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退市率是多少?

作者:时代财经 高秋榕 廖维9月24日,进入退市整理期的暴风退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停,成为首只跌幅20%的退市股。如无意外,暴风退将于11月初被摘牌,成为A股第125只退市股。从1......

股票退市率是多少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作者 | 塞尔达“应退尽退”,正成为A股大势。刚刚过去的2022年,A股退市数达创纪录的46家,为此前三年退市数量总和。从退市类型来看,未来财务类退市估计还是......接下来具体说说

买的股票退市怎么办?

我们已经开始分阶段地实施注册制上市模式,这意味着公司上市不再是审批模式,而是市场化模式,建立了完善的退市淘汰机制,而在注册制之前,由于股票审批上市带来的限制供应,能够上市的公司都是香饽饽,稀缺价值明显,没有几个愿意退市,A股退市的公司,按照2000年来开始计算,退市不到100家,而市场上有4000多只股票,散户一般也不需要担心股票退市的问题。

当股票上市从审批制走向注册制,退市成为一种常态机制,散户应该如何应对自己买的股票出现退市的情况呢?我们简单做个市场分析:

股票退市率是多少?

首先,股票退市分为两种模式,强制退市与主动私有化。

其实在欧美市场,股票退市是家常便饭,有一个完整的退市机制和规则,A股市场在注册制推动之前,退市率不足2%,而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市场退市率在6%以上,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也是股市的一种自我净化过程,提升股市直接融资的效率,让好公司得到更多融资发展机会,而垃圾公司则淘汰出局。

在股票注册制实施之前,一般A股上市公司,出现连续3年亏损的状态,就会被要求强制退市,可以把这3年理解为上市公司的考核期,考核不过关,还会保留上市公司的资格,然后再给你半年时间证明公司有盈利能力,如果还是无法摘帽,继续亏损,那就避险强制退市处理。

主动私有化的退市,其实就是公司控制人或者管理层,主动退出股市,选择把公司私有化,回购所有股份,把公开上市公司变回私人控股的公司,退市之后可以随时申请重新上市。

其次,退市的股票会怎么样?

股票退市之间,其实都有一个过渡期让散户可以自由交易,进行止损操作,等于是给你机会减少个人损失,股价往往也已经跌入谷底。

一般来说,股票进入退市阶段后,会有一个退市整理期,保留30个交易日给投资者买卖和止损,也是10%的涨跌幅交易模式。

当30天交易日结束,退市公司股票就会从场内交易进入到场外交易,通过新三板等进行交易买卖,这个时候股市的股权转让是通过第三方证券公司*办转让。

在场外交易中,散户投资者要进行股份转让和交易,需要开通一个股份转让账户,分为个人和机构转让账户,完成股份确权和托管手续之后, 再过2个交易日才可以进行股权转让,快速的投资者,会在场内退市整理期完成交易买卖,而反应慢的投资者会通过场外交易完成股权转让,而场内到场外到过程,也往往伴随亏损的增加。

这里需要考虑的风险是股票损失放大和止损问题,无论是主动退市还是被动退市,都意味着公司投资价值下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撮合交易下,大家都想要尽早卖出,止损退市都股票,那么散户投资者只有卖方,没有买房,很多时候无法成交,止损也是看运气,不具有主动权。

最后,散户如何处理和避开退市的股票?

A股审批上市模式下,退市公司极少,散户买了亏损股,止损也比较容易,只要不死扛问题不大,而注册制下的A股,市场新股扩容的同时,上市公司退市淘汰将会批量增长,散户在股票配置过程中,就需要避开退市股。

我们要避开退市股,其实可以遵守一个简单原则,那就是不碰持续亏损的上市公司。

在判断上市公司亏损和前景上,要学会看上市公司财报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了解公司财务情况和现金流,经营情况,提前避开持续亏损的高风险股票,避免掉坑。

如果买了ST股票,舍不得止损认输,结果遇到退市的情况,那么就要以最快速度在退市整理期完成卖出交易,这个时候考虑的不是赚钱,而是减少亏损,能出来就行,等到进入新三板等场外交易,股价其实已经大幅缩水了。

A股退市率仅3%,资金爆炒退市股,中国股市如何实现优胜劣汰?

