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汽车怎么样?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说,“如果未来哈飞汽车丧失生产资质,可能会陷入无人接盘的窘境,甚至是更糟糕的情况。”1元转让38%股权 哈飞汽车欲绝境求生“小车王”哈飞负债77.35亿元,工厂处......

哈飞汽车怎么样

哈飞松花江,提起这名字相信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松花江是哈飞首款微型客车,也正因这款车型使人们记住了哈飞汽车。哈飞是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的简称,哈飞最初隶属于军工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接下来具体说说

哈飞汽车——“北境微车王”消亡史

2018年,哈飞汽车以资抵债,以零部件及动能业务相关资产抵偿对曾隶属于哈飞汽车的东安动力的欠部分货款,至此梦碎。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汽车品牌,“哈飞”辉煌时仅用4年,于2008实现产销100万到200万辆的突破,2007年出口俄罗斯车辆达3000辆,立足于微型车领域推出了赛马、赛豹等家用轿车。进入2009年,与昌河集团一同被长安集团并入旗下后,哈飞汽车便逐步消失在大众视野,沦为代工厂。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北境微车王”走向消亡?

哈飞

学自海外,源自航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哈飞公司利用自身航空技术优势,从日本引进铃木公司的ST90K微型车生产技术,开始制造属于自己的汽车。在向日本专家学习造车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设计改进工作,使整车设计更具本土化。这一阶段主要使用木模和样板等简易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由于缺少先进的设备,该车的设计和制造误差都较大。

1986年哈飞汽车开始了松花江微型厢式客车的研发工作,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松花江面包车。该车的研发对哈飞汽车是一次巨大挑战,当时公司技术人员对油泥模型、三坐标测量、逆向工程这些汽车研发流程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缺少系统的了解,但哈飞人根据现有条件想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也许现在看来很笨拙,但却非常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使研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哈飞汽车怎么样?

松花江面包车

当时由于缺少三坐标测量机(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精密测量设备,它可以获得复杂零件任意空间点的精确坐标值,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很长一段时间,该机器连同高精度加工机床等设备被一些西方国家列入对华禁售物资的黑名单),无法测得零件或模型的空间位置,大家就利用供加工飞机零件用的大型机床,采用手工记数的方法取得测量数据,然后经过精确计算,将所有在不同基准下测得的零件转换到同一测量基准下,然后进行零件的细节设计和边界条件匹配。这种方法从测量的角度讲具有较高的精度,实际上这恰恰是逆向工程中所经常使用的方法,区别仅在于目前各种先进设备和软件的使用,使上述过程变得高度自动化。该车型研发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方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自此,哈飞汽车成功掌握相关技术,并推出相关车型。

联合设计,自主创新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企业都利用合资方式来加快新车型的市场投放速度,但从1996年开始,哈飞汽车选择了联合设计之路,与意大利宾尼法瑞那(Pininfarina)公司联合设计开发松花江中意微型客车。尽管该公司有丰富的全车开发经验,而且其所设计的法拉利汽车闻名全球,但哈飞汽车却采取了有限度的合作方式,意方只负责车身部分的造型和设计工作,其余部分全部由哈飞汽车的工程师来完成。因为哈飞汽车在整车造型和整车结构设计方面属于弱项,但是在局部结构设计和底盘设计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用底盘技术已经很成熟,借助三坐标测量机和其它一些实验检测设备对现有底盘进行设计优化后,车身和底盘的匹配完全可以达到规定要求。

哈飞汽车怎么样?

哈飞中意

在与意方的设计合作中,哈飞汽车不但在硬件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且在软件上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所采用的设计软件为著名的CATIA工作站系统,世界上靠前架无图纸客机波音777使用的就是这套设计系统。与采用合资方式生产汽车截然不同的是,哈飞汽车在与意方的合作中完全处于主导地位,中方对所设计产品具有全部的知识产权。哈飞汽车借此机会不但对汽车的整个开发流程有了系统的了解,而且对流程中的关键模块也有了清晰认识,这种能力在后来的民意和锐意的研发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验证,多年的经验使哈飞汽车清楚地意识到,要开发和生产出好的产品,必须有大量先进设备作为支持。哈飞汽车不但建立起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汽车研发体系,而且还有一套运作成熟的质量保证体系,最终在技术创新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哈飞道路”。

哈飞汽车怎么样?

