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上市公司叫什么民国时期的扬子公司
接下来具体说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家投资公司,它虽然名义上是私人企业,但股东中却有中央银行的身影,并且由中央银行总裁任董事长。
它也曾参与当时民国政府的国企“混改”,成为了当时很多重要国企的控股股东。这个中国现代史上最早、民国时期最牛的投资公司就是中国建设银公司。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过多年军阀混战,国家建设百废待兴。而此时的民国政府财政窘迫,国库空虚,无力承担起沉重的财务负担。
当时,中国虽已经有多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但主要从事的信贷业务,而对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资项目并没有机构愿意单独承担。基于这样的背景,宋子文于1933年远赴欧美学习考察,决定在中国成立一家类似与美国摩根的投资公司。
1934年初,从欧美学习考察归来的宋子文,发表了题为《统制经济问题》的演讲,系统阐述了他的统制经济理论,并提出要筹建一家本土投资公司,以解决国家建设所需资金。因在外交和财政方面发生分歧,宋子文辞去了**行政院副院长和财政部长的职务,专心筹备中国本土的投资公司。
1934年5月31日,宋子文联合国内多家金融机构,正式发起设立中国本土的首家投资公司——中国建设银公司。由孔祥熙任董事长,宋子文任执行董事。
虽然名义上,中国建设银公司为一家商业性私人企业,但实际上更像是**为了治理经济的一种制度安排。中国建设银公司的股东不仅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重要的商业银行,而且还包括中央银行,个人股东也多是民国政府的要员,比如:孔祥熙、宋子文等。
自1936 年以后的中央银行理事会8 名常务理事全都是建设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银公司更像是民国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
中国建设银公司成立后,即联同政府与中外银行,办理工矿农商各业投资、管理及信托事务。由于公司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建设银公司多次经手承办政府发行印花税。
1934年11月,建设银公司即代理财政部以九二折*家全数发售卷烟印花税3000万元。建设银公司还利用*治特权,包揽了全国建设委员会所属电力和路矿事业。
到了公司成立第三个年头,1936年当年就实现纯利190万元,三年累计实现纯利371万元。到了1937年前后,建设银公司由一般性的商业融资变为以参股控股为手段,进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最终达到掌握和控制企业的目的。
其间特别是通过参股,将原建设委员会属下的首都电厂、戚墅堰电厂和淮南煤矿及铁路改变为扬子电气公司和淮南矿路公司最为典型。
首都电厂、戚墅堰电厂以及淮南煤矿是**建设委员会管理的国有企业。1937年初,建设委员会突然以发展实业需要巨额资金、而国家一时难以筹集为由,建议引进社会资本,进行类似与我们今天的“混合所有制改*”,并委托中国建设银公司代为招收商股。
该办法获中央*治会议议决照准,并奉国府指令遵照暨由行政院通令各关系部会查照办理。很快建设银公司便筹集了全部商股,扬子电气公司与淮南矿路公司即告成立。
新公司资本各为一千万元国币,其中建设委员会只拥有20%的股份,其余均为商股,而建设银公司手中所掌握的股份较多(48.75%),完全控制了公司的经营权。
抗战后期,随着公司中原属国家银行投资的股份以极低廉的价格出售给私人,公司的性质及其经营方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成为名符其实的官僚与财阀结合的典型。
抗战胜利之后,宋子文以公务繁忙为由辞去了公司董事长职务。股东和高管层发生变化之后,公司的经营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段的几年间,中国建设银公司和其它当时类似的官办商行一样,依靠与政府间的那种密切联系,利用战时与外国财团建立起的良好关系,抢先登陆,担任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家代理,从事经营汽车、无线电和各种奢侈品的进口业务。
后来当政府采用“输入限制配额”制、强力管制外汇时,这些豪门资本却仍可依仗特权、套取外汇,牟取暴利,终引起世人的极大不满。
作为一种从事金融服务的中介,投资公司的使命是为企业提供股权性的资金,支持创业或已有企业的发展扩张。中国建设银公司的出现适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到了抗战胜利之后,中国建设银公司实行了私有化,低买高卖,只顾追求暴利,却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最终成为了官僚资本和大资本家榨取工商企业利润的工具,走向了历史反面。
1949 年上海解放,中国建设银公司被解放军接管。
1950年1月4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宣布,中国建设银公司及其属下的所有企业、公司均以“果*当官僚资本”的名义予以没收,但在此之前公司的资本早已撤出,留下来的只是那座矗立在上海外滩的建设大厦。
电影《建国大业》中,“太子爷”**来到上海打老虎,不曾想却遇上了杜月笙的一个惊天举报:扬子、孚中两家公司违法进口套取巨额利润。原本这是一起涉外贸易的经济案件,但是这起案件背后却折射出当时果*当统治下的深层次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盘点一下这起案件背后的东西。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当时的背景。当时抗战刚刚胜利,此时的果*当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境地。不仅仅是单纯的兵强马壮,而且在经济层面也处于民国较好的时期。当时的中央银行里有黄金储备568万盎司,折合美元8亿多元,所以蒋介石当时是满怀信心地准备着和*产*打内战。
但是,这个时候蒋介石的大舅哥宋子文主管着民国的财政,却是昏招跌出。为了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胀,他一连出台三项举措。可笑的是这三招,招招都是对果*当致命的招数!一是果*当发行的法币与美元挂钩,二是以黄金回收法币,三是鼓励进口。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这三招全部都需要老蒋用自己手里的黄金和美元去买单。
为什么这样讲?
