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是怎么计算的
上证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证券价格指数,由A股中市值大的50家公司组成,主要是中盘股。其基点为1000点。上证指数的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一种在市场中广泛使用的衡......接下来具体说说
股市大跌的时候,会听到股民朋友抱怨“3000点保卫战”又要打响了;这里的3000点,实际上就是指的A股 大盘 3000点,即上证指数来到了3000点左右;那么,为什么上证指数是3000点,这个 数字 代表着什么,是如何计算得到的,又具有什么参考价值呢?
指数目的
首先,在市场上观察一只股票的走势是很简单的,只需列出其历史价格,就能直观地看出上涨下跌趋势;然后,怎么去观察整个市场,或者一个行业的走势呢,这就需要用到综合 指数 了,把股票的价值 汇总 到一个数据上,以此来方便、直观地反应市场行业 整体 涨跌波动;
计算方法
主流指数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基于股票的市值(股价*股份数),加权求和得到总市值;比如现在有A、B、C三只股票,市值分别为50亿、30亿和20亿,那么总市值就是100亿;
当然,为了方便衡量指数 变化 ,需要选定一个坐标与一个衡量刻度;这个坐标,指的就是 基准日 ,而衡量刻度,就是 基点 ,于是指数的计算 公式 变为了:(当前总市值 / 基准日总市值)* 基点;
比如,选定基点为1000,A、B、C三只股票,在(基准日)2020年1月1日的市值分别为25亿、20亿、5亿,总市值50亿,如果当前的总市值是100亿,那么指数值为:(100 / 50)* 1000 = 2000点 ;如果一个月后总市值到了120亿,那么指数值为:(120 / 50)* 1000 = 2400点;
回过头看 上证指数 ,从年线图上,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指数开始于1990年,基准日选在了1990年左右,而基点选择的是100,因此,指数是从100左右开始波动的;而 深证成指 有所不同,起始时间更晚,选择的基点是1000;
通过指数的公式,可以得到 粗浅的结论 ,当前上证3000点左右,代表上证的总市值,相对于基准的1990年,膨胀了30倍左右;而深证成指,当前11000点左右,代表相对基准成长了11倍左右;因此,观察指数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清楚指数的基点是多少,重点是观察指数变化比率;
指数修正
看到这,聪明的同学已经心生疑问:如果有股票 上市 或者 退市 ,指数应该如何变化?
答案是:指数保持 不变; 无论新股票加进来,还是旧股票踢出去,都不会带来股指大幅变动;
原因是指数会通过 修正 ,来应对股票增减变动,使自身数值保持趋势平滑;比如原来的A、B、C三只股票,当前的总市值100亿,基准市值50亿,当前指数2000点,现在有一只20亿的D股票上市,需要并进指数,那么总市值就变成了120亿,这时候,需要修正 基准市值 为:基准市值 *(当前变化后总市值 / 变化前总市值);即 50 * (120 / 100)= 60 亿,以后在计算指数时,使用 (总市值 / 60亿)* 1000,代入当前总市值,指数值还是2000;
同理,剔除一只股票,也需要 按比例 修正基准市值,使指数值保持不变;
所以,上证3000点表示市值涨了30倍,实际是不准确的,因为后续加入的股票,被默认赋予了一个相对基准日的涨幅,实际是不存在的;基准市值是 动态 的,上证现在的总市值,相比于1990年,是绝对不止30倍的;
指数失真
经常听到的另一个话题是“涨指数,不涨个股”,股民朋友也会抱怨,“只拉权重,不管个股死活”;
实际上,我们上面的股指公式,是 加权 计算公式,即市值越大的股票,对指数的整体涨跌影响越大;比如三只股票A、B、C,市值分别是80亿,15亿,5亿,那么,A上涨3%,B,C都跌停,下降10%,最后的结果,新的总市值为:80*1.03+20*0.9 = 100.4亿,上涨了0.4%,反应到指数上,从2000点,涨到了2080点;
可见,加权指数的涨跌,主要还是由 权重股 所决定的,并不一定能准确反应各成分股的走势;
统计上证指数近10年的数据,深度分析当下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
市盈率,公司市值与公司净利润的比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投资本金靠公司盈利来回收成本的年数。市盈率的倒数可以理解为投资本金的年收益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市盈率越低越好。上证指数的市盈率可以理解为把上证指数里纳入的所有公司当作一个大企业的市盈率。
