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股票最高值是多少海螺水泥以前H股比A股高
海螺水泥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建材行业的标杆企业,从2014到2020的七年间,公司的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净利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0%、16%及21%,期间费用率七年时间里竟......接下来具体说说
一直持有海螺的投资者,估计会感到很难受,海螺水泥到今天收盘为止,今年跌幅达到了3.04%,去年跌幅达27.08%,而红顶还在坚守海螺水泥,而且仓位还不低,目前占我A股仓位30%,成本31.0元,那今天不说别的,我就想纯粹说说继续持有这海螺水泥会有什么下场?
为了方便计算,假定持有海螺水泥3万股市值93万,海螺水泥停止增长,分红按22年最低计算,1.48元/股,红利复投,10年后结果会怎么样?
23年成本31.0元, 分红44400元,复投后31500股,成本变为29.52元
24年成本29.52元, 分红46620元,复投后33100股,成本变为28.04元
25年成本28.04元, 分红48988元,复投后34900股,成本变为26.56元
26年成本26.56元, 分红51652元,复投后36900股,成本变为25.08元
27年成本25.08元, 分红54612元,复投后39200股,成本变为23.6元
28年成本23.6元, 分红58016元,复投后41800股,成本变为22.12元
29年成本22.12元, 分红61864元,复投后44700股,成本变为20.64元
30年成本20.64元, 分红66156元,复投后48100股,成本变为19.16元
31年成本19.16元, 分红71188元,复投后52100股,成本变为17.68元
32年成本17.68元, 分红77108元,复投后56800股,成本变为16.12元
33年成本16.12元, 分红84064元,复投后62500股,成本变为14.64元
10年后市值没有少,每年分红8万多,也就是每年赚的钱,这就是最坏情况。实际上海螺并没有这么糟糕,我们观测两项数据就知道了。
1)净资产收益率
杠杆率适中的企业,若其净资产收益率(ROE)能长期大于10%,则该企业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
海螺在13-21年的九年间都具备良好的净资产收益率,22年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源于净利润腰斩。而海螺的毛利率及净利率持续领先同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复苏有理由认为海螺净利润得以修复,因此有理由相信净资产收益率也能有所回升。
2)自由现金流
巴菲特、费雪等都认为企业的价值等于剩余存在期内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评估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自由现金流及折现值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简单来说,自由现金流就是在不影响公司业务运作的情况下可提取出来,供股东与债权人分配的最大现金额。对于自由现金流量除以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一般可以将5%作为大致的基准。
十年间海螺自由现金流量实现了约186%的增长,远高于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且自由现金流量/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在大多年份都能持续维持在5%水平线上,说明海螺能从经营活动中持续不断地产生现金流,能持续创造出真实价值。
因此判断海螺的盈利能力较好。
明天正月初八,春节算是到了尾声,大部分人应该也陆陆续续开始复工复产了。
新的一年可以说正式开启,闲暇之余大家应该都或多或少对今年有一定的想法和安排,在这里祝愿大家开工大吉,心想事成,今年的目标都如愿以偿。
为此我特意选择“海螺水泥”这家公司作为今年分析的靠前家公司,首先这是一家优秀的国企,然后所有高楼大厦也好,洋房别墅也好,民房院子也好,都需要水泥来打地基和建造主体。
所以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都有一个好的基础,都有一个好的过程,最后收获好的成果!
