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理财可靠吗?

作者 | 陈畅编辑 | 韩忠强昔日P2P龙头陆金所,正寻求它的第二次资本市场登陆。2023年2月1日,陆金所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以介绍上市方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进行双重主要上......

陆金所理财可靠吗

接下来具体说说

陆金所登陆港股,小微金融是个好生意吗?

陆金所理财可靠吗?

撰文|小不董

编辑|李信马

头图|IC Photo

4月14日,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陆金所”)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623。

上市当天,陆控股价*高价为36.50港元,最低价33.40港元,收盘价34.80港元,涨跌幅+10.30%,换手率0.05%,港股市值398.85亿。

经过几天的缓冲,陆控4月20日价格为32.15港元/股,总市值368.47亿港元。

陆金所理财可靠吗?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01.营收利润双下降,陆金所遭困?

2020年10月30日,陆金所登陆美股,发行价为13.5美元/ADS,市值曾经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近年来,其股价表现并不佳。最新股价仅为1.965美元,总市值约45亿美元,两年多的时间里,市值蒸发了超过1600亿人民币。

陆金所理财可靠吗?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3月13日晚,陆金所控股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及全年财报。这份年收入581亿元的成绩单,并未使资本市场满意,原因是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陆金所理财可靠吗?

最近三年,陆金所的营收分别约为520.05亿元、618.35亿元和58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2.8亿元、167.1亿元和87.8亿元。也就是说,2022年其营收同比下降6%,净利润同比下降47.5%。其中,四季度公司营收123.18亿元,同比下降22.2%;净利润为-8.06亿元,同比下降127.83%,这也是陆金所自2019年后首度出现季度亏损。

陆金所理财可靠吗?

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大幅下滑,陆金所控股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的总收入结构随着业务模式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信用风险逐渐增加。

陆金所的收入主要由5部分构成。去年四季度,3部分的收入明显下滑,另外2部分同比微增,具体来看:基于技术平台的收入58.74亿元,同比下降33.5%;净利息收入43.69亿元,同比微增3.2%;担保收入16.71亿元,同比微增2.2%;其他收入1.3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3%;投资收入2.75亿元,同比减少23.4%。

图片来源:陆金所财报

此外,陆金所控股联席首席执行官计葵生表示,宏观经济相关的不利因素导致信用减值损失激增,对公司第四季度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02.转型的阵痛

作为曾经的P2P(peer-to-peer)巨头,随着E租宝暴雷、团贷网等乱象的频发,陆金所逐步弱化P2P业务,直到2019年8月,陆金所不再提供P2P产品,算是良性退出的。2020年,平安消费金融获批,陆金所也获得了合法经营个人借贷业务的资格。

然而陆金所放弃P2P业务后,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财富管理业务,表现并不令人满意。2020年至2022年,陆金所包括资管计划、公募基金投资、信托计划等在内的投资收入,分别为9.4亿元、11.52亿元和13.06亿元,虽然处于增长态势,但在总营收中占比*高时不过2.2%,对业绩影响不大。

从陆金所的官网上,可以看到其业务包括理财、网贷、基金、保险及陆易拍(网络拍卖)等。也就是说陆金所依旧做贷款业务,只是从针对于个人的P2P业务拓展为了针对于小微企业的O2O(Online To Offline)业务,通过线下线上一体化渠道实现对全国约300个城市小微企业主的覆盖。

图片来源:陆金所官网

招股书中,陆金所给自己的定位是为小微企业主提供普惠型产品和服务,通过对接机构合作伙伴(主要是资金方和增信供应商)为借款人提供零售信贷服务。上市文件中表示:“我们的业务专注于解决小微企业主的痛点,并旨在协助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服务小微企业主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

截至2022年9月30日,陆金所合计为660万名小微企业主提供服务,并与超过55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陆金所已累计服务1900万名借款人,赋能的零售信贷余额达人民币5765亿元。

图片来源: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聆讯资料

据灼识咨询,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总额计,陆金所控股在服务小微企业主的中国非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7.6%。

但在陆金所经营过程中,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真的“普惠”吗?

截至2022年底,陆金所的一般无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消费金融贷款的年化利率分别为21.1%、15.7%和20.6%,这已经远超银行的贷款成本,接近金融机构借款利率司法保护的上限24%。

DoNews在黑猫投诉官网查询后发现,陆金所收到的“虚假宣传”、“违法违规”等投诉也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03.小微经济体成热门

“对陆金所控股来说,回港上市意味着里程碑,更意味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赵容奭表示:“在过去几年中,我们通过产品、科技手段、线下服务等方式助力解决小微融资难题。进入新发展阶段,陆金所控股也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合规审慎经营,聚焦小微实体,积极向小微企业主生命周期顾问的角色转型,携手各位合作伙伴同广大用户共筑美好金融生活。”