作者:时代财经 高秋榕 廖维

9月24日,进入退市整理期的暴风退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停,成为首只跌幅20%的退市股。如无意外,暴风退将于11月初被摘牌,成为A股第125只退市股。

从1990年上交所成立以来,截至目前,A股存量股达到4021只,但30年间退市股仅百余只,退市率为3%,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相去甚远。过去十年间,伦交所、纳斯达克、纽交所等退市率均超过6%。

股票退市率是多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退市率太低会导致上市公司含金量不足,证券市场无法发挥出资本市场配置优势,业内人士认为,优胜劣汰的机制才能保证股市健康发展。

A股平均每年不到3家企业退市

作为昔日的影音“王者”,暴风集团曾在54个交易日内创下39次涨停的纪录,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被称为“妖股之王”。在其高光时刻,暴风集团市值曾高达400亿,如今不足2亿,股价也仅剩0.6元/股。

8月28日,暴风集团公告称,因公司在法定披露期限届满之日起两个月内未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且在股票被暂停上市后的一个月内未能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A股中,因同样的原因退市的还有*ST花雕和*ST达曼。

但实际上,A股中最常见的退市原因是上市公司被吸收合并。过去30年,A股中有34只个股因被吸收合并而退市,占所有退市个股数量的27.4%。剔除吸收合并的情况,A股真正退市的公司数量不足百家,平均每年退市数量不到3家。

股票退市率是多少?

图片来源:兴证策略

而从全球来看,兴证策略的报告统计显示,过去十年间,全球上市公司的退市数量累计值超过了IPO的数量。该报告指出,我国退市率过低最深层的原因是IPO体制的僵化和高门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沈涛在接受时代财经的采访时则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6-2007年股权分置改*之前,A股市场IPO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国有企业转型和改*,提升其效率,在此前提下,不可能出现太多企业退市的情况。

“2007年股权分置改*后,A股IPO逐步朝着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方向发展。”沈涛表示,尽管在此之后A股退市数量也很少,但这是因为中国独特的IPO管控审批制度,此外,地方政府对壳公司的支持等因素也导致退市率低下。

审批制度下企业上市很难,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拥有壳资源,很容易成为其他企业借壳上市或重大资产重组的对象。而在美国市场上则不存在这种情况。由于企业上市很容易,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则可能会直接退市。

“退市率的高低与退市制度的设计、执行以及退出的渠道相关。”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从法规的角度来看,李曙光认为,目前的退市制度是比较严格的,其增加了净资产、营收、市场交易、审计意见等指标,同时对退市后恢复上市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A股退市率比较低,某种程度上是制度执行方面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不够坚决、有力。

“从2007年《破产法》实施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中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进入过重整程序,但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达到破产清算标准的上市公司绝不止一家。”李曙光认为,破产清算机制是市场彻底退出机制,对该破产的上市公司应坚决实施《破产法》。

资金爆炒退市股

暴风集团进入退市整理期以来均以20%的跌幅跌停,但从A股市场以往的经验来看,多只退市股在退市整理期甚至摘牌前一日仍遭到资金爆炒。

9月15日,千山退进入退市整理期最后一个交易日,尾盘其股价上演“地天板”,总成交额达到1895万元,龙虎榜买入金额最大的前五个营业部合计净买入约470万元。除了部分券商买入外,也有股民选择在末日接盘“纪念”。

股票退市率是多少?

图片来源:股吧截图

Wind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千山退股东户数为4.82万户。而早在2019年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时,千山退的董事长刘祥华曾对停牌前买入股票的股民表示,“公司一直在发暂停上市的风险提示,你买股票的心态就是赌博,退市的话你可能颗粒无收,如果恢复上市,可能回报很多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退市股遭到资金爆炒的原因。

沈涛指出,退市股遭到爆炒,一方面是由于其退市后未来仍可能会重新上市。只要成功恢复上市,其股东终将受益,因此也不能完全认为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举动。

8月17日,ST毅达在暂停上市一年之后恢复上市,首日股票大幅高开114.72%,使得该公司股票暂停上市前“豪赌”的投资者成为了大赢家。

李曙光也表示,投资者存在思维惯性,认为退市的公司可能会继续重组或被“买壳”。退市制度具体实施不落地、案例少,使投资者认为“壳资源”仍有价值,未能发挥清扫市场垃圾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壳公司数量众多是造成A股退市率低的原因。由于A股难进难出,企业可以对壳资源加以利用,最终也造成了低价股的炒作。”沈涛对时代财经表示。