关于海螺水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
这句话并没有太夸张,中国作为基建狂魔,别说水泥,跟基建有关的很多行业,中国都遥遥领先世界。
至于国内的水泥品牌,虽然也有很多,但是海螺的龙头地位一直很稳固。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了解一下海螺水泥。
水泥这个东西出现的时间还是比较早,清朝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引进唐山启新洋灰公司,这就是我国靠前家水泥厂。
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来,当时的水泥叫“洋灰”。
而且这个称呼一直延续了很多年,一直到改*开放,基本上还是都这样叫,所以现在很多老人可能都还知道。
后来改*开放,各行各业都引进了非常多的技术,其中就有在安徽宁国和河北冀东分别引进一条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窑外预分解新型干法生产线。
其中宁国的那一个就叫宁国水泥厂。
他有两个石灰石矿山,分别叫“大海螺矿"和“小海螺矿”,所以宁国水泥厂的水泥商标叫“海螺牌”。
后来到了1993年,一个改变历史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郭文叁
郭文叁在这一年担任宁国水泥厂的常务副厂长,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转。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宁国水泥厂开始快速发展。
到1997年,在政府的组织下,以宁国水泥厂为主体,加上当时规模还不大的白马水泥厂,改组成立了“海螺集团”。
又在同一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夕,海螺水泥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靠前家水泥类港股上市公司。
90年代后,中华大地连续三十年大兴土木,全国各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桥梁隧道屡创世界纪录,铁路高速贯通八方。
这些钢铁浇筑的各项大工程,其血肉都是成千上万吨的水泥,海螺水泥首当其冲享受到了这股东风带来的红利,高速发展起来。
到了2002年,又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靠前家A+H股上市公司。
时间来到2004年,海螺水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了四条日产100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生产线,标志着我国水泥行业正式跨入世界先进水平。
也就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水泥成本急剧下降,尤其是建厂建生产线的投资成本。
九十年代的水泥生产线投资高达1000元/吨左右的成本,迅速下降到300元/吨,行业的发展也因此迎来了爆发期。
海螺水泥由此再次飞跃一个台阶,并且创造出了“海螺建厂”模式,这个模式后来一直被其他水泥公司沿用至今。
我们都知道水泥这个东西比较重,而运输成本是随着体积或者质量增大而升高的,那么水运无疑是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所以海螺水泥在长江沿岸选址建厂,大部分300万吨以上熟料产能的生产线都建在长江边上,而且同时还靠近石灰石矿山。
然后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又没矿山,于是把粉磨站建在这些地方。
这两个创新方式为海螺水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因为长江和沿海在地图上是一横加一竖,所以这个模式也就是所谓的“T型战略”。
从此之后,海螺水泥持续扩张,一路攻城拔寨,最后问鼎水泥界龙头。
详细去看海螺水泥的发展历程,真的就是一部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缩影。
海螺的产品就是水泥、熟料和骨料三大类。
水泥应该所有人都见过,熟料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
熟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水泥的半成品,生产过程非常耗能,要先把从矿山玩出来的石灰石反复打磨,变成粉末状。
然后根据不同的性能添加各种辅料,最后用火使劲烧,得到的就是熟料,长下面这个样子。
从生产过程我们就可以知道,熟料的生产成本主要是两部分,靠前个是石灰石,第二个就是烧火所消耗的能源。
之前基本上都是用煤炭烧火,所以水泥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不过后来在环保技术的不断改良下,污染问题已经改善很多了,而且现在有些熟料生产线也不再使用煤炭烧火,不过不管是用煤炭,还是用其他燃料,成本都比较高。
如上图所示,2022年上半年的燃料成本占比已经高达64%,而且还呈增长的趋势。
2020年的燃料成本占比53%,2021年是55%.
近三年已经上涨了11个百分点的燃料成本。
这也是这几年各种能源价格上涨所导致的,能源价格很大程度决定了海螺的利润空间。
再说说骨料。
骨料其实就是沙子石头,看过农村弄混凝土的朋友应该知道,一般都是用水泥、沙子和石头这三种混合均匀,就是混凝土成品。
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
直径大于4.75mm的就是粗骨料,小于4.75mm的就是细骨料。
粗骨料常用的有碎石头和卵石这两种,碎石混凝土的强度要比卵石混凝土高,但是碎石是岩石弄碎而成的,所以成本要比卵石高。
细骨料常用的有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种。
这一大一小两种骨料就是混凝土的骨架,也是主要原材料,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
海螺水泥其他业务都占比不高,就不说了。
海螺水泥近两年的业绩处于下滑状态,这也是行业下行所造成的。
如上图所示,2020年是巅峰期,营收1240亿。
随后2021年营收1217亿,同比下降1.8%。
2022年三季报营收853亿,同比下降30%。
下降的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加上疫情的双重打击。
房地产行业的惨状就不用说了,基建由于经济问题和疫情并没有达到预期。
用水泥最大的两个板块就是房地产和基建,这两块无疑极大的拖累了整个产业链。
净利润表现基本和营收一致。
同样2020年是巅峰,赚了364亿的净利润.
