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加权移动平均法怎么算
指数移动平均线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也称EXPMA学习过简单移动平均线(SMA)之后,肯定也要知晓什么是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基本上在未来较多的指......接下来具体说说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它可以将历史数据加权平均以预测未来趋势。在SQL Server中,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数据计算和预测。
要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我们需要设置一个权重值,以确定历史数据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较新的数据会被赋予更高的权重,以反映出数据的最近变化趋势。在SQL Server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表来记录历史数据和权重值:
CREATE TABLE SalesHistory ( SaleDate DATE , SalesAmount DECIMAL ( 10 , 2 ), Weight DECIMAL ( 10 , 2 ));
在这个表中,我们可以将每个销售日期和销售额添加到表中,并设置一个对应的权重值。在计算移动加权平均数时,我们只需按照日期顺序计算每个日期的移动加权平均数即可。
以下是一些示例代码:
DECLARE @WeightedAverage DECIMAL ( 10 , 2 ); SET @WeightedAverage = ( SELECT SUM (SalesAmount * Weight) / SUM (Weight) FROM SalesHistory WHERE SaleDate BETWEEN DATEADD ( DAY , -30 , GETDATE ()) AND GETDATE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计算了最近30天的移动加权平均数。我们只需按日期过滤表中的记录,并计算加权平均数。通过使用日期函数和聚合函数,我们可以轻松地在SQL Server中计算移动加权平均数。
总之,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在SQL Server中进行数据计算非常简单。只需创建一个表来存储历史数据和权重值,然后使用日期函数和聚合函数计算移动加权平均数即可。如果您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实现,请查看相关书籍或在线文档。谢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 :我是程序员晨希,一枚 Java 程序员记录自己的职场思考、个人成长、自媒体写作、副业,今天是写作的第 242 /3650 天。
分享 :零基础学习写作历程 | Java 零基础基础自学教程 | 成长提升。
愿景 :做一个有温度的写手,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 是简易平均法中的一种(∑x÷n)
举例:X1,X2,X3,... ,Xn为观察期的n个资料,求得n个资料的算术平均数的公式为:X=(X1+X2+X3+...Xn)÷n
二、加权平均法:
你的期中成绩是80分,期末考成绩是90分,老师要计算总的平均成绩,按照期中40%的比例、期末成绩60%的比例来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绩是:80×40%+90×60%=86分。
学校食堂吃饭,吃3碗的有χ人,吃2碗的有y人,吃1碗的有z人。平均每人吃多少?(3×χ+2×y+1×z)÷(χ+y+z)。这里3、2、1分别就是权数值,“加权”就是考虑到不同变量在总体中的比例份额。相对算术平均值更为精确一些。
三、移动平均法 ( 此处和会计存货计价发出的移动平均法不是一个概念)
(3500-3475)是修正值,就是目标年份的预测值减上一年的预测值。
四、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法。
平滑指数(即百分比)乘以的是实际销量( 记忆口诀:平实 ), 余下的百分比乘以预测销量。
指数移动平均线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也称 EXPMA
学习过简单移动平均线(SMA)之后,肯定也要知晓什么是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基本上在未来较多的指标中,都会应用到指数移动平均线,比较重要。本篇涵盖以下三个内容:
1、什么是指数移动平均线?
概述、公式、 图形意义(重点)
2、 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和简单移动平均线(SMA)有什么区别?
3、EMA实战应用—— 《金三角、死三角擒龙波段战法》
正文马上开始,如果看完有帮助,还请在 最下方右下角点点:“在看”+“赞” 。
接下来定期更新这类文章,整合内容比较多,也要求比较细致,包括如果有哪些内容没有涉及到位的,大家有所补充,也及时联系我,文章尾部有我个人的微信。
一、什么是指数移动平均线?
▎概述
指数移动平均线,英文: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 也常简称EMA或EXPMA 。它是一种趋向类指标,指数平均数指标是以指数式递减加权的移动平均。其构造原理是对K线收盘价进行算术平均,并根据计算结果来进行分析,用于判断价格未来走势的变动趋势。
▎计算公式
看似非常复杂,简单进行处理:
▎图形意义
当EMA需要出现向上拐头时,反映到公式上,即:
其中
得出:
同分母:
约掉同类项:
加减得出:
总结:
未来EMA想要出现向上拐头,只需要当前K线的收盘价大于上一根K线EMA数值。
二、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和简单移动平均线(SMA)有什么区别?