哈飞赛马

危机四起,传言合并

2002年,哈飞完成了从微型汽车到小型轿车的过渡,一种叫做哈飞赛马的小型轿车把哈飞的一条腿从微车拉进了轿车俱乐部的门槛。这是一种升级,但也意味着从此依靠低廉的微车市场发展起来的哈飞终于要面对跨国资本的正面竞争了。一个是刚刚开始做轿车的企业,一个是做了上百年轿车的企业群体,一个是自我积累还处于初始阶段的本土企业,一个是资本雄厚的跨国集团阶层,这样的力量对比,显然令人担心。与此同时,2002年全国销售中档轿车115万辆,同比增长50%,被称作出现了井喷,市场的热点开始急速的从微车向中低档轿车转移。然而2002年,哈飞销售的17万辆汽车中,中档轿车只有7000辆,此外全部都是市场需求减弱的微型车。哈飞汽车急需在新的市场寻求突破口。

哈飞汽车怎么样?

哈飞赛豹

与此同时,由于销量利润的全面下滑,且*务*踩下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刹车踏板,昌河集团与哈飞合并的流言四起。在这时,中航二集团专门成立了汽车事业部,统管哈飞和昌河的整合事宜,提出了“决策、规划、研发、采购、营销和对外合作”的“六统一”战略。

危机与被合并的压力并存,2004年到2009年,哈飞汽车威海基地、深圳基地相继建成,完成与东安动力的合并,哈飞赛豹Ⅲ系、Ⅴ系相继投产,但生产能力扩大、产品谱系增加,并没有带来销量的增长,公司产销量一直在20万左右徘徊,公司微车和轿车的营销策略不断改变,与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与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相比差距不断拉大,企业发展遇到了阻力。为了朝产销突破30万辆的目标努力,公司确立了“做大微车、做强轿车”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哈飞汽车表现出浓厚的学习意识,曾经与国内外知名的咨询公司如波士顿、罗兰贝格、J.D.POWER、雷神、韩国DPECO、北京盛世誉华等公司开展交流与合作,但这些合作由于没有长期坚持下去而收效并不明显,哈飞集团陷入困境。

曙光刚现,东风入局

2007年,中航放任哈飞、昌河单飞的消息愈演愈烈,且此时昌河与铃木展开了大量的合作,哈飞集团也在乘用车领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此时,东风集团传出接手中航二集团剥离的汽车业务的消息。

这一年,在上汽南汽完成合并之后,本就在三大集团排名第三的东风压力更大,自主品牌乘用车一直是其短板。按照东风的自主品牌乘用车规划,其首款产品要到2009年初才能下线。而哈飞汽车虽然在最近两年销量有所下滑,但其2007年仍然有近30万台整车销量,总产能已经达到40万台。作为中航科工旗下优质的汽车资产东安动力,2007年全年发动机生产量已达30万台,为国内众多知名汽车企业做配套。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哈飞的自主研发能力非常强,在微面和乘用车领域都有突破,并不断有新车推出。吞并哈飞之后,正好补东风汽车自主品牌之短。此时的东风加上哈飞每年近30万辆的销量,东风的汽车总规模将至少达到140万辆,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自主品牌上都会令东风迎来新的局面。

与此同时,东风的介入几乎断送了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与哈飞耕耘多年的合资计划,令PSA(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更为专注地与其合作。这种结果已经提前显现。2008年2月21日,标致雪铁龙总裁斯特雷夫亲赴中国,与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徐平形影不离。在标致雪铁龙和哈飞项目的关键时刻,其三天的行程中根本没有与哈飞人士接触。

流言四起,长安入局

短暂的“复苏”后,中航集团下汽车业务并不理想,无论是旗下的昌河还是哈飞都表现出孱弱的态势。产品上看,昌河汽车和哈飞汽车主打的微车、轻型货车、紧凑型轿车虽然销量还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但其品牌方面和研发能力的弱势使得这两个企业无法从产品上实现质的飞跃。昌河与铃木的合资公司一直盘踞在利润微薄的微型车市场,而哈飞此前*研发的赛豹、路宝等车型正逐渐被市场淘汰。

2008年下半年,随着2007年发改委成功主导上汽合并南汽,工信部也有意愿暗推其他车企重组哈飞、昌河。只不过这一次,入局的企业不是东风,而是长安集团。2008年10月24日,备受关注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新中航)正式挂牌。按照既定计划,新中航采取子公司加事业部的模式,总部下设14个职能部门,两个直属事业单位,6家子公司、2大事业部及2家研究院。此消息一出,更是被认为是“整合”的实锤。

2009年初,为振兴汽车工业发展,国家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四大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兼并重组。2009年11月10日,长安汽车以23%的股权获得中航工业旗下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昌河铃木、东安三菱的股权,一举跃升为真正强大的第四大汽车集团,而这也是广受业内诟病的一起兼并重组。

