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上市公司有哪些《浙商》杂志发布了2023年浙商
来源:浙商杂志 文:李艳霄近日,由浙江大学EMBA《创新管理》课程教授郭斌团队编制的《2023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500强榜......接下来具体说说
《浙商》杂志2023年10月上正式发布“2023浙商全国500强”榜单,并陆续推出解读。
今天我们来关注全国500强中,谁韧性最足——
“浙商全国500强”榜单行至第15个年头,当我们将15份榜单汇聚,“2023浙商全国500强之韧者常青榜”(以下简称“常青榜”)应运而生,共有161家企业始终屹立在2009年与2023年的“浙商全国500强”榜单上。
营收平均增长超8倍
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到4年,即使是集团型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也不过7到8年。但登上常青榜的161家企业,在这张属于浙商优等生的榜单上停留了15年,是集团型民营企业平均寿命的两倍。
溯源这161家浙商企业的成立时间,在1978年改*开放前成立的企业有24家,占比14.9%;在1978年至1988年改*开放之初成立的企业有44家,占比27.3%;在1989年至1998年成立的企业有73家,占比45.3%;在1999年至2008年成立的企业有20家,占比12.4%。
其中,最老牌的要数杭州解百集团,从1918年创立浙江省商品陈列馆,先后更名为国货陈列馆、百货公司、杭州解百,至今已有105年,是集团型民营企业平均寿命的13.13倍,仍保持着相对健康的发展态势。
榜单之上,15年间,营收增长超20倍的企业13家,占比8.1%;增长超10倍的企业29家,占比接近20%;榜单整体平均增长倍数为8.6倍,这样的增速在全国都属翘楚。
常青榜数据显示,在“2009浙商全国500强”榜单上,阿里巴巴以30亿元的年营收排在第196名。15年似短也长,当榜单更迭到2023年,阿里巴巴已实现8645.39亿元的年营收,相较15年前,实现了287.18倍的增长,也因此惊人增速位列常青榜榜首。紧随其后,华峰集团、大华技术分别以53.29倍、47.52倍的营收增速摘得常青榜榜眼、探花。
溯源追远,浙商群体从草根经济走来,早年间并无太多人有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但在一波又一波的大浪淘沙中,市场选择了拥有更长远眼光的企业家。就像阿里巴巴在成立之初就喊出“要做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口号,就像万向坚持学习乌龟的稳健,宁可慢一点、少失误,也不要超越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
逆周期布局的常驻秘诀
以化纤起家的桐昆控股集团为例,其创立40余年来,几经周期,却多次呈现出逆周期布局的能力。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桐昆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低成本扩张,一举赶超国内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大陆涤纶长丝产量最大企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桐昆果断投资12亿元,全面启动恒通公司年产40万吨的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熔体直纺项目,该项目使桐昆产能一举超越印度竞争对手,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商;近年间,桐昆大动作依然不断,董事长陈士良筹谋着去印尼发展,其女便在上任两周后迅速敲定印尼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15亿元,意图以打通全产业链实现降本增效。
“面对困难,我们把它理解为调整战略、增强体质、和同行拉大差距的机会来了。桐昆的屡次战略大调整,都是在经济形势困难、风暴来袭时抓住了机遇。”陈士良说。
与桐昆相似,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吉利、万丰等浙商企业也纷纷开启出海并购新“副本”。尤其是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一度被媒体称作“蛇吞象”的决策,让浙商告别了无千亿企业的历史,也让“浙商全国500强”榜单实现了质的飞跃。
逆周期布局需要掌舵者拥有狙击手般的敏锐,能够在关键时刻果决扣动扳机,更能够在“别人贪婪”的时刻克制住扣动扳机的冲动,智慧、胆魄缺一不可。在这一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状况选择保守经营亦无可非议,倘若能在保守中变换角度进攻,同样了不起。
以圣奥集团为例,其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通过逆周期布局、招揽人才,尝过甜头。然而,这一次,董事长倪良正没有选择向外扩张,而是向内求效,近三年间,管理优化、技术创新、数字赋能等动作让圣奥再次稳稳按下发展“加速键”。
制造业“常青率”*高
