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是国产品牌吗
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外国商品大量的涌入中国。这些外国货很贵,但中国群众就是认。我知道现在都在提倡国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40年里外国品牌在中国明显更受欢迎,被视为高质量......接下来具体说说
在90后的青葱岁月,比起昂贵的阿迪耐克,李宁、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等国产运动品牌一直是中国普通人的选择。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李宁和安踏早已成为国货潮牌的骄傲。
曾经与安踏并驾齐驱,风光无限的鸿星尔克却早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沉寂了下来。在国货大发展的潮流中,鸿星尔克已 "掉队" 许久。
中国有两大鞋都,莆田和晋江。 两地都是靠代工发家,莆田在仿冒方面越走越远,经过莆田系医院等事件的发酵,莆田在中国人心中已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武侠江湖有句名言, 天下武功出少林, 晋江就是中国运动品牌的 "少林寺" 。
晋江走上了*发展的正确道路,晋江的代工鞋厂在90年代中期纷纷转型开始建立自主品牌。 安踏、361、特步等品牌纷纷在晋江成立, 晋江成为中国运动品牌的培育基地。运动品牌扎堆晋江,让晋江产生了强大的集群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厂商来晋江建立运动品牌。
2000年, 25岁的本地人吴荣光在晋江创建了许多运动品牌——鸿星尔克。 在2000年才建立的鸿星尔克要比安踏、361等品牌起步要晚好几年。当时运动品牌市场中的高端市场全部外国品牌霸占,中端市场则被李宁安踏等品牌新秀占领,低端的有八哥等品牌,这些品牌早已在全国各地早搭建了完善的销售网络。
在已经接近固化运动市场品牌中,吴荣光敏感把握住了市场的需求,硬是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鸿星尔克避开了当时竞争激烈的篮球、足球等大球领域。看到2000年后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流行, 鸿星尔克拿下网球赛事了赞助权。
2004年,首届中国网球公开赛开打,当时网球的热度直逼NBA和足球。鸿星尔克这个名字也靠着网球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那句永争靠前的英文广告词 (TO BE No .1) 让鸿星尔克给青少年一种时尚和青春的感觉。一时间, 全国各地的青少年掀起了穿鸿星尔克的热潮。
2005年是鸿星尔克*高光的时刻,鸿星尔克的网球鞋和阿迪耐克的网球鞋并称为世界网球鞋的三大品牌。鸿星尔克全面出击,推出许多运动的鞋款,都获得了成功。 当时的鸿星尔克隐隐有超越安踏和李宁之势。
在大好形势下,鸿星尔克在新加坡上市。这是中国靠前家在海外上市的服装企业,比起安踏李宁等前辈, 鸿星尔克只用了5年就完成了上市的壮举,成为运动市场的NO.1。 上市完成集资后,手握大量资金的吴荣光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
鸿星尔克的扩张兵分两路,一路是继续抓紧网球市场。 鸿星尔克在2006年连续赞助了上海大师赛、WTA年度总决赛等诸多赛事。在签约网球明星方面吴荣光也是毫不手软,在05-06年间大批网坛红人都被纳入鸿星尔克的麾下。
这些行动在品牌宣传上是成功的,通过赞助大型体育比赛一直是体育品牌宣传的最佳选择。 另一路是大规模扩张, 为了抢占市场,吴荣光提出了鸿星尔克要在每一个县级单位拥有门店的战略。在2006年时,鸿星尔克的门店数已经扩展到7000家。
门店规模的迅速扩张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成本暴涨、管理难度加大,竞争激烈都是让吴荣光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鸿星尔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减少了对市场的关注。
在2006年以后,随着中国运动消费市场进一步升级, 李宁和安踏等品牌逐渐退出了运动品牌的低端市场, 开始尝试在高端市场进行扩张。在2006年前后,李宁和安踏等品牌趁着NBA在中国的红火,大胆学习阿迪耐克模式,签下NBA过气明星,推出了属于高端产品的专属签名鞋。
因扩张而 "消化不良" 的鸿星尔克的行动行动反而开始保守化,看着安踏、361等纷纷走向高端,鸿星尔克决心进攻稳固低端市场。在 "深耕三线" 思想的指导下,多年以来,鸿星尔克推出的主打产品大多在200元以下。
低价的策略使鸿星尔克在市场认知无法登上大雅之堂,在06年以后再无爆款产品的鸿星尔克, 彻底变成了运动市场的二线小品牌。 只顾扩张的鸿星尔克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入的增大,也不是产品对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管理层失去了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感才是鸿星尔克最大问题。