市净率,公司市值与公司净资产的比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投资者愿意为公司1元净资产所支付地价格。在一般情况下,市净率越低越好。上证指数的市净率可以理解为把上证指数里纳入的所有公司当作一个大企业的市净率。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如果投资者只看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就做出投资决策未免太草率了,因为一家公司的盈利、资产质量是动态变化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受经济周期、企业在行业里的地位、企业自身的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忽高忽低、或不断上升、或持续下降等形态。公司的净资产到底怎么评估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公司的净资产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法计算,有些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有些资产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减值,还有些企业的资产的商誉就占很大部分,到底这个商誉值多少钱也要细细考虑。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仅仅用市盈率和市净率来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很容易掉入价值陷阱。
但是,采用上证指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根据历史的估值变化规律来评估市场的总体估值水平是有其合理性的。首先,上证指数包含一篮子中国一流企业的股票,有强周期股票,有弱周期股票,有管理能力强的公司,有管理能力较弱的公司,有资产质量超过净资产的公司,也有资产质量低于净资产的公司。这样一来,上证指数的盈利能力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能力,它的净资产也基本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的真实水平。其次,笔者统计的是十年的数据,采用它们的平均值,这样的处理抹平了周期的波动和非常年份的盈利水平超高或超低的变化对估值的影响。
表一统计的是从2013年到2022年12月13日跨度10年的上证指数相关数据,包括每个年度上证指数的*高、最低点位的时间、具体点位数值以及相对于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等。
表一:
图一 :
图二:
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我们计算出如下数据:
1.上证指数年度*高点位对应的市盈率的10年平均值是16.12,近5年的平均值是15.69;上证指数年度最低点位对应的市盈率的10年平均值是11.86,近5年的平均值是11.75。
2.上证指数年度*高点位对应的市净率的10年平均值是1.77,近5年的平均值是1.55;上证指数年度最低点位对应的市净率的10年平均值是1.32,近5年的平均值是1.22。
3.上证指数年度*高点位和最低点位对应的市盈率的各自10年平均值的均值是(16.12+11.86)/2=13.99,市盈率的各自近5年平均值的均值是(15.69+11.75)/2=13.72。
4.上证指数年度*高点位和最低点位对应的市净率的各自10年平均值的均值是(1.77+1.32)/2=1.54,市净率的各自近5年平均值的均值是(1.55+1.22)/2=1.385。
5.近10年上证指数年度最低点位与*高点位的波动范围在12.64%至64%之间,10年波动百分比的均值是37.9%.(波动幅度=(年度*高点位数值-年度最低点位数值)/年度最低点位数值)。
上证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证券价格指数,由A股中市值大的50家公司组成,主要是中盘股。其基点为1000点。
上证指数的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一种在市场中广泛使用的衡量股市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股价指数,能较全面地反映上市股票的价格变动情况,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综合股价指标是以全部A股为样本,选取市值最大、流动性较好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并编制而成。
其计算方法是:
计算公式:
即选取其中某一支A股股票作为样本股,将该股的所有交易日收盘价格相加,即为该日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股价总和,除以该公司股票总股本。在计算时,通常选取市值最大和流动性较好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其中,市值*高的50只股票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包括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流动性较好的50只股票是指在上交所市场上市交易或挂牌交易的全部A股。同时,综合股价指数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种能较全面反映股市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股价指数,其计算方法也是较为成熟的,因此综合股价指数在我国已有多年运行经验。
时间|收盘价|股票总股本|加权
以上就是上证指数是怎么计算的?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