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明月镜片怎么样?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广发证券 曹倩雯 张雨露)一、深耕眼镜行业二十载,引领国产光学镜片(一)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经验丰富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公司于2021......

上市公司明月镜片怎么样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西部证券 吴天昊)一、公司是一站式服务体系镜片品牌企业 1.1 公司历史沿革:光电起家,2006年完成转型 公司创立多年,研发技术成熟且完善。接下来具体说说

你买得明月镜片是什么系列呢?(明月科普)明月镜片是国内较好的吗?

上市公司明月镜片怎么样?

你买得明月镜片是什么系列呢?(明月科普)

明月镜片是国内较好的吗?

明月镜片分电商版本跟实体版本吗?明月镜片有副线吗?

明月镜片为啥有不同的防伪LG?

我不敢说明月镜片是国内较好的,但他一定是最有钱的,资本的力量,上市公司,小鲜肉代言……(防蓝光产品不想推荐,其他的没毛病。

明月镜片分电商版本跟实体版本这个事看地区,深圳这边明月镜片主要做的3家不同代理商,然后分不同系列。入行多年我也没分辨出哪个更耐磨(定制产品除外)

3明月镜片不存在副线这个说法!目前有:箭牌,卡伯尔,锐朋。 e人e镜,这几个都不属于副线,只能说各大代理商定的系列不一样。

明月镜片有不同的防伪:也是每个代理商系列不一样防伪标识就不一样。定制产品还有更多的防伪标识,

上市公司明月镜片怎么样?

镜片之间大体有什么区别?

答:其实都一样

E人E镜供应电商,品牌系列只是区分不同销售渠道,各个地区系列都有所不同,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仅有包装的区别。有区别的是镜片的功能性,例如日常通用、防蓝光、变色等等

这个问题我觉着本来没有必要非要发一篇文章来说事,但是不止有一个顾客朋友问我系列有什么区别,存在哪个系列好坏区分与否,我就觉着必须要做一下说明。以免让某些人总拿这些系列当噱头来营销自己!!

中国增速超越全球,明月镜片:国产镜片龙头,近视防控打开空间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广发证券 曹倩雯 张雨露)

一、深耕眼镜行业二十载,引领国产光学镜片

(一)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经验丰富

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公司于2021年在深交所顺利上市,深耕眼镜行业二十余载,以“夺取中国镜片靠前品牌”为主要发展战略,连续多年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上市公司明月镜片怎么样?

目前,公司已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及一站式服务体系,业务布局全面,完整覆盖镜片、镜片原料、成镜、镜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环节。

与此同时,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2008年,自主研发KR超韧镜片,获得国家专利,2014年,自主研发1.71非球面镜片,解决行业技术困境,2021年,推出轻松控系列离焦镜片,聚焦于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

上市公司明月镜片怎么样?

股权结构稳定集中,实际控股人为谢氏家族。

公司靠前大股东为上海明月实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5.09%。该公司股权由谢公晚、谢公兴、曾少华三人共同持有,其中,谢公晚与谢公兴二人系兄弟关系,曾少华系谢公晚妹妹的配偶。

此外,三人均直接持有部分公司股份,谢公晚直接持有公司2.45%股份,曾少华直接持有公司1.22%股份,谢公兴直接持有公司2.45%股份,且间接通过志明管理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谢公晚、谢公兴、曾少华三人总计持有公司超过60%的股权,谢氏家族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上市公司明月镜片怎么样?

管理层均从业多年,经验丰富。

公司实控人、董事长谢公晚先生早期从事于镜片零售行业,于2002年成立明月光学公司,进军镜片制造行业,曾任明月实业执行董事、明月光电董事长,2019年至今任明月镜片董事长,具有丰富的行业认知与前瞻的布局眼光。

核心管理层结构稳定,谢公兴、曾哲、王雪平先生均就职于明月光电公司多年,深耕眼镜行业,具有充足的企业经营及管理经验。

(二)营收增长稳健,利润持续高速增长

公司营收近年来增长稳健,利润增长幅度较高。

2017-2022年间,公司营收从4.26亿元上升至6.23亿元,CAGR为7.9%;归母净利润从0.17亿元上升至1.36亿元,CAGR为51.6%。

2020年,由于眼镜行业以线下消费场景为主,在当年受到较大冲击,明月镜片当年营收同比增速为负,净利润同比增速出现明显下降,但受益于公司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优秀的产品推广能力,公司营收与利润于21年实现快速恢复。

截至2023年Q1,公司营收为1.72亿元,同比增长26.0%;归母净利润为0.35亿元,同比增长58.5%,业绩表现亮眼。通过专业的品牌形象、不断沉淀的技术优势以及强大的渠道覆盖力,明月有望持续与小企拉开差距,抢占份额。

分产品看,镜片业务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

公司收入主要由镜片、原料、成镜、镜架四部分业务构成,其中,镜片业务为公司最核心的业务。2022年,镜片销售收入为4.78亿元,同比+5.63%,占比高达76.69%。

原料销售、成镜销售收入分别为0.89亿元、0.49亿元,占比分别为14.31%、7.79%,其中原料销售业务发展迅猛,同比+44.93%;成镜销售业务则呈现下降趋势,同比-12.63%。此外,镜架销售对公司收入贡献程度较低,收入为0.03亿元,仅占比0.51%。

分地区看,公司以国内销售为主。

2022年公司国内营收5.73亿元,占比91.92%,同比+6.51%;国外营收0.50亿元,占比8.08%,同比+32.96%。近年来,公司始终以国内市场为核心,境内销售收入不断增长,2022年国内销售占比虽略有降低但仍占据主体地位。

其中,国内主要收入来源为华东区域,2020年占比超过50%;华中地区为第二大境内销售区域,占比超过10%;华北、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区域销售占比皆低于10%。

利润率稳定提升,盈利情况良好。

2017-2022年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9.01%/44.34%/50.88%/54.95%/54.69%/53.97%,整体上升趋势明显。2023Q1毛利率水平环比提升明显,达到56.13%。

高毛利水平主要受益于公司全面战略升级、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原料端自供比例较高。

