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中福在哪个城市
接下来具体说说
影视剧《突围》堪称是《人民的名义》的后续,虽然故事发生地都在汉东省京州市,但剧中角色的名字,都发生了改变,诸如靠前部中的丁义珍,孙连城,李达康,易学习,沙瑞金,第二部中更了名,分别为金一勤,陈英诚,吕德光,李学习,赵平凡。
而且《突围》主要以大型国企中福集团展开,而并非是官场,不过剧中角色的级别,还是令观众好奇,那么京州“二把手”(市长)吴雄飞和京州中福“一把手”(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齐本安,谁的级别来得高一些?
虽然靠前部和第二部,故事发生地均在汉东省会京州市,但此京州非彼京州,靠前部的京州是副省级城市,第二部的京州却只是普通的省会城市,因为328事件,京州“二把手”吴雄飞被撤职,而做决定的,居然是汉东省委,也就意味着吴雄飞只是省管干部,因为“一把手”吕德光同样也受了处分,被免职,可是汉东省委却没有这个权力去免其市委书记的官职,也就意味着后者是中管干部,京州也只是普通的省会城市,而不是副省级城市,因为副省级城市,一把手和二把手都是中管干部。
突围剧照
最近正在全网热播的电视剧《突围》,是2017年的大热剧《人民的名义》的姊妹篇《人民的财产》,后更名为《突围》。 该剧讲述了国企干部齐本安(靳东 饰)临危受命,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挽回流失的国有资产,带领企业在经营困境中成功突围的故事。故事仍然发生在汉东省京州市,时间为《人民的名义》反腐风暴半年后,京州一家有着八十年壮阔历史的大型国企中福集团在转型期陷入困境,其中既有市场变化的因素,也有不可忽视的严峻的腐败问题。一场意外的三二八大爆炸,炸出五亿协改资金,以及京丰京胜矿47亿交易,将各种尖锐复杂性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党政**、企业高管、社会各界、底层弱势群体,各类栩栩如生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故事惊心动魄。
剧照截图-中福集团
电视开篇介绍了中福集团的由来,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救国救市的爱国民主企业,这些企业不光为我方提供物力、财力支持,在很多时候也充当交通站、掩护人员。中福原名上海福记中西贸易公司,经过18任领导殚精竭虑存活至今,成为知名国企。它的原型华润集团, 总部设于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是**在海外建立的靠前个对外贸易机构, 它的历史要追溯到1938年在香港悄然成立的一家名为“联和行”的贸易商号 。
一、从“联和行”到“华润公司”
1931年,白色恐怖。位于上海南京路与石门一路之间的一条小街显得比平时更加安静,在小街上一座不起眼二层小楼上,中共特科新负责人**出现在这里,在他面前的还有一位陌生的年轻人,这个人就是后来华润公司的创始人秦邦礼。**将2根金条(对应剧中的5根金条)和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了眼前这个看起来还不太成熟的年轻人,他的任务就是用这2根金条做资本,以开店为掩护,为党建立秘密交通站筹集和保护党的经费,并暗中为中共提供无线电、药品这些在当时被果*当严密封锁的战略物资。此时的**大概也不会想到,就是这2根金条,不仅为党带来了当时急需的大批物资,还成为新中国最大外贸企业华润公司的初始资金。
中央特科书记-**
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位于上海市武定路930弄14号
1938年,地下工作。商人打扮的秦邦礼出现在去香港的路上,此时的秦邦礼已经改名杨廉安又名杨琳。不久,在香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皇后大道上,一个叫联和行的公司挂牌成立。联和行当时的任务是支援我党领导的**战争。除了给延安采购药品和必要物资以外,还有“兑汇”和调拨党的经费等工作,同时还要配合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同盟”保管、运送海外华侨的捐款、捐物,在爱国华侨中做统战工作。
华润前身“联合行”创始人-杨廉安
宋庆龄与保盟委员合影
1946年秋,国共“和谈”破裂,周*来赋予联和行新的使命,1、打通海上运输,发展国外贸易,交流国内外物资;2、完成财政任务;3、培养对外贸易干部。直到1948年,联和行正式更名为华润公司,“华”代表中华民族,“润”取毛润之名字的中间一个字。1948年12月18日,华润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500万港元。解*战争中,我军攻打海南岛时,中央了解到那里粮食奇缺。为了帮助海南人民,巩固新生政权,要求华润公司想法解决粮食问题。华润公司排除万难,从泰国买到5万吨粮食,装船运往海南。当运粮船驶进刚解放的海口码头时,沿岸群众含泪高呼:“*产*万岁!”场面热烈感人。
“联合行”正式更名“华润”
二、 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靠前座桥梁
