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上市公司资料怎么查询
接下来具体说说
(报告出品方/作者:江海证券,徐圣钧)
东方财富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综合运营商,通过以“东方财 富网”为核心,集互联网财经门户平台、金融电子商务平台、金融终端平台及 移动端平台等为一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大平台,向海量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 平台应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运营的以“东方财富网”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服 务大平台已成为我国用户访问量最大、用户黏性*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之一,“天天基金网”和“股吧”在各自细分领域中均具有市场领先地位,在 用户数量和用户黏性方面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1 发展历程
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财富或公司)前身系上海东财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2005 年 1 月成立,2008 年 1 月更名为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 限公司。 东方财富旗下拥有证券、基金销售、金融数据、互联网广告、期货经纪、 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投顾等业务板块,向海量用户提供金融交易、行情 查询、资讯浏览、社区交流、数据支持等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1.2 股权结构明晰,股东资本雄厚
东方财富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1.3 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经营稳步向上
公司领导具有丰富的金融行业经验,董事长为其实,男,原名沈军,1970 年 10 月生,中国国籍,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 创 立东方财富后,沈军依托多年在金融媒体行业的积累,利用自身资源疯狂引流 和打广告;2006 年,东方财富一炮打响,凭借专业的股票资讯,人气爆棚的 股吧,逐渐发展成为股票金融类的龙头门户网站。
2023H1 公司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为 57.5/42.3 亿元,同比-9%/-5%,, 2 季度分别为 29.4/22.0 亿元,同比-6%/-3%,环比+5%/+8%。2023H1 证 券经纪和基金代销收入同比下降拖累同比增速,交易量环比改善和投资收益 环比增加驱动 2 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 2023H1 金融电子商务服务 20.1 亿,同比-8.8%,预计申赎费和尾佣收 入同比均有小幅下降。 2023H1 公司非货基销量 5041 亿元,同比-14%,较 2022 年-1.3pct。2023Q2 末天天基金非货/偏股基金保有规模为 6041/4633 亿,同比-10%/-9%。 2023H1 公司证券经纪业务收入 22.1 亿元,同比-9%,利息净收入 11.2 亿元,同比-6%。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1.5 亿,同比+82%。期末 金融投资资产 703 亿,同比+47%,较年初+11%。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 2.4/11.7/5.1 亿,同比-5%/+12%/+7%,三类费用占收入 34%,较 2022 年 +4pct,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拥抱 AI,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 AIGC 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1.4 公司是国内较为稀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随着资本市场改*举措的相继落地,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一是行业 规模持续扩张,2023 年上半年,A 股市场共有 173 家企业*发上市,募集资 金总额 2088.34 亿元。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我 国公募基金规模达 27.69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66 万亿元。二是投资者数量 稳定增长,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证 券市场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至 2.20 亿。三是 A 股市场的全球吸引力不断提 升,随着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渐次落地、以及 A 股先后被纳入 多个国际知名指数且比重不断提升,外资参与 A 股的渠道不断扩宽,外资已 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
1.4.1 加大 AI 研发技术投入,持续巩固和提升 AI 相关技 术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构建了以“东方财富网”为核心的互联网财富管理 生态圈,聚集了海量用户资源和用户黏性优势,在垂直财经领域始终保持绝对 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和完善一站式互联网财富管理生态圈建设,不 断加强战略投入,延伸和完善服务链条,持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质量,巩固和提升用户访问量和用户黏性方面的优势。拥有海量用户资源 是本公司核心的竞争优势,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 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加大 AI 研发技术投入,持续巩固和提升 AI 相关技术能力,更新迭代内容智能提取及配图、智能写稿、智能研报、智能审 核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金融信息数智化生产效率;持续完善数据智能分析、 智能风控等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数字化运营能力;持续优化智能客服、智 能推荐、智能选股、智能投资助手、智能投顾、智能交易等功能,进一步提升 了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同时,公司整合相关业务及研发力量,筹建人工智 能事业部。公司将积极拥抱 AI,持续提升 AI 技术能力,重点加强金融领域大 模型建设,通过强大金融科技能力为用户创造价值。
1.4.2 盈利能力持续优于行业,权益乘数保持上扬态势
公司积极把握证券行业发展趋势,业务体系不断优化,盈利能力始终维持 在较高水平。2022 年,公司 ROE 为 15.58%,处于行行业内较好水平。
1.4.3 持有天天基金股权,分享基金代销行业大蛋糕
公司在东方财富网、天天基金和股吧三大流量平台基础上 ,以东方财富 网为流量中枢进行平台之间的相互导流, 并以此加强用户使的粘性,成为线 上垂直财经领域的领跑者。天天基金网自 2007 年上线,致力向投资者提供专 业、 及时全面的基金行业资讯、数据查询、评级分析、筛选工具等全面服务, 形成了极高的品牌知名度。 过去基金代销行业一直由银行长期占据主要份额,其中工商、招商稳居行 业前二。2012 年开放基金代销牌照以来,**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快速成长。 相关牌照是代销公司切入资产管理业务产品生产端的关键,牌照获批具有里 程碑意义,为公司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奠定牌照基础。长远看,商业模式将向 美国互联网券商龙头嘉信理财看齐,打造综合财富管理平台,从追求交易量市 占率到追求客户托管规模的持续增长,利源向利息和资管业务收入过渡。天天 基金作为首批获得牌照的机构之一,迅速成为业内主要玩家,行业格局逐步清 晰。
证券市场的发展起伏与国家宏观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理论上而言国家经 济增长情况越良好,经济结构越健康,市场中的各类组织与自然人通过金融市 场中证券进行融资需求就越旺盛;同时市场中的组织与自然人所拥有的各类 资产就越充足,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也会更加迫切,使得向证券市场的投资供 给也越充足,反之亦然。这使得证券行业与国家经济运行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概 念。 2023 年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当季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季 度增长,录得 6.30%,累计同比增速连续第四个季度保持增长趋势,录得 5.50%,我国整体经济增长情况正在保持良性复苏的态势。
2023 年二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录得 5,282.00 亿元,环比大幅少 增 36,960.00 亿元,是自 2016 年 8 月以来的新低,或说明 7 月份国内市场整 体的融资需求大幅萎缩。
从各个与证券相关的融资分项看,7 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的证券 市场主因为企业与政府债券以及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的融资增量降 低造成的,其中,企业债券增量环比下降 1,047.00 亿元,政府债券增量环比 下降 1,262.00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量环比多增 86.00 亿元,存 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的增量环比下降 270.00 亿元,分别录得 1,179.00 亿元、4,109.00 亿元、786.00 亿元以及-296.00 亿元。
从国内货币状况看,今年以来 M1 与 M2 同比均呈下降趋势,7 月份,M1 与 M2 同比分别录得 2.30% 以及 10.70%,M1 与 M2 同比的剪刀差除了 4、 5 月份有所下降,年初以来大致呈缓慢抬升趋势,初步说明国内货币流动性有 所降低。
人民币存款方面,7 月份人民币存款增量由正转负,录得-11,200.00 亿元, 说明存款有所减少,因此 M1 与 M2 剪刀差在七月份持续扩张的原因可能并 不是社会存款增加而是社会上的流动性较强的货币量增加较慢的缘故导致的。 存款增量的转负叠加 7 月份住户部门以及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的状况或说明 市场上对储蓄的需求正在逐步减弱,向市场投放资金的预期有所回暖。
3.1 证券行业发展历程
证券市场是我国金融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筹集资本、投资导向、配置 资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证券市场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诞生便开始担 负着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使命。我国证券行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末改*开放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三十年的蓬 勃发展,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从监管缺位到监管逐步完善,从初具规模到 发展壮大,证券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 长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经历了大致六个阶段:
靠前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20 世纪 80 年代,国库券开始发行。 1986 年 9 月 26 日,上海建立了靠前个证券柜台交易点,办理由其代理发行的 延中实业和飞乐音响两家股票的代购、代销业务,这是新中国证券正规化交易 市场的开端。1990 年 12 月,新中国靠前家经批准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上海 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 年 4 月,经*务*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证券 交易所成立。