如今的鸿星尔克已经成为没名产品、没战略、没名气、没营销的一个四不像品牌,导致鸿星尔克陷入如今困境的原因很多。
首要的原因是品牌布局重点举棋不定。 纵观鸿星尔克的对手,一直被鸿星尔克压制的特步坚持跑鞋市场,坚持赞助国内马拉松赛事。 在跑鞋市场持续巩固地位的特步如今已经是跑鞋的领跑者。 李宁和安踏立足综合性运动市场,早已通过球星战略逐渐变成国货潮牌的代表,其产品甚至能在耐克大本营美国引起抢购潮。
靠网球品牌发家的鸿星尔克在网球市场一直无法成为网球市场的高端品牌。鸿星尔克上市后,忙于扩张和解决扩张带来的问题。 鸿星尔克没有深耕网球市场, 导致其网球市场份额正在被阿迪耐克蚕食。鸿星尔克还曾进入童装市场,这种病急乱投医的策略只能是铩羽而归。
第二个原因是缺乏准确的营销创意。 安踏能够在品牌知名度上实现突破,签下了NBA的球星汤普森是重要原因。巨资签下在NBA非一线明星的汤普森,在当时看来是一步险棋,如今看来是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
“369真的是我们最贵的鞋了,觉得贵就别买啦”,“大家一定要理性消费,不要*礼物...”,这是发生在昨天的鸿星尔克直播间的一幕;汇源果汁直播间后面的小黑板上写着四个大字:国货不倒!白象方便面靠前时间将自己的仓库清空,人员基本投入救灾,倾尽全力,在河南天灾之下,这些正在慢慢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民族企业却将自己的最大力量给了血脉同胞,而我们的同胞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支援他们,这些民族良心企业们为何会从我们的视线中慢慢消失呢?
童年中的记忆
连续亏损了N多年,今年捐款5000万,这个品牌叫做鸿星尔克。鸿星尔克这个名字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李老师的视线中了,但是作为一个80末,90初的人,我记忆里面一直有着鸿星尔克那句著名的广告词:to be NO.1,恩,某些人之前到直播间骂他们土鳖NO.1,不知道这些人现在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那这个牌子真的要倒闭了吗?它又是如何从当年的国产前列的运动品牌到了今天的大城市几乎销声匿迹呢?这一波之后鸿星尔克是否能够强势崛起呢?
鸿星尔克捐款
鸿星尔克鸿星尔克集团创建于2000年6月,主打年轻潮牌,当年请的代言人是那个时代年轻人都无比崇拜的陈小春,这种酷酷的叛逆的样子,就是那个时代年轻人最喜欢和盼望的风格,所以这个品牌迅速地在年轻人中站稳了脚跟,2005年11月14日,鸿星尔克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了业内靠前家在海外上市的服装品牌。
古惑仔陈小春代言鸿星尔克
但是,如同很多当年的国货企业一样,它们的出现和兴盛都依托于它们的创始人,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经验,理念和团队,基本是创始人决定一切,鸿星尔克的创始人叫做 吴荣照,从小在一个制鞋家族里面长大,所以对于鞋子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爱好,在创立鸿星尔克之后迅速扩展,2007年,鸿星尔克专卖店遍布全国,达到了巅峰时期,然而这种巅峰也为没落买下了伏笔。
看起来书生气的老板
因为极速的扩张,加上选址的不合理,以及慢慢暴露出来的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鸿星尔克的大量门店都出现了亏损,不得不关停很多门店,浪费了巨大的资金,而之后一段时间,人们的观念开始更新,对于鞋子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理解为穿着舒服这个概念了,而是需要更多的附加元素在里面,比如帅,科技,运动等等,于是鸿星尔克遇到了国产鞋服类的大转型,然而遗憾的是,当时鸿星尔克提出的快时尚风格并没有成功,和安踏,李宁等等鞋服之间拉开了差距。
而在前面的亏损还没有缓过来的时候,一场灾难发生了,2015年,鸿星尔克遭遇了一场火灾,大火烧毁了鸿星尔克将近一半的生产设备,其客户订单无法保障,生产停滞和货品断供导致资金无法回流,面临着破产,当年一年,鸿星尔克亏损了 16.35亿元,再之后就再也没能够崛起,而是随着这些沉重负担,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到了现在,很多00后,10后,穿鞋子估计只知道特步,安踏,李宁,还有还有更贵的一些外国的牌子货了吧,有几个年轻人穿着鸿星尔克?至少李老师在学校几乎没有看到过。
鸿星尔克工厂大火
鸿星尔克另外一个问题也在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民族企业都是这么想的,只要我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做产品,消费者就一定会喜欢。然而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需要不断营销的时代,老一套的方案已经不再适合了,只需要看一下鸿星尔克的专利注册就知道了, 鸿星尔克名下有专利信息253条,但实用新型137条,发明专利63条,而外观设计专利最少仅53条。
