但他有两个顾虑:靠前,当时他在政府呆了3年半,已经28岁了,是否要安于现状,还是要拼一把?第二,他自从工作后就没再继续编程,不知道是否能胜任。

思考了一段时间,他决定放弃政府工作,去了北电,他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一切,多少个努力付出日子,他依然坚挺过来,无人知他经历过啥,在北电的日子了,他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也让自己日渐凸显价值。

经历北电的锻炼后,他跳槽到华为,转型为一名培训师的岗位,从事全球客户的培训,那是一次机遇,他不了解华为的产品,但他懂得怎么样利用华为的资源来帮助自己,华为的高强度和高压力并不能磨灭他的上进心,他最后又一次完美的挑战成功。

那时候腾讯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变革激发运维架构的兴起,腾讯给他抛来了橄榄枝,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一干就是将近3年,这种毫无经验的裸跳,显示出他超强适应企业的能力;

最后为什么到了华大基因?张玉良说,他已经在很多大公司做过不同的岗位,但是他从来未做过从0到1的项目,他想知道他是否能做到,最终在华大短短的两年时间,把部门3人扩大到40人。

我依然穷追问底 :张老师,这其实是一环扣一环的,从北电去华为,不难,从华为出来去腾讯也不难,从BAT到华大基因这种创业创新公司就更容易了。 关键是起点 。从政府到北电这种八竿子也打不到的企业,而且你未有技术任何技术岗位的经验, 为什么人家让你进去呢?

张玉良说,这其实是看时机和策略的。 当时北电的工作地点是在顺德,他刚好在顺德工作,地点上一筛选,在顺德能做IT的就没几个,而且当时北电的老板是法国人,他虽然在政府那几年,但 我从来未放弃过英文的训练 ,所以跟能法国老板无缝交流。最后一点,就是他 选择了降薪 ,去到北电这个平台。

我恍然大悟,开始我还在想,张老师会不会非常有背景?但是北电是个外企,按说背景这个作业也不算太大,但我听了他一番话我终于明白了。

我还是有疑问,那你又怎么去到华为呢?张老师说,当时北电的技术与规范还是走在行业前头,华为人非常狼性,为了挖人,他们在北电的门口等候多时,见到一个北电人就拉去喝咖啡,就这样被挖去。

那剩下的腾讯和华大基因就显得顺利成章了。

张玉良能在这几份看似毫无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顺利通过面试,把工作衔接上来,他是这样总结的:

1、做好准备, 抓住机遇, 每一次的跳槽,必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准备,不断学习的劲头,并且有坚持下来的毅力是关键;

2、在选择面前,暂且有所放弃,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适当的舍弃看得见的薪水,择选看不见未知的平台,带着这种心态,能走的更远;

3、多多思考,多多把事情做好, 在思考中强化自己的技能,潜移默化的就能让自己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种高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得更优秀了。

最后我多插几个总结:

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只有生涯很重要!

英文真的很重要!

平台真的很重要!

多谢张玉良老师倾情分享,他强调生命更有意义是在于做出更多的贡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你从张老师的分享当中有所感悟,欢迎你留言!

以上就是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