第二阶段:1992 年至 1998 年,是全国统一的监管市场形成的时期。1992 年,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 架,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1993 年,*务*先后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 易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此后又陆续出台若干法规和行政 规章,初步构建了最基本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1993 年以后,B 股、H 股发 行出台,债券市场品种呈现多样化,发债规模逐年递增。与此同时,证券中介 机构在种类、数量和规模上迅速扩大。1998 年,*务*证券委撤销,中国证 监会成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并在全国设立了派出机构,建立了集 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框架,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试验转向全国性 市场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99 年至 2003 年,是证券市场依法治市和规范发展的过渡阶段。1999 年 7 月,《证券法》正式实施,《证券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 场的地位,奠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基本的法律框架,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1 年,证券业协会设立*办股份转让系统。这 一阶段,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 年)在内的一系 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大力培育机构投资 者,不断改*完善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促进了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对外开 放。
第四阶段:2004 年至 2008 年,是改*深化发展和规范发展阶段,以券商 综合治理和股权分置改*为代表事件。2004 年 2 月,*务*发布《关于推进 资本市场改*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 务和工作要求,是资本市场定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4 年 5 月起深圳证券 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是证券市场制度创新的一大举措。为 了贯彻落实*务*相关政策,2004 年 8 月,中国证监会在证券监管系统内全 面部署和启动了综合治理工作,包括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 革、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变革由此展开。2005 年 4 月,经国务 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试点有关问题的通 知》,启动股权分置改*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后,A 股进入全流通时代, 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2006 年 1 月,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正式施行。2006 年 9 月,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批准成立,有力推进了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完善了 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
第五阶段:2009 年至 2017 年,中国证券市场逐渐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 局面。2009 年 10 月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成。 进入 2010 年,证券市场制度创新取得新的突破,2010 年 3 月融资融券、4 月 股指期货的推出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双向交易机制,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金融创 新的又一重大举措。2013 年 11 月 30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 新股发行体制改*的意见》,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正式启动。2013 年 12 月,新三板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开,新三板市场正式扩容至全国。2014 年 5 月, 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就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从建设现代投资银行、支持业务产品创新、推进 监管转型 3 方面提出 15 条意见。2015 年 11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 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全国股转系统创 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六阶段:2018 年至今,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阶段,以股票发行注册 制改*为代表性事件。经过 8 个 多月的努力,2019 年 7 月 22 日,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此后,*中*、 *务*决定推进创业板改*并试点注册制,2020 年 8 月 24 日,创业板首批注 册制企业上市交易,中国资本市场增量存量改*持续推进。2020 年 3 月 1 日 起实施的新《证券法》,进一步完善了证券市场基础制度,为证券市场全面深 化改*落实落地,有效防控市场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切实维护投资者合 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 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的推进,中 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证券市场为中国经济提供投融资服务等功能将日 益突出和体现。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不论是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从融资金 额、上市公司市值等方面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均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融资、 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概况
目前我国主要的证券交易所有三家,分别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 易所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由于北交所目前历史较短且影响力仍待增强,因此 证券市场上主要还是分析沪深两市的证券交易情况。
3.2.1 股票市场
近 5 年来,股票市场中,上证指数大致处在缓慢上升的趋势中,2021 年 9 月沪市曾短暂达到 3,700 点以上,在 2021 年末后短暂经历了一次下跌行情 后开始在 3200 点左右震荡;深证成指行情走势大致与上证指数一致,但其近 五年*高点在 2021 年初即达到了 15,000 点以上,2023 年开年以来在 11,000 点左右震荡;沪深 300 与深圳成指走势基本相同,在 2021 年初达到将近 5,800 点的*高点,今年以来则在 4,000 点左右徘徊。
从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看,自 2003 年开始,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均 处在上升过程中,但在 2007 至 2008 年、2015 至 2016 年、2018 至 2019 年 以及 2022 年,两市股票总市值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行情。
从沪深两市每日成交量及成交额看,近 5 年来,沪深两市均在 2019 年 初、2020 年初、2020 年中旬出现了三次成交热潮,但目前沪深两市仍然缺少 突破性提升的量能水平。
3.2.2 债券市场
从国债收益率看,从 2008 年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致从 4.50% 左右逐步波动下降,自 2020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 稳定在 2.70%左右小幅波动。
从国内债券发行额看,我国债券发行额呈逐步上升趋势,2023 年 6 月份,单月的债券发行额达到约 63,400 亿元;从各项债券发行来源分项看,国内债券的来源基本为同业存单以及公司信用类债券,政府发行的债 券(国债+地方债券)发行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3.3 *局会议首提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 心,利好券商未来发展
7 月 24 日中共*局召开会议,今年 7 月会议较近年的往届时间(一 般 7 月最后一周周五)有所提前。会议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 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则,今年以来人民 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两波明显贬值,稳定汇率仍有政策工具,有望在中美周期错位下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稳定资金预期;二则,“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 者信心”为历史上*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体现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及关切。
次日,证监会召开 2023 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表示证监会系统要切实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从投资端、融 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确保*中*大政方针在资本市场领 域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金融机构也迅速响应政策。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如中金所发布实施 “长风计划”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发挥好金融期货助力提高资本市场活力和 韧性的重要作用,以金融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成效服务中国特色现代资本 市场建设。如北交所召集公募机构研讨“活跃资本市场”。表示将加快推进市 场改*创新,进一步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 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特别规定(征求意见 稿)》,优化现有做市商制度准入条件,适当调整有关资本实力和分类评价要 求。