鸿星尔克专利列表
与外观设计密切相关的美术作品著作权仅仅只有9件
大家都知道,其实对于鞋子这种产品,外观专利是最容易的,而且现在很多鞋子也是靠着越来越漂亮的外观来吸引用户,但是鸿星尔克一家主要做鞋子的企业,却依然没有跟上外貌协会的步伐,如何吸引现在越来越颜值化的年轻人?
看脸时代
因为本次捐款事件,鸿星尔克重新进入了无数人的眼中,看到直播间里面几乎所有的货都被买断了,而且是上一轮产品被买断一轮,李老师感受到了血脉同胞的力量。李老师觉得这次事件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这几天国人对于鸿星尔克支持,而是鸿星尔克这个品牌,通过这一次的事情再次走入了国人的眼中,让很多中国人想起,原来我们中国有一个国产品牌,它的名字叫做鸿星尔克,它曾经在我们记忆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它的鞋子性价比很高,和某些品牌动不动78百,上千甚至几千相比,300多就是他们最贵的鞋子,这句话想必让无数人印象深刻,我相信很多人会记住它的,而之后鸿星尔克需要做的就是能够用完善的服务。良好的质量以及在外观方面的进步来抓住越来越多人的眼球,让这个品牌重新的焕发光彩,希望某一天,李老师在学校里面能够看到很多孩子穿的鞋子是鸿星尔克,希望你们也能to be number one。
“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有汇源才叫过年”,这些广告语陪伴许多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节。我印象中的汇源果汁一直都是那个方形的纸盒子装着的果汁,放在超市购物架上,然后等着我们将它带回家去。
汇源广告
它的一切也是依托于它的创始人:朱新礼,他出生于山东省沂源县东里东村,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他是真的在挨饿受冻中长大的,但是有的人就是在哪里都能够发光的。在83年的时候,他就发现了种地是很难赚到钱的,但是水果却是一个售价非常高的东西,于是他带领着全村的人一起种葡萄,并且是在承诺直接补贴的情况下,带着一群根本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的村民,种起了葡萄,而正是这一大的举动使得整个村脱贫致富,他也成为了一代英雄人物。
土地情节的朱新礼
但是因为当年的一些原因,发展农业,打算种水果的 朱新礼 受到了处分,不得不停止这一条道路。而后他再一次下海经商,开始了重新创业,从接手一个破产的罐头厂厂开始,利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直接在答应解决工人就业的问题的情况下,拿下了罐头厂。又通过资本运作拿到了生产线,而且他注意到,当时的物流运输非常的不方便,而水果是很多中国人当时想吃到的东西,于是他敏锐的意识到可以将水果做成果汁,然后卖到全国各地。让很多期盼吃水果的非水果产地的人,能够喝到新鲜的果汁,事实证明这一理念是无比正确的,汇源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蓬勃发展,越来越大, 2000年,汇源果汁销售额超过10亿,市场占有达到23%,是第二名的近十倍。
但是成也空手套白狼,败也空手套白狼,他其实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就是发展大农业,自己在地里种水果,这也许是他当年挨饿受冻以后所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只有地里有东西心里才踏实,于是当年的汇源打算将自己的品牌并购到可口可乐之上,然后拿着钱去种水果,但因为很多人反对民族品牌的流失,最后没有成功,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以 “收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否决了该起收购。
但这个时候。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是背水一战,也许是可口可乐许下了一些承诺,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问题的他主动砍掉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主动裁剪了接近75%销售团队和分销网络,砍掉了花费十六年建立起来的销售体系,时任汇源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员工人数从9722人一年内降到了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削减到1160人。然而当他将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废掉以后,可口可乐依然没有收购,而这个时候的汇源已经没有出路了。