随后2021年净利润342亿,同比下降6%。
2022年三季报净利润128亿,同比下降45%。
可以看到净利润的下降幅度还要大于营收。
这是因为销量下滑的同时,成本还增高,燃料成本这几年上升了11%,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
从近十年的毛利率来看,2018年是巅峰,达到37%,随后一直下滑。
2021年下降到29.6%,2022年三季报再一次下降到只有25%。
近五年下滑了12个百分点,这可都是失去的利润。
这个主要是因为在2018年之前,海螺水泥趁着行业不景气,逆势大肆收购其他水泥企业。
所以2018年之前,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还是毛利,表现都很好,连续几年高速增长。
现在很流行“内卷”这个词,海螺水泥才是内卷的王者。
而且卷得更早更彻底,横扫大量的水泥厂。
海螺现在的巨头地位,是抢了其他水泥公司的市场份额得来的,他的快乐建立在同类企业的痛苦之上。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这也是海螺水泥优秀的地方,即便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还能变成了一家高股息率的公司,股息率高达6.5%。
而且经营现金流紧跟营收的步伐,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也维持在高位。
如上图所示,这种营收、净利润和现金流三者趋势基本上一致的公司,而且是常年一致,这是很大的一个优点
2022年三季报的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还有211亿,好的现金流让公司负债率越来越低。
上图是海螺水泥二十几年以来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可以看到从2004年开始,整体上负债率就是一直下降的。
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海螺水泥不是前些年进行了大量的并购吗?难道不需要消耗现金流吗?难道不需要借钱扩张吗?
说得没错,也不是完全不需要,海螺水泥曾经一口气收购了三十多家水泥厂,在2001年有一次疯狂收购期,在2011年又有一次疯狂收购期。
所以这两个时间点负债率有所上升,但是2011年那次并没有上升多少,仅仅几个百分点。
随后资产负债率一直下降,到现在只有19%的负债率。
作为一个重资产企业,毕竟有两千多个亿的资产,这么低的负债,还是很亮眼的。
不过并不是说公司不负债就是好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负债能带来扩张,那就反而是好事。
我相信只要海螺水泥愿意负债,可以拿到很多的钱。
问题是他拿到钱之后怎么花?
一个企业的发展无非两个现象,要么是蚕食其他竞争对手,要么是行业蓬勃发展,公司顺势而为进行扩张。
海螺水泥已经蚕食过一次左邻右舍,剩下来可以被蚕食的对象已经不多了。
看上图这个海螺水泥的产能版图,除了东北,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全国性的布局。
而水泥行业又不像新能源、光伏、半导体这些火爆的行业正在高速发展,相反水泥行业已经到天花板了。
所以这是海螺水泥当前面临的困局。
我看了一下国家统计局关于水泥行业的统计数据,2014年是巅峰期,水泥产量高达250000万吨左右,随后整体上就一直在下滑。
主要是因为能耗问题和环保问题,那几年环保政策频出,再加上限电问题。
行业几乎没有新增产能,反而淘汰了一批竞争力不高的公司。
不过也正是因为那次行业震荡,才给了海螺疯狂收购的机会。
水泥行业近些年算是维持在平台期,波动幅度都不大。
影响水泥行业的两大因素房地产和基建,房地产自从住房不炒和三道红线以来,市场需求未来基本上就只有两大块。
一块是城市人口换新房子,另一块是城镇化继续加大。
换新房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未来优秀房企维持业绩的主要方向。
但是城镇化有比较大争议。
