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东方财富如何查看股票走势
大家好,我是曾书书同花顺股价暴涨,给证券板块带了一把人气,近期不少证券股走势也远超大盘。昨天,东方证券的超强一季报预告,再加一把火,我看社区对证券股行情期待挺高的。接下来具体说说
东方财富股票里面筹码峰主要由不同时间周期的持股成本、获利比率、平均成本、获利盘、主要成本区间和集中度构成。
不同时间周期的持股成本会以不同颜色的山峰形式表示,分为5、10、20、30、60、100六个周期,对应不同比例的持股成本。比如100周期前成本显示为38%,代表2年多之前还有38%的筹码在持有。如果股价在这2年多时间是下跌的,意味着这38%的筹码已经被套住了,被套住的筹码持仓成本可以通过获利盘计算。
获利比率是指截止到当前股票价格,所有获利筹码占全部筹码的比率。获利比率越高,意味着套牢筹码越少,获利比率越低,套牢盘越多。
平均成本是指所有筹码平均下来的持仓价格,平均成本如果高于股票当前价格,说明股票趋势是下降的,大部分筹码都是被套状态,反之亦然。
获利盘跟获利比率不同之处在于获利盘是可以移动不同价格水平观察获利比率的,而获利比率是自动固定在当前价格水平,原理用法上和获利比率一样。
主要成本区间一般为70%和90%两档,用来说明70%的筹码和90%的筹码集中在哪一个价格区间。比如显示90%成本在5-6,就是说90%的筹码成本价在5-6元,剩下的10%可能就低于5元或者高于6元。
ChatGPT风口之下,应用层面“AI+”成为市场新热点,同花顺因兼具“AI+金融”双标签,成为市场的宠儿,股价年初至今涨幅近79%;而作为“同行”的东方财富,却显得有些落寞,两者股价背道而驰的背后是“新生与传统”的博弈。
ChatGPT搅动资本市场“一池春水”后,下游应用层面“AI+”站上风口。而具备“AI+金融”标签的同花顺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
3月24日,同花顺股价上涨5%至180.33元/股,创年内新高,逼近历史*高点,年内累计涨幅近79%。
同花顺能搭上ChatGPT概念的背后是“AI+金融”给了市场想象空间。有分析人士认为,AI应用产品赋能到公司的金融信息产品和服务中,将会重塑同花顺的估值。
而反观东方财富,虽与同花顺属“同行”,但两者却遭到资本的区别对待。同花顺被资本赋予“新生”标签,东方财富则被打上“传统”烙印 。
“AI+金融”打开
同花顺估值“天花板”
沾上ChatGPT概念的上市公司正成为资金的香饽饽,同花顺便是其中一员。
3月24日,公司股价创年内*高点180.33元/股,年内累计涨幅近79%,最新市值逼近1000亿元。
事实上,自3月16日以来公司股价便不断飙升,短短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50%。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以来涨幅已近79%。
同花顺之所以能脱离“同行”券商板块走出*走势,是因为其搭上ChatGPT的概念,以“AI+金融”标签在应用层面“独树一帜。”
资料显示, 同花顺目前已落地多款AI应用产品。其中“代表作”是智能投顾平台i问财。
该产品不仅包含多维度的股票、基金、债券数据,还能提供复杂金融服务,包括条件选股、研报图表精选策略、产品搜索、短线复盘、策略回测、宏观经济等。
同花顺在AI领域的典型案例还包括AI开放平台。该产品可面向客户提供智能金融问答、智能客服机器人、会议转写系统等40余项人工只能产品及服务,涉及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
除此之外,同花顺的“虚拟人”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同花顺股东大会上,“虚拟人”扮演着关键角色,主持、董事会述职、公布投票结果等其他环节,几乎都由虚拟人“代劳”。 同花顺董事长易峥也表示,虚拟人也将成为公司的业务方向之一。
事实上,早在2022年10月19日,iFinD首款AI视频新闻播报产品“虚拟人大屏”的发布让财经内容生产和输出传播进入“无人化”时代。其AI虚拟主播小铭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技术建模而成,可自动识别播报文稿语义,驱动虚拟主播嘴型、动作,使虚拟主播充分还原镇仁主播形态。
目前,iFinD财经大屏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际金融报等金融机构上线,为金融从业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可视化金融数据资讯。
正是因为同花顺兼具AI、金融的属性,才成为市场“宠爱”的对象。毕竟在应用层面上,“AI+”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对于资金而言,愿意为这样的标的付出估值溢价。
新生VS传统
如果把“AI+金融”看做新产物的话,那么同花顺和东方财富当下便是新生和传统的代表。
AI可以对同花顺现有业务赋能,并能贡献新的业绩增长引擎。而东方财富营收的“半壁江山”是证券服务,AI赋能或许有限。
