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上证综指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中证全指没有基金跟踪前不久,网友苦恼于没有基金跟踪中证全指,想通过“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的组合,或通过“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创业板+科创50”的组合,去代替......接下来具体说说
A股的过去:上证综指为何十年三千点原地徘徊?
上证综指十年3000点原地徘徊
书上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是世界的奇迹,为什么中国股市却“低迷不振”,上证综指十年3000点原地徘徊?难道中国股市和经济的关系相矛盾?
历年上证综合指数走势与中国GDP的比较
世界上没人能摆脱万有引力,中国股市也摆脱不了和经济的关系。其实中国股市和经济的关系从来都不矛盾,相反却吻合的非常好。
历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中国GDP三者的比较
股市的“繁荣”程度不能只用股票指数的涨跌来衡量,而是用股市总市值、上市公司数量、股票指数三者一起来衡量。
2009年末与2021年末十二年来A股、中国GDP的对比
2009年末至2021年末十二年来,中国GDP从340903亿增长到1143670亿,增加802767亿,是十二年前的3.35倍;A股总市值从244104亿增长到918810亿,增加674706亿,是十二年前的3.76倍。可以看出A股总市值和中国GDP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吻合的,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的关系看起来没有丝毫不妥的地方。但为什么上证综合指数十二年来3000点原地徘徊,没有丝毫增长?
历年上证综合指数走势与A股总市值的比较
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数据没有考虑,那就是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09年末的1700个增长到2021年末的4685个,增加2985个,是十二年前的2.76倍。
历年上证综合指数走势与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较
上证综合指数走势、A股总市值、A股上市公司数量三者之间似乎有某种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两年前猪肉28元一斤,前不久猪肉7元一斤,两年前猪肉价格是前不久的4倍,为什么呢?因为市场对猪肉数量的消纳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猪肉数量供过于求,猪肉自然就便宜,如果猪肉数量供不应求,猪肉自然就贵。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多则贱,钻石昂贵,但若漫山的石头都是钻石,只怕钻石也就分文不值。
同样的道理,由于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总市值受这个国家GDP的压制,而不可能无限扩张。如果股票市场就只有一个上市公司A,市值100亿,你买了5万块钱A上市公司的股票,随着经济的发展十年后这个股票市场总市值是500亿,那就是这个A上市公司市值是500亿,那么你持有的这个A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就是25万,那么你就赚了20万;但如果这个股票市场不只有A一个上市公司,而是十年间又增加了B、C、D、E这4个新上市公司,每个上市公司市值都是100亿,随着经济的发展十年后这个股票市场总市值是500亿,但每个上市公司的市值100亿十年都没有变,那么十年后你持有A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就还是5万,十年来你的投资没有增值。
市场只有一只股票与市场有多只股票两种模型导致的结果
如果猪肉供不应求,28元一斤不为贵,反之如果猪肉供过于求,7元一斤不为便宜,因为如果市场消纳不了那么多猪肉,猪肉时间长了也会像垃圾一样被扔掉而分文不值。同样的道理,如果股票市场供不应求,一个公司十年翻5倍不为贵,如果股票市场供过于求,一个公司股价十年不涨不为便宜,这就是估值陷阱,也就是为什么港股好多公司市盈率只有3倍、4倍,市净率只有0.3倍附近,股价却持续低迷的原因。
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GDP快速上升,中国股市总市值也突飞猛进。但上证综合指数3000点原地不动,意味着二级市场散户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并没有上涨,散户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中国股市总市值的增加不是靠二级市场散户投资者手中的股票的上涨来拉动的,而是靠发行新股来拉动的。也就是说中国股市二级市场的散户投资者并没有分享到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红利。但十几年来中国股市总市值大幅增加,钱到底被谁赚走了呢?这可以从上证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中找到答案。