上图是我国的城镇化率历年情况,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2021年,一直都是在以比较快的速度进行城镇化。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大概是65%左右,这个水平离发达国家确实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比如美国81%,德国72%等等。
但问题是城镇化率是否会朝着发达国家水平去,我觉得不一定,就算最后也会上升到那个水平,需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增速一定会大大放缓。
所以关于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影响,最应该考虑的因素是相关政策的放松,让房地产逐渐回暖,只要不再一直下降就行。
2020年由于疫情停工的影响,导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5%,2021年又出来三道红线,导致大量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危机,新开工面积同比再度下降11%。
2022年也是同样的原因积累,上半年新开工面积同比再一次下降26%左右。
如果继续这样下滑,水泥行业必然更难受。
不过我觉得房地产洗牌差不多已经接近尾声,虽然不可能立马转好,但是会慢慢的恢复正常。
我们再来看看基建的情况。
我仔细研究了十四五规划很多遍,关于宏观层面,我建议大家也都多去看几遍十四五规划,而且基本上看这个也就够了。
关于交通板块,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达到4万亿,其中公路是大头,瓜分走2.6万亿,铁路瓜分0.8万亿,水运瓜分0.5万亿,民航瓜分0.12万亿。
显然公路是消耗水泥的超级大户,铁路也要用不少,水运主要是码头,民航主要是机场。
公路将增加30万公里,铁路要增加近2万公里,万吨以上的码头要增加300个以上,民航机场将增加35个。
所以综合来看,房地产是依然存在问题的,到底什么时候恢复正常,这个时间可能不短,但是一定会慢慢往这个方向去,毕竟房地产经济一直都是支柱。
基建无疑是必然要开展的,尤其是疫情过去之后,全国各地的各项工程,就要搞起来了。
但是公路的新增历程,从历年数据来看,每年都是保持在新增在6万公里左右,十四五规划也依然沿用了这个趋势。
至于铁路,差不多也是这样,高速铁路每年新增在2000公里左右,波动也不大。
不过城市里面的地铁不一样,这个我们平时也能感受得出,很多地方都从没有地铁开始有了,从只有两三条线,开始有了多条线。
比如长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且未来三年,同样是地铁的高速增长期。
所以基建算是稳中有升,那从这两个消耗大户的情况来看,水泥行业经过多方综合平均,基本上也会保持在这个水平,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所有水泥企业未来都面临着能耗和污染的问题。
节能是永恒不变的主体,从企业本身来看,节能也是必须要努力持续奋斗的关键点,毕竟能耗成本那么高,直接让净利润压力越来越大。
至于污染问题,这个往大了说,碳排放太高,确实不利于地球村的生态环境,往小了说,国家既然制定了碳中和的目标,当然也得为政策添砖加瓦。
所谓未来的行业格局,必然还会有一次大的震荡,很多能耗过高的水泥企业,必将陷入不赚钱的泥潭,海螺水泥就可以挥动手中的镰刀,割下去。
就算有企业宁愿不赚钱,也要苦苦支撑,不是还有污染问题这把纳斯达克剑嘛。
所以后面那些产量低、能耗高,排放大的中小水泥企业,大部分会成为被海螺水泥等巨头给吃掉。
这也是海螺水泥这几年使劲宣传剩余能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绿色节能生产技术等等听起来高大上的各种技术的原因。
虽然对于公司并没多少实际经济价值,但这就是在做准备。
海螺水泥是一家好公司,财务都没什么问题,基本面也一直比较稳定。
但是未来的业绩增长,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管是房地产板块,还是基建板块,都是一个长时间缓慢的过程。
海螺水泥在我的交易系统里,理想价位是38元。
可能很多人会说,那不是被低估了?
具体原因我会在会员内容里说明,还会讲明未来的可能性和风险点!
