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上不了事怎么办
最近,大家纷纷都说对新三板失望至极。而引爆的事件就是新三板的成交指数由2600多点跌破了其起点指数1000多点。从终点回到起点,着实令人沮丧。由此,新三板的一些列问题也都被挖了出来......接下来具体说说
“新三板”的全称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它的定位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之下。那些还不满足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可以在先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等满足条件了之后,再转到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
也就是说,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都是一些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可能业绩增速会比较快,但不一定稳定。所以投资新三板的风险,是要比创业板和科创板更高一些了。其实我们从开户条件也都可以看得出来,创业板需要10万的资产以及2年的股票交易经验才能开通。科创板需要50万的资产以及2年的股票交易经验才能开通。而新三板要求就更高了,即便是条件最低的精选层的开户条件也是100万的资产以及2年的股票交易经验。而创新层和基础层要求就更高了,分别是150万和200万以及2年的股票交易经验。
对于新三板,可能一些朋友有不好的印象,以前的投资门槛是500万,参与的人非常少,所以导致流动性不足,很多企业有价无市。一些最开始就投资新三板股票的朋友,可能现在都还是亏着的。但是事物往往是有双面性的,正是因为流动性不足,让不少企业出现了低估值。今年上半年有20多家新三板退市的企业,去到A股上市,结果公司的市值都上涨了很多。
如果再往前推,看2019年的数据也是如此: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新三板精选层上市的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25倍,而目前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是60倍。所以其实新三板还是有投资机会的,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也都参与不了的。2年的股票投资经验很多人都满足,但是我们国人的资产基本上都是在房子上,让我们拿100万的金融资产,很多家庭都拿不出来的。所以即便是我们想参与,也是达不到门槛的。
除此之外,新三板的公司市值比较小,业绩不稳定,行业众多,且公司质量也参差不齐。对于投资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如果我们自己去投资,想要赚钱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那么你说我经验也不够,资金也不够,但是就想要投资新三板,该怎么办呢?大家不要忘记,我们还有公募基金这个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公募基金间接的投资新三板,让基金经理帮我们去做研究和投资,我们只需要选择好的基金就行。不过问题是:有可以投资新三板的基金吗?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没有的。不过马上就会有了,最近我看到有6家基金公司,将要发行可以参与新三板投资的基金了,它们分别是:
2017年过半,新三板市场尽管交投平淡,但丝毫不影响其中优秀企业的投资价值。对于这个拥有一万多家企业的庞大市场,时间是较好的朋友,而当前最需要的是投资人的坚守和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从7月20日开始,全景网·解读新三板联合申万宏源、东北证券、联讯证券、前海开源、中科沃土、天星资本、广证恒生、天风证券、民生证券等多家券商、公募基金和PE机构的投研负责人分享他们的中期策略,与关心新三板的朋友们一起,论道新三板投资价值,发现新三板优秀企业,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期内容为“守得云开见月明——新三板2017年中期机构投资策略”第四期精华内容,分享嘉宾为东北证券、研究总监清华大学博士后付立春。
东北证券中期策略有几个核心关键词,分别是信心耐心、谨慎乐观、剩者为王和先苦后甜。
上半年市场表现不佳
总体来说,新三板上半年市场表现不佳。具体表现在,三板成指较稳定,做市指数持续下行,且下行趋势没有缓解或降低的迹象。
另外,新三板扩容速度在放缓,退市企业数量增多,股本与市值增速放缓,新三板企业端的扩容已经告一段落。
如果从交易方式的分类来看,做市转让发展停滞,协议转让公司占比升至86.4%。原本做市企业跟协议企业之间存在的市值、规模、成长性方面的差异,都在慢慢的模糊和淡化。
新三板企业2016年成绩不佳:营业总收入持续上升,归母净利润出现下降,但仍具成长潜力。成长性是投资者选择新三板市场和投资新三板公司的主要原因,增速下滑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比较大。
我们判断增速下滑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流动性是“老大难”问题
