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牛市出现在什么时候
A股股市有个8年的小周期,每逢8年左右就有一次比较大的行情,误差基本不超过1年。1991-1992年,1999-2001年,2006-2007年,2014-2015年,交易所成立至......接下来具体说说
大家普遍猜测2025年将迎来一波强劲的牛市,这被认为可能是散户投资者的最后机会。这种看法是由以下因素推动的,或者说为什么有人认为2025年的牛市对散户而言是最后的机会。
首先,类似贝莱德等专业投资机构进入加密货币市场将推出更多的衍生品,这些工具主要服务于专业投资者,帮助他们进行套利交易。这可能会导致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价格波动减小,变得更加稳定,类似于股市的情况。
我的思考是:随着比特币市值的不断增长,涨幅的确已经变得相对较小,例如,从2017年的2,000美元涨至2021年的6.9万美元,仅增长了3.5倍。而在2013年,比特币的*高价是1,000美元,到2017年涨了20倍。那么从2021年到可能的2025年牛市,涨幅可能会是多少倍呢?当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其他大型机构纷纷入场时,推动比特币价格上升至20万美元一枚比特币,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2025年被认为是最后一个牛市的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采纳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开始采取友好的态度来监管和支持加密货币,这可能会增加市场的信心。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制定法规来确保加密货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或者推动数字货币的采纳和认可。
2、机构投资者的参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可能会进入加密货币市场。这些机构投资者具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他们的参与可能会推动市场的发展和价格的上涨。
3、技术创新: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创新可能会为市场带来新的机会和发展。例如,新的加密货币项目、区块链解决方案或者技术改进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用户参与。
4、全球经济环境:全球经济状况对加密货币市场也有影响。如果经济增长强劲,投资者可能更愿意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如加密货币。然而,如果经济不稳定或衰退,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保守的投资选择。
决定比特币价格涨幅的因素值得特别关注:
1、比特币的减半周期:比特币的减半周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的减半将提高挖矿成本,从而可能推动比特币价格上涨。
2、贝莱德、富达等资产管理巨头的比特币现货ETF的批准:一旦这些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推出比特币的现货ETF,将会注入大量资金进入市场,可能会使比特币价格升至之前的高点,甚至在2024年时可能达到10万美元。
3、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走向:美联储的政策变化也可能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美联储采取更多的降息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市场可能会注入更多的资金,从而推动比特币价格上涨。2025年也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加密货币市场。
目前,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表现出对加密货币的兴趣,并且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提供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这种趋势在2024年到2025年之间持续发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涌入市场,从而推动价格上涨。此外,一些国家和政府也已经开始采取更加友好的态度来监管和支持加密货币市场。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法规,以确保加密货币市场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了解币圈更多消息点击 ↓↓↓ 持续更新中
在虚拟货币市场中,牛市和熊市交替出现,不断推动着市场的发展和演变。然而,这个市场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本文将探讨币圈的牛市是否会再次到来,以及下一次牛市可能出现的时间。
比特币自2009年面世以来,已经过去了13年。在这期间,虚拟货币市场经历了三次大牛市。这三次牛市都是由比特币的暴涨所带动,因此比特币的行情可以代表整个虚拟市场的行情。
靠前次牛市发生在2013年1月至12月,比特币从13美元涨到了1147美元,涨幅超过了100万倍。第二次牛市则是在2017年1月至12月,比特币从789美元暴涨到19878美元,一年内涨幅超过了24倍。第三次牛市发生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一年半的时间内比特币从3800美元涨到了69000美元,涨幅超过了9000万倍。
然而,虚拟货币市场的投机性太强,大多数币种都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导致了许多国家不承认这些虚拟货币。因此,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不仅不承认虚拟货币,还要大力打击虚拟货币的交易和炒作行为。
直到2020年牛市开启,比特币涨破5万美金价格后,虚拟货币才正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惊人相似。币圈历年来的牛市都是由比特币带动,而比特币的牛市一般由减半行情带动。
很多人试图通过对过去历史走势的研究,来预判未来的行情。然而,历史上的三次牛市虽然看似有规律可循,但其中也要有不少其它因素的共同催化,才能造就一波牛市行情。不能单纯地刻舟求剑,否则误人误己。
对于下一次牛市何时到来,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大饼下一次减半是在2024年5月初。根据经验大饼行情大概率在减半前3-6个月启动牛市行情,也就是在2024年靠前季度前后启动。然而,这只是单一考虑了比特币减半的因素,没有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
目前虚拟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也意味着虚拟货币市场的走势将受到传统金融环境的影响。例如,这次熊市很大程度就是加息导致的。根据全球的加息风暴,大多数经济学家都预计美联储加息要持续到2023年靠前季度。
比特币正在努力保持稳定的上涨趋势,同时将看跌行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长期预测表明该代币已进入复苏阶段,因此牛市可能即将到来
加密货币市场已进入历史上看涨的最后一个季度。交易员似乎也对即将到来的价格走势持乐观态度。此外,随着比特币价格继续努力达到 28,000 美元,当前的价格趋势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尽管趋势仍在上升,但市场专家认为,显着的回调也可能阻碍涨势的进展。
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以下是 Star Crypto 可能进入牛市的三大原因!