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背景下券商最为受益,后续随着资本市场活跃度提 升,不管是市场交易规模的提升,还是交易方式的多元化改*,都有望为券商 带来更多业务机会和确定性的盈利增长。未来,券商也会在两个方向进一步提 高股东回报,一是在共同富裕背景下进一步优化人员薪酬结构,降低管理费用 支出,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券商的资金使用效率和适当提高杠杆率,从而带动 ROE 的提升。 此次会议长远影响还要看具体措施,未来应当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投资端 高质量建设,这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和市场化、法制化改*的深入推 进,为居民储蓄有效**为市场长期资金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期待加强政策协同,继续活跃市场,维护股市、债市信心,提高投 资者的赚钱效应与获得感,稳定居民金融资产,拉动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使其 转换成为真实购买力,这将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此外,从如何“活跃”的具体措施来看,引导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入市、扩 大对内对外开放、丰富交易品种、完善交易制度等等,都值得期待。
3.4 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证券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之一,已经形成 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市场参与者大幅增加,交易规模与交易活跃度总体 保持较高水平。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积累,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 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包括股 票、债券、基金和衍生品等。根据 Wind 资讯,截至 2023 年 8 月 15 日,沪深 两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总计 5254 家,总市值达到 84.74 万亿元。中国证券市场 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 机构。然而,证券市场监管和投资者教育仍面临挑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和提 高投资者风险意识。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 和执法力度,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长期投资和市场稳定。 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迅 速壮大。2022 年 51 家上市券商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033.亿元,净利润 1,403.4 亿元,同比为-23.4%和-34.3%。 数据显示,2019 年至 2022 年间,IPO 家数合计达到 1587 家,占 A 股全 部上市公司的近三成。在全球主要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2022 年 A 股 IPO 家数和融资额均居全球首位。2022 年,虽然 A 股 IPO 数量有所放缓,但 IPO 融资额创下新纪录,全年发行 428 只新股,融资额 5,868 亿元人民币,其中 IPO 数量比去年全年的 493 只减少约 20%,融资额比 2021 年的 5478 亿元人 民币增加约 3%。截至 2023 年 8 月 16 日,A 股 IPO 融资额仍排名全球靠前, 234 只新股 IPO 融资总额达 2951 亿元。
3.5 行业内主要企业分化较大,大型券商和中小型券商 业务经营各有特色
从经营规模、整合能力、行业影响等方面看,大型证券公司不仅拥有巨量 级客户资源和资产波动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还可以提供覆盖各类金融服务领 域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而中小型证券公司则更擅长整合、专注精准目标市场并 且运作灵活高效。
3.5.1 大型券商经营策略: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中信证券的规模和业务模式在国内大型证券行业具有代表性。2022 年资 产总额 1.3 万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益 213 亿元,是国内证券行业靠前家 资产过万亿的证券公司。从中信证券的业务占比来看,2017-2022 中信证券的 财富管理业务(含证券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营收占比总体上呈上升趋 势,2022 占比约 34%,较 2017 年的 32%上升约 2 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客户保证金规模延续高增态势,2022 年配股完成后风险监管指 标缓解。2022 年虽然整体券商承压,但公司多项业务领先优势仍然持续扩大, 强者恒强态势较为明显,虽然经纪业务和自营也受到市场冲击,但是综合服务 能力和专业能力,业绩稳定性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信股票自营业务将继续优化投研体系,加强宏观、中观及微观研究的结 合,提高业务稳健性,探索更多元的投资模式,提升资本运用能力。风险对冲 较为充分,衍生品业务优势明显,整体大自营业务水平较强。虽然公司 2022 年自营自营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利润的拖累较大为-108 亿元,但是前三季 度实现投资净收益 231.52 亿元(有可能存在对冲头寸),同比增长 45%,主要 是投资公司公允价值评估变动收益大幅增加,两者相抵消则影响不大。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全面转型财富管理,在经纪业务部下设财富管理中心, 以多层次的金融或非金融产品销售为支撑。除此之外,中信证券将营业部个人 大户及机构客户与增发等投行业务对接,通过联动投行部门,建立高净值客户服务体系,加强高端渠道开发多元化,逐步推进实现家族信托业务的落地。 中信表示坚持服务重要客户,提升重要客户及新经济领域服务专业能力 ; 加强行业研究和客户市场分析,积极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主动优化业务结构 与质量,重点争取重要客户及其关键交易机会 ;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和影响 力 ;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海外交易所全球存托凭证(GDR),A 股、 港股两地上市及境外公司回归 A 股和港股上市等业务持续进行布局 ;发挥 公司综合服务与平台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投行服务。
2022 年 A 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对券商经营带来一定压力,市场调整对 不同规模和业务侧重的券商影响也不全相同,其中光大和方正灵活应对市场 冲击,保持了业绩正增长的两家券商。光大零售业务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引 擎,业务较为均衡,此外光大自营由于去年浮亏较多,今年自营表现较去年好 带来投资收益重估。方正则是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带来的业绩提升。此 外,衍生品业务也是这两家的共同特点,各自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也增强了业绩 的稳定性。截至三季度末,光大证券衍生金融资产规模为 13.94 亿元,较 2021 年末增长 154.68%,主要因权益互换及场外期权规模增加。而方正证券的衍生 金融资产规模为 4.38 亿元,较 2021 年末大幅增长 1725.85%,主要因开展套 保及融资类收益互换业务等所致。这两家的策略不具备普遍的参考意义, 根据证监会的数据,券商密集补充资本,兴业证券、东方证券、财通证券、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在 2022 年完成配股;长城证券、国金证券在 2022 年完 成定增。在当前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下,资本实力已成为证券 公司增强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充裕的资本不仅可以提高证券公司竞争 实力,而且可以为证券公司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随着注册制改*持续深化,券商投行业务除了核心的保荐和承销功能之 外,定价能力、投资能力也日益凸显。中信力推动投行业务与研究业务、投资 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之间实现协同作用。2022 年中信实现投行业务收入同比 +6%至 86.54 亿元,业务规模保持行业领先。从全市场股权/债权融资规模来 看,2022 年,境内股权融资方面,公司完成 A 股主承销项目 166 单,主承 销规模人民币 3,763.17 亿元(现金类及资产类),同比增长 13.38%,市场份 额 22.31%,排名市场靠前。随着注册制改*推进, 公司完成 IPO 项目 58单,主承销规模人民币 1,498.32 亿元,市 场份额 25.53%,排名市场靠前 ; 再融资项目 108 单,主承销规模人民币 2,264.85 亿元,市场份额 20.60%, 排名市场靠前,其中现金类定向增发项目 68 单,主承销规模人民币 1,155.64 亿元,市场份额 20.93%,排名市场靠前。公司债务融资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 先地位,共承销债券 3,555 只,排名同业靠前。承销规模合计人民币 15,785.81 亿元, 同比增长 0.93%,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 6.32%,排名市场靠前 ; 占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 14.74%,排名同业靠前。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人 民币 14,177.92 亿元,包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 为人民币 5,033.07 亿元、9,144.85 亿元,资管新规下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 (不包括养老业务、公募大集合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份额约 16.13%,排名行业靠前。
3.5.2 中小型券商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
本土中小券商而言,券商资本金的增厚有利于各项业务的拓展。各家券商 把增加资本金作为提升自身业绩以及抗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甚至是首要的一 种手段。例如跨部门的项目、渠道、研究、声誉等资源的共享使具有很好协同 效应的大型券商容易胜出;收入规模的收缩、成本刚性显现,小规模券商将承 受更大的成本压力。这些均需要丰厚的资本金作为支撑。且强大的资金能力也 券商推进激励政策、吸引人才获得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在券商业务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很多券商在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两大传 统业务突破口较少,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而自营与团队理 念和行情节奏息息相关,而券商在这一业务范围内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制度相 对灵活。但一旦自营成为一家券商盈利的主要来源,也可能意味着公司业绩会 出现忽上忽下波动。
从2022年的经营业绩来观察,对自营调整是中小券商业绩改善的胜负手, 2022 年一季度,受市场行情及相关行业债券估值调整压力的多重影响,华西 证券出现一定亏损;但二季度,华西证券通过进一步强化优势业务,及时调整 投资策略,抢抓市场机遇,强化风险管理,利息收入二季度比一季度大幅增长,投资收益也实现减亏,营业收入呈现环比较快增长、同比降幅收窄的良好态 势,二季度得以扭亏为盈。东北证券虽然自营业务在前三季度持续亏损,但是 在二季度和三季度积极把握机遇,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巩固优势业务创收能 力,通过其他业务实现整体盈利。国元证券,天风证券,2022 年二季度,三 季度积极调整投资结构,严控投资风险,证券投资损失有所减少,实现扭亏为 盈。 从整体的调整方向来说,上述券商自营业务的调整主要有几个方向,自营 业务通过减少权益趋势头寸转向稳定、中性,先是稳定性较高的固收类配置, 更主要是场外衍生品业务等非方向性业务,带动券商自营业务走向资本中介 化、产品化,推动投资业务风险中性,实现业绩稳定,熨平波动率。