对手当爹,笑里藏刀

哈飞汽车在收购后仍难掩颓势,但前期在电动车领域的大量布局,使得2010年哈飞汽车与美国的Coda公司达成合作,在美国销售哈飞赛豹电动车。电动车领域并没有盘活哈飞,却弥补了长安的技术空白。几年后,长安汽车就推出了纯电动汽车长安E30,将其应用到环保要求较为严格的北京市场,并在北京长安所在的房山区进行了批量运用。

房山纯电动出租

2011年,缺少产品的哈飞汽车开始导入长安牌轿车,从此开启代工生涯,并成为为数不多的代工企业。此时的哈飞比起十年前风光、对手的效率,哈飞汽车的投放速度进入了“停滞”。随着亏损的进一步拉大,2015年4月1日长安福特正式收购了哈飞汽车,但长安福特只收购了哈飞汽车在哈尔滨的制造基地及关联业务,并直接将哈尔滨市平房区征仪南路1号的哈飞汽车改为长安福特哈尔滨基地,并未收购哈飞汽车的全部资产,而哈飞汽车的债务将跟随“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这块招牌直到破产或者找到愿意出约77亿元买生产资质的人为止。

哈飞汽车的年销量从2009年的22万辆,到2010年18.4万辆,2013年2.14万辆,再到2015年的9辆,负债从2009年的4.7亿元变成了2015年的70多亿元,严重资不抵债,彻底沦为代工厂,只能依赖为其他汽车企业代工生产零部件来勉强维持。对于拥有完整生产资质的原哈飞汽车来说,70多亿元的债务将直接宣告了品牌和生产资质的消亡。

结语

曾经辉煌的哈飞汽车,哈尔滨人记忆中满大街的“松花江”、“赛马”逐渐消失。哈尔滨的汽车产业集群随着哈飞汽车的消亡,平房区也丧失了一大支柱。曾经的“北境微车王”就这样消失在了视野中....

宋清辉:哈飞汽车几乎成一空壳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说,“如果未来哈飞汽车丧失生产资质,可能会陷入无人接盘的窘境,甚至是更糟糕的情况。”

1元转让38%股权 哈飞汽车欲绝境求生

“小车王”哈飞负债77.35亿元,工厂处停产状态,1元起价转让迟迟未见接盘者

近日新京报记者从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获悉,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哈飞汽车”)的38%股份(38504.64万股)转让项目已开始挂牌,挂牌起价1元。挂牌期从11月21日起到12月18日结束,保证金需缴纳30万元。

当前,挂牌期仅剩下一周左右的时间,哈飞汽车意向接盘者并没有出现。12月6日,哈飞汽车内部相关人士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工厂处于停产状态,但并没有透露当前是否有意向接盘者。

含着“金钥匙”出生,曾凭借“松花江”成为微型面包车之王的哈飞汽车如今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哈飞汽车的1元卖身行为,“烫手山芋”很难找到接盘者。

1 挂牌转让寻接盘者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本次转让哈飞汽车38%股权的是目前哈飞汽车的靠前大股东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对交易受让方资格条件没有任何要求,只需缴纳30万元保证金。

据了解,目前哈飞汽车拥有五大股东,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74.81%股权,中国航空(382)有限公司持25%股权,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持股0.1%,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股0.06%,深圳深航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持股0.03%。如果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接盘者将成为哈飞汽车的靠前大股东,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退居为第二大股东。

在业内人士看来,哈飞汽车1元转让38%的股权目的在于寻找代工以外的出路,欲再次尝试混合所有制改*。早在今年10月10日,哈飞汽车就挂出了38%股权转让的预披露,如今正式挂牌期时间已过了大半,仍未有哈飞汽车任何接盘者的消息传出。

实际上,哈飞汽车的这桩交易被业内人士普遍看衰。“哈飞汽车与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长安铃木、一汽华利的情况不同,雷诺1元购买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49%的股权从而可以获得在华发展轻型商用车、扩大业务范围的落脚处,长安汽车1元收购了长安铃木的全部股权,拜腾汽车1元获得一汽华利全部股权继而获得生产资质。”一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表示,“1元收购哈飞汽车38%的股权并没有任何实际用途,接近于空壳的哈飞汽车恐怕很难找到接盘者。”