首先,果*当发行的法币信用极不稳定,一旦和美元、黄金这样的硬通货挂钩,老百姓立刻就跟疯了一样全都去买美元和黄金了。甚至在当时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前方的军队正在和*产*打仗,后面运送军饷的列车却突然掉头回了南京!为什么?因为长官命令赶紧拿着这笔钱回去买黄金!
其次,鼓励进口,同样需要黄金和美元来进行结算。而商人却依靠哄抬进口商品物价的方式,更进一步的套取更多的美元和黄金,从而获取暴利。
这三招一出,蒋介石的家底儿就像水一样往外流了个干净。
黄金快没了,美元快没了!眼看着党国要破产,**于是采取了紧急措施,一方面停止以法币兑换美元和黄金,一方面实施输入限额分配。所谓的输入限额分配,也就是说由政府核定进口货物的数量,并以许可证的形式下发给商家。商家只有拿着许可证才能够进口相应数量的货物。
由于当时民国的经济情况已经出现崩盘的先兆,所以面对上海各大商家蜂拥提交的进口许可证申请,党国统一给按了下来,从1946年11月到1947年1月基本一个进口许可也没有批!直到二月份果*当的紧急经济预案出台之后,把汇率规定为法币12000元兑换1美元之后,这才开始逐步放开进口许可证的发放。
表面上看似乎没有问题,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11月到1月这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中,原本**是准备卡死了口子一个许可证也不给开,但是偏偏扬子和孚中两家公司硬是一口气开出来了112张许可证,而且这个进口的汇率是按照3350兑换1美元来算,远远低于法定汇率。这下好了,扬子和孚中趁着这三个月硬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人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因为这两家公司一家姓“孔”,一家姓“宋”!
这下好了,原本果*当内部大家搞钱是一个共识,但是你扬子和孚中却要甩开众人吃独食,吃相实在太难看了!这样一来,这两家公司算是犯了众怒。果*当内部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对声音,在果*当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执行会议上,黄宇人等103人甚至集体提出临时动议要求有关部门彻查扬子和孚中公司。
但是,奇妙的一幕出现了。无论怎么查,这两家公司所做的一切贸易行为均合法合规!哪怕出现了与当时党国政策所背离的非法情况,人家立刻就能够从行政院当中开出一条新的的通知,让公司的行为合法化!
人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还怎么玩?
当时孔令侃就曾经极为嚣张地说: 别人不能做的,我能做;别人不敢做的,我敢做;我所做的,不准别人做;我想做的,吃掉别人自己做!
难道真的就拿扬子和孚中公司没办法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虽然两家公司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脚,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不是这两家公司在遵守法律,而是法律在适应这两家公司。所以要查处的重点就不再是公司的贸易手段,而是要转换方向查**,查徇私枉法!
但是如果真按这个逻辑查下去,那么矛头等于直接就对准了孔、宋两家。然而这两家却恰恰是老蒋在果*当内最为坚实的依靠,搞他们无疑就是自缚双手!一旦这两家倒了台,老蒋在果*当内立刻就会失势,那么党内的其他派系一个反攻倒算,他老蒋自然就要完蛋。
所以,实际上此时的老蒋已经陷入到了一个死循环:要么一直这么搞下去拉着大伙儿一起死;要么反腐败,但结果只能是自己死……
图/来源于网络
以上就是杨子上市公司叫什么民国时期的扬子公司?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