正如中金公司表示,同花顺一方面通过AI技术对现有业务形成支撑,提高内部运营效率、改善C端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公司探索AI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运用(积极拓展至生活、医疗、教育等更多领域)、向B端客户输出,贡献新业务增长点。
个人用户方面,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同花顺金融服务网注册用户约 60,274 万人;每日使用同花顺网上行情免费客户端的人数平均约为 1,452 万人,每周活跃用户数约为 1,927 万人,用户规模股票类APP排名靠前。
而公司靠前大营收来源增值电信服务正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用户提供各种有偿工具辅助炒股。像同花顺AI波段雷达、AI投价至尊、大研究内参版等不乏AI的鼎力相助。
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从2019年的8.85亿元步步增长至2021年的16.18亿元;毛利率自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居于80%以上,2021年一度达89.48%。
机构客户方面,同花顺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了国内 90%以上的证券公司,此外还覆盖了大量的公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政府、科研院所、上市公司等机构客户;
种类繁多的机构投资者及庞大而活跃的个人投资者,有利于公司打造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生态圈,其中 iFind金融便可同时为机构和个人服务。
同花顺在年报中直言,iFind金融信息服务终端、金融数据库、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投研等产品在 AI 相关技术加持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体验和服务输出。
此外,大量的机构和个人用户形成的生态圈能为同花顺带来流量并赚取高额的广告费。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的广告及互联网推广业务是同花顺四大业务板块中毛利率*高的,自2019年以来,连续四年毛利率超过90%。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业务是同花顺在2022年唯一同比增长的板块。毕竟该业务也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广告投放效果。
纵览扛起同花顺营收的两个业务增值电信服务和广告及互联网推广业务,底层是基于线上流量的变现。这意味着AI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为了让平台更加智能,年报显示2022年同花顺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其中资金投向的重点正是AI。
对此,中金公司在研报中直言,同花顺兼具互联网流量平台、技术驱动的领先公司等特质,尤以AI储备为亮点,具备一定稀缺性。
反观东方财富,营收“顶梁柱”是证券服务。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该业务自2019年以来占营收的比重均在60%左右徘徊。2019-2021年占比分别为65%、60.47%、58.7%以及62.93%。
其次便是以天天基金代销为主的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该业务占营收的比重从2019年的29.2%逐步增至2021年的38.74%,2022年小幅滑落至34.64%。
卖基金和证券服务两大业务占营收的比重连续三年超95%,留给金融数据服务和互联网广告服务的空间并不多。这也意味着东方财富底子里还是一家券商。而被打上传统券商的标签也表明资金基本不太会去“炒作”东方财富。
从数据来看,东方财富摆脱不了“看天吃饭”的窘境,在2022年资本市场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双降。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24.86亿元,同比下降4.65%;归母净利润为85.09亿元,同比下降0.51%。
有意思的是,继3月21日东方财富证券交易软件“崩了”登上热搜后,此事也遭至证监会关注。3月24日,证监会要求东方财富说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整改情况,并进一步说明公司是否符合“最近1年信息系统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级别信息安全事件”条件。
狂欢下的隐忧
“AI+金融”的狂欢故事下,同花顺的背后同样隐藏风险。