2017-2023Q1公司净利率水平为5.09%/8.21%/14.58%/15.11%/15.93%/23.76%/22.09%,近年来出现大幅提升。

公司各项费用率整体维持较为稳健,其中,销售费用率持续处在较高水平,主要系公司重视新品营销,加大费用投放。

二、眼镜市场持续扩容,中国增速超越全球

(一)眼镜市场稳定增长,中国增速超越全球平均

全球眼镜市场持续扩张,镜片为其中最大的细分市场。受人口增长、老龄化、近视低龄化、城市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全球眼镜需求将持续增长,眼镜行业市场规模仍有扩张空间。

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15-2021年全球眼镜市场规模从1183亿美元提升至1249亿美元,期间CAGR达0.9%,主要系2020年消费场景受损,行业增速转负。

从21年数据来看,镜片为眼镜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超过40%。镜框、太阳镜、隐形眼镜市场则排在第二、三、四位。预计21年后眼镜行业重回稳定增长通道,22年全球眼镜市场规模约1220亿美元,到2025年有望达到约1562亿美元,期间CAGR预计达8.6%。

我国眼镜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我国眼镜零售市场规模802亿元,2017-2020年CAGR为3.13%,超越全球增速。其中,镜片市场仍为最大的细分市场,2020年规模达284亿,占比达35.40%。

我国镜片销售呈量、价齐升趋势,2016-2019年我国镜片零售量CAGR达2.8%,期间单价CAGR达1.4%。20年镜片行业量、价皆短暂受到疫情影响,预计21年及后续年份消费持续复苏,行业有望重回快速增长态势。

2024年我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其中镜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3亿元。

(二)上游树脂原料依赖进口,中游外资品牌占据优势,下游销售以线下为主

眼镜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向中游提供树脂、玻璃、光学添加剂、模具等原料和设备。

中游生产厂商负责镜片和镜架的生产,并承担材料、技术、光学性能研发工作,同时向下游商家提供设备加工、销售及视光培训支持。

下游负责对接各类终端客户,主要由线上电商平台、零售眼镜店、医院渠道等为客户提供验光配镜等专业服务。

上游镜片原料生产壁垒高,依赖进口。

镜片原材料主要有树脂、PC、玻璃、水晶等,其中树脂为近年使用最普遍的材料,较传统材料有轻便廉价、性质稳定、不易破碎等优势。树脂镜片生产过程涉及光学、结构物理、有机化学等多项复杂专业。

其中,预聚物的生产以及聚合固化为镜片生产的关键性步骤,该步骤工序复杂、精密度高、技术难度较大。

目前日、韩等国高折射率镜片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然而我国树脂镜片自主生产多为低折射率,暂时无法实现对新材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国内企业对于高折射率镜片的进口依赖程度较高。

中游镜片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2021年我国镜片销售额CR10为82.8%,前两大国际厂商卡尔蔡司、依视路市占率均超20%,本土厂商万新、豪雅、明月分别占8.7%、6.3%、6.1%,与头部国际企业差距较大,但正处于加速成长时期。

镜片销售量CR10为64.8%,万新、明月以15.2%、10.1%的份额领跑行业。外资厂商品牌效应显著,定位高端,平均客单价高于国内厂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复苏升级,龙头品牌皆开始定位中高端,坚持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

仅靠价格战获取优势的低端厂商开始逐步退出,小企持续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下游销售以线下渠道为主,医学渠道兴起。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消费者选择连锁眼镜零售店渠道购买眼镜的比例为58.20%,选择普通眼镜零售店的比例为10.90%,主要系线下门店可满足消费者科学验光和试戴体验的要求,其中疫情对普通眼镜零售店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大型眼镜连锁零售商因供应链完备、交付周期较短,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受影响程度相对较低;消费者选择电商渠道的比例为10.60%,主要系电商渠道眼镜产品售价相对低廉;消费者选择医学渠道的比例为20.30%,主要系医院配镜中心与眼科诊所等医学渠道具有高门槛、专业化的优势。

为应对来自电商与医院渠道的竞争压力,传统镜片零售商家正向眼视光专业化与线上线下零售一体化积极转型。

三、政策加码近视防控,离焦镜大有可为

(一)主流近视防控方式差异较大,离焦镜以外资为主

主流近视防控方式差异明显。 除近视手术外,当前主流近视防控手段包括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离焦框架镜三种。

其中,角膜塑形镜通过夜间佩戴的方式,采用特殊设计对角膜进行塑形矫正;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需要在每日睡前滴入眼内,以增加眼底脉络膜的供血,从而抑制近视加深;离焦框架镜无需与眼球进行直接性接触,仅采用特殊的光学设计来控制图像在眼中的投影位置。

相较其它两种方法,离焦镜具有使用方式简单、适用人群广泛、价格相对较低、销售渠道多样等众多优势。

离焦镜市场以外资品牌为主。 2011年,德国蔡司首次推出成长乐,将离焦镜片引入我国市场,目前我国离焦镜市场上品牌众多,主要市场份额由德国蔡司、日本豪雅、法国依视路三大海外品牌占据,国产品牌市占率与进口品牌相比较低。

产品间临床实验效果差距主要来源于镜片的技术、材料、折射率三大方面,当前明月镜片近视防控效果领跑同类产品。从价格端来看,外资离焦镜产品普遍聚焦于3000元及以上价格带,而国产品牌则聚焦3000元及以下价格带。

(二)渗透率仍低,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近视防控产品渗透率仍低,其中离焦框架镜高于角膜塑形镜。 2011-2020年间,我国大陆地区8-11岁青少年角膜塑形镜渗透率从0.12%提升至1.26%,期间提升较快。

相较于香港、台*地区2018年已经高达9.7%、5.4%的渗透率而言,我国大陆地区仍处于普及阶段。

截至2022年,我国离焦框架镜渗透率不足5%,略高于角膜塑形镜。

鉴于对比角膜塑形镜,离焦镜具有价格更便宜、适用人群更广泛、获取渠道更便捷等多个特点,预计未来渗透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近视呈现出低龄化,近视防控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结果表明,全国罹患近视人数从2012年4.5亿增加至2020年的7.1亿,CAGR达5.9%,增长速度较快。

其中学生群体近视率较高,2018年-2020年,全国青少年近视比例分别为53.60%、50.20%、52.70%,均稳定维持在50%以上。其中2020年全国6岁以下儿童近视率高达14.3%,近视低龄化趋势较为严重,近视防控问题亟待解决。