另外他的心中有着非常强烈的同村同族的思想,在整个销售体系和各个中高层当中,基本都要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是老乡才能够进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家族企业,而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这个竞争激烈的时候,家族社会是很难兴起的,于是最后我们看到了汇源破产重组的消息。
汇源果汁的兴起是搭上了时代的快车,在当年那个物流不便的情况下,他的创始人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发现了商机,让新鲜果汁出现在了千家万户,虽然味道不是很好,但在那个年代就是大家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它成功了。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今天各种新鲜水果和果汁遍地的时代,在勾兑的果汁不够健康,这种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汇源的产品依然如此的单一,慢慢的也被时代所抛弃了。
现在汇源直播间,大量的用户涌入,在不断购买着他们的产品,但是买回去以后是否能够给国人带来愉悦呢?我们敬重这样一个民族的企业,我们也绝对不希望它倒下,但是我们也要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汇源如果想继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并且丰富自己的产品,让果汁这个东西焕发生机,这样子的汇源也许才能成为一个永远流传下去的民族企业。汇源加油吧。
汇源直播间
白象方便面的兴衰让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品牌,它的名字叫做健力宝。当年的东方魔水。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集体企业,负责他们的人带领他们走向辉煌的人,并不是这个企业的拥有者,他只是一个聘请的管理者,在危难的时候,这些管理者会带领这个企业走出困境,每个人都依赖他,而一旦辉煌的时候,就如同蜜蜂看到花蜜一样,一涌而至,而作为没有所有权的管理者只能是黯然退场,比如白象方便面的创始人 姚忠良。
儿时的回忆
白象是河南政府旗下的一个食品公司,连年亏损,可以说也是在倒闭的边缘,和当年的汇源果汁厂一样的,而更巧的是,它也迎来了拯救它的人,当年的铁饭碗单位——粮食局的姚忠良。
姚忠良
从他接手这个企业以后就进行了很多的创新措施,比如将所有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大换血,换成没有背景的,充满动力的年轻人们;不断地创建销售网络,拓展白象方便面,在全国的销售渠道;改进白象方便面的口味包装,使它更加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研究更多的口味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可以说他的每一个点都做得无比正确,都是方便面企业发展的必须过程。
白象汤好喝
二十世纪初应当是白象最巅峰的时期了,仅2004年一年,白象方便面的产量就达到了50亿包,销售额更是达到了23亿,在国内的泡面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位。
然后,花蜜迎来了蜜蜂,在最辉煌的时候 姚忠良被架空了,上面空降了董事长和总经理,于是他只能辞职,离开这个企业,而之后,漫长的产品开发线,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营销方案,慢慢的被时代抛弃了,白象方便面开始从货架上慢慢的消失了。康师傅能够让你想起红烧牛肉面,统一能够让你想起老坛酸菜面,那么请问现在的白象方便面呢,能够想起回忆或者是他们的骨汤面,但很明显这个出名度相对于前两个差的太远了。。
但好的是在企业不断萎缩的时候,这位强人再一次踏着五彩祥云出场了,回到了这个曾经他工作和战斗的地方,重新开始了发展,现在的白象方便面并不和前面的民族企业一样,几乎消失在了我们视野中,我们其实还是能在超市的货架上能够看到它的存在,并且其实在网上,它的大骨面以及各种新的宣传健康思想的方便面,正越来越多的被年轻人所接受,未来的白象方便面真的未来可期。
几十年发展,中国确实走得越来越快了,但总有一些人和企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慢慢的掉队了,甚至于倒在了地上。但是无论他们是兴是衰,是成是败,它们的身上都打着一个重重地记号,叫做民族企业。在危难关头,血浓于水,只有自己的同胞才会真的心疼自己的同胞,在危难关头才会发现民族企业和民营企业差的不仅仅是一个字。
1978年中国改*开放以后,外国商品大量的涌入中国。
这些外国货很贵,但中国群众就是认。
我知道现在都在提倡国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40年里外国品牌在中国明显更受欢迎,被视为高质量商品的代表,国货风潮也就是疫情之后才开始的。
我举个例子,在这次河南郑州水灾因捐款5000万被誉为国货良心的鸿星尔克,这个名字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像个外国品牌?