卖方研究所历来是券商成本投入最大的业务之一,以往均由具有资金实 力的大型券商主导,建立维护自己的研究所。但近年来中小券商也加码入局, 主要是考虑到研究所最容易花钱出效果的,虽然短期支出压力大但长期基本 实现盈亏平衡,更重要的是有品牌效应也可以带来机构客户。无论是经纪业务 拓展向财富管理还是资产管理业务都需要研发团队的支持。同时市场强调投 研一体化,增加投顾服务。而当前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大大降低了的券商获得 资本金的难度。中泰证券、天风证券到现在势头凶猛的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 都是此项发展成功的范例。 当前经纪业务利润已趋近保本线,佣金持续下滑对于券商行业都有负面 影响。券商一般会按照目标客户的资产规模进行细分,并对每个层级的客户采 取差异化特征与市场竞争策略。顶尖主经纪商多是大型综合投行。中型主经纪 商同样能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并且可依据客户需求灵活定制相应的业务 模块,此外在咨询、分销等增值业务上能力突出。而小型服务商和精品服务商 业务范围往往不够全面,仅提供交易、清算、托管等一到两项职能,并在资本 引介、业务咨询、技术研发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因此对于客户群体 不同、资金规模不同,业务策略也不相同。
随着居民加速拥抱财富管理,和 A 股机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炒股的难 度在不断增加,近几年投资者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发生了变迁。另外为提高 经纪业务客户粘性,不少中小券商参考大型券商向财富管理转型。如华泰证券通过客户分析评价系统,借助 CRM 系统等技术平台,将各项服务措施整合, 构建起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投资、融资、财务顾问及研究服务等方 面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华安证券的增长则更具有创新性,主要得力于其自主研 发的交易系统,专门服务于从事量化交易的私募,交易量已初成规模。可以看 出,各类券商均通过结合自身优势加之新手段获取客户流量,但获取目标并非 泛泛,尤其对中小券商则更需要有针对性。 互联网的作用除了网络平台外,另一个深入日常的便是券商微信公众号, 目前,抖音,视频号也成为服务客户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更好方便服务客户。 同时也进行了品牌宣传,加大品牌认知度进而导入新客户。抖音,微信上庞大 的流量,也是券商在此处进行营销展业的主要考量,扩大品牌影响力。
市场开放也增加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推陈出新,创新业务方面,资本实力雄 厚、风控稳健的大型券商将更受益。如广发证券积极布局科技金融,在扩充金 融科技研发团队的同时,加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化、客户终端等方向 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为科技金融方向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但对中 小券商而言,目前多数还是对于传统业务依赖严重,创新业务拓展有限。中小 券商在资本实力、人员素质以及综合竞争能力同质化情况下,很难有所突破, 且风险承受能力也明显偏弱。但仍有券商寻找到合适公司自己的创新模式。 例如浙商证券设立 FICC 事业部,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做大做强固定收益 投资、销售、交易、做市,积极扩大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大宗商品等投资品 种,参与黄金租赁、CDS 等新业务,力争形成传统业务、销售交易、投顾业 务和新业务的多元收入结构。而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中小券商中的德邦证券格 外引人注目,2016 年德邦证券以 37 单的发行数量和 658.32 亿元的发行规模 位居企业 ABS 首位。而 2015 年,德邦证券还仅仅发行 10.79 亿元,可以说是 规模增长速度令人惊讶。德邦证券增长之所以遥遥领先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有 关。从其发展模式来看,德邦证券目前主要依托入股的蚂蚁金服旗下公司开展 资产证券化业务。而其除了券商传统四大业务之外,拓展海外、直投、融资租 赁等创新业务,尤其融资租赁业务也一直作为海通的特色,助力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投资者衡量股价应先进行财务分析
进行股票投资的投资者在研究如何衡量股价以前,应先了解发行公司财务报表。不论买卖股票的动机,是从事投资或进行投机;不论从事交易的方式,为长线或短线交易,至少应知晓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上面各项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果能进一步进行简单的财务比率分析,那就更能了解发行公司的营运情况、财务情况及盈利情况了。
从传统股票投资学的定义看,股价即为发行公司“实质”的反映,而发行公司的实质,就是它的营运情况。财务情况及盈利情况,最直接最方便的办法,便是从发行公司的财务分析着手。
了解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及其股票价格涨落的影响,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股票投资的财务分析,就是投资者通过对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解释,借以了解该公司的财务情况。经营效果,进而了解财务报告中各项的变动对股票价格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最终作出投资某一股票是否有利和安全的准确判断。因此,财务分析是基本分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从这三种表中应着重分析以下四项内容:
(1)公司的获利能力。公司利润的高低、利润额的增长速度是其有无活力、管理效能优劣的标志。作为投资者,购买股票时,当然首先是考虑选择利润丰厚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分析财务报表,先要着重分析公司当期投入资本的收益性。
(2)公司的偿还能力。目的在于确保投资的安全。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看其有无能力偿还到期债务,这一点须从分析、检查公司资金流动状况来下判断;二是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这一点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不同权益项目之间的关系、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检测的。
(3)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即进行成长性分析,这是投资者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4)公司的经营效率。主要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项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以检测股票发行公司各项资金的利用效果和经营效率。
总之,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分析公司的收益性、安全性、成长性和周转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分析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告三大主要财务报表之一,选用适当的方法和指标来阅读,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对于一个理性的或潜在的投资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1.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
报表中的“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则应对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口径进行调整,填入报表中的"年初数"栏内。
2.报表其他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资金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
“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
“坏账准备”项目反映企业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应收补贴款”项目反映企业应收的各种补贴款。
“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的款项。
“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期分期摊销的费用。企业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应在本表“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不包括在该项目数字之内。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在清查财产中发现的尚待转销或作其他处理的流动资产盘亏、毁损扣除盘盈后的净损失。
“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的实际成本。“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长期投资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应在流动资产类下“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单独反映。
“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累计折旧”项目反映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原价及累计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产权尚未确定之前,其原价及已提折旧也包括在内。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价并应在本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另行反映。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净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
“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和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未完建筑安装工程已经耗用的材料、工资和费用支出、预付出包工程的价款、已经建筑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等。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在清查财产中发现的尚待批准转销或作其他处理的固定资产盘亏扣除盘盈后的净损失。
“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原价扣除摊销后的净额。
“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摊销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反映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
“递延税款借项”项目反映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企业,尚未转销的递延税款金额。
“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下的借款。