据我们测算,2025年离焦镜零售市场预计破200亿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41175万人,同比2021年下滑0.028%,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5-19岁人口比例于2020和2021年分别达到17.6%和17.9%,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率于2020年达到52.7%。

由于生育率下滑,我们假设总人口延续22年趋势,自2023年起按0.02%逐年下滑;假设人口结构延续21年趋势,即5-19岁人口比例自2022年起逐年下降0.1%;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由于民众近视防控意识不断增强,逐年下降0.1%。

此外,假设离焦镜持续普及,渗透率于2024年突破5%并于2028年突破10%。同时,由于市场上离焦镜主流价格多为1000-3000元,我们假设零售价格在2020年按2000元计算,并按CAGR2%的增速进行增长。

我们预计当前主流厂商出厂价多集中在零售价格的两折至五折,因此我们假设出厂价格为零售价格的40%。由此得出,离焦镜零售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200亿元,并在2030年突破400亿元,2023-2025年CAGR有望接近20%,预计行业增速较快,市场空间广阔。

多项政策出台,近视问题关注度持续加强。

近年来,国家持续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用眼健康,针对近视防控问题,出台多份文件,力求增加儿童青少年的用眼知识,降低近视比例。

2023年3月,教育部发布《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在对学校提出加强近视防控宣传、对地方教育部门提出落实学生每学期视力监测制度的要求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将对各省级人民政府开展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评议考核。该政策的出台有望将学生近视防控问题的重要性再提升至新一台阶。

中国眼镜片人均支出额与购买量水平皆远低于发达国家。

近年来,我国眼镜片人均支出额与人均购买量均远低于法国、美国、日本、巴西等发达国家。据明月招股说明书,截至2019年,我国眼镜片人均支出额、人均购买量仅为3.14美元/人、9.56副/百人,与法国60.56美元/人、46.58副/百人,以及美国39.83美元/人、24.24副/百人差距较大,未来随着我国政策不断落地,消费者教育逐渐加强,行业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有望实现快速扩容。

四、明月镜片:多举并措,争做国产靠前品牌

(一)自产核心原料,退出低价竞争泥淖

掌握核心树脂原材料与优质聚合工艺。2006年公司与韩国KOC合作设立工厂,研发树脂原料,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掌握1.56、1.60、1.67、1.71折射率镜片的核心工艺和制备流程,并已成功实现1.56和1.60产品的自主批量生产,成功打破韩国、日本等境外企业对于树脂原料技术和预聚物的垄断情况。

此外,公司深入探索聚合过程,创新聚合工艺,自主调整聚合物分子中部分元素及分子的结构,改善原有缺陷,成功解决高折射率伴随高色散度难题,并通过在原料中加入特定添加剂成分,改善材料性能,自主发明超韧、超亮系列产品。

原材料销售快速增长。

公司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可实现原料自供的公司,除满足自用外,还能出售原料给业内其他镜片厂商。2018-2022年公司销售原材料收入分别为0.57/0.62/0.49/0.62/0.89亿元,同比变动+28%/+8%/-22%/+27%/+45%,占比分别为11.26%/11.20%/9.00%/10.69%/14.31%,该比例持续提升。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公司原料首次出现负向同比变动,但受益于公司良好的抗风险能力,2020年后,公司的原材料收入增速恢复快速上涨趋势,其中1.56系列原材料贡献主要收入。

镜片自产成本远低于外购成本。

据招股说明书,截至2021年H1,公司自产1.56系列和1.60系列镜片成本分别为5.53元/片、6.62元/片,外购1.56系列和1.60系列镜片成本分别为10.92元/片、12.55元/片,相较于同系列自产镜片成本分别增加97.5%、101.8%。

此外,2018-2021H1间,公司原料自产比例分别为75.3%/74.3%/77.4%/72.6%,远高于外购比例。较高的原料自供比例和较低的原料自产成本有效地降低了公司整体的成本水平,有效地扩大了公司盈利空间。

永久性退出低价竞争,均价稳步提升。

2018年,公司提出全面战略升级计划,宣布退出价格战泥淖与过度竞争的低价走量市场。

2018年后,从价格端来看,公司产品平均价格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上半年,镜片、原料、成镜、镜架平均价格分别为17.51元/片、35.53元/公斤、176.11元/副、58.65元/副,相较于2018年分别增长了6.35元/片、5.56元/公斤、68.73元/副、30.71元/副,增长幅度较为明显。

从销量端来看,公司主营产品镜片销量有所降低,从2018年的3851万片下降至2020年的2786万片,主要系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退出低端市场决心坚定。短期低端产品销量下滑不改长期整体收入增长趋势,战略升级有望持续拉高利润水平。

(二)以研发为导向,持续巩固产品端护城河

研发费用率稳定,研发人员占比稳步提升。

2018-2022年间,公司研发费用为1.53/1.63/1.76/1.79/2.24百万元,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01%/2.94%/3.27%/3.10%/3.59%。

从研发人员来看,截至2022年,公司共有46名研发人员,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近50%,研发人员占比4.78%,相较于2018年提升1.75pct,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此外,从员工平均薪酬角度可以看出,研发人员的年平均薪酬持续高于销售人员,激励较为充足。2022年研发人员的年人均薪酬达24.79万元,相较销售人员的年人均薪酬高出4.71万元。公司重视学术研究,有望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一年期临床随访数据优异,多点正向离焦镜效果显著。

公司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陇黔教授团队合作,对多点正向离焦镜展开为期一年的临床随访试验,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可以看出,佩戴12个月,轻松控pro减缓等效球镜度数增长有效率达60%,延缓眼轴增长达51%,97%的受试者一天以内能够适应镜片,77%的受试者可以马上适应镜片。

其中,第四季度轻松控pro延缓等效球镜度数增长有效率达82%,延缓眼轴增长效果达75%。实验表明,轻松控pro近视防控效果逐季提升,有望为后续公司深入医疗渠道打下坚实基础。

掌握多项专利技术,打造核心壁垒。

公司高度重视专利技术的研发创新,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计拥有152项专利,远超同业其他国产品牌。其中,21项为发明专利、21项为外观设计专利、110项为实用新型专利。对比2021年,公司总计增加专利技术9项,且多数集中于发明专利。