上证综合指数的选股样本是剔除风险警示股票后的所有上交所上市股票,上证综指基日是1990年12月19日,基点为100点。
上证综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总市值/基日采样股的总市值)×100
上证综指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当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为:
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数=修正后的市值/新除数
其中,修正后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减)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通过上证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那一刻,上证综合指数不会有任何变化,只有当计入上证综合指数后股票市值有了增减才能拉动上证综合指数的变化,也就是说上证综合指数的涨跌反映了计入指数后的股票的市值增减。
就是说:
股票市场总市值=计入指数前的总市值+计入指数后变动的市值
也就是:
股票市场总市值=原始股东持股总市值+二级市场投资者持股变动的市值
股票市场总市值的构成
十几年来上证综合指数3000点原地不动,意味着二级市场散户投资者持股市值变动为零,意味着十几年来散户投资者没有赚到一分钱。但中国股市总市值却是大幅增长,意味着中国股市总市值全增长在了新股原始股东的持股市值里。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全被新股原始股东赚走了,二级市场的散户投资者十几年来投了个寂寞。
综上所述,十几年来,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吻合的非常好,中国股市总市值飞速增长,A股上市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只不过中国股市这块做大的蛋糕并没有分给散户投资者,而是被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给独占了,即便有的散户投资者赚了钱,也是其他投资者亏的钱,这就是为什么上证综合指数十年3000点徘徊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两讲,我们再来学习一种符合我们课程倡导的投资原则,同时也比较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法,就是指数基金的定投。
我相信很多同学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听说过定投指数基金这种投资方法——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指数基金通常是股票型的指数基金。那么在讲述指数基金定投为什么有效,为什么适合普通人,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之前,我们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或者说更正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中国的股票指数值得投资么?
1
我相信在很多同学的印象里,中国股市的表现很不尽人意,一说就是什么“十年不涨”。很多同学也会问,股票指数这么多年不涨,那我投资怎么可能赚到钱呢?
在我看来,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会。而这个误会的来源有点专业,那就是上证指数的编制缺陷。当你理解了这里面的门道,才算对股票指数这个东西有了实际的了解。
什么是上证指数的编制缺陷呢?我们先来说说上证指数。
我相信你在新闻里老听到什么,股市今天突破了3000点,或者今日大跌,股指回落到了2800点,等等。这里面说的这个东西就是上证指数。
那么上证指数能不能代表中国股市的表现呢?按理说大家应该很自然地觉得它是代表的,但可惜,事实正好相反,而原因正是上证指数本身的缺陷。
缺陷一:上证指数,全名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所以它天然就漏掉了在深圳证交所交易的那些股票。
随便举几个例子,平安银行、万科、格力电器、五粮液……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上市公司,全部都没包括在上证指数里。实际上,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大概是3600家左右,上证指数里有1500多家,数量占比42%,而市值是30多万亿,占60%左右,怎么看都没有压倒性优势。