而提到陆金所双重上市的选择——港交所,就会想到李小加。这位港交所的前掌门人在2021年8月3日和张高波共同创办了滴灌通,同样专注于小微经济体的创新金融市场。

图片来源:IC Photo

滴灌通澳交所推出了全球推荐交易所收入分成产品DRO,为DRO挂牌发行、交易、登记、托管及清算交收提供服务的合法的场所,理论上,所有具有数字化基础的品牌门店都可以到澳交所来挂牌发行DRO进行集资。

图片来源::滴灌通官网 左下文意为:推动增长 份额增长 我们投资于中国小企业的转型

小微企业贡献了中国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就业机会,构成了中国经济中发展迅速且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领域。但截至2021年底,小微企业所获得的融资金额仅为总融资规模的26%,与其经济贡献并不相符。据灼识咨询在2022年12月对小微企业主进行的调查,95.3%的受访者表示,目前获得的资金仅能满足少于其总需求的一半。

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产品看起来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实际上,小微企业员工一般少于50人,全年营业收入低于3000万元,平均寿命不到5年,并且分布广泛,通常无法提供抵押品,且现金流并不稳定。所以,这是块看似广袤但却贫瘠,急需灌溉的土地。

昔日“互金巨头”陆金所,瘦身回港上市

作者 | 陈畅

编辑 | 韩忠强

昔日P2P龙头陆金所,正寻求它的第二次资本市场登陆。

2023年2月1日,陆金所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以介绍上市方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进行双重主要上市。

在此之前,陆金所已于2020年10月30日在美国纽交所敲钟。虽然头顶中国金融科技巨头靠前股的光环,市值一度高达480亿美元,但好景不长,股价开始持续走低。截至2月6日收盘,陆金所股价为2.75美元,较上市发行价13.5美元下跌近八成,市值仅剩63亿美元。

从高光时刻的480亿美元,到如今的63亿美元,市值蒸发超400亿美金(约合2800亿人民币),失意美股的陆金所,会在港股迎接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为何回港?

陆金所此次回港,是在港交所主板进行双重主要上市,并且不发行新股。双重主要上市意味着,假若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不会影响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

对于选择双重主要上市这一方式,陆金所表示,“于香港及纽交所两地拥有双重主要上市地位使我们得以接触更广泛的私人及机构投资者并从中受益。董事认为,于香港上市可配合我们在中国的业务重心,这对我们的增长及长期战略发展至关重要。”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市界,陆金所选择回港双重主要上市或许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考虑美股的风险,包括美股波动的风险和美股排斥中概股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增加融资渠道,未来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从港股和美股两地获得融资支持。

实际上,在此次申请回港上市之前,2015年,陆金所时任董事长计葵生首次提出“2016年下半年在港上市”想法。2016年底,陆金所被传已启动香港上市工作,投行已入场开展尽职调查工作,但陆金所方面对此并没有正面回应,上市也没了后续。

直到2022年3月,陆金所高管表示,探索了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可能性,并与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了初步沟通。

同年5月,陆金所等11家中概股公司被美SEC纳入“预摘牌”名单;11月,陆金所公布了其自纽交所IPO上市以来利润下滑“最惨重”的一份季度财报,总收入从2021年同期的159.24亿元下降到131.93亿元,同比下降了17.2%;净利润为13.55亿元,同比降幅达67.1%。计葵生再次主动透露将尽快启动在香港上市计划。

在此次申请回港上市时,陆金所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

2022年前三季度,陆金所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58亿元、9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0.43%、30.43%。

营收利润下降之外,陆金所的新增贷款规模也在2022年出现了下降,2022年前9个月约为4176亿元,同比下滑约15.94%;贷款余额则由2021年的6610亿元下降至截至2022年前9个月的6365亿元。

从陆金所贷出的款在减少,贷款逾期率也在不断走高。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前9个月,陆金所30天以上的逾期率分别为2.0%、2.2%及3.6%,90天以上的逾期率分别为1.2%、1.2%及2.1%。

与此同时,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不断扩大,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为30亿元、66亿元及103亿元,分别占期内收入的5.8%、10.7%及22.5%。

对于业绩的下滑,陆金所方面解释称,2022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我们的许多借款人为小微企业主,他们无法经营业务并丧失了偿还贷款的能力,这导致公司所赋能贷款的逾期率逐步上升。”

但公司预计,随着新冠疫情影响的消退及新批次贷款取代旧批次贷款,财务表现将随时间的推移呈U型复苏。且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的银行存款为人民币458亿元。陆金所认为,这一流动资金水平足以成功应对长期的不确定性。

市界还发现,原来作为营收支柱的技术平台(可简单理解为放贷服务费和理财服务费)收入比例由2020年的79.2%,降至2022年前9个月的51.0%。

取而代之的,同期的净利息收入占比由14.9%增至31.9%,担保收入占比由1.2%增至12.5%。

这意味着,小微企业核心客户群体带给陆金所的贷款服务费等在减少,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压力。意识到这一点后,陆金所对业务模式进行更新。招股书中提到,“倘我们提供担保,则能赚取担保费作为担保收入。”