(三)产品矩阵完备,自有品牌优势凸显

产品矩阵实现各需求、全场景、全覆盖。

公司成功构建应用于各种场景的多元镜片产品矩阵,基于原材料、光学设计、膜层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多年积累和自主研发,利用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市场提供了双重防蓝光、PMC超亮、KR超韧、智能变色、渐进多焦点等多品类镜片。

此外,公司还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功能性产品,如青少年近视管理、高度数高散光、术后防护、户外偏光近视太阳镜等系列。

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完备,产品丰富度行业领先。

公司于2021年推出青少年近视管理镜片,包括一代“轻松控”和二代“轻松控 Pro”,于2022Q1发布双重防蓝光镜片新品。

截至目前,公司近视防控镜片品类合计18个SKU同时在售,其中零售渠道为公司传统的优势渠道,共有10个SKU在售;医疗渠道明月也已实现成功布局,共有8个SKU在售。

自有品牌发展态势良好,占比持续提升。

2020年公司自有品牌收入占比75.03%,同比+3.02pct。从利润率水平来看,2020年公司直销及经销自有品牌毛利率为66.88/57.69%,皆高于直销非自有品牌毛利率水平。公司坚持推广自主品牌,有望持续改善产品结构,拉动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

产品结构持续升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公司主动优化直销自有品牌不同折射率产品销售结构,扩大高毛利率产品份额。2020年1.71折射率镜片毛利率达73.23%,为各折射率产品中*高;该产品收入同比+15.80%,占比+3.31pct。同时,低毛利产品份额不断缩减,1.56折射率镜片收入同比-15.02%,占比-4.27pct。

公司积极推动低折射率产品功能化转型,与高折射率产品大力推广相结合,促成公司全产品线毛利率稳步提升。

(四)线下渠道全面覆盖,线上营销丰富打法

多层级销售模式,渠道占有率仍然存在上升空间。 公司销售网络渠道具有多层次、高覆盖、行业领先的特点,销售方式由直销、经销、代销组成。

其中,镜片与镜架的销售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终端眼镜店、眼镜连锁企业、电商等平台对接下游消费者,另有部分镜片是通过代销的形式对接个别客户。成镜销售主要以电商平台旗舰店为主。

当前,公司渠道占有率相较于外资眼镜品牌,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直销贡献公司主要收入,客户粘性较高。

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通过经销模式实现中小客户的快速覆盖,2020-2022年间,经销收入占比分别为30.5%、30.3%、28.6%,略呈现下降趋势。此外,直销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直销收入为3.95亿元,占比高达63.4%。

2022年,公司直销客户数量为3145个,同比2021年减少117个,主要系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重点追求客户质量而非数量,主动降低低端客户合作占比,以不断提升合作效率。

直销类客户由终端眼镜门店、眼镜连锁企业、电商企业,贸易商,医院类客户组成,其中终端眼镜门店占据主要地位。

此外,公司直销客户粘性较高,据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间,公司直销渠道前五大客户均为旧客户,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13.32%收入。

线下合作门店布局全面,万店计划持续推进。

公司多年来持续布局线下终端门店,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国拥有4932家合作门店,直接和间接合作的线下终端门店达到数万家,覆盖全国全部省市自治区。2019年,为了增加消费者在购买镜片产品时的体验感,公司推进万店计划开发新一代体验式终端。截至目前,公司已布局2423家品牌体验店。

线上营销持续投入,助力品牌知名度高速增长。

2017年,公司特邀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先生出任品牌代言人,以其敬业的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为明月镜片背书。

2022年10月,为了提升明月镜片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程度,公司另外官宣品牌代言人刘昊然先生,至此,公司形成双代言人模式,覆盖多个年龄段的消费者。

除此之外,公司始终秉持线上线下多渠道持续宣传的营销模式,不仅在全国主要机场、高铁站、各大城市CBD等投放广告,也先后在《最强大脑》、《非诚勿扰》、《我爱古诗词》等多档知名节目中植入宣传,同时公司还进军抖音等线上平台进行产品宣传。

五、盈利预测和估值

基于公司在产品品质、渠道布局、原料把握、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消费场景修复,坚定退出价格战泥淖,预计收入端稳健增长,盈利持续高增。

(1)镜片业务23-25年收入预计增长16.5%/13.5%/12%,持续稳增。 传统镜片行业进入稳健增长阶段,明月近视防控产品有望受益于医疗渠道推广、政策加大扶持,实现超越镜片整体的高增。由于原材料21年上涨,22年中开始向下,当前稳定,因此预计23-25年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达到61.9%63.1%/64.7%。

(2)原料销售23-25年收入预计增长40%/35%/30%,维持高增。 公司掌握上游核心原材料,除满足自供外仍能实现外销,预计自供比例持续上升,外售产量充足。随离焦镜行业渗透率逐渐提升,同行对原料需求有望加大,支撑公司原料销售高速增长 ;上游化工品高点已过,当前稳定,因此预计23-25年毛利率水平分别为24.8%/27.0%/29.3%。

(3)眼镜及镜架市场相对低端,公司预计持续退出低价竞争和走量市场,眼镜及镜架业务主要靠电商拉动,仅维持平稳增长。 预计眼镜业务23-25年收入增长15%/13%/10%;预计镜架业务23-25年收入增长8%/7%/5%。预计公司募投项目逐渐落地,规模效应逐渐凸显,毛利率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3)费用率方面, 公司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预计持续投入研发,加大广告营销,整体费用率预计稳中有增。

预计公司23-25收入7.5/8.7/10.1亿元,同比增长20%/17%/15%,归母净利1.6/1.9/2.3亿元,同比增长20%/18%/17%。

公司属于眼镜产品企业,因此选择爱尔眼科、欧普康视、兴齐眼药作为可比公司,而且公司未来增速与成长确定性优秀,给予公司23年55x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44.73元/股。

六、风险提示

(一)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宏观经济不景气将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影响消费者对镜片产品的需求。

(二)原材料大幅波动

上游丙烯醇、DMT等化工原料以及树脂单体价格均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且占公司营业成本比例较高,影响公司毛利率。