透视常青榜,制造业企业占比尤其高,包括基础化工、轻工制造、机械设备在内的14个行业共有103家企业榜上有名,占比高达63.98%。除此之外,21家行业类别为“综合”的企业中,大多数也是以制造业起家,做大做强后形成多元化产业布局集团。
凭借着数字经济之优势,浙江吹响了智能制造的号角,制造业企业开始向数字化要效率。倪良正介绍,在圣奥的“黑灯工厂”内,每45秒就能制造一个办公储物柜,每一分钟就能生产一张人体工程学椅,全自动流水线的末端还配置了智能检测设备。更甚者,万事利已在全国丝绸行业率先开启了丝巾、面料花型领域的人工智能设计研发,成立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实验室。
15年间,制造业企业家不再只是闷着头、风尘仆仆,他们开始学会借力打力,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决问题。就像吉利“蛇吞象”并购沃尔沃,就像万丰收购钻石飞机公司、加拿大DFC航校、捷克DF/FM飞机,“两个沙发四个轮子”的造车梦成功升级,摩托车轮毂转着转着也飞上了天。
15年间,也有不少制造业企业从新军到老兵,不厌其烦只做一件事。虽然走到更远的地方能够摘到更美的鲜花,但盯准一个正确的点,挖得够深也能发现宝藏,飞得够高同样能看到世界。陈士良今年恰好60周岁,一根“丝”缠绕了他42年,42年来,桐昆从力争上游溯源至石化PTA(精对苯二甲酸),到深入下游进入织布等领域,最终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布局。
15年间,更有制造业企业转换角色,以“综合”为名,以平台为径,用自己淋过雨的经验为他人撑起伞。华立集团早年间以电能表制造为长,因最早一批在国外探索建厂,积累了较为扎实的海外布局经验,后机缘巧合开始了境外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以工业园为平台服务中国企业出海设厂。从泰中罗勇工业园,到北美华富山工业园,以及规划中的北非摩洛哥园区……以工业园为纽带,华立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民众与国际沟通架起桥梁,企业自身的发展之路也因此渐成坦途。
十五载光阴不改风华,这些浙商企业只是缩影。屹立榜单之上,一棵又一棵常青树快速成长,拉高“浙商全国500强”的入榜门槛。我们同样看到,榜单内外,从千亿巨象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从靠前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新时代浙商从未放慢脚步,他们期望勇立潮头,更期望永立潮头。
长风破浪,未来可期!浙商势必会一如既往地坚定信心再出发,踏上往“高”攀升,向“新”进军的新征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奋进新征程,*的二十大和十四届全国两会给了一个明确的昭示:新起点上,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李**总*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更是用了八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前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浙商势必会一如既往地坚定信心再出发,踏上往“高”攀升,向“新”进军的新征程。6月15日,以“长风破浪 未来可期”为主题的2023第20届浙商(投融资)大会将在杭州洲际酒店拉开帷幕。
风华正茂二十载,砥砺奋进续华章。今年,浙商(投融资)大会也迎来了20岁风华成年礼。
2021第18届浙商《投融资》大会
2022第19届浙商(投融资)大会在甘肃兰州举行,这是大会首次移师省外
20年来,《浙商》杂志作为浙商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参与者、守望者,通过浙商(投融资)大会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架起一座加强政企合作、助力浙商成长、通往未来征程的桥梁。20年来,大会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浙商领袖的崛起,记录他们充满勇气、眼界与胸襟的励志故事,展示浙商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智慧与格局。
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荣光与泪水相伴的勇毅前行。在此关键之年, “2023浙商新领军者”、“2023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23(第14届)浙商信赖金融机构”等重量级榜单将在本届浙商(投融资)大会主报告会上震撼发布。
历史创造了浙商,浙商也在创造历史。这场大会,注定是属于浙商群体的高光时刻,是关于过去和现在的总结与提问,是面向未来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浙商杂志 文:李艳霄
近日,由浙江大学EMBA《创新管理》课程教授郭斌团队编制的《2023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500强榜单也应运而生。
浙江第三、京沪爆冷,《报告》标准几何?