事实上,同花顺虽具有“AI+金融”傍身,但其业务属性决定公司业绩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
2022年资本市场风声鹤唳之下,公司业绩难言乐观。 2022年营收“失速”,仅同比增长1.4%;归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11.5%至16.91亿元。
细观公司的四大业务板块便可略知一二。除广告及互联网推广业务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18.88%外,剩余的三大业务增值电信服务、软件销售及维护、基金销售及其他交易手续费等其他业务收入均在同期呈现同步下滑之势。
其中基金销售等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2.76%,同花顺也在年报中坦言是是由于证券市场波动,投资者对基金需求量下降,导致基金代销手续费减少所致;增值电信服务、软件销售及维护同比降幅分别为4.95%、3.72%。
而先前在资本市场势如破竹之时,公司的业绩也随之爆发。
自2009年同花顺上市后,长达数年的熊市促使公司营收表现平平无奇。直至2015年牛市来临,公司营收从2014年的2.66亿元暴增至2015年的14.42亿元,归属净利润从2014年的仅有6046万元也飙至2021年的9.57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的股价也节节攀升,2015年全年累计涨幅超213%。
同花顺摇身一变成为金凤凰后,又遇上2018年的熊市。彼时公司营收为13.87亿元,归属净利润降至6.34亿元。
转折来到2020年,在资本市场一片狂欢之下,同花顺实现28.44亿的营收,逼近2018、2019年两年的营收之和;归属净利润也随之同比增长92.05%至17.24亿元。
大家好,我是曾书书
同花顺股价暴涨,给证券板块带了一把人气,近期不少证券股走势也远超大盘。
昨天,东方证券的超强一季报预告,再加一把火,我看社区对证券股行情期待挺高的。
从同花顺大涨开始,陆续有股友留言:要不要搞一把东方财富,也跟着风吃点肉。
今天,我就从逻辑上谈一谈,目前的东方财富是不是一个好的入场机会。
东方证券,2023年的一季报预告,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4.28亿元,同比增长525.67%。净利环比增长41%。
预告解释说,业绩增长主要是证券销售及交易业务业绩显著回升带动。
这什么意思呢?
证券销售业务,主要是替上市企业发行证券,业绩增长与大A新股无限量供应有很大关系。(这个大伙身有体会)
再就是,证券交易业务。这个可通俗理解为,自己拿钱炒股。
有一组数据:
2023年一季度,上证指数涨5.94%,创业板指涨2.25%,沪深300指数涨4.63%。
上年同期,上证指数跌10.65%,创业板指跌20%,沪深300指数 跌14.53%。
今年一季度的股市环境,要远好于去年同期,券商炒股赚钱相对来说,要容易许多。
截至今日,同花顺年涨幅110+%,3月份涨幅76%。
它的主要业务,是出卖炒股信息软件,另一个就是(间接)赚开户,交易佣金提成。
再瞅一组数据:
2023年一季度,A股总成交额合计51.83万亿元。2022年四季度成交50.31万亿元,2022年一季度成交58.43万亿元。
由此,可知股市一季度成交环比改善,同比还是负增长的。
可判断,同花顺的这波大涨行情,是由“人工智能”题材驱动,而非业绩什么的。
1)东方财富,主要业务是证券经纪和基金销售,营收合计占比98%以上。
可见,证券销售和证券交易,几乎和东方财富不沾边。
非要论“人工智能”题材的话,好像也能粘点边。
2)在情绪周期上
东方财富,2016年业绩负增长,到2017年3季度营收增速回正,4季度净利润增速回正。
2018年继续正向增长,股价上看,2017,2018年并没有起飞。
因为2017年,是结构性牛市。 只有覆盖范围很窄的蓝筹股在涨,而2018年业绩再创新高,可市场并不配合。
直到2019年,才在业绩和市场共振下,确立了主升浪行情。
我们来大致判断一下,一季度1,2月份在积极预期下成交活跃了不少。
在3月份,就有些低迷了。可知晓,证券经纪业务是很难有起色的,估计一季度全部要负增长。
基金方面的数据:
2023年一季度,共有290只新基金发行成立,相比去年同期377只的水平下降了23%。
发行份额,较去年微幅增长了约1%。
其中,债券基金的发行规模占62%,权益类基金占比仅有30%。
可见,资金还往债券上跑,股权入市还是不积极。
综合证券经纪,基金发行方面的情况。可判断,证券行业尚处于基本面左侧。
大伙都知道券商股在牛市的爆发力,有很高的期待,所以总有怕错过的心态!!
要知道,即使业绩真进入正向增长通道。但没有牛市氛围,股价还是飞不了。
再一个,即使有预期的牛市。在技术面,也会有个启动确认动作,最低也在月K线级别。
只要真的有启动条件,这都是能看得到的,大可不必焦虑。
比如说,在2019年初,东方财富出月K大阳,明确信号。后来,还涨了200%多。
最后再说一句:
东方财富一旦启动,必然是300+%涨幅起步,但不急于一时。
只要盯得紧,这口肉是跑不掉的。如有仓位在手,就躺着等吧。
加自选,一起关注起来。
以上就是电脑版东方财富如何查看股票走势?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