另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强也是造成爆炒退市股的原因。

“A股中小股民较多,受过金融投资方面的专业教育较少,容易忽视交易中的风险。”沈涛指出,金融科技的进步使投资股票变得容易,除此之外,投资股票的手续费和税费比较低,导致我国中小投资者数量众多而且较为活跃。

以美国为例,机构投资者是其投资者的主要构成,而我国则是个人投资者占多数。在沈涛看来,通过增加资本利得税和交易费用来加大投资成本,是减少中小投资者数量的有效手段。

李曙光认为,完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不仅要提升和监督上市公司的质量,通过优化配置制度和强化退市细则来堵住制度的漏洞,也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

做空机制值得A股借鉴

对于A股退市率低、垃圾股遭到爆炒的情况,有舆论表示,这或与A股缺乏做空机制有关。不久前,新华社批评垃圾股,央视评论称,适当引入做空机制,为A股清风正气。

李曙光表示,做空机制是很好的制约机制,能有力地打击垃圾股,值得A股市场借鉴。

“虽然做空机构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盈利,但客观上也净化了证券市场和投资环境,但做空机制的前提是有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目前国内尚不具备这个条件。”李曙光对时代财经表示。

李曙光指出,做空机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如果没有全面完整及时地披露证券信息,那么做空就成了无源之水。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李曙光表示,做空制度还需要配套制度的支持,通过相应的诉讼制度、刑事法律制度对为自身利益采取不公平竞争手段的做空机构追责。此外,投资者、市场服务和中介机构都要更加成熟。

沈涛也认为,做空机制本质上还关系到投资者的组成。

A股退市潮起

股票退市率是多少?

原创*发 | 金角财经

作者 | 塞尔达

“应退尽退”,正成为A股大势。

刚刚过去的2022年,A股退市数达创纪录的46家, 为此前三年退市数量总和。

从退市类型来看,未来财务类退市估计还是主流。由于去年财报尚未披露,仅从三季报数据统计,沪深两市可能触发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公司将达到93家。

此外,还有多家公司触发了重大违法类、交易类、规范类的退市警报。

“保壳”压力下,不少濒临退市的公司,尝试使用突击创收、股东输血、保壳式重组等各种招数力挽狂澜。

不过这些招数如今也不一定好用了。仅2022年最后两个月,就有数十家上市公司收到了沪深交易所对其异常财务数据的问询函。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A股退市数量大幅增加,但整体退市率依然十分低。

相比美股6%的退市率,A股2022年退市率不足1%,市场不乏声音认为退市标准依然十分宽松。

可以确定的是,2023年A股退市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退劣质公司依然任重而道远。

谁将退市?

A股近两年退市数量激增,源于2020年出台的“退市新规”。

2020年,沪深交易所对《股票上市规则》中涉及退市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性修订,主板与双创板在退市指标、退市流程等方面保持标准、步调一致,被称为“退市新规”。

退市新规的杀伤力可谓立竿见影,证监会在去年末表示, 近两年退市家数占30多年来全部已退市公司总量的40%。

展望2023年,财务类退市预计还是主流,财务类退市指标包括两大类:

“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指标,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亏损( 本文若无特别强调,净利润均指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值 )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资产为负值”指标,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上市公司触及任意一类,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次年再触及,交易所将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指标方面,由于去年年报尚未发布,金角财经据2022年三季报数据统计,沪深两市有63家上市公司在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且营收低于1亿。

值得注意的是, “且” 意味着营收和净利润作为退市指标中属于并列关系,也意味着上面表格中越靠后的公司,即使净利润亏损,但只要四季度冲一冲,使全年营收过亿,有可能豁免于触及“净利润+营业收入”退市组合指标。

相比之下,表格中靠前的公司风险则明显大得多。比如*ST西源,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仅有7万元,净利润亏损了1.08亿,在已戴星的情况下,若四季度业绩不能大幅逆转,退市风险极大。