“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企业为了抵付货款等而开出、承兑的尚未到期付款的应付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或接受劳务等供应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收收款”项目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货款。
“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应付和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如应付保险费、存入保证金等。
“应付工资”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
“应付福利费”项目反映企业提取的福利费的期末余额。
“未交税金”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各种税金(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以“-”号填列)。
“未付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给投资者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利润(多付数以“-”号填列)。
“其他未交款”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除税金、应付利润以外的各种款项(多交数以“-”号填列)。
“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交付的各项费用。
“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除上述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上的借款本息。
“应付债券”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债券的本息。
“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期末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在采用补偿贸易方式下引进国外设备,尚未归还外商的设备价款;在融资租赁方式下,企业应付未付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及住房周转金等。
“其他长期负债”项目反映除上述长期负债项目以外的其他长期负债。上述长期负债各项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在本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内另行反映。
“实收资本”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总额。
“资本公积”项目和“盈余公积”项目分别反映企业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
3.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向人们揭示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即资产的总规模及具体的分布形态。由于不同形态的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质量作出一定的判断。
把流动资产(一年内可以或准备**为现金的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强的货币资金、债权、短期投资等)与流动负债(一年内应清偿的债务责任)联系起来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的短期债权人尤为重要。
通过对企业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及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可以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及举债能力(潜力)作出评价。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越大,企业清偿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进一步举借债务的潜力也就越大。
通过对企业不同时点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可以肯定地说,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时点)的资产负债表对信息使用者的作用极其有限。只有把不同时点的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同样,将不同企业同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对比,还可对不同企业的相对财务状况作出评价。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比较,可以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作出评价。如可以考察资产利润率,运用资本报酬率、存货周转率、债权周转率等。
4.阅读资产负债表,了解企业的资金实力
游览一下资产负债表主要内容,你就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的总额及其内部各项目的构成和增减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企业总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而它的增减变化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当企业股东权益的增长幅度高于资产总额的增长时,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有了相对的提高;反之,则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负债的大规模上升,进而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在相对降低、偿还债务的安全性亦在下降。
5.阅读资产负债表,分析企业的大额红字项目
对资产负债表的一些重要项目,尤其是期初与期末数据变化很大,或出现大额红字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分析,如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固定资产、有代价或有息的负债(如短期银行借款、长期银行借款、应付票据等)、应收账款、货币资金以及股东权益中的具体项目等。例如,企业应收账款过多占总资产的比重过高,说明该企业资金被占用的情况较为严重,而其增长速度过快,说明该企业可能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或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结算工作的质量有所降低。此外,还应对报表附注说明中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其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又如,企业年初及年末的负债较多,说明企业每股的利息负担较重,但如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较好的盈利水平,说明企业产品的获利能力较佳、经营能力较强,管理者经营的风险意识较强,魄力较大。再如,在企业股东权益中,如法定的资本公积金大大超过企业的股本总额,这预示着企业将有良好的股利分配政策。但在此同时,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货币资金作保证,预计该企业将会选择送配股增资的分配方案而非采用发放现金股利的分配方案。
另外,在对一些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时,还要结合行业的特点进行。就房地产企业而言,如该企业拥有较多的存货,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存在着较多的、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基地和项目,一旦这些项目完工,将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6.阅读资产负债表,收集财务数据
对一些基本财务指标进行计算,计算财务指标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如净资产比率;直接从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中取得,如销售利润率;同时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部分来源于企业的账簿记录,如利息支付能力。
7.阅读资产负债表,判断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合理
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有:
净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偿债安全性,它的倒数即为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的高低与企业资金实力成正比,但该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该指标一般应在50%左右,但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而言,该指标的参照标准应有所降低。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一般该指标应超过75%为好。该指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股益)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8.阅读资产负债表,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
反映企业偿还债务安全性及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指标应保持在2:1的水平。过高的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
(1)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2)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
(3)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款、债券等方式筹得的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但就总体而言,过高的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弱。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了一部分变现能力(流动性)很弱的存货及待摊或预付费用,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人们都用这个比率来予以测试,因此该比率又称为“酸性试验”。在通常情况下,该比率应以1:1为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比率(包括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还须根据行业特点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9.阅读资产负债表,计算股东的权益
反映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的指标主要有: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股本总额×股票面额)
该指标说明股东所持的每一份股票在企业中所具有的价值,即所代表的净资产价值。该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股票市价的合理与否。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每一股股票所代表的价值就越高,但是这应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区分,因为,每股净资产比重较高可能是由于企业在股票发行时取得较高的溢价所致。