为什么当年不叫红星时刻而非叫鸿星尔克?
不止如此,鸿星尔克成立于2000年,注册信息显示这家公司是外国法人独资,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国品牌。
但实际上,鸿星尔克是一家彻头彻尾的中国品牌,只在纸面上是外资独有,而实际上彻彻底底是中国人的,其老板多年来心系中国,历次大灾都有巨额的默默捐款,只不过这次意外火了而已。
一家心系中国的中国品牌,为什么成立的时候非说自己是外国人独资,还特地起了一个听起来就很像外国品牌的名字。
原因很简单,在以前,外国货等于高质量的代名词,中国货等于低质量的代名词,要不是假装自己是外国货,也许鸿星尔克早就死了,根本就撑不到捐款这一天。
鸿星尔克不是故意起了个外国名字,也不是故意注册为外国人独资,当年这么做完全是被迫的,是在当时的中国消费大环境之下无奈的选择。
这么多年来口口相传,连月亮都是外国的更圆一点,何止是外国货呢。
爱国之心只能鼓舞一时,从长期来看,最终决定市场消费者行为的还是质量。
所以我们必须要证明中国货的质量完全不亚于外国货,甚至更高。
今天,我给大家列举几个证据。
飞鹰刀片
美国有一家刀片厂,品牌叫飞鹰刀片。
1966年,上海刀片厂成立了。
不知道当时的厂长怎么想的,这家刀片厂是纯纯粹粹的中国制造,却把自己的产品称之为飞鹰刀片,假装自己是美国货,卖的非常之好。
那可是计划经济时代。。。
当时中国是一个纯封闭的市场,美国飞鹰公司根本就没发现这个中国飞鹰刀片,大家相安无事。
1978年改*开放后,中国的飞鹰刀片在市场厮杀中迅速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了中国人尽皆知的品牌,甚至开始对外国出口了,。
但在中国飞鹰刀片对外国出口的同时,美国的飞鹰刀片也开始对中国出口了,一下子就撞车了。
美国飞鹰公司发觉此事后,向上海刀片厂发出了律师函,准备起诉解决此事。
那么这是一起品牌纠纷的问题?
并不是,这件事被津津乐道的地方在于,美国飞鹰刀片进入中国市场后,因为质量太差,刮不干净胡子、易断裂等毛病,严重影响了飞鹰刀片的品牌形象。
这么多年来,飞鹰刀片都很好用,没想到如今质量变得这么差。
双方的包装都一样,消费者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美国飞鹰,哪个是中国飞鹰,质量差的美国飞鹰严重影响了飞鹰刀片是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导致飞鹰刀片的市场销量年年下滑,被竞争对手趁机赶了上来。
这下子,上海刀片厂不乐意了,我这么多年辛苦培育的市场,你这些美国刀片一来就把我这么多年的努力破坏殆尽,这怎么能行。
这件事最终怎么解决的大家知道么?