当然,曾经的上证指数涵盖了超过80%的市值,但随着时代发展,以它来作为中国股市的代表已经很不合适了。但出于大家的习惯,和媒体的不专业,这个传统还是延续了下来,于是导致大家对股市的判断是非常失真的。
缺陷二:上证指数对于新发行的股票纳入期非常短。
一般新股上市之后,第11个交易日就会计入指数。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呢?因为我们国家的股市非常喜欢炒新,一般新股上来各种散户和机构会把价格推得非常高,所以股票纳入指数之后估值也会严重偏高。所以随着这些股票价格回落,就会拖累整个指数的表现。
缺陷三:上证指数采用的计算方法叫做全市值加权,而不是流通市值加权。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来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比如2007年上市的中石油,这个公司,大部分的股份由国家持有,并不在市场上流通,换句话说,咱们能买卖的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上证指数会把整个公司的市值都计算进去,不管你实际能买卖的有多少。
这样就会造成一个问题。中石油上市首日开盘价是48.6块,对应总市值7万亿,直接计入了上证指数,一只股票就占据了当年整个指数25%的比重之多。到2019年,中石油市值蒸发已经有6万亿,整个上证指数总市值也就是三十几万亿,想想这一只下跌的股票对整个大盘的影响有多大?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蒸发的所谓6万亿市值,大部分都是不流通的,所以并没有股民实际真的把这些钱亏出去。但由于指数计算的规则,你会觉得中国股市好像真的非常糟糕。
缺陷四:作为一个全市场指数,也就是要包含在上交所所有上市公司的一个指数,上证指数几乎是“只进不出”的。
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熟悉的美国标普500指数,反映的是美国最大最强的500家上市公司,而这个名单可是根据时代不断更替的,一个公司进来,就要挤掉一个公司出去。所以这个指数可以一直保持优胜劣汰,保证新陈代谢,所以你买它相应的指数基金的时候,等于也是买入了一个可以新陈代谢的系统。
同样,我们国家的沪深300指数的运作道理也是一样的,它代表的是沪深两市最大较好的300家公司,同样在优胜劣汰、新陈代谢。这样是比较科学的。
但是上证指数呢?它就没有这种淘汰机制,于是各种垃圾公司和垃圾股,会长期占据整个指数的名额。在上交所里,上市十几年,既没业绩,也不分红,仍然硬扛着不退市的垃圾公司比比皆是,想象一下它们会有多么拖累整个指数的表现吧。
由于这些问题,媒体和大众最爱引用的上证指数,其实是一个选择片面、极度失真,根本没法代表中国股市表现的指数。
我们从2005年股市低点开始统计,计算到2019年一季度结束,那么市场几个主流指数的涨幅是:
上证指数 200%+ 深证综指 280%+ 沪深300 320%+ 中证500 530%+
而且别忘了,这里面还不包括公司分红之后投资者直接获得的1%~2%的现金回报。
现在你还觉得中国股市有那么糟糕么?还觉得指数不涨我们就不会赚到钱么?
2
说完这个指数失真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很自然的问题就是:既然上证指数不行,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指数基金购买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来区分一组概念:宽基指数、行业指数和策略指数。
·
宽基指数
所谓的宽基指数,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没有任何主观因素的、直接按照规则被动地复制市场表现的股票指数。
比如我们反复提到过的沪深300指数,就是选择沪深上市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可以理解成大盘股;中证500指数,就是中证公司开发的,在剔除掉前300家市值最大的公司之后,接下来市值排名前500的公司,也可以理解成中盘股;而创业板指数基本可以理解成小盘股指数。
这几个指数应该是我们最常用,也最容易投资到的宽基指数了。
当然,基金公司还开发了一些选择标准不同的宽基指数,比如上证50指数,是跟踪上海证交所市值排名前50的股票;中证100,是跟踪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市值排名前100的股票。
前不久,网友苦恼于没有基金跟踪中证全指,想通过“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的组合,或通过“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创业板+科创50”的组合,去代替中证全指。
呃……该网友实在太较真了。
为何要去跟踪中证全指呢?即使有跟踪中证全指的基金,你觉得它能跟踪得准吗?
若跟踪不准,那么我们为何要去跟踪它呢?
这么一想你就会发现,原来是这样,因为跟踪不准,所以没有基金去跟踪它。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跟踪不准呢?跟踪的本质是什么?