10.阅读资产负债表,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述这些指标是单一的、片面的,因此,就需要你能够以综合、联系的眼光进行分析和评价,因为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指标的高低往往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矛盾。如企业净资产比率很高,说明其偿还期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同时就反映出其财务结构不尽合理。你的目的不同,对这些信息的评价亦会有所不同,如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财力结构是否健全合理;相反,若你以债权人的身份出现,他就会非常关心该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最后还须说明的是,由于资产负债表仅仅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信息,因此你要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必须结合财务报告中的其他内容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析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根据有关规定,股份制企业中的各上市公司必须公告其年度报告,其中,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公告内容。
1.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填列
“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企业销售商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
“营业成本”反映企业已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
“销售费用”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应由主营业务负担的各项销售费用。如广告费。
“管理费用”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财务费用”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般财务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及金融机构手续费。
“进货费用”反映商业企业在进货过程中发生的应当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物、保险费等。
“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应由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负担的税金,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营业税金。
“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以上“1项-2项-3项-4项-5项-6项-7项”的合计数。
“其他业务利润”反映企业除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和扣除其他业务成本及应负担的费用、税金后的净收入(如为净支出应以“-”号表示)。
“营业利润”反映“主营业务利润项+其他业务利润项”之和。
“投资收益”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得取的收益,其中包括分得的投资利润、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以及认购的股票应得的股利等。
“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业务经营以外的收入和支出。
“利润总额”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所以,利润总额指“10项+11项+12项的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合计数。
“年初未分配利润”应与上年利润分配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本年实际数一致。
“上年利润调整”反映企业年度结账时发现前年度的会计处理上有误需调整的损益。如:本年一结账,审核发现上年度销售费用少汇或多记××元,因此,要进行上年利润的调整。如减少利润用负号表示(注:按新制度此项已取消,为方便读者理解上市公司历史年度的财务数据起见,予以保留)。
“公积金转入数”反映企业按规定公积金弥补亏损以及用公积金分配的股利数。
“可分配利润”反映企业可用于最后分配的利润。
“应交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税率正常情况下为25%。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反映企业按规定比例从税后利润提取的公积金。
“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反映企业最后用于股东分配的利润。
“已分配优先股股利”项目反映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股利。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股东会议决议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金。
“已分配普通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股东会议决议,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反映本年企业未分转入下年待处理的利润。
2.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分析要点
根据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数据,并结合年度报告中的其他有关资料,特别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资料,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和分析:
(1)从总体上观察企业全年所取的利润大小及其组成是否合理。通过将企业的全年利润与以前利润比较,能够评价企业利润变动情况的好坏。通过计算利润总额中各组成部分的比重,能够说明企业利润是否正常合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应是其利润总额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比重应是*高的,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相对来讲比重不应很高。如果出现不符常规的情况,那就需要多加分析研究。
(2)通过对企业毛利率的计算,能够从一个方面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小。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如果企业毛利率比以前提高,可能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企业存货周转率未减慢的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应该有所增加;反之,当企业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则应对企业的业务拓展能力和生产管理效率多加考虑。
(3)可通过有关比率指标的计算,来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报酬。
3.计算每股收益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普通股每股在一年中所赚得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额
上列公式中,根据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主要为普通股以及每股面值为一元的情况,可直接以税后利润除以平均股本总额来计算,此时,这一指标即为“股本净利率”。每股获利额常被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评估股票投资的风险。如果企业的每股获利额较高,则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从而投资于该企业股票风险相对也就小一些。应该指出,这一指标往往只用于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动,而很少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因为不同企业由于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的不同会使这一指标产生较大的差异。
4.计算市盈率
市盈率是一个被用来评价投资报酬与风险的指标,作为对每股获利额指标不足的一种弥补。在本书“股票的估值”一章中有详尽的介绍。
5.股利发放率
这一指标反映企业的股利政策。其计算公式为:
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获利额
这一指标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是作为短期投资还是中长期投资而定。一般地,若作为短期投资,则应选择股利发放率比较高的股票;若作为中长期投资,则应选择股利发放率不是很高的股票,因为这预示着该企业正在把资金再行投入企业,从而将使其未来的利润增长具有较大的动力,并将使未来的股票价格上涨。
6.股利实得率
这是一个反映股票投资者的现金收益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股利实得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这一指标往往为那些对股利比较感兴趣的投资者所注意,对这些人而言,股利实得率较高的股票自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最后,要注意将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有关数据与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有关数据相对照,看看它们是否符合应有的连带关系。如,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最后的未分配利润额是否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额相一致;年度内各项利润分配数是否与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各项利润分配数相一致;本年提取的公积金数额是否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公积金增加数额相一致,等等。若发现这些数据之间无法核对,就说明报表中的许多资料有错误甚至是失实了,这时就需要慎重决策。
分析现金流量表
一个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入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其支付股利、偿还债务的能力,还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投资者、债权人在关心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净收益率等资本增值和盈利能力指标时,对公司的支付、偿债能力也应予以关注。
在其他财务报表中,投资者只能掌握企业现金的静态情况,而现金流量表是从各种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变化及各种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占企业现金流量总额的比重等方面去分析的,它反映了企业现金流动的动态情况。因此,投资者在研究现金流量表时,与其他财务报表结合起来分析,就会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一企业。
1.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含义
阅读现金流量表,首先应了解现金的概念。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库存现金是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一般就是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项目的内容。准确地说,则还应剔除那些不能随时动用的存款,如保证金专项存款等。现金等价物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项目中符合以下条件的投资:
(1)持有的期限短。
(2)流动性强。
(3)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
(4)价值变动风险很小。