美国飞鹰刀片公司质量确实不行,导致它的规模很小,甚至资金实力都远远不如上海刀片厂。
于是这件事有了一个诡异的解决方案,美国飞鹰刀片公司把自己卖给了上海刀片厂,然后飞鹰刀片这个品牌从此归属于上海刀片厂,美国飞鹰的生产车间取消解散。
没有了美国飞鹰劣质刀片的冲击后,上海飞鹰刀片一飞冲天,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占率。
最巅峰的时候,上海飞鹰刀片占据了中国剃须刀片市场70%的份额,绝对的全国靠前,当年只要是长胡子的男人,基本人人都用过飞鹰刀片。
到1990年时,上海飞鹰刀片制造厂的产值已经达到8个亿,被列为中国著名商标,引来了国际同行的参观和拜访。
曾经的飞鹰刀片,风光无比,直到电动剃须刀崛起后才慢慢式微,最终消失不见。
中国飞鹰刀片可以败于电动剃须刀,但在质量上绝不会败于全球任何刀片,美国飞鹰刀片甚至都成了影响质量口碑的存在。
要不是当年披了一层美国光环,美国飞鹰刀片算个啥,连同台竞技的资格都不会有。
莆田球鞋
莆田是中国的制鞋业中心基地,也是各路假鞋的发源地。
假鞋肯定是不对的,我永不支持假货,我今天只是想谈一谈这些莆田假货的质量。
2016年4月,耐克官方发布了一款拥有专利的zoom air气垫的鞋子,售价1499元每双。
据说这个气垫是耐克专门研发的,可以极大的提升鞋子的舒适感。
但很多消费者买鞋之后,却发现这个鞋很硬,落地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脚酸。
有个消费者纳闷之下,割开了这双鞋,发现这双号称拥有专利气垫的鞋子,里面居然没有气垫!
不是某几双鞋没有,是整个中国地区销售的这批次鞋,里面都没有气垫。
我不知道这么多没有气垫的鞋是如何通过耐克的产品质量检测,然后光明正大的当成专利气垫鞋来卖的,但当年耐克就是干出了这种事,其质量监控力度让人目瞪口呆。
很自然的,这事上了2017年央视的“3·15”晚会,耐克鞋名声扫地,被迫退一赔三。
那么,这是一个耐克质量事故的故事?
并不是,这只是故事的开始。
在耐克气垫事件爆发后,全国有大量的耐克同款鞋被检测出含有气垫,质量完全过关,各项技术指标都非常优秀。
为什么有的耐克鞋有气垫,有的耐克鞋没有气垫?
一查,所有含有气垫的耐克鞋,全部是假鞋,莆田假鞋厂的老板以为耐克鞋里有气垫,老老实实按原版鞋防制的,用料非常扎实,结果耐克那边出了质量事故,全部没有放气垫,导致隐藏的莆田鞋一下子全部暴露出来了。
气垫门事件之后,有人对莆田鞋的质量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自费购买了不少莆田耐克鞋送去专业机构检测。
比如说抗弯折测试,把鞋子来回对折四万次。
比如说剥离测试,用机器暴力冲击测试鞋底的易剥落程度。
在各项严格的测试,莆田耐克鞋居然完全不亚于正版耐克鞋,双方的质量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在很久以前,莆田鞋的质量还不过关,只是外观和正版鞋像,质量和用料确实是有差别的,有个网站叫虎扑,上面可以专门验鞋,莆田鞋只要送到虎扑,大神轻易就能断定真假。
虎扑验鞋,全国闻名。
在生存的压力下,莆田鞋的厂家把这些虎扑大神请过去了,做技术指导,认认真真的完善自己的工艺。
到了今天,虎扑大神们已经对鞋子的真假傻了眼,莆田鞋自己的广告词都改成了“支持虎扑验证!虎扑秒过!”
不能过虎扑的莆田鞋,现在都不好意思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厂门。
发展到2017年,莆田鞋的质量已经就连各种专业机构的破坏性严格测试都能通过了,简直仿的天衣无缝。
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个笑话,如果你的鞋子非常耐穿,怎么都穿不坏,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你买到的可能是莆田假鞋。
能把质量仿到这个地步,甚至都已经在消费者那里打出了质量好的口碑,说明莆田鞋的生产工艺完全过关,那为什么他们还要造高仿?