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后,会在后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观点或者计算方法,也会放到一起方便阅读,都记得去看。
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很多时候,盈亏也只是一念之间!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
海螺水泥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建材行业的标杆企业,从2014到2020的七年间,公司的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净利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0%、16%及21%,期间费用率七年时间里竟然下降了一半至4%,毛利率及净利率常年维持在30%和20%,ROE水平在25%上下,这些鹤立鸡群的数字就是对海螺水泥管理层较好的褒奖。
为了给同行留些脸面,这里就不进行横向比较了。作为一家如此优秀的公司,股东与管理层都有责任维护并不断提升海螺水泥的公司价值,而非仅仅是利润的增长。价值与利润的概念似乎相同,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讲如何运营一家水泥公司,我们就是班门弄斧,纯属自不量力。但从投资及资本运营的角度,我们非常愿意分享一些资产配置的建议,尽到股东应尽之责任。
海螺水泥的资产结构及金融资产分析
海螺水泥7年财务数据
要提升一家公司的价值,或者说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可以从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以及减少资本投入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增加收入及成本控制是海螺管理层非常擅长的领域,业绩也十分出色。这个备忘录主要从资产的角度提出更加合理的配置安排。企业的资产主要由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经营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及运营资本(扣除金融资产及短期负债)四个方面构成。
从海螺水泥的实际情况看,长期经营资产净值在六年间的复合增长只有2.8%,占比总资产从之前的68%下降到目前的41%左右,说明在挖掘产能增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海螺水泥管理层的武功已达到独步江湖的水平。扣除金融资产及负债的运营资本与总资产相比非常低,只有17亿左右规模。
下面我们主要分析金融资产,其规模从七年前的181亿增长到目前的890亿,七年复合增长率为30%,规模已占到2020年总资产的44%。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公司确实很赚钱,但另一方面如果占比这么高的资产不能产生与实业相当的收益率,就会拖累企业价值。举一个非常简化的例子,假设一个工厂初始股权投资1亿,每年能产生40%净利,同时每年的资本支出及折旧分别为净利的1/4,同时由于行业原因,获得的利润扣除资本支出后并不能继续投入,只能以现金形式存放。那么六年后的资本运营结果如何呢?
靠前年
本金1亿 净利0.4亿 资本支出0.1亿 剩余现金0.3亿
...........
第六年
本金1亿 净利0.4亿 资本支出0.1亿 剩余现金1.8亿
通过六年的滚动发展,资本净值从最初的1亿增长到2.8亿(1+1.8),如果保持40%的净利率不变,ROE就从当初的40%下降至14%。从这个例子非常清晰的看出,在资本支出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赚到的利润没有进行有效的配置,虽然对实业的盈利能力没有影响,但对公司整体的资本效率却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如果增量资本不能产生足以匹配ROE水平的回报,对公司的价值就是一种伤害而非助益。海螺水泥恰恰就属于这种情况,金融资产绝大多数都是收益只有个位数的银行理财及现金等价物。
资本支出
资本支出对企业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项费用,但行业对资本支出的要求有非常大的约束,比如钢铁、远洋运输等等重资产行业,不论销售好坏,每年的设备技改维护更新等等这些固定的资本支出是刚性成本,所以这些行业的周期性非常明显,销售端一旦风吹草动,巨大的资本支出就会吞噬所有的利润。而有些行业几乎没有资本支出,比如炒股,一台电脑就可以运作上亿的资本,但资本支出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海螺水泥的资本支出七年的均值大约占到经营净现金流的31%,扣除资本支出后每年的经营净现金流仍然接近200亿,2018及2019年这一数字超过了300亿,2020年的最新数字248亿。从现金流量及资产负债两个方面都说明,水泥行业对资本支出的需求并不大,每年经营现金流可以轻松覆盖。
提升公司价值的解决方案
一、降低资本规模,回购公司股票。
目前公司港股报价只有49.3港币,A股报价51.2元对应市值不到2500亿。按照现金流贴现模型,保守按照没有增长的年金现值,如果以股权收益率10%计算的市值也有4300亿,这还没包括海螺水泥十分优秀的管理团队及品牌价值,与其把现金配置在收益率如此之低的银行理财,买入海螺水泥H股及A股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98%和64%。回购股票不但可以大幅提升海螺水泥的价值,而且在资本市场留下非常正面的形象,并能够吸引长期及关注价值的投资人群体。
二、提高分红比例,减少闲置及低效资本
公司目前有890亿现金及等价物,如果每年多派发100亿现金(这一资本安排完全符合公司历年的资本支出需求),则ROE相应提升2—3个百分点,不论对公司还是股东都有非常正面的双赢效果。
海螺水泥作为国企的中坚力量和典型代表,管理层尤其是大股东,要肩负起不断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的责任,而不能任由国有资本处于较低的收益状态下经营,造成国有资本的白白流失。这份备忘录我们将带到今年股东大会上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充分的沟通及专业的分析判断,让我们为海螺水泥的价值共同努力。
以上就是海螺水泥股票最高值是多少海螺水泥以前H股比A股高?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