1950年,封锁“突围”。1950年12月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主义国家开始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禁运”,此时,地处香港的华润也受到封锁,为减少损失,重新打开对外贸易的通道,1951年华润成立秘密运输公司--兴隆行,任务是在港组织承运公司和人员,把我方的物资秘密运往澳门交南光公司,再由南光公司负责把物资通过拱北运往内地。当时运送的货物有钢板、汽车轮胎、橡胶、青霉素、烧碱、铁皮等大量军用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内的经济建设。1952年,华润由党企改为国企。 至此,华润14年的“党产”生涯结束,依靠两根金条起家、历经战争洗礼的华润,已成为外贸重要企业。华润划归中央贸易部管辖,正式成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华润公司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担负着赚取外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国内建设;密切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沟通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等重任。为了突破西方贸易封锁,1953年至1956年,华润公司受外贸部委托,穿针引线,并接待了许多从香港到北京的欧洲大商人组成的贸易代表团。大家通过宴请、会谈等方式加强了彼此的了解,既宣传了中国的政策,也摸清了他们的意图,为外贸部的工作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西方的贸易封锁日益加重。华润公司*导人立即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大家认为“封锁禁运”也会损害帝国主义本身的利益。西方国家并不是铁板一块,它们之间的利害冲突,彼此之间政策既不可能统一,也不可能长久。华润公司充分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寻找缝隙,区别对待,积极做工作,宣传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的商贸政策,广交天下朋友,扩大了中国的海外影响。
1956年,广交会序幕。1956年11月10日,靠前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胜利召开,拉开了广交会的序幕,当时,以华润名义发出的邀请函超过2000份。交易会创办以来,每年定期举行两届,从未间断,它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贸易场所,被国际贸易界人士誉为“贸易的桥梁、友谊的纽带”。
广交会
1962年,港澳“生命线”。1962年3月20日,751次快车从武汉江岸出发,行程1254公里历时53小时,满载着运往香港的出口商品开进深圳。在751次快车开行100列时,*务*决定:在上海、郑州加开753、755两列快车。这就是著名的三趟快车,又被称为港澳供应的生命线,这些物资直到现在都是由华润公司在香港的五丰行负责组织销售。
80年代,转型在即1980年,*务*明确规定华润公司是外贸部各专业进出口总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1987年中国改*对外贸体制、华润总代理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华润开始由代理贸易向自营贸易转型,并逐步建筑地产、酒店旅游、基础设施、能源通讯、金融保险、制造业等领域渗透。这次转型与开展自营贸易同时起步,到1995年投资和其他多元化收益首次超过贸易收益为成功标志。至此,华润已由贸易公司发展为多元化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三、向实业化﹑多元化转型发展 90年代后,多元化战略。1992年,华润集团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更名为“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靠前家上市公司,开创了中资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先河。1996年,华润置地香港上市;1997年华润旗舰企业——华润创业晋升为恒生指数成份股;2000年,华润成为万科靠前大股东,打响投资内地房地产的重要一炮,截止到2006年华润置地总住宅土地储备量达到819.9万平方米;2001年,华润联手四川蓝剑啤酒,开始在啤酒业进行大整合;2002年,华润万家超市品牌诞生。2006年,华润在啤酒、零售两大竞争激烈的领域坐上了内地龙头的位置,近千完平方米土地储备使华润成为最大的央企地产航母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华润目前已经从一个从事政策性代理贸的公司,转型成为拥有分销、地产、科技以及策略性投资四大主业,按市场规则运作,经营效益良好,发展方向明确的大型多元化企业。华润的业务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主营业务包括:零售、电力、啤酒、地产、食品、医药、纺织、化工、水泥、微电子、燃气、压缩机等。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各专业化的利润中心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旗下一大批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领先者。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第79位,共15次获得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
华润集团
华润置地
华润万家
以上就是京州中福在哪个城市?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