比特币打破月度下跌趋势
历史价格趋势显示,BTC 价格在 2023 年初后不久就突破了月度下降趋势线。价格跟随陡峭的上升趋势创下新高,但只是在小幅回调之后。因此,BTC价格可能会重新触及接近或低于20,000美元的底部,然后引发大幅上涨,达到接近100,000美元的高点。
BTC价格进入减半前阶段
减半被认为是导致价格大幅上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如上图所示,减半事件发生后,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后经历了大幅上涨。然而,价格似乎已进入减半前阶段,因此准备像以前一样测试较低的支撑位。
比特币即将开始强劲复苏
A股股市有个8年的小周期,每逢8年左右就有一次比较大的行情,误差基本不超过1年。1991-1992年,1999-2001年,2006-2007年,2014-2015年,交易所成立至今,这个规律还在延续。
2023年,距离上一**牛市又过了一个8年左右的时间,国内正值疫情影响渐退,全力重回经济发展。
是否有机会再经历过去股市周期的表现呢?
由于年代久远的话整体环境变化较大,参考意义减弱。所以本文仅复盘最近一个8年前的牛市,看看2023与2014-2015牛市是否些有相似的场景,抑或有完全不同的地方。
一个逐步两极反转的政策市
2014-2015这轮牛市有很多的称呼,水牛、改*牛、杠杆牛,似乎很难为之定性。
这轮牛市的后半程已经进入疯狂,让人印象深刻,但其实那是超乎市场预期的,有很大的随机成分。 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前半程的启动部分。 如果论牛市崛起部分,那无疑是一个多重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4年的宏观经济背景其实不是很好,处于2008年以来增速下行趋势的中段,GDP增速有破7%风险。
中国在“四万亿”之后面临通胀压力环境下,2009年后随着物价水平持续攀升,房价出现过快上涨迹象,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并重新收紧。
感受到通胀的强大影响,所以很长时间政策对于“大水漫灌”非常谨慎。表现在股市上,一直到2014年年中政策完全转向前,A股一直处于熊市。
流动性紧张的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频发的钱荒事件,极端时候银行间利率数倍于基准利率。
雪上加霜的是,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房价在2013年“国五条”后也进入了下行周期,房地产成交大幅下滑,社融低迷。
进入201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压力相比2013年有增无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下降到15.8%,外汇占款快速减少。 货币政策转向定向宽松, 央行实施了两次定向降准,开始释放宽松信号,但结构性降准并未扭转市场颓势。
同时房价继续下跌周期,地产数据全面走弱,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继续增强。
由于一二线城市严格限购、三四线城市高库存的影响下,在2014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降至冰点。
销量方面,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自2013年2月触顶后持续降温,2014年2月即转入负增长,至2014年4月,单月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扩大至14.8%,分别于2014年7月以及2015年2月触底(-16%)。
2014年6月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迅速增长,OPEC拒绝减产,选择增产试图将页岩油挤出市场,且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解除,加之原油需求增速放缓,导致全球供需宽松,国际油价从110美元/桶持续下跌至2015年1月46美元/桶,再到2016年1月跌至不到30美元/桶。 导致国内PPI同比从2014年7月-0.87%下降至2015年2月份-4.8%。
整体的经济环境不佳还叠加继续向下的预期。2013年到2014年初属于最难受的阶段,但最难受的时候往往就是黎明前夜。
这时候到了政策必须发力的时刻。
政策开始逆周期刺激(基建、棚改、高铁、军工、小微企业、农业),房地产行业迎来全面转向,多省份取消了限购。
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4月,*治局会议在房地产行业上的表态,提及“更好地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
4月28日南宁打响部分放松限购靠前枪;7月22日即兑现1万亿PSL驰援棚改房地产政策已实质放松;9月30日央行出台房贷新政松绑限贷: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房地产政策经历了从收紧到因城施策再到全面放松。
在主基调、流动性、融资政策全面利好刺激下,房地产基本面开始逐步迎来改善。销售量价自2015Q2开始同比持续上行5个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在2014年触及底部-7.6%后,2015年大幅反弹至6.5%。
不过2014年周期从政策明确反转至基本面触底(2015年2月)的时滞为7个月,中间还加一个春节。
在不断恶化经济环境下,央行货币政策从定向宽松转向全面宽松。 从2014年11月开始至2016年3月止,央行总共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2.5个百分点),6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和存款累计分别下调1.65和1.5个百分点),同时4次对符合标准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额外的定向降准和下调基准利率。