上述63家公司中,有26家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ST吉艾、盟科药业、ST天山预告营收的下限分别为0.45亿、0.47亿、0.7亿,净利润下限分别为预亏11.5亿、3亿、0.42亿,触及“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指标机会较大。

同时,也有不少披星戴月的公司业绩真的出现了“大幅逆转”。比如ST新城和*ST中昌,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只有0.22亿和0.08亿,净利润分别亏损0.96亿和0.86亿,从当时情况看,触及退市指标的机会十分大;

不过,在随后的业绩预告中,这两家公司即使净利润下限依然预亏0.5亿和4.8亿,但预告营收下限达到了2.2亿和1.3亿,因“营收过亿”避免触及“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指标。

“净资产为负值”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共有39家公司触及,其中23家在2021年末时净资产已为负值。

比如已经戴星的*ST华源、*ST中安、*ST凯乐,在2021年末净资产已为负数,2022年净资产进一步恶化,三季度末均小于-20亿元。

同时,这39家公司中,有10家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当中8家归母净利润下限预亏。

比如*ST吉艾和*ST华源分别为预亏11.5亿和9.2亿,而这两家公司2021年末净资产分别为-7.96亿和-21.09亿,最终触及“净资产为负值”机会十分大。

预告归母净利润为正的两家公司分别是*ST雪莱和*ST尤夫,预值下限分别为0.51亿和4.1亿。

不过,这两家公司2021年末净资产为-1.53亿和-13.54亿,利润数据相对净资产负值规模较小,避免触及“净资产为负值”可能性依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有9家公司净资产为负数,且营收少于1亿和净利润亏损,意味着有“双重踩线”的风险。

这9家公司中有8家为*ST(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没有戴*ST的ST商城,此前曾通过再融资、破产重整等方式暂时由*ST“摘星”变为ST(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但截至2022年三季报的数据显示,其净资产又重回负数。

据ST商城的业绩预告,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告下限为亏损0.7亿,结合其2021年末净资产为-0.16亿,再次变回*ST的风险并不少。

此外,从预告情况看,*ST雪莱、*ST中昌、ST商城有望因营收勉强过亿避免“双重踩线”,不过这三家公司触及“净资产为负值”的概率依然不小。

对于已经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的*ST公司来说,如果2022年四季度不能及时消除财务风险,将于2022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

在规范类退市方面,有“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或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规定,而去年三季报被董监高拒绝保证真实性的公司,包括*ST腾信、*ST紫晶、*ST辅仁。

在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方面,目前已有包括*ST凯乐、*ST泽达、*ST紫晶、*ST金洲、*ST计通在内的多家公司, 提示了因财务数据等造假可能触及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ST凯乐去年末公告称,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据证监会资料, *ST凯乐连续五年财务造假 ,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12.2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9.36亿元,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实则均为负。

*ST凯乐公告

*ST泽达、*ST紫晶是2020年才上市的新公司,但经证监会查实,两家公司因连续财务造假、涉嫌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ST金洲、*ST计通则因虚增收入和利润,很可能会触发“年报造假退市”的条件。

在交易类强制退市方面,根据退市新规,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ST泽达在去年12月19日收盘市值跌为3.04亿元,12月23日为3.72亿元,该公司彼时公告称,如果公司股价持续下行,未来可能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的情形。

此外,*ST泽达还同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财务类强制退市,可谓“三重踩线”。

截至1月20日,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ST泽达总市值为3.16亿,交易类退市风险未解。

面临类似风险的还有*ST科林,1月20日,该公司收盘总市值为3.17亿,与“3亿”也仅是一步之遥;

同时,去年三季报显示,*ST科林净资产为负数,营收只有0.4亿,净利润亏损0.57亿,也面临“双重踩线”风险。

“都有空子可钻”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退市新规刚出来时,市场就有声音认为,以中国资本市场多年发展的“智慧”,什么级别的财务指标都有空子可钻,“定松了定紧了都没用,对策肯定马上就有”。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保壳手法主要有通过实施与主营业务关联不大的交易,来突击增加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或者借助外部力量增加公司的净资产。

不过,在退市新规下,公司需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留给上市公司通过调节营收来突击保壳的空间并不大。

在此情况下, 无偿赠与、债务豁免等保壳行为开始增多

比如此前已连续三年亏损的*ST吉艾,2022年三季度末的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和净资产分别为0.5亿元、-3.71亿元和-11.68亿元。