因此,陆金所利用持牌融资担保子公司和与第三方增信提供商的合作关系,与资金合作伙伴共同承担信贷风险。

图/陆金所招股书

昔日P2P龙头转型

2011年9月,平安集团成立上海陆金所,作为其线上财富管理业务部门之一。截至目前,平安集团持有陆金所41.4%股份,为靠前大股东。

依托平安集团的强大背景,陆金所交易额很快突破万亿,成为网贷行业的标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它的影响力一度仅次于蚂蚁金服。

至2014年,美国Lend Academy调查报告显示,陆金所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P2P平台并且是其中增长最快的。

彼时,陆金所CEO计葵生给陆金所的定位是打造中国最大的在线财富管理公司,途径是利用P2P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渠道来获得新的投资者,并由此延伸出更多的平安保险和理财产品。

但好景不长,2015年起,以e租宝为代表的P2P爆雷潮袭卷整个行业,一场国家层面的P2P大整治开启。

置身其中的陆金所为求生存,逐步弱化P2P业务,直到2019年8月,不再提供P2P产品。

在此期间,陆金所斩获了基金牌照,并触及银行、信托、证券等领域,试图跨界为市场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由于在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间交易等领域快速发展,陆金所首次实现整体盈利(具体数据未披露),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3300万,在资产管理规模、消费金融领域贷款规模等方面均有增长。

中国平安称,在消费金融领域,陆金所凭借更快的信息处理速度和精准的风险定价模型,为受薪人士和小微企业主提供多样化的融资解决方案。

陆金所转型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吸引了资本方面的看好。2016年初,陆金所在完成B轮12.16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从A轮融资的100亿美元直接猛涨到了185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在网贷清理(P2P)方面陆金所也做得十分到位。根据招股书,2017年底,陆金所网贷存量资产规模达3364亿元,占财富管理业务比重为72.9%。2019年末降到1033亿元,2021年三季度网贷产品历史存量已彻底清零。

也是在网贷业务彻底清零的同时,陆金所该季度逾八成新增贷款流向了小微企业。

在此次赴港招股书中,陆金所不惜笔墨地介绍自己在小微企业方面的赋能成果,以及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规模及潜力。

截至2022年9月30日,陆金所已与超过55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合计约660万名小微企业主提供服务。零售信贷总余额达6365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信贷余额4934亿,占未偿还贷款总额的81.1%。这一比例自2020年以来增长了12.6个百分点。

根据灼识谘询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贷款余额计,陆金所是服务小微企业主的第二大非传统金融服务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为17.6%。

回港后会变好吗?

值得关注的是,背靠平安集团这棵大树,陆金所的业务离不开平安系产品的“帮扶”。

招股书提到,虽然在核心零售信贷赋能业务模式下,陆金所的收入来源于中国的大量小微企业主及其他零售借款人。这些客户合计构成重要客户,但并无单一重大客户。

但在陆金所提供各种服务的金融机构里,平安财险名列其中且贡献突出。

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陆金所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5.1%、9.0%及5.1%。来自平安财险的收入分别为12.74亿元、36.41亿元和10.18亿元,占各期总收入的2.4%、5.9%及2.2%。

即便是贷款业务,也难逃平安的扶持。陆金所的贷款模式包括一般无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及消费金融贷款。前两类主要通过平安普惠(陆金所控股的零售信贷业务平台)展业,消费金融贷款主要通过平安消费金融展业。

招股书称,“我们与平安集团有广泛的业务合作。倘有关合作发生任何变化,或者倘平安集团无法继续对我们给予支持,我们的业务、财务表现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事实上,在与平安融合的过程中,陆金所换帅、裁员等新闻见诸报端。

2021年至2022年两年时间内,陆金所董事长李仁杰退休,CFO郑锡贵退休。原平安普惠首席财务官蔡国强被任命为陆金所控股首席财务官,原平安普惠总经理陈东起被任命为陆金所控股总经理。

2021年,陆金所总员工数超过9万人,到了2022年年底只剩4万多人。

除平安依赖症外,陆金所用了长达90页篇幅详述了所有风险因素。主要涉及与自身业务及行业有关的风险;与合同安排有关的风险;与在中国开展业务有关的风险;与公司股份及美国存托股份有关的风险;及与双重上市有关的风险。

陆金所从事的小微企业主金融服务业的监管框架虽持续快速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该行业的竞争正日益激烈。陆金所自称与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度小满金融及京东科技等非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及传统银行等专注于零售及中小企业借贷的传统金融机构都有竞争。

因此,如何吸引及保留小微企业主及其他借款人、增加市场份额并提供个性化及有竞争力的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并保持盈利能力等,都是摆在陆金所面前的问题。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市界,小微企业主的融资服务风险较高,特点鲜明,始终需要专业性的机构才能予以针对性赋能,这也是能够发挥陆金所竞争优势的发展空间,“陆金所应沿着这一方向不断积累经验,发挥大数据所赋予的风险识别与风险管控能力来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和提升自身竞争力。”

以上就是陆金所理财可靠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