市场全面宽松局面确定,无风险利率降低,推动2014年牛市格局。
从股市维度来看,流动性逐渐宽松背景下产业资本和个人投资者入市,两融、场外配资、沪港通开启的北上资金加速入场,增量资金推动市场上涨。而从疯狂的场外配资来看,当时的流动性不仅充裕而且溢出。
在资金入市过程中,有众多概念以及政策预期助推情绪,包括改*,并购,新经济,一*一*等,重建资金对市场的信心,也加速资金的跑步进场。
在牛市的后半程杠杆资金助推牛市达到顶点。 2015年上半年沪指从3200点上涨到5178点,这是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资金杠杆推动的股票牛市。
根据兴业证券数据,融资融券从2014年初不到3500亿元,年底突破1万亿元,再到2015年6月达到历史峰值的2.27万亿元。2015年牛市A股成交量突破15000亿元,*高时达到22000多亿元,成交量刷新了人类历史成交量记录,这表明市场已经达到极度疯狂状态。
这轮牛市的内部情况的简述大体如此,而海外货市环境总体宽松,没有对A股产生明显的影响。美联储从1月开始按照既定计划逐步退出QE,耶伦2月就任美联储主席后,美联储总体延续鸽派表态。欧央行总体稳中偏宽,资产规模小幅回落(2015年再次加速扩张),但继续降息。日本央行趋势性宽松,资产规模持续上行,10月底扩容QQE。
另外凑巧的是,2014年牛市前,也有俄乌冲突。直到2014年9月才达成停火协议。该冲突在全球油价供需宽松的下行周期产生了阶段反弹,但依旧没有阻碍油价的下跌。
对2023的参考意义
总结而言,2014-2015这轮牛市可以说是在经济的强力逆周期调节下崛起的。
宏观调控对股市整体的直接影响大体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经济基本面影响企业的收入利润;另一块是资金流动性,影响市场估值水平。
但股市走的是预期。基本面起来的时候,大多是到了验证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波。 靠前波大多是政策反转,这时候经济数据还未跟上,但是预期已经开始。后续叠加流动性注入时,就更进一步,不断开始预期后市。
2014年一开始的政策出发点是稳增长保就业,但是市场的下行,不得已让政策加大力度。
内需较弱,整体预期还要下行,有通缩风险,必须提振内需。
所以房地产从收紧到因城施策再到全面放松,以及众多刺激内需的政策和改*政策。同时也搭配着央行货币政策从收紧到定向宽松转向全面宽松。
政策大环境总基调为具体宏观政策的选择和执行提供前瞻性预见性。政策定调了以后,那么在后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会按这个基调前行。
这轮牛市的经济政策总基调的拐点出现在2014年7月底的*局会议上,会议通告中明确提出了“要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要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而反观当下,2023的情况是外需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面临下滑风险,要实现稳增长、稳就业,就必须从扩大内需入手。
在2022年12月15日—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了明确表述:“特别是2022年以来,受疫情和国际局势影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会议多次强调扩大内需并指出, 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3年经济工作五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其中,“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并且就在中央经济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央、*务*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正式对外发布。
其中扩大内需的重点板块,地产的政策已经转向,地产政策放松,先是三支箭,并且直接定调。而后差异化房贷利率,算是变向降息,力度已经不小: 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若后续地产销售表现不及预期,可能会继续加大政策力度。
过去定调扩大内需的年份,其实都有不错的行情。因为都有众多刺激政策跟进,财政政策发力同时货币政策基本都会给予流动性配合。今年大概率也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又重提。
此外,2015后续还有关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等政策出台。
而今年来说,除了地产以外,也可以看到包括互联网以及教育等多个板块,也进行了基调的转向,并且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一如既往。
综合来看,2023与2014-2015的牛市具备不少相似的情况:
1、经济增速放缓,社融低迷,需求转弱,需要内需发力,房地产带头转向;
2、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并可能根据情况进一步放松;
3、财政政策积极并要“加力提效”;
4、众多产业政策利好支持;
5、股市前期都经历了熊市的调整。
可以说2023年国内的情况具备了2014-2015的牛市前半程相似的素质,比较不同的可能在于后半程,以及海外的环境。
后半程配资的涌入应该难以卷土重来,以及现在央行对于流动性的调节,工具更多,灌溉更为精准。流动性可能会有短期的溢出,但是 行情再次发酵到疯狂的可能性要低得多。
海外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具备衰退风险,并且货币政策上未必会快速宽松,具备一定的压制效果。
以上就是最后一次牛市出现在什么时候?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