(三)经销商管理风险

公司经销商地域分布广泛,公司对销售渠道管理难度较大,若公司未能良好统一管理经销渠道,将影响公司营业收入。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初露锋芒,明月镜片:眼镜镜片行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前景广阔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西部证券 吴天昊)

一、公司是一站式服务体系镜片品牌企业

1.1 公司历史沿革:光电起家,2006年完成转型

公司创立多年,研发技术成熟且完善。

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17日,前身为江苏明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谢公晚。

成立时,公司注册资本为102万美元,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公司于2006年建立起镜片原料和生产企业,2014年公司攻克行业难题,研发出1.71高折射率低色散镜片。

2015年公司在新加坡建立国际业务部总部,迈出了全球化的靠前步。

2018年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和光学研究中心。

2021年12月公司在 A 股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7.9亿元;并且在同年推出了青少年近视管理镜片“轻松控”和“轻 松控 Pro”,2022年上半年发布了另外4款近视防控新品。

1.2 股权结构和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1.2.1 股权结构:谢公晚及家人为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公司61.21%的股份

谢公晚、谢公兴兄弟和妹夫曾少华控制公司,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谢公 晚、谢公兴及曾少华,合计持股 61.21%;谢公晚、谢公兴系兄弟关系,曾少华系谢公晚妹妹之配偶。志明管理与志远管理为员工持股平台,持有明月镜片3.34%股份。

1.2.2 管理层和核心人员

公司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

公司管理层跟随公司多年,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核心技术人员能力出色,专业功底扎实。谢公晚是公司法定代表人,最初为明月光电执行董事。在管理层中,谢公兴、朱海峰同属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之列,负责公司研发体系建立和研发方向的确定。

1.3 公司历年业绩稳步增长,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公司历年营业收入稳健上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明显提高。

2017-2021 年营业总收入呈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为 7.83%。虽然在 2020 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是2021年收入达 5.76 亿,恢复增长态势。2022H1 收入 2.86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34%。

归母净利润增速远超过收入增速,2017-2021 年,CAGR 为 48.2%,系公司产品结构升级,高毛利的中高折射率镜片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公司新推出的高毛利润的近视管理产品需求上升,2022H1 归母净利润达 0.52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3.05%。

镜片贡献主要收入,眼镜业务发展迅速。

镜片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镜片收入逐年递增,系镜片产品结构调整,中高折射率产品占比增加导致单价提升;2017-2021 年镜片单价年复合增速为5.72%,但所占收入比重逐年降低,由2017年的84.9%降至2022H1的74.3%。

由于原料产品单价上涨,原材料销售业务占比提升至 11%左右。

眼镜业务增长迅速,由 2017 年的 593 万元,增至 2021 年的 5553 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74.9%,2022H1 占比 7.89%,电商平台自营旗舰店成镜销量快速增长所致。

镜架业务占比较小,2022H1 占比仅为 0.5%;其他项目主要包括眼视光培训、来架加工等业务,占比较小,不足 1%,目前公司已不再从事眼视光培训业务。

公司业务聚焦国内市场。

公司深耕中国大陆市场多年,中国大陆地区贡献公司 90%以上收入,是公司主要市场,2017-2021年收入年复合增速为 9.4%,2021年收入达 5.37 亿元。

大陆地区所占收入比重自2018年开始逐年递增,2021年所占收入比重为 94.42%;海外地区主要为东南亚,2015年公司在新加坡建立了国际业务总部。并且境外销售以贴牌镜片和成镜为主。国外地区收入及占比自2018年以后呈小幅收缩,2021年占收入比重 6.58%。

公司费用率稳定,销售费用率呈下降趋势。

2017-2021年公司总费用率从 31.4%上升到35.8%,较稳定,其中销售费用率较高,系公司打造“明月”品牌的广告宣传费用,2017-2021年销售费用年复合增长率 22.67%;管理费用逐年增加,近年占比呈增加趋势,因为公司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高管及部分核心员工进行了股权激励,此外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服务。研发费用率波动较小稳定在 3%左右,2017-2021 年,研发费用年复合增速为 4.13%。

公司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逐年提升。

公司从 2019 年退出价格战并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打造“明月品牌”,国产中高端品牌,毛利率和净利率逐年提升,净利率从 2017 年 5.1%逐年提升至 2021 年 15.9%,净利润 CAGR 约 48.6%。

未来随着高毛利功能性、定制性镜片的放量,叠加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边际向下,净利率有望保持向上趋势。

镜片、镜架和眼镜的毛利持续增长,拉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增长。2022H1 公司综合毛利率达 53.5%。

镜片毛利率高于公司综合毛利率,从 2017 年的 43.73%增至 2022H1 的 59.42%;原材料销售毛利率始终低于综合毛利率,2020-2022H1 丙烯醇、DMT 等原料持续涨价,导致原料销售毛利率持续下降。公司销售净利润自 2017-2022H1 一直呈上升趋势。2022H1 净利率达到了 20.18%。

偿债能力优秀,资产负债率健康。

偿债能力指标稳健,长短期偿债能力均较强。2017-2022H1 公司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经营稳健,偿债能力强。2017-2022H1 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风险低。

二、全球眼镜市场呈高景气态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2.1 全球眼镜产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眼镜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

传统眼镜产品包含眼镜镜片、眼镜框架、太阳镜和隐形眼镜等。目前全球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14-2019 年,年复合增长率 2.6%,未来将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到 2023 年市场规模可达 1396 亿美元,2019-2023 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 2.03%。

欧洲和美洲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60%。

亚洲、美洲和欧洲是全球眼镜产品三大消费市场。

亚洲地区虽然是全球最大的产品购买市场,但是销售的眼镜产品价值较低,市场规模低于美洲和欧洲。

全球眼镜市场规模以欧美为主,预计未来保持此态势,其中,占比较多的为美洲市场,2023 年占比 34.7%;欧洲占比 30.4%;澳洲与大洋洲及非洲市场规模较小,占比分别为 4.2%和 2.1%;2014-2023 年,欧美市场规模占比小幅下降,亚洲市场规模占比逐年增长。

据全球调研机构 Statista 预计,亚洲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1.55%,2014 年占比 24.9%,预计 2023 年可达 28.6%,市场规模可达 399 亿美元。