《浙商》记者观察到,聚焦省域分布,浙江共有创新指数500强企业63家,在全国范围内排名前三,靠前、二名分别为广东省72家、江苏省68家,北京与上海分别以55家、50家位列第四、五。
在全国性的大榜单中,广东遥遥领先并不奇怪,江苏位列第二、浙江位列第三亦并不令人意外,68家与63家之间的差距,努努力迎头赶上也并非没有可能。但京沪两市落在第四、第五位,却实在爆冷。
创新难以定义,这一榜单是按照何种标准制定的?创新企业的集聚度能够完全反映地区创新力吗?
在过去30年间,不少专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研究学者曾以国家、区域、产业、企业等为对象建立起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创新评估体系,但普遍存在依赖专家主观判断、重点关注技术创新而忽视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多项指标存在信息重叠等问题。
据介绍,《报告》希望构建能够化解依赖主观判断等问题的评估方法,“我们关注的是创新能力中被体现出来、实现的部分,也就是其对公司绩效的贡献。我们相信创新的意义在于对价值创造的贡献,所以我们选取了EVA(经济增长量)作为公司绩效的反映指标。”
《报告》构造的创新指数包括创新实力及创新效率两个维度,相关评估基础数据包括研发投入规模、研发人员规模、专利规模数据、平均销售利润率以及研发强度指标、技术效率、商业模式新颖性等。
据《报告》,从创新指数得分而言,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陕西省和上海市位列前五名。创新势力前五名为河南省、重庆市、陕西省、四川省和江西省;创新效率前五名为四川省、上海市、重庆市、陕西省和河南省。
宁波掉出前十?数量*高≠效率*高
聚焦城市,创新型企业的城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2022年,共有10个城市拥有不少于10家创新指数500强企业,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广州市、苏州市、无锡市、成都市、南京市、天津市。
杭州以28家入榜企业位列前四,有意思的是,向来以“互联网之都”示人的杭州却并不以互联网为最长板,《报告》显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杭州市的优势行业,杭州市拥有5家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500强企业,在10大创新型企业集聚城市中位列靠前;其代表性企业包括争光股份和珀莱雅等。当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也是杭州市的特色行业,有平治信息等代表性企业。
以上10大创新型企业集聚城市均拥有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指数500强企业,且该行业企业数量占城市内500强企业总数的比例均超过10%。
这难免让人想起有着“制造大市”之称的宁波,缘何不在其列?
宁波市共有9家入榜企业,位列创新型企业分布城市第11位
经分析发现,企业数目*高的城市未必是创新势力或创新效率*高的城市,这种情况在城市创新效率排名中尤为明显。
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各市平均创新实力得分依次递减,前三名城市为郑州市、宁波市和嘉兴市。上海、深圳、北京市内企业数目较多,但其平均创新实力排名相对靠后,其中上海市排名第25,深圳市排名第30,北京市排名第39,这可能与城市内企业间差异过大有关。
在创新势力500强上榜企业所在的城市中,北京拥有的上榜企业较多(48家),上海次之(37家),深圳与杭州则各拥有27家位列第三,因此头部企业的优秀表现与城市的平均状态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
回到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创新企业的集聚度能够完全反映地区创新力吗?并不能,包括后续涉及的创新指数、创新势力、创新效率等单一维度均不能完全反映地区创新力,而只是参考指标之一。
超2000家企业耕耘,这一领域成创新热土
《报告》覆盖上市公司行业包括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综合四大类36个二级细分行业。除报告期内退市、暂停上市、借壳上市、发生重大资产重组、未公布重要指标信息、因财务或其他状况异常而进行特别处理(ST)等的企业外,共有3610家上市公司进入创新指数排名。
随着逆全球化的冲击以及中国制造业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日益关注,国产化替代已经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发展趋向,成为创新热土。在3610家上市公司样本企业中关注国产替代的有2118家企业,占总数量的58.7%。
从行业分布来看,关注度较高的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如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也包括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研究和试验发展业。
并且,在一些行业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有超过70%的企业对国产替代予以关注。
以上就是浙商上市公司有哪些《浙商》杂志发布了2023年浙商?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