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成交量有限,平均换手率仅达5.27%,可流通股份占比提升。2017年定增市场无亮色,新三板企业大扩容,扩容同期融资数量却没有上升,对于现在的挂牌企业而言,定增难度有所提高。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股权质押有持续升温的趋势。股权质押是一个可替代的融资选择,但随着市场指数的下行,很多企业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平仓线,这也对股权质押的融资方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行业分化持续加剧
分化是另一个关键词,目前新三板的分化已经非常剧烈和严重了,未来企业端的存量调整将成为主题。
从行业来看,新三板跟A股的差距依然存在,但这种差距有缩小的趋势。目前新三板一些行业的估值出现泡沫风险,在现行的市场流动性下,可能会出现新三板个别行业、个别公司估值中枢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另外,我们预计,未来退市摘牌的数量会继续增多,新三板在探索退市制度方面可能会走在主板或者A股的前列。
定位初明确,强监管下创新难产
市场上对于新三板定位出现了一些新的看法,我们认为,新三板定位已经初步明确,新三板是明确的*务*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新三板出现在政府报告和证券法二审稿中,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内的定位和内涵得到积极认可,因此新三板二次创业的方向应该是有所作为、完善制度,甚至突破创新。
创新的前提是规范,在整个金融市场都在去杠杆、强监管的情况下,新三板也不能例外。无论是监管问询、出具警示函,还是从会计事务所受罚以及挂牌门槛等等各个方面,市场的参与者都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强监管的趋势,我们判断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延续,这也是为后续大家所期待的制度政策创新奠定基础。
未来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平台引入可期。不过我们期待的与调整分层为主线的一揽子的流动性解决方案,短期之内不会成行,而且具体的方向,可能会与市场之前的预期不太一样。
今年以来,全国股转公司的表态不是很多,我们节选了5月10日股转监事长的讲话。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层现有标准不具有统一性,这也是构成推动进一步区别政策对待的障碍之一。去年推出创新层一年以来,并没有相应的制度红利,若今年标准不变的话,暂时的突破创新可能也是比较困难的。
A股的政策其实对新三板的影响很大,现在新三板又面临了新的竞争对手,就是港交所的创新板,创新板的发展方向跟新三板是重合的,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面。
投资者还可以关注新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这个文件完善了具体的投资者准入标准,最重要的是引入了专业投资者的概念,这个概念将为新三板迈向长期的价值投资做好伏笔。
呼吁流动性解决方案出炉
对于制度建议,我们担心 稳、监管、去杠杆等误伤到新三板,呼吁一揽子流动性解决方案尽快推出。
在一个资本市场上,企业是资金需求方,企业端的扩容是需求的快速扩大,投资机构则是资金的供给方。但我们看到,资金供给方并没有伴随企业扩容而扩大,而且一些已经到期的资金,甚至有退出这个市场的趋势。
因此在新的阶段,我们认为从交易制度比较通用的部分着手进行改善,以基金到期为契机推出大宗转让平台;对二级市场交易准入资金条件适时予以调整并引入更多的投资机构,以期活跃三板市场。
信心耐心 剩者为王
新三板定位已经初步明确,我们对新三板长远发展有信心。
按照边际增量、帕累托改进的思路,新三板→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经济体系是最优改*路径。当前市场悲观氛围,来自政策创新预期落空:“稳中求进”中当前“稳”是主题,体现在强化监管;而对于新三板新兴市场,不进则退。
而缺陷风险暴露、基金到期退出、三类股东方案不明等,将日益构成威胁新三板的挑战。
我们预计新三板下半年行情前低后高。若不出现大的动荡,新三板市场三季度大概率延续二季度的行情,持续小幅下跌,温水煮青蛙。随着新的政策周期四季度开启,新三板二次创业周期有望真正开启。新三板参与者会经历先苦后甜的升华进程。市场重新洗牌,耐心、谨慎的剩者为王。
对于现在比较流行的Pre—IPO策略,我们认为,无论是投资还是退出的周期都需要适当的前移。另外投资者还要加强对企业是否能够IPO这种类似投行审核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从行业而言,我们更看重战略新兴行业和消费类行业。战略新兴行业代表着未来,想象空间和成长潜力很大,但不确定性也很大。另一类与之相反的是大消费类,抗周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以下是精选问答: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认为新三板可以作为预备板,不一定非要成为*市场。因为高中生也有存在的价值,全部人都上大学潜力可能还没那么大?