2.2 中国眼镜市场规模近千亿,人均眼镜消费增速超过全球平均

中国超过 10 亿眼科疾病患者,眼镜市场规模近千亿元。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 6 亿,患白内障人群(45 岁以上)1.8 亿人,老视人口达 4.5 亿,中国眼科疾病案例逐年增加。

近视和老视问题日趋严重,中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也逐年增长。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数据显示,2014-2018 年中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 6.62%,2019 年达 833.28 亿元;预计 2023 年可达 1004.67 亿元,2018-2023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81%。

中国眼镜片人均购买量呈上升态势,预计由 2018 年的 9.23 副/百人增长至 2023 年的 10.83 副/百人,2018-2023 年年复合增长率 3.25%。

中国市场眼镜片销量逐年上升。

中国眼镜片销售规模不断攀升,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预计2023年可达 1.57亿副。2014-2023 年年复合增长率4.21%;预计未来保持增长态势,2014-2018 年和 2019-2023 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5.0%、3.5%。

中国眼镜市场人均支出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 EuromonitorInternational 数据,2014-2019 年中国眼镜片人均支出年复合增速为 3%,高于发达国家及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法国和德国人均支出分别为 60.5 和 52.28 美元;美国为 39.8 美元;巴西为 14.3 美元;中国仅为 3.14 美元。

据艾瑞咨询数据,欧美消费者换镜周期普遍在 1 年以内,我国消费者 1 年以内换镜周期占比仅 10.7%,1-2 年换镜周期的占比 69.1%,2 年以上换镜周期占比 20.2%。此外,欧美消费者对太阳镜片、防紫外线、驾驶偏光、超韧功能等高端镜片的购买量较高。而国内消费者购买的多为单一功能的常规片。

中国镜片市场人均购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8 年前,中国眼镜片人均购买量低于全 球平均水平。

2018 年开始,逐步提升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9 副/百人)。2019 年,欧洲每百人购买量为 47 副;美国为 25 副;日本为 12 副;巴西为 19 副,中国仅为 9 副。

中国眼镜片人均购买量逐年增加,2019-2023 年 CAGR 为 3.18%,预计 2023 年中国人均购买量为 11 副,超过全球平均购买量约为 9 副。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不断提升,未来换镜周期频率和对高端功能性镜片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升。

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其中高中生为主要人群。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20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 35.6%,初中生为 71.1%,高中生为 80.5%。

2018 年教育部和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2030 年实现近视率的明显下降,将 6 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 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控制在 38%以内,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70%以下。近视防控与矫正任务异常艰巨,中国近视防控产品和眼镜市场需求强劲。

近视青少年人数增长,推动离焦镜行业发展。

离焦镜适用人群为 6-18 岁青少年近视人群;实际多为 8-14 岁少年儿童佩戴使用。现阶段离焦镜处于导入期,未来成长空间广阔。目前离焦镜市场主要被依视路、蔡司、豪雅等外资占据。外资产品均价较高,一线城市消费者认可度高,拥有更多的品牌溢价。

国内品牌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与国际头部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长期来看,具备技术优势、渠道优势的国产品牌,有望凭借其产品性价比、营销推广、快速响应市场和研发能力,不断获取市场份额。

三、终端覆盖数万家门店,不断推出新产品

3.1 专业的镜片供应商,国内销售量领先

公司业务涵盖整副眼镜。 公司的业务涵盖了镜片、镜片原料、成镜、镜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眼镜由镜片和镜架组成,其中镜片发挥着保护眼睛和矫正视力的重要作用,镜片是最具技术的核心领域。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是树脂镜片,公司的核心产品正是中高档的光学树脂镜片,且以自有品牌为主。

多种树脂单体制作工艺技术已经掌握且实现量产。

公司已掌握 1.60 及以下折射率树脂单体的整体工艺技术,已达到批量生产条件,并已实现自主生产;公司使用自制树脂单体生产的镜片产量合计占 70%以上。

公司最初的 1.60 折射率单体树脂所使用的配方、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来自于早期韩国 KOC 公布的原始技术,现在公司的各项技术和配方已经发生改变,改变包括但不限于调整环氧丙烯酸酯与乙烯单体的投入比例等。

公司已掌握 1.67 折射率镜片配方及生产工艺。公司可通过外部定制方式由大中型化工厂商进行批量生产;对于 1.71 折射率,公司已掌握实验室制备相关树脂单体的配方及制备流程。仍需要对外采购的 1.67 和 1.71 折射率树脂单体主要供应商包括韩国 KOC、日本三井,目前韩国 KOC 已经被日本三井收购。

公司镜片折射率齐全,覆盖各类消费群体。

公司 1.71 高折射率低色散镜片为行业首推。在相同度数、直径的前提下,镜片折射率越高,则镜片的边缘厚度越薄,重量越轻,佩戴越美观、舒适。

公司收入在 2020 年受疫情影响较大,1.56,1.6,1.67,1.71 和 1.74 系列在 2020 年收入分别达到 2846 万元、4887 万元、2500 万元、2464 万元和 516 万元。

公司在售镜片产品含自有品牌和非自有品牌。

根据 statista 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度,中国镜片销量为 2.2 亿片。

同期,明月镜片境内销量为 2897 万片,占国内镜片销量比例 13.1%。2021H1 公司直销自有品牌和非自有品牌镜片收入分别为 0.82 亿元和 0.51 亿元,占整体收入的 30.1%和 18.7%;经销自有品牌镜片收入 0.79 亿元,占整体收入的 28.9%。

直销的自有镜片品牌毛利率*高,2021H1 为 68.7%,其次是经销渠道中的自有镜片品牌,2021H1毛利率为59.5%,直销非自有镜片品牌毛利率最低,2021H1仅为38.4%。

近年公司加大了品牌推广力度,加快渠道扩张,并且有序退出过度竞争的低端低价市场。

公司自有品牌镜片价格逐年提升,且价格远高于市面上其他国产镜片。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中国镜片行业白皮书》,2016-2020 年明月镜片连续五年中国大陆范围内销量(零售量)靠前,2020 年明月镜片市场份额为 10.7%,唯一一家零售量占比超过 10%的镜片品牌。