高仿再好听,那也是假货,永远是上不了台面的。
因为长期以来,中国人就是认那些外国品牌,一双耐克鞋可以卖1000多元,一双鸿星尔克只能卖100多元。
售价上不去,用料就不可能上去,质量自然也就上不去,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做自己的国产品牌根本赚不到钱。
有那么一批莆田厂家,索性就放弃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专门去搞仿制。
仿1000多块钱的耐克鞋,随便出手也不止100块了,绝对比做自己的牌子赚钱啊。
于是,几十年下来,就形成了这么一帮人的存在。
这些人不做自己的品牌,一心走歪门邪道,是早晚要被历史给淘汰的。
但他们也确实把质量做的很好,好到完全可以和国际顶尖商品媲美,可惜只能一辈子活在见不得光的地方,最终被清除。
能把质量做的这么好的中国鞋厂,却没有自己的品牌,甚至都没有弄自己牌子的想法。
怎么说呢,这也是时代的一个悲哀吧。
华莱士
1987年4月,中国靠前家肯德基在北京开张,门庭若市。
那个年代,能在肯德基和麦当劳吃上一顿炸鸡和汉堡,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梦想。
2001年1月,华怀庆和自己的哥哥华怀余凑足8万元的积蓄,在福州创立了一家快餐店,准备做中国人自己的汉堡和炸鸡。
为了活下去,华怀庆兄弟给自己的店取了一个很像外国品牌的名字,叫华莱士。
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就是像让中国消费者误认为这个店是外国人开的。
知道自己在高端市场抢不过肯德基,华莱士从一开始就把目标客户定为那些想吃炸鸡和汉堡,但没钱的中国人。
在那个肯德基能把香辣鸡腿堡卖到十几块钱的年代,华莱士推出了惊爆超低价,可乐1元、鸡腿2元、汉堡3元,也就是所谓的特价123战略。
还有一个特价汉堡活动,华莱士把汉堡价卖成了十块钱3个。
在肯德基,十块钱只能买盒薯条,但是在华莱士,10块钱或能换来三个汉堡。
华莱士的汉堡售价只有肯德基的零头,让很多想吃汉堡却没钱的消费者趋之若鹜,很快华莱士就门庭若市了。
华莱士把价格压的如此之低,用料上是肯定无法和肯德基相比的,但性价比却远远超过肯德基,这是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包投票选出来的结果。
2003年,华莱士就开始开连锁店了,2005年,华莱士的连锁店就已经出省了。
到了2019年,华莱士已经拥有了12000家门店,超过了肯德基和麦当劳之和,且全部自营,不搞连锁。
华莱士成为了最成功的中国快餐店,年营收6个亿,雇佣员工达5万人。
形成规模后,华莱士甚至反过来成为了肯德基模仿的对象。
华莱士曾经推出了全球靠前款蜜汁烤全鸡,售价只要19块,爆红,超级热卖。
肯德基看了眼红,也推出了自己的蜜汁烤全鸡,结果根本就没有消费者买账。
不是肯德基做的烤全鸡不好吃,而是肯德基把这款烤全鸡定在了149的价格。
从肯德基的角度,我一个鸡腿就要卖十几块,卖一整只鸡149不过分吧。
从消费者的角度,我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跑到你肯德基花149去吃一只鸡?
后来肯德基灰溜溜的把这款产品给撤掉了。
还有其他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原本只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开店,看到华莱士统治了中国的3到18线城市后,肯德基也跑去试图抢市场,结果完全打不过华莱士,碰了一鼻子灰。
华莱士找到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的平价汉堡之路。
镇住全村父老乡亲的,不止是华莱士这个洋气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华莱士那无敌的性价比。
当然,依靠低价汉堡起家的华莱士,始终无法摆脱低端的形象,高端的消费者想吃汉堡一定会选择肯德基和麦当劳,这种品牌形象短期内看不到改善的可能性。
但回到2001年,华莱士的创始人只能选择这条路,他没什么好办法。
结语
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LV包,用起来像LV包,测试的时候也像LV包,那它就是LV包。
但是在西方月亮圆的思想背景下,中国货就是不行,外国货就是行成为了消费者的朴素认知。
鸿星尔克为什么要叫鸿星尔克,华莱士为什么要叫华莱士,而莆田鞋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藏在阴影里造质量这么高的假货。
这就是时代的悲哀,是中国贫弱百年,民族自信心被摧毁的一个时代证据。
2021年的鸿星尔克事件,是中国国产品牌的崛起元年。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让大家无脑购买国产货,消费者购物应该从质量和性价比作为购物决策的依据,国货可以作为辅助依据,但不能作为核心依据。
但你在下购物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知道, 中国货的质量完全不亚于外国货的质量,很多领域甚至更高。
抛开外国品牌的光环之后,你还喜欢手上的这个商品,那才真正的值得购买,千万不要被外国品牌**,给收了大笔的智商税。
以上就是鸿星尔克是国产品牌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