2 陷退市风险及债务危机

曾经风光一时的微面王者哈飞汽车如今走到要“卖身甩债”的地步。

2018年4月9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了关于拟上报《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的通知,因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哈飞汽车在名单之内。2018年9月3日,哈飞汽车再次进入工信部的《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企业清单公示名单。工信部规定,若进入特别公示名单的企业长达两年不能重新达到准入要求,将会被清除。这意味着哈飞汽车已进入了为期两年的退市倒计时。

哈飞汽车不仅面临退市风险,更是深陷债务危机。新京报记者在转让信息“近期财报”一栏中发现,2017年全年哈飞汽车净利润为-4339.76万元;今年截至10月31日,前十个月哈飞汽车营业收入为2833.58万元,净利润为-83.92万元,公司负债已达到77.35亿元,而公司资产只有9660.70万元,负债已经超过资产的80倍。对于接盘者而言,转让价格是象征性的1元,但实际上38%的股权对应的债务高达29.39亿元。

在2008年以前,成立于1994年的哈飞汽车堪称是中国靠前代汽车品牌的代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末,哈飞汽车累计产销达到217.4万辆,出口量达12.5万辆,出口国家超过40个。2009年划归长安汽车重组整合后,哈飞汽车的销量每况愈下,2015年销量仅为38辆,研发停滞不前,遭遇了销量、财务等多方面的危机。

2014年哈飞汽车曾试图改*,继续代工、寻求社会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改*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被其视为未来发展三大路径。但至今除了代工,后两个路径并没有实际发展,哈飞汽车已彻底沦为长安汽车的代工厂。“长安汽车最初整合哈飞汽车有想带动其发展的计划,但没有实现预期1+1>2的效果,反而让长安汽车背上包袱,没有更多精力来扶持哈飞汽车的发展。残酷地说哈飞汽车已经是弃子。”艾瑞咨询汽车研究总监闻文表示。

不仅如此,眼下哈飞汽车还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而陷入法律纠纷。挂牌公告内容显示,哈飞汽车银行存款账面价值98.5万元,其中工行平房支行账户为冻结状态,冻结金额为69.4元。而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哈飞汽车就经常被供应商因拖欠货款而起诉。

3 哈飞汽车几乎成一空壳

陷入资金困境的哈飞汽车通过卖资产来抵债。2015年3月,长安福特收购哈飞汽车轿车生产基地相关资产,获得资金的同时也遭遇老员工和技术骨干的离职。2018年8月6日,哈飞汽车与长安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安动力”)签署《抵债协议书》,哈飞汽车将以零部件及动能业务相关资产抵偿对东安动力所欠的部分贷款。至此,业内人士认为哈飞汽车已然是一个空壳。

“被掏空”的哈飞汽车一度将重回车市主赛道的宝押在新能源汽车上。2017年4月,哈飞汽车与北京金唐奕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哈飞制造,将生产资质、品牌和知识产权等悉数转入哈飞制造,作为技术入股开发新能源汽车。但业内并不看好哈飞汽车此举,新能源汽车最佳投资时机已经过去,金唐奕丰和哈飞汽车此时入局面临的风险不可控。此外,哈飞汽车被工信部暂停受理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需再次经工信部的核查,想要借新能源汽车续命困难重重。

资产被掏空,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面临被取消,哈飞汽车自身价值所剩无几,只剩一具空壳。闻文认为,这也是至今为止迟迟未有哈飞汽车接盘者消息的主要原因,“拥有完整生产资质的昌河铃木至今都未找到接盘者,哈飞汽车就更难了。”

哈飞汽车 —— 与宝马一样都是造飞机出身的车企

哈飞松花江,提起这名字相信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松花江是哈飞首款微型客车,也正因这款车型使人们记住了哈飞汽车。

哈飞是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的简称,哈飞最初隶属于军工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80年代初,哈飞由军转民,进入汽车产业。首款车型就是松花江牌微型客、货车,这款车型除了引进日本汽车制造技术外,还融合了哈飞多年积累的航空技术和经验。

(哈飞松花江)

1996年,哈飞汽车与意大利宾尼法利纳 ( Pininfarina )公司联合设计开发了哈飞中意微型客车,虽然只是微面,但在当时哈飞中意的设计可谓是微面界的“一股清流”,比起其他车型,中意的设计可谓相当时尚。在尝到宾尼法利纳带来的“甜头”后,2002年,哈飞再次与其合作,推出了哈飞路宝。两年后,又推出了哈飞赛豹车型。与此同时,哈飞还以三菱DINGO为蓝本,推出哈飞赛马车型。彼时,可谓是哈飞最风光的年代,几乎每款车型都是爆款,可惜的是,哈飞也止步于那个年代。

(哈飞赛马)

以上就是哈飞汽车怎么样?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