镜片和镜片原料业务均价皆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镜片价格从 2017 年的 10.22 元/片达到 2021H1 的 17.5 元/片。一方面低折射率镜片以 1.56 及以下为主,1.60 及以上为高折射率镜片,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贵,公司毛利率*高(>70%)镜片产品为 1.71 系列,近年占比逐年提高趋势;另一方面,同一折射率镜片单价逐年提升。原料价格也一直呈上涨态势,2021H1 增至 35.5 元/公斤。

公司另外两个业务成镜和镜架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成镜价格在2017-2021H1呈现上升趋势,2021H1 成镜平均报价 176.1 元/副,高于2017年的 136.5 元/副。近年来镜架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较2017年 21.3 元/副的价格,2021H1的均价为 58.7 元/副。

精细化生产及管理,优化产品结构。

2019年以来,镜片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主要系公司实施精益化生产管理,提高现有产线效率,并优化产品结构,适量降低部分产品的产量所致。

2017-2019年,镜片原料产销率始终超过 100%,是由于公司有部分单体原料系对外采购后调配或直接分装后对外销售,该部分不计入镜片原料产量。

3.2 掌握镜片核心技术,持续研究投入支持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为打造核心品牌,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公司在镜片原材料、光学设计、膜层技术及生产工艺等方面拥有多年的深厚积累。

为了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每年增加对产品的研发投入,与上海理工大学及庄松林院士团队、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及团队达成产学研用合作,分别成立了“上海理工-明月镜片眼镜光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以及“南京工业大学-明月光电新材料新技术产业研究所”,持续深入开展高折射率树脂单体等的研发创新工作。

前者专注于眼视光科学及其新材料技术、光电新材料和激光防护材料与装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应用。“院士工作站”通过对眼视光学中光学部分的研究,研制出符合国人配戴的光学矫正镜片,并对验光、定制、镜片参数检验等多环节进行深度优化。

公司研发生产人数占比过半,助力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公司员工总人数近1200人。其中生产人员占比53.6%,研发人员与销售人员占比分别3.9%、16.0%。研发及技术人员169人,研发实力强劲。

近年来,公司员工人数有所减少,主要系公司对产品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对生产线进行精益化、自动化调整。

公司拥有上百项专利,多项核心技术。

截至2022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 142 项专利, 其中 14 项发明专利、106 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设计专利。

公司在生产镜片、镜片原料领域拥有多项原始技术,皆由自身学习和工作积累而成。

截止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 4 种镜片技术和 2 种树脂单体镜片材料核心技术。公司光学软件及原料实现自研,为差异化产品研发创新构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亚洲人的眼球结构与欧美人不同,使用习惯也有较大差异,为此公司生产更符合中国人眼球结构和用眼习惯的产品。

核心技术:打破传统的新型 1.71 折射率镜片。

1.71折射率镜片通过聚合过程中改良聚合物分子结构,弥补了高折射率材料先天色散度过高的缺陷,实现了镜片产品高折射率、低色散的双重优点,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创新消费品”。

多项产品研发在研,为公司增加竞争力。

截止2021年上半年,公司有 1 项产品已经开始样品制作,有 3 项产品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另外还有多项产品在不同研究阶段。公司的研发从未中断,公司正在不断增强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公司于2021年推出近视防控管理镜片。

近视防控目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严峻。目前近视防控三种主要方法:角膜塑形镜(OK 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以及离焦框架眼镜。2021年下半年,明月镜片联合庄松林院士团队,共同推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镜片“轻松控”以及“轻松控 Pro”。截止 2022 年上半年已推出 8 款产品,下半年有望推出另外 2 款离焦镜。

公司采用自研的 PMC 超亮材料,阿贝数高达40、透光率、耐磨性等性能优良,采用周边离焦眼轴控制技术,将原本落在视网膜后的成像,通过镜片周边添加为中国孩子设计的离焦量,使周边区域成像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膜前离焦,从而抑制眼轴过快增长。

明月轻松控的视像区采取非对称的 NasalSide 鼻侧视近区扩大技术,明月将1295个立体微透镜(离焦区,恒等的正度数,考虑儿童远视储备功能)设计在镜片内表面,贴近眼球,更大化提升视野范围,微透镜度数恒定且不易磨损。

“轻松控”系列镜片97%以上单光镜片订单可以实现在 5 小时内快速交付,公司直接、间接合作线下终端门店数量数万家,目前已有七成客户开始销售“轻松控”系列产品。

3.3 终端覆盖万家门店,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万店计划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品已经遍布全国线下门店。

公司从2019年开始推广万店计划,截止 2022H1,与公司直接和间接合作的线下终端门店数量达数万家。眼视光产品经销商客户 78 家,直销客户数千家,授权合作的电商企业数量近百家,公司万店计划公司万店计划持续进行中。

不断加大广告宣传投入,扩大品牌影响力。

公司邀请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为明月镜片的品牌总代言人,公司下半年或邀请年轻顶流代言人为近视防控产品做代言。

此外,公司还通过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综艺节目,在机场、高铁站、购物商场、电梯等投放广告进行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公司不断推陈出新,升级产品结构为消费者提供功能化、定制化的眼镜新产品。凭借丰富的产品经验、广泛的渠道优势和先进的研发能力,目前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二线及以下城市拥有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结合自营的销售模式。

公司直销、经销、自营门店、直营电商平台多种销售渠道发展良好。直营电商包括淘宝自营店、天猫旗舰店和京东官方店。自营门店目前仅丹阳一家超级体验店,未来会在核心城市设立超级体验店。2021年之后公司不再有代销模式。

2021年公司直销、经销、自营门店和直营电商平台各自占比60.1%、30.3%、9.2%、0.4%。2022H1直销、经销、自营分别实现收入1.86亿元、0.75亿元和0.25亿元,占比分别为 65.0%、26.3%和8.7%。

公司的自营渠道发展迅猛。

镜片作为公司主营业务拥有最全的销售渠道。镜架、成镜和镜片原料只采用直销渠道包括自营实体店、电商平台渠道。

经销商优化,整体收入提高。

2018-2021年,经销商数量有所降低,但是收入逐年增加,主要系公司进一步优化经销商结构所致,部分原经销商因未满足公司考核要求、违反公司合同条款等原因而终止合作。

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经销模式客户有 78 家,经销收入1.75亿元,占比30.33%;直销模式客户 3262 家,收入 3.46 亿元,占比 60.1%。