如果暂时还未学习简单移动平均线SMA(也称MA)的朋友,可以先把之前文章先看一遍,知道什么是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MA)使用说明
▎区别1
单根均线时,参与计算价格权重不同,EMA灵敏度强于MA,MA滞后性强于EMA,也可以理解为趋势性较强。
将均线形成向上拐头的形成条件分别罗列:
MA:
未来某一天的MAn想要上扬,则那一天的收盘价需要大于从那一天起算的倒数第n+1根开盘价。
EMA:
如果EMA想要出现向上拐头,只需要当前K线的收盘价大于上一根K线EMA数值。
用一个实际历史走势图,观察区别1:
(图中忽略参数细微变化,主要观察明显拐头位置)
运行过程中,同样价格从下跌到上涨,出现大阳线后,收盘价都已经超过两者均线,指数移动平均线(EMA)直接拐头向上,但简单移动平均线(MA)还需经历多根K线之后,才最终拐头向上。
EMA更注重短期价格变动,短期价格占有较高权重,能够快速反应;可视信号较多;
MA更注重整体趋势,所有价格都占有相同权重,滞后性较强;趋势性较强。
再观察一组双均线运行:EMA26以及MA26
(震荡下跌过程,红色框是EMA拐头时刻,箭头为拐头方向)
如果只是参考简单移动平均线( S MA)26,始终都是倾斜向下,唯有反弹做空思维,价格最终也都是陆续震荡向下,容易拿到波段行情。
如果只是参考指数移动平均线(EMA)26,价格一路震荡下跌,但中途多次出现EMA向上拐头信号,无效信号过多。
EMA产生信号较多,无效拐头频繁出现,需要耐心甄别,短线信号较为精准,更适合用于短期分析工具。
SMA产生信号较少,滞后性较强,更适合作为中长趋势分析工具。
▎区别2
MA受到历史数据影响较大,容易抖动;EMA近期价格权重占比较高,指数表现更为平滑。
多根均线时,参数选择均为7、14、26、60、120
(MA表现)
(EMA表现)
三、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实战应用
按照第二条,基本已经得知EMA的主要特点在于两点: 敏感+均线平滑 。
结合特点进一步思考:
1、EMA对于眼下短期价格变动更为敏感,历史数据的变动,对于后期均线的变化并不大。这就决定,在实战使用上,需要丝丝入扣。
2、并不适合做预测未来,本身权重占比在于眼前的价格,适合“眼见为实”的方式应对,短周期的变动展示相对更科学性。
那么,实战步骤就出现了:
介绍平时自己用的一种战法:
《金三角、死三角战法》
a、EMA参数选择为7、14、26、60、120
b、找到金三角,确保三角范围最低价格刷了新低,且满足EMA7上穿EMA14,EMA7上穿EMA26视为多头信号;
c、止损仅设定在金三角形成时段最低价;
d、持仓一直拿到走势图出现死三角。
实际案例1:
实际案例2:
更多案例,到时候直播时刻再进一步多给出。
看完这个战法之后,千万别着急上手,自己先用复盘工具,演练,确保万无一失,才可以进入到实战环节。
END结束语
基本这篇文章,进入尾声,再次强调,所有的方式方法,指标应用等等,都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有时候产品类型有所变更,可能看似图形类似,但最终可能都还有偏差,偏差就是误差,误差就是亏损。进入市场,只能接受合理的亏损,因为更换市场产品而不懂变通,属于无厘头亏损,这就是要杜绝的。
也算无私写出一些干货了,要求并不多,希望能够 给文章点点“在看”+“赞” 。不仅仅爱情需要相互奔赴,咱们之间的友谊也更应该如此,小小目标,希望每一篇心血之作,有50个以上的点赞。
以上就是股票加权移动平均法怎么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