跟踪的本质是要保持与被跟踪者的一致,中证全指若要跟踪得准,它就要买入所有的股票。
那么基金要发行这样的产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规模足够大,足够买下全部股票;
二、每日需买入新股,卖出退市;
三、若是ETF,它是不能用现金申购的,几乎没有机构会去买所有的股票去兑换ETF;
四、全部跟踪,权重小的会导致交易成本较高;
五、基金经理的工作量大,相应的管理费较高。
综上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指数基金跟踪的几个结论:
一、指数的成分股需要限制,发行的基金规模往往表现为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上证指数。
二、指数成分股越少,往往是优中选优,相对大盘更具有超额收益。
三、指数成份股少,相应的交易成本较小,基金经理的工作量较少,对投资者而言往往是有利的。
四、指数的成分股少,基金的跟踪误差更小,特别是ETF,如果存在套利,机构投资者可以买入所有的成分股进行套利,使其跟踪误差更小。
其实,跟踪上证指数的基金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并没有买入上证指数的所有股票,而是买入一部分,存在较大的跟踪误差。
我们先来看它的规模吧!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在相似的类型指数跟踪基金中,指数成分股越多,其跟踪的规模越小。
从上图我们可知,跟踪上证指数的基金只有5只,其实只有三只, 即只有三个基金公司去跟踪上证指数,其中的 ETF联接,它是去购买场内ETF的,只是为了满足场外投资者的需求——场内ETF的规模是包含ETF联接的规模的,这两者的规模是重复的。
我们就以规模最大的场内ETF上证综指来看它的购买数量,如下图最后6只的持仓(乌龟数据)。
该基金的持仓数量为201只股票,并没有跟踪上证指数的全部股票,而最少持仓占比基金净值的0.01%,持仓市值仅有3.68万元——由于占基金净值比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去统计201只持仓所有占比的话为99.16%,但也很明显它装不下更多的股票了。
而我们来看这个国泰上证综合交易ETF,它的持仓更小,只有160只。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上证指数基金,它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并没有去购买上证指数的所有股票,跟踪误差也是较大的。
既然上证综指基金没有购买上证指数的所有股票,而只有201只,这不是跟上证180的成分股更加接近吗?
对的,从数量来看是更加接近,但是权重分布是不同的。比如我们拿规模最大的华安上证180ETF和上证综指ETF的前十权重对比,如下图。
相对而言,上证180头部权重占比较高,且分布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上证180中第二的是招行,而上证综指中第二的是农行。
因此,我们也不能将上证180与上证综指去对标。
我们再来看上图,上证综指ETF、华安上证180ETF和上证指数的表现,会发现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跟踪误差,但从图表来看,他们的走势基本是一致的。
我们再把时间拉长,放到5年来看吧,如下图。
上证综指这只基金跟上证指数是完全背离的,还不如华安上证180跟踪误差小。
综上,选择上证综指ETF看起来是在跟踪上证指数,但实际却跟上证指数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密,你跟踪的是基金公司创造出来的另外一个指数——挂羊头卖狗肉。
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当指数的成分股过多时,跟踪指数的基金它是有选择性地跟踪。
那么像中证1000这种有限定成分股数量的指数,基金跟踪也是选择性跟踪吗?
上面我们也阐述了,在宽指中,成分股数量越小的指数其基金跟踪规模越大,而成份股数量越大的指数其规模越小。那么可见,中证1000的规模不会大到哪里去的。
规模不大,而跟踪数量高达1000,基金能全部购买吗?
所以,我们会发现中证500很多是增强型指数基金,而中证1000则更多是增强型基金。
何为增强性指数基金呢?我们可以理解为选择性跟踪,或者是大部分资金跟踪指数,小部分资金基金经理主动出击。
在跟踪中证1000的指数基金中,10只有9只都是增强型基金。
我们不去看ETF联接,它是一种购买 ETF的基金,我们来看规模最小的ETF华泰柏瑞中证1000,0.71亿的规模它能买入1000只股票吗?
从乌龟数据来看,因为净值是精确到百分位的小数点后两位,所以,显示的只有932只股票,最小持仓仅有1.06万的市值,跟小散一样。
或许该ETF真的持仓1000只股吧!毕竟0.01%后面就没有再显示了。
我们再来看剩余的两个ETF,华夏中证1000和南方中证1000,它们的持仓都是1000只。
综上,有限制成分股数量的指数,其ETF真的买入全部的成分股,是完全跟踪的。
但是基金公司一般不愿跟踪成分股多的指数,因为这会增加交易成本的同时,增加基金经理的工作量(你去看管理费,远远高于其他宽指基金),而且不能讨好投资者,规模上不去。
以上就是股票上证综指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