2021H1直销毛利率达68.7%,而经销毛利率仅为59.5%。针对统一档次的镜片产品,公司对经销客户的供货价格是直销客户的 8 折左右。

过半经销与直销客户与公司合作超过 5 年以上。

2018-2020 年度,经销商客户中与公司合作时间超过 5 年的客户数量分别为 63 家、78 家和 70 家,收入占同期经销总收入比例分别为 62.2%、77.4%和 77.6%,占比高,客户粘性强。2018-2020 年度合作超过 5 年的直销客户数分别为 1562 家、1633 家、1619 家,分别占比 49.7%、53.8%、61.6%。

线下专卖店与超级体验店相结合,提高品牌知名度。

为扩展业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公司和眼镜店合作建立专位体验、专区体验、专柜体验和专卖店,提供多种视光体验道具,如:防蓝光镜片道具、1.71 镜片道具等。让消费者全方位感受不同型号镜片的功能与优点,同时也优化了公司的服务水平。

四、盈利预测

4.1 关键假设

4.1.1 主营业务收入及成本预测

1)镜片:目前公司提供的镜片产品包括1.56,1.60,1.67,1.71和1.74系列产品,是国内提供镜片产品最全面的企业之一。

今年上半年各地受疫情影响,封控措施,而眼镜为终端店面销售为主,8 月开始各地又有零星疫情爆发,部分地区进入静默状态。

我们预计2022-2024年收入增速为 2.80%/33.28%/22.91%,由于公司未来产品结构会逐步提升,预计2022-2024年传统镜片毛利率为 60.19%/62.55%/64.54%。

2)原材料: 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一方面受疫情、国际局势、海运价格等因素影响国际国内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并未相应提价,获得更多客户,另一方面公司为三井的中国总代理商。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原材料收入增速 62.58%/10%/10%;今年公司为获得更多国内客户并未提价,未来毛利率或维持在 30%,预计2022-2024年毛利率为 21.8%/30%/33%。

3)成镜和镜架产品: 目前在公司收入占比较小,我们预计成镜2022-2024年收入增速为20%/20%/20%,毛利率维持在65%左右。

镜 架 2022-2024 年收入增速为-12.79%/33.33%/25.00%,毛利率为45%/46%/48%。

4)其他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 收入占比逐年萎缩,我们预计每年约 600 万收入,毛利率30%。

4.1.2 费用预测

从历史上看公司整体费用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呈持续下降趋 势,规模效应凸显。

公司2022年因疫情封控,选择性放弃一些广告投放,未来随着定制化和功能化新产品的推出,或将邀请年轻代言人为近视防控产品代言,需要进一步投放广告,我们预计2022-2024 年销售费用率为17.30%/18.50%/19.50%,管理费用率为12.75%/13.20%/13.50%。历年研发费用率较为稳定,维持在3.1%左右。财务费用率较低。

4.1.3 盈利预测

在上述收入、成本和费用假设条件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40、8.20、9.90亿元,同比增长11.27%、27.99%、20.7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7、1.49、1.88亿元,同比增长30.6%、39.0%、25.8%,对应2022-2024年公司EPS为0.80/1.11/1.40元。

4.2 估值

4.2.1 相对估值

公司为消费行业企业,兼具消费和医疗属性,因此我们选取爱博医疗、欧普康视、爱尔眼科和佰仁医疗作为公司的可比公司,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认为明月镜片相较于行业内竞争对手公司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a)公司有镜片原材料生产能力,通过不断投入研发,推出近视防控产品和其他功能性镜片,建立了眼镜领域的研发壁垒;

b)一站式服务商,拥有各类折射率镜片,覆盖终端万家眼镜店,且今年开始建立医疗渠道销售团队。

c)自有品牌逐年推出新产品,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基于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给予明月镜片2023年 60 倍 PE,预计公司2023年 EPS 为 1.11 元,对应公司2023年目标价格为 66.6元。

4.2.2 绝对估值

采用现金流折现法(DCF 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关键假设如下:

1、无风险收益率: 取无风险收益率为 10 年期国债在评估基准日的到期收益率 2.68%。

2、市场平均风险收益率: 采用2017/09/01-2022/09/28五年创业板指数平均收益率 8.0% 为市场平均风险收益率。

3、风险系数β的计算: 通过 Wind 查询查询证监会行业类(医疗器械)行业公司的β值(标 的指数为创业板的申万医疗器械)。

计算结果:最终选取加权剔除财务杠杆调整β为风险系数,即0.90。

4、计算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假设有效税率(参考2018-2021年)为15%, WACC=7.46%。

5、假设第二阶段平均增速为 10%, 我们认为眼镜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未来公司自研产品占比不断提高,未来 8 年仍将是公司的扩张成长期。

6、假设永续增长率为2.5%。

4.2.3 报告总结

公司产品目前覆盖线上和线下门店数万家。公司镜片折射率齐全,覆盖各类消费群体。品牌知名度高,2020年中国销量排名靠前。此外,公司计划在国内核心城市建立线下超级体验店,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为 1.07/1.49/1.88 亿元,对应 EPS 为 0.8/1.11/1.40元,综合参考绝对和相对估值,给予明月镜片2023年 60 倍 PE,对应公司目标价格为66.6元。

五、风险提示

5.1 宏观经济环境、新冠疫情的风险

眼镜是一种兼具视力矫正、视力保护与装饰的消费品。宏观经济不景气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将制约公司镜片产品的需求。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出口业务物流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5.2 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的风险

离焦镜产品的临床数据不及预期,或面临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5.3 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包括丙烯醇、DMT等化工原料以及树脂单体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产品生产成本影响较大。特别是出现大幅上涨,将带动行业成本上涨,直接提高公司生产成本,若公司产品售价未能及时调整,将对公司盈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5.4 经销商管理的风险

由于公司经销商地域分布广泛,公司对销售渠道精细管理难度较大。一方面,如果存在区域经销商不遵守公司规定或未达到既定的业绩目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经营业绩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未能随之提升,将对区域经销商经营模式造成不利影响。

5.5 项目效益未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投资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中高端产品线产能,符合公司商业战略。但项目实施后能否得到等效效益有不确定性。公司投资项目的市场开拓进度、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等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存在与预期不符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项目投资收益小于估算值。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以上就是上市公司明月镜片怎么样?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