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已经明确了,可以不用作更多的考虑。如果仅仅作为预备板的话,对新三板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最优的选择,可能连次优也算不上。
我一直反对以幼儿园、小学、大学来比喻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个看大是立足于现状,立足于新三板市场和主板的现实差距,我认为这种比喻是不太恰当的。所谓的*市场、多层次资本体系,应该是各个市场都有其特色、功能和优势。我们坐在一起讨论新三板的问题,是因为新三板的战略位置更高,对于未来的增量改*而言,它的试点或者是阵地功能更强,它的是有希望成长为中国的纳斯达克的。
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可以把新三板作为过渡,从现实的角度推动A股向注册制改*,这部分所谓的苗圃功能,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新三板的现状,仅仅将它看成预备板的话,那么新三板,甚至中国资本市场较好的一个发展机会可能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作为投资机构从业人员及个人投资者双重身份,我觉得三板的最大危机是未来的优质标的不会选择新三板。目前已挂牌的公司,为了防止三类股东,也在尽量避免交易。这个可能会导致负反馈出现,让市场流动性不断下降。
未来的优质企业不登陆三板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无论企业是选择在新三板孵化、成长,然后转板到A股;还是在新三板独自绽放,新三板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一定要增强而不是减弱。
三类股东问题是协调性问题,差别在于新三板和主板之间的政策协调,现在这个事情正在解决。因此三类股东问题并不是一个持续性的、永久的问题,随着规范的明确,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往期中期策略回顾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最近,大家纷纷都说对新三板失望至极。而引爆的事件就是新三板的成交指数由2600多点跌破了其起点指数1000多点。从终点回到起点,着实令人沮丧。
由此,新三板的一些列问题也都被挖了出来,比如今年新三板上的公司融资特别少,其他大多数在新三板上市挂牌的公司都没有成交。
有人说,挂牌公司它们在股转系统里面就跟僵尸一样。据说总共有成交的公司还不到总数的百分之一, 有的人甚至直呼新三板是屠宰场、焚化厂。 新三板创立几年来,现在问题层出不穷,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
还有一个说法,现在新三板要崛起,比中国男子足球队打入世界杯还难。
本栏主持陆新之则是这么看:事实上,说难确实也难,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要救活新三板,至少有两条路。
新三板的成长是非常有特色的,它是一个注册制的试点,只要一家公司合法纳税,有完整的财务报表就可以上去挂牌。基于这一点,新三板才在三年时间内就有一万多家上市公司。
当然,在新三板上市挂牌的公司也良莠不齐,有好有坏有幺蛾子。 但是即使这样,新三板市场基本还能维持稳定发展,现在只是成交量实在萎靡这个问题让大家信心大减。
事实上,新三板建立起来的整个制度,如投资者适当性、主导制度、做市商制度、券商评价体系甚至栽培制度等,不比A股的深沪证券市场20年来的制度探索差。
从这个角度来讲,新三板完成了一万多家中小企业的监管需求,基本上维持了投资者和挂牌企业之间的公平,而且基本上也控制了风险。
比如这几年新三板没有发生风险性外溢事件,也没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它作为试点从制度建设或者运营上,也还不错了。
本栏主持陆新之指出,接下来新三板其实就是怎么定位的问题, 比如现在大家都提出新三板对投资者的要求门槛太高,要持有或管理资金500万以上,所以一般的中小散户甚至个人大户都被挡在门外,而这个也有好处,就是保护了很多跟风炒作概念的中小投资者没有亏本的机会了,进不去,也让你想亏欠都亏不了。
重点是现在很多人提出是不是把投资门槛降低,就能救活新三板?本栏主持陆新之认为,要救活新三板,还真不能将门槛降低,如果从500万降到5万,让甲乙丙丁都能去买,这样通过扩大扩大韭菜市场来让非理性的中小散户进场追风炒概念,此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那么怎么办?现在是划重点时间——本栏主持陆新之认为, 要救活新三板,有两条路走。
靠前,新三板作为一个*市场 ,即*于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市场之外的市场,现在里面的企业有一万多家,肯定龙蛇混集,但是也有一些好公司,所以从定位上新三板可以继续分层。
去年新三板分过一次,里面有创新层。现在可以再分出一个精选层或者推荐层之类的,哪怕新分出的一层里只有一百家两百家企业,但是这一百家两百家起码有市场主力真金白银交易的背书,是经过挑选之后的,它们的交易也会活跃起来,也能带动人气,也有一定的明星效应,而且流动性也可以得到改善。
同时针对新增的精选层里的投资者,入门资格可以再调整一下,适当降低一些入门条件,例如开户资金100万,这样就可以让新三板里面活出一个小市场,也就等于保住新三板里面的一些优秀成果,这是可以考虑的。
第二,可以让新三板变成一个上柜, 也就是所有希望上市的公司在还没有IPO的时候、在上市之前排队的,都可以先到新三板去挂牌,让新三板成为深沪证券交易市场的一个预备板、热身板,这样一来股票在挂牌期间也可以交易、竞争,新三板也就真正跟深沪证券交易所形成了一个可衔接的不同层次。
像大家说的,深圳上海两个交易所相当于清华北大,没有那么多名额,很多规模小一点是公司要进去是很难的,如果有了新三板作为一个柜台市场,中间就多了一个缓冲阶段,就好比先不上大学上预科。这样也能让新三板有一些活力。
所以新三板虽然目前看上去很不尽人意,要挑毛病都是毛病,但如果真正从制度的变革上有一些创新,它还是有机会的。
当然要看监管层怎么取舍,也要看市场的各方主体 如上市公司争不争气,券商靠不靠谱,投资者是不是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理性的、长期投资的均衡点,而不是继续各自从私利出发,都干一些挖坑的事情,把这个市场玩坏。
以上就是新三板上不了事怎么办?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