然而,去年末*ST吉艾突发公告称,新控股股东山高速香榆无偿赠与不低于7亿元现金资产,并称该赠与无附义务和不可撤销。

*ST吉艾公告

深交所随即发关注函,要求*ST吉艾说明此次捐赠的原因及商业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与公司保留上市地位或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等相关的协议或安排,是否存在其他尚未披露的协议或安排。

获巨额现金赠与的不止一家,同样在去年末,*ST顺利公告称,公司股东深圳华涵拟向公司现金捐赠不低于3000万元。

随后,*ST顺利也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说明捐赠的原因及商业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与捐赠事项相关的“抽屉协议”。

除了现金赠与,债务豁免也是保壳办法。

去年末,*ST亚联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拟豁免公司债务1.62亿元。同时,公司关联方良运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净资产超8000万元的一家公司的100%股权无偿赠与公司。

深交所要求*ST亚联说明相关情况,豁免的1.62亿元债务是否真实存在,且债务豁免是否满足计入资本公积的条件。

从财务情况看,*ST亚联的保壳压力并不少,该公司2021年的净资产为负,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2022年继续亏损,三季度末的净资产仍为负值。

除了股东无偿赠与现金、豁免债务, “保壳式重整”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ST西源长期没有主营业务,在2022年四季度初就先后两次筹划收购洗煤厂,急于摆脱退市危机,交易所对这种突击筹划资产收购类“保壳”的交易发出多份问询函。

此外,去年最后一个月,*ST安控、*ST雪莱、*ST博天、*ST中安等多家公司密集发布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的公告,均称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将对2022年度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应退尽退

严进宽出、出口不畅,是A股多年被诟病的顽疾。

1999-2021年,A股累计退市公司146家,除去主动退市,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不足百家,多数年份退市公司数量都在个位数,甚至有些年份零退市。

“退市难”之下,“炒差”、“炒壳”之风盛行,不少已丧失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较差的“钉子户”赖在A股。

“二一二”财务游戏屡见不鲜,即两年亏损、一年微利,再两年亏损、一年微利,如此循环保壳,使退市制度形同虚设。

退市新规实施后,除了细化四大标准,也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压缩了退市时间,关键性地明确了上市公司连续两年触及财务类指标即终止上市。

如2020年“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若2021年再触及财务类指标,在2022年财报披露后就将被强制退市。

因此,2022年成为退市新规实施见效的关键年。

2022年,A股共有46家公司终止上市,其中强制退市达到42家,创历史新高。

强制退市的公司中,包括退市海医等39家上市公司触及的是财务类退市指标;

此外,还有*ST艾格(退市)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退市新亿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而德奥退则因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申请未获通过而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因“非标审计意见”退市的上市公司超过20家。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可分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及无法表示意见,后三种为退市新规中规定的非标审计意见。

若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一年再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将被终止上市。

有业内人士表示,退市新规实施后审计意见变得更为重要,中介自身面临的监管压力远大于从前,不得不从严把关,“也是为了自保”。

不过,即使退市数量相比过去大幅增加,但A股整体退市率还是十分低。

2022年,A股上市公司突破5000家,退市数只有46家,退市率不足1%,与美国成熟市场每年约6%的退市率相比,差距明显。

作为退市主流,财务类退市指标一直有“比较宽松”的争议, “且营收低于1亿”更是被认为是大中型企业的免死金牌。

沪深两市看,2019-2021年,营收规模低于1亿的分别只有68家、44家、28家;同期净资产为负数的上市公司分别只有30家、21家、24家。

相比两市数以千计的上市公司数量来说,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家数简直微不足道, 也意味着标准确实有过于宽松的可能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在退市改*中,坚持“应退尽退”,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努力做到既要“退得下”,又要“退得稳”,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在沪深交易所发布的新一轮“提质”方案中,也将深化退市制度改*放在突出位置。

“A股10年3000点原地踏步”,背后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上市太多而退市太少,大量垃圾股拖累了市场,吞噬了资金。

别让“应退尽退”成为一句“假大空”,否则A股永远无法逃脱抽血机和赌场的宿命。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股票退市率是多少?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