在我国,现金等价物通常是指从购入日至到期日在三个月或三个月以内能转换为已知现金金额的债券投资。例如,公司在编制2009年中期现金流量表时,对于2009年6月1日购入2006年8月1日发行的期限为三年的国债,因购买时还有两个月到期,故该项短期投资可视为现金等价物。
现金流量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每一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又分别揭示流入、流出总额,使会计信息更具明晰性和有用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购销商品、提供和接受劳务、经营性租赁、交纳税款、支付劳动报酬、支付经营费用等活动形成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在权责发生制下,这些流入或流出的现金,其对应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不一定是本会计年度,但是一定是在本会计年度收到或付出。如收回以前年度销货款,预收以后年度销货款等。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其营销能力、收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回避风险能力等相结合的综合体。由于商业信用的大量存在,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能否真正实现收益,还取决于公司的收现能力。了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助于分析公司的收现能力,从而全面评价其经济活动成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偿还债务等收到和付出的现金。
其中,“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用现金支付的全部借款利息、债券利息,而不管借款的用途如何,利息的开支渠道如何,不仅包括计入损益的利息支出,而且还包括计入在建工程的利息支出。因此该项目比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更能全面地反映公司偿付利息的负担。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以及取得和收回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各种股权与债权投资等收到和付出的现金。
其中,分得股利或利润、取得债券利息收入而流入的现金,是以实际收到为准,而不是以权益归属或取得收款权为准的。这与利润表中确认投资收益的标准不同。例如,某上市公司投资的子公司本年度实现净利润500万元。该上市公司拥有其80%的股权,按权益法应确认本年度有投资收益400万元。但子公司利润不一定立即分配,而且不可能全部分完(要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如果该子公司当年利润暂不分配付讫,就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该上市公司。该上市公司当然也就不能在当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将此项投资收益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反映。公司投资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往往反映了其为拓展经营所作的努力,可以从中大致了解公司的投资方向,一个公司从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中获得现金是为了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现金不流出,是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投资活动一般较少发生一次性大量的现金流入,而发生大量现金流出,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往往是正常的,这是为公司的长远利益,为以后能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和稳定的现金流入打基础的。当然错误的投资决策也会事与愿违。所以特别要求投资的项目能如期产生经济效益和现金流入。
2.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表的净利润相差的原因
靠前个原因是影响利润的事项不一定同时发生现金流入、流出。
有些收入,增加利润但未发生现金流入。
例如,一家公司本期的营业收入有8亿多元,而本期新增应收账款却有7亿多元,这种增加收入及利润但未发生现金流入的事项,是造成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有的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未及时做好应收货款及劳务款项的催收与结算工作,也有的上市公司依靠关联方交易支撑其经营业绩,而关联方资金又迟迟不到位。这些情况造成的后果,都会在现金流量表中有所体现,甚至使公司经营活动几乎没有多少现金流入,但经营总要支付费用、购买物资、交纳税金,发生大量现金流出,从而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使公司的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应收账款迟迟不能收回,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所确认收入的风险问题。
有些成本费用,减少利润但并未伴随现金流出。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只是按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要求将这些资产的取得成本,在使用它们的受益期间合理分摊,并不需要付出现金。
第二个原因是对现金流量分类的需要。
净利润总括反映公司经营、投资及筹资三大活动的财务成果,而现金流量表上则需要分别反映经营、投资及筹资各项活动的现金流量。
例如,支付经营活动借款利息,既减少利润又发生现金流出,但在现金流量表中将其作为筹资活动中现金流出列示,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反映。又如,转让短期债券投资取得净收益,既增加利润又发生现金流入,但在现金流量表中将其作为投资活动中现金流入列示,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反映。
上述两点是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其实也是现金流量表附注中要求披露的内容。利润表列示了公司一定时期实现的净利润,但未揭示其与现金流量的关系,资产负债表提供了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与期初的增减变化,但未揭示其变化的原因。现金流量表如同桥梁沟通了上述两表的会计信息,使上市公司的对外会计报表体系进一步完善,向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更全面、有用的信息。
分析财务状况变动表
1.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
它是反映企业在年度内流动资产的来源和运用情况及各项流动资金的增加或减少情况。本表的特点是:表左方反映流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右方反映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减情况。
“本年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实现的利润(如为亏损用“-”号表示)。
“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累计提取的折旧。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累计摊入成本、费用的无形资产以及开办费、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递延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盘亏”项目反映企业经批准在营业外支出列支的固定资产盘亏减去盘盈的净损失。
“清理固定资产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由于出售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发生的净损失。
“小计”项目是以上五项的相加合计数。上述为“流动资金”来源中属不减少企业流动资金的费用和损失的"本年利润"中的流动资金。
“其他来源”反映利润以外的其他可增加流动资金的来源。它包括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增加长期负债等。
“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反映企业年度内清理固定资产发生的变价收入、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收入以及因固定资产损失而向过失人或保险公司收回的赔偿款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
“增加长期负债”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长期负债累计增加数。
“收回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收回的长期投资累计数。
“对外投资转出固定资产”项目和“对外投资转出无形资产”项目分别反映年度内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累计数。
“资本净增加额”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追加的资本累计数。包括追加的股本、超面额发行股票溢价以及提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企业按照规定程序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而发还股款收购股票应自本项目内扣除。
流动资金来源合计数是由“小计项+其他来源项”的合计数。
“应交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应交纳的所得税。
“提取盈余公积金”反映企业按规定比例从税后利润提取的公积金。企业提取的公益金也在此科目下核算。
“已分配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已分配的股利累计数。
“利润分配小计”是“应交所得税项+提取盈余公积金项+已分配利润项”之和。
“购建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净增加额”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增加固定资产净值和建造固定资产而支出的资金累计数。
“增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年度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增加累计数。
“偿还长期负债”反映企业已偿还的长期负债额。
“增加长期投资”反映企业本年度长期投资的增加额。
“其他运用小计”反映“购建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净增加额项+增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项+偿还长期负债项+增加长期投资项”的合计数。
“流动资金运用合计”反映“利润分配小计项+其他运用小计项”的合计数。
“流动资金增加净额”是指“流动资金来源合计”减去“流动资金运用合计”的净值。
此外,对那些不涉及营运资金的变化但属于企业重大理财活动的业务,也应当在财务状况变动表中予以列示。
2.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作用
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从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右半部分,可以了解企业经过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后营运资金的变动结果及其分布,从而确定该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是“恶化”了还是“好转”了。例如,1994年度某企业的营运资金,年末比年初净增加1 036.1万元。这对所有者权益(期末)为3 396.1万元,资产总额为4 121万元(期末)的企业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营运资金状况好转的迹象。
一般而言,企业保持适应规模的货币资金有利于保持其营运资金状况处于较好的状态,但如果货币资金过多,则应进行具体分析:如果是因为季节性、临时性的原因导致的货币资金余额较多,则属正常;但如果是由于企业对货币资金运用不当所致则企业应从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多下工夫。从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左方,可以分析企业当期营运资金的增加(来源)因素及其使用方向。
