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封闭式基金指数股票市值多少
接下来具体说说
分红是封闭基金超额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一只封闭基金能否持续分红,是我们选择封闭基金的重要参考依据。
你买入了一只基金,买入时候单价为1.1元。
过了半年,这只基金涨到了1.7元,这时候基金公司决定分红。
投资者每持有一份本基金,都可以得到0.4元现金,同时持有的基金价格变为1.3元。
这就是分红最简单的解释。
很多人会说,分红没啥用啊,前后加起来的价值看着不变呀。
实际上, 基金分红有如**鸡下蛋 ,首先能下蛋说明身体好(能盈利,只有盈利了才能分红);
其次下完蛋后这只**鸡身子虽然会变轻(分红要除权),但是大概率重量会涨回去。
一旦重量涨回去,下的这个蛋就相当于送你了;即使没有完全涨回之前的重量,那也相当于送了半个蛋给你。
折价的封闭基金分红,相比于普通基金而言,能够更大幅度提高投资者的收益。
举个例子解释下分红对于封闭基金的作用。
小明在场内用1.2元的价格买入了10000份海豚封闭基金,此时海豚封闭基金的净值为1.5元。
过了两天,海豚封闭基金宣布分红, 分红方案如下 :每份海豚基金分红0.3元现金,分红后净值调整为1.2元。
所以分红后,小明可以拿到3000元现金分红,同时手里依然有10000份海豚封闭基金。
至于分红后,海豚指数基金场内交易价格会是多少?这个不可能有准确答案,由场内各位交易者的情绪来决定。
假定分红前后海豚封闭基金的折价率保持不变 ,分红前折价率是确定的,值为20%,计算公式为(1.5-1.2)/1.5=20%。
分红后折价率也为20%的话,则分红后海豚封闭基金场内交易价格为0.96元,计算公式为1.2*(1-20%)=0.96元。
小明用分红得到的3000元现金,按分红后的场内价格,可以买入3125份,计算公式为3000/0.96=3125份。
为了计算简便,我们假定这次分红后,本基金再也没有分红。过了两年,本基金封闭期结束,净值上涨了30%。
现在我们来分析,分红对小明的最终收益是否有影响。
(1)如果不分红 ,小明投入成本为12000元。买入时净值为1.5元,然后在此基础上上涨30%到封闭期结束,封闭期结束时净值为1.95元。
到封闭期结束,小明赎回可以拿到19500元,实际收益率为62.5%,计算公式为19500/12000-1=62.5%。
(2)如果分红 ,小明投入成本为12000元。买入时净值为1.5元,分红后净值变为1.2元,小明持有的总份额变为13125份。
在分红后,上涨30%到封闭期结束,封闭期结束时净值为1.56元,计算公式为1.2*(1+30%)=1.56元。
到封闭期结束,小明赎回可以拿到20475元(13125*1.56),实际收益率为70.6%,计算公式为20475/12000-1=70.6%。
结论 :在上面的例子中,分红比不分红可以多拿8.1%的收益。
处于折价状态的封闭基金分红,对于我们而言,相当于是 打折买入,不打折分红,再打折买入 ,这样的行为越多越好,能显著提高我们的收益率。
先说答案,大多数没有。
(1)在我关注的65只偏股型封闭基金中,只有11只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了要强制分红。
如果你不清楚如何看一只基金是否有强制分红条款,找到该基金的基金合同,里面会有一个名为“基金的收益与分配”的章节。
如果在其中 看到了类似如下内容,即表示该基金有强制分红条款 。
下面内容就是博时研究优选(160527)基金合同中的部分内容,表示该基金有强制分红条款:
在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基金收益每年至少分配一次,基金每次收益分配比例最低不低于已实现收益的50%
(2)在我关注的7只偏债型封闭基金中,有6只有强制分红条款。
这是偏债型基金的特点,不管是封闭式债券基金,还是开放式债券基金,分红都比较频繁。
(1)偏股型封闭基金
在我关注的65只偏股型封闭基金里面,一共有23只分红过。
自成立之日起,几乎每年都分红的偏股型封闭式基金有:
上述分红比较稳定的封闭式基金,值得我们在挑选时给予更多的关注 。
当然还有其他成立时间比较短的基金,短期内分红比较少,不排除以后也是分红大户,需要动态关注。
(2)偏债型封闭基金
几乎所有的偏债型封闭基金都是自成立之日起,都会每年分红。
(1) 能否稳定分红,是我们挑选封闭基金的一个重要参考维度 ;
(2)如果一只封闭基金在折价状态下能稳定分红,能显著提高我们的收益率;
(3)本文第四部分中出现的分红频繁的封闭基金,在挑选时候可以给予更多关注;
红周刊 特约 | 王骅
近年来带锁定期封闭式产品盘活了封闭式基金,但锁定期的长短是这类产品的“取胜之匙”。
虽然开放式基金逐渐成为主流,不过在过去几年规模爆发的阶段,封闭式基金规模同样有着较大增长。目前封闭式基金规模达3.67万亿元,近十年激增25倍,封闭式主动权益型基金的存量规模也达到7683亿元。
近年来行业性引导鼓励中长期封闭式产品发行,以此来推动投资者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同时,不会因短期业绩而盲目追踪市场热点,相信基金产品能够通过长期持有产生较好收益的成熟投资者逐渐增多。当前时点,面对今年较多的“封转开”,投资者何去何从呢?