其中,营运资金来源中,经营活动提供的营运资金(以“本年净利润”为基础进行的调整)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对营运资金的“贡献”。在企业处于正常的经营状态下,这部分营运资金来源应占总营运资金来源的相当大的比重。企业的理财活动对营运资金的“贡献”则体现在“其他来源”中。在企业的初建和经营活动开始初期,这部分来源应构成营运资金来源的较大比重。
此外,其他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理财能力与财务风险,这部分来源越多,企业经营者的理财能力相对越强,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加大。至于营运资金运用,则反映了企业当期的营运资金使用方向,其中,“利润分配”反映了“企业在利润分配”方面对营运资金“支出规模”的影响,“其他运用”则主要反映了企业的投资活动对营运资金的运用。企业在这方面运用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后劲及发展方向。当然,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分析,除对其本身进行分析外,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他会计资料进行。
如何辨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靠前次被骗,可能是疏忽;反复被骗,就需要检讨自己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转型的市场经济中,幻想财务造假的消失,是非常不现实的。如何辨别财务造假?综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常识,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反常收入、尤其是关联交易,现金流状况,应收账款情况,重要财务指标的连续性等。
1.常识
常识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投资者识别造假的主要途径。比如,在电脑制造业,多年以来,整个行业的平均税后利润率为5%左右,较好的公司戴尔可以达到6%,在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公司是联想,税后利润率一般为3%,这些都是可信的。但有一年,同样从事电脑生产的上市公司“长城电脑”税后利润率达到10%,让人感到惊讶,再仔细看年报,原来公司利润中,超过一半的总利润是来自一次重大的股权转让交易。国内还有一家大型电脑制造公司,规模比联想公司小,业务收入基本上都来自电脑生产,但有一年,其税后利润率却达到这个行业的上限,并大大高于同期的联想。普通投资者看半天报表,也不会找到原因或问题,除了佩服这家公司的水平以外,就要多留一个心眼。比如,今年以手机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获得了惊人的利润,税后利润率高达10%左右,个别公司接近15%。这时候,有兴趣的投资者就要思考一些问题了:这么高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收入是怎么计算的?成本是怎么计算的?营销成本(尤其是巨额的广告投入)是怎么计算的?巨额投入的资本品(如生产手机的设备)如何摊销?回款情况怎么样?这个行业的门槛高不高?如果不高,为什么能不寻常地实现比相近的制造业要高很多的利润率?这么高的利润率能维持多久?如果这些问题都想一想,就能及时发现一些新情况。
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如银行,最需要关注的财务指标不是利润,而是坏账比率。对于银行类上市公司,利润这个指标是既没有什么意义,也很容易被操纵,因为银行的资本金低于10%,银行的总资产是银行资本金的十几倍,银行资产中超过90%是负债(存款),银行必须把大部分存款贷出去,如果银行的贷款中坏账比率稍微提高一点,银行那点可怜的利润或资本金就可能会全部被消灭。中国当前的大环境下,银行的坏账率非常高,官方的说法是25%左右。有些中小股份制银行,确实有很好的运行机制等一些特点,但它们的坏账率不可能偏离总的平均水平。香港学者郎咸平曾预言,如果花旗银行早十几年就进入中国,现在的坏账率不会比国内银行好多少,因为银行贷款的主要客户是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经营不善,还不了钱,难道花旗有更好的办法吗?所以,如果看到一家银行的呆坏账比率只有10%,甚至只有5%或者更低,而且这家银行开展业务的年头并不短,那么作为想要买银行股票的投资者,在为这家银行高兴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是真的吗?”这么低的坏账率到底怎么来的?如果是真的,它能维持多久?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来计算,坏账率是否会增加?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银行的利润再高,都华而不实,哪一天再追溯调整,所有的利润还会一笔勾销。
那些已经被发现财务造假的公司,如银广夏、蓝田股份、东方电子,其从事的业务一般(如银广夏、蓝田股份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东方电子在电网自动控制领域并不是最一流的公司),但它们税后的利润率却曾连续多年达到20%、30%,甚至40%,这样的利润率世界上恐怕只有微软等几家公司才能达到。已经被确认财务造假的美国世界通讯公司,当年的利润率可以比竞争对手(朗讯、SPRINT)高出近一倍,搞得朗讯、SPRINT一头雾水,找不出原因,后来大家发现,原来世界通讯是财务造假的高手。所以,常识对于那些对财务不太了解的投资者,非常重要。
2.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反常收入、尤其是关联交易
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前面列举的两个案例都涉及重大交易,这是很多非法、“灰法”(看似合法,但既不道德,又缺乏合法原则支持)的财务造假最常采用的手段。那些重大交易,表面上大股东或者关联方吃了大亏,但它们最终会大笔地从其他普通投资者手中赚回来。靠重大交易而取得利润,往往不会创造太多的现金流,产生的利润也是一次性的,不会持久。而且,经常搞重大交易的公司,往往对老老实实搞经营已经没有了兴趣,这种染上坏习惯的公司,也很难变成真正的蓝筹公司。
反常收入,关联交易。如果一家公司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一家公司,就需要警惕了。当年的银广夏,取得的惊人利润大部分来自出口,而出口又主要通过一家德国公司完成,事后发现是一场银广厦自编自导的骗局。
3.应收账款
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在增加、或者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速度、平均应收账龄在增加,这往往是公司要出问题的先兆。美国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把某一软件产品卖给客户,按照协议,只要该客户每年向软件公司支付一笔使用费,就可以在未来很多年里使用该软件。这家软件公司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却把未来的软件使用费全部折现处理为当年的收入,把根本还没有收到的未来收入列为应收账款。这种做法是前面提到的所谓“提前计算收入法”,有欺诈投资者之嫌,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利润的产生伴随着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国内一些上市公司经常在年底搞突击销售,最后几天的每天销售额是平时的几十倍,造成大批的应收账款,投资者对这样依靠大量应收账款而实现的收入要格外警觉。
4.重要财务指标的连续性
如果一家公司变化太快,玩“蹦极”运动,一下从连续多年的亏损变成每股1元多的盈利,一下从垃圾股ST变为“绩优成长”,同时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也提前高歌猛进,此时,普通的投资者就要分外留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利润高速成长的背后故事。从成熟资本市场的上百年历史看,“乌鸡变凤凰”的故事确实有,但概率极低,不超过10%。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基本上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很少有重组、突变、“大跃进”出来的。重组文化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一大特点。“重组”出来的财务指标,往往是不连续的,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在不成熟的、只有十多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根据观察,真正“乌鸡变凤凰”的比例很低,不会超过5%。绝大部分“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事后看都是一场闹剧:很多乌鸡暂时打扮成凤凰,但卸了装,还是乌鸡;有些还没卸装的乌鸡,站在凤凰的架子上,到现在还没有下来,它们不是不想下来,而是实在下不来,但随着岁月推移,“鸡老珠黄”,最终要完成高台跳水;真正修成正果的凤凰,到现在可能用十个指头就可以数出来(不要忘记,中国现在有1 300家上市公司,曾经发生的重组故事不下几百起)。乌鸡变不成凤凰,但把乌鸡打扮成凤凰的人却赚了钱,相信乌鸡是凤凰的人却成了真正被煲汤的“乌鸡”。可惜的是,现在的中国股票市场上,这种“皇帝的新装”童话总是在不断上演。乌鸡寄托了太多人发财的梦想。
5.在现实中判断
一般来说,做假是市场经济的顽疾。外国有,我国更不例外,只不过是目的不同,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是善意的做假,有些是恶意的做假。这里要说的是恶意做假,会给价值投资者能带来灭顶之灾,特别是对于似是而非的价值投资者,套进去以后不愿意割肉的朋友,所以说忘记成本是非常的关键。一般来说,判断做假在财务报表上面绝大多数人是没能力发现的,说实话我也没这个能力,因为我不懂财务,就算你是个财务行家,同样也难以发现那些恶意做假。因为恶意做假的大多数会考虑到人们的质疑,所以大多数在财务报表上面是无法分析出来的。你应该明白,做假公司财务部的人都是很专业的财务高手,不至于笨到外行人也能看出来的地步吧。那么怎么办呢?只能在现实中判断,判断公司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横向对比差异,判断地方政府对于该企业的重视程度,判断该企业当家人在地方上的地位或名誉知名度什么的,判断该企业产品在市场的情况,判断庄家、上市公司描述的灿烂前景是不是与股价走势吻合,有没有专业人士对于该企业的公开质疑,上市公司会不会无缘无故地送股,等等。
(1)特别要重视专业人士对于该企业的公开质疑,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一般来说专业人士如果没把握是不愿意也不敢公开质疑的,因为有可能碰上诉讼甚至人身安全问题。所以,如果你持有的股票发现有专业人士的质疑,希望你能在靠前时间卖出,也许你不相信,但我们该相信君子不站于危墙之下的古训。不能有侥幸心理,安全是靠前位的。
(2)与同行业企业的横向对比,比如说曾经的大牛股东方电子就是个做假的公司,公司直接参与炒股票,把炒股票的利润注入上市公司的利润,从财务报告上面你很难判断,因为有假的合同,假的销售收入,假的现金流(其实说起来东方电子的利润还不是假的呢,但自己炒股票是非法的)。如果你能把东方电子的财务报告与其他同行业的财务报告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因为这个行业没那么高的毛利率,那么你就应该注意了。还有那个大牛股蓝田股份同样也是如此,它的财务报告什么都是假的,而且毛利率大大的高于同类上市公司,这就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如果发现走势不对头,就得赶紧卖出。
(3)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说我国的上市公司都是地方上的大企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户,所以地方政府会非常关心和支持,而且恶意做假的公司往往看起来前景特别的好。因为是庄家股的原因,走势也非常的好看,从道理来说,这样的前途无限的公司,地方政府也是相当重视的。在地方报纸上会经常上头条,当家人在当地的知名度应该非常的高。如果不是,那么就值得怀疑。大牛股ST广夏就是那样的情况,地方政府对这家公司表现得无所谓,因为地方政府了解真实情况。
(4)该企业产品在市场的情况,比如蓝田股份说的怎么怎么好的野鸭蛋、饮料产品,按照它们的销售量,应该在大商场里面都有,可是人们却找不到。比如说那个东方电子的销售量,业内人士说他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销售量。比如银广夏,海关方面的数据显示,它没有那么多的出口量。
以上就是东方财富上市公司资料怎么查询?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