长封闭期基金业绩差强人意
封闭管理超额收益不足
东证资管发行的东方红睿丰、东方红睿阳和东方红睿元是带火三年期封闭基金的“初代网红”,3只基金在林鹏任期内均获得了超过20%的年化收益,且因为长封闭期的原因,投资者也能够获得实打实的收益。
不过在此之后陆续成立的封闭式基金,投资体验却不太尽如人意,自成立至今仍未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比例接近50%。
实际上观察封闭式基金的业绩也能得到比较清晰的结论,即公募基金的超额收益明显跟随行情波动,且公募长期持股的运作模式并不适合近两年热点轮动的市场。首先,绝大部分封闭式基金淡化主动择时,封闭期间缺少客户申赎扰动后整体仓位更加稳定,相比指数更加集中的持股模式,使得封闭式基金在市场下行阶段跌幅可能更大;其次,2014~2016年成立的产品可以大幅跑赢沪深300,2017~2020年之间成立的基金,至少有三分之二可以跑赢指数,而2020年以后成立的基金跑赢沪深300却比较困难。
据统计,今年7月底将共有41只基金打开封闭或者结束持有期,它们成立以来平均收益为-0.19%,表现较好的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开在2020年7月成立以来涨幅30.90%。总结绩优产品的投资风格,深度价值、安全边际和绝对收益基本是主要标签,基金持仓的中海油、紫金矿业、华能水电等传统行业公司大都拥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同时基金经理也会选择一个相对合理或者低估的位置进行布局,所以基金持有体验不错。在市场下行阶段因为较强的估值保护从而净值回撤不大,今年相对受益于中特估行情。
与之对应,景顺长城科技创新三年定开、国投瑞银产业转型一年持有等封闭期产品还是出现了20%以上的跌幅。这类跌幅较大的产品大多参与了成长性、景气度更强的板块,比如前者主要布局军工和半导体等能够实现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的投资机会,相关标的包括中航光电、振华科技、紫光国微等,另外腾讯、美团等消费互联网相关标的也被相继调入重仓,封闭期相关方向一定程度受到平台经济政策及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导致基金目前跌幅仍然较大。
国投瑞银产业转型一年持有主要投向新能源车相关领域,包括上游锂矿、中游动力电池以及部分新势力车企,不过基金成立于板块景气高点,新能源汽车供给充分以后,引发包括燃油车、混动以及纯电车激烈的价格战,消费者买涨不买跌心态作祟导致整体汽车销量低,新能源车产业也经历了较大幅度回撤。亏损自然是大部分投资者不愿意看到的场景,尤其在封闭期的长期下跌,导致基金的实际持仓体验可能更差。
基金经理业绩一致性较强
“封转开”不再是封闭式基金卖点
对于封闭式基金来说,需要考虑的就是两点:一是封闭运作相比开放式运作能否产生超额收益;二是如果封闭期运作不利,是选择继续封闭还是选择“封转开”。
对于靠前个问题,目前绝大部分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思路和持仓,与基金经理管理的开放式基金如出一辙。以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为例,其近一年封闭式基金下跌14.86%,和信澳新能源-15.64%表现相近,持仓风格上也几乎相同,持股极度分散但是在新能源方向有一定暴露。面对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封闭式基金没有平日申购、赎回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但业绩优势并不明显。
而对于是否转成开放式基金,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兴全合宜,2020年时最大主动权益“封转开”兴全合宜封闭到期,最终结果是不少投资人选择离场。若考虑到发行封闭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大多管理着相同策略的开放式基金,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讨论封闭和开放的差别。
一方面,结合上述的例子,“锁定期”并不意味着对基金业绩形成保障。而普通投资者一旦形成了“锁定期”有运作优势的预期,反而会因为最后的业绩高低决定这些定开产品的去留,定开基金近一个锁定期内的“留存度”普遍不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选择发行“持有期”而非传统封闭式基金,其实一定程度也达到了“封转开”的目的。
定开基金大多在知名基金经理过往投资框架和运作思路基础上套上了封闭期,和这些基金经理的常规产品相比,持仓思路并未有太大区别。对于即将面临开放的定开基金,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应重点关注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是否足够优秀、产品风险收益目标是否与自身预期相匹配,以及锁定期设置是否符合未来流动性的需求,将定开基金转换成对应基金经理的普通开放式产品也可作为备选项。
以上就是综合封闭式基金指数股票市值多少?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