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生物是国企吗?

(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由界面、今日头条几个月前共同发布的“2017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单,参考的是2014-2016财年的成绩单。本次上榜的50位最佳CEO,平均年龄是50岁......

华兰生物是国企吗

华兰生物3月24日发布2019年财报,全年营收37.00亿元(+1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3亿元(+12.63%),扣非净利润11.50亿元(+14.47%......接下来具体说说

国产疫苗“领头羊”之争,康泰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华兰生物、长春高新谁更强?

华兰生物是国企吗?

受卫生事件影响,生物疫苗行业指数从1月底的1291点上涨至6月9日的1690点左右,涨幅高达30%。其中,未名医药(002581.SZ)在频收问询函的情况下,蹭着新冠疫苗热度,年内*高暴涨420%,风头一时无两,然而其业绩近两年均在盈亏线挣扎,且股东道德问题严重,没有业绩和核心技术支撑的股价始终只是镜花水月。

我国疫苗行业一度乱象丛生,发生过多起如华卫时代、长生生物等毒疫苗、假疫苗事件,那么谁才是国产疫苗的真正领头羊呢?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疫苗需求不言而喻,市场总规模由2014年233亿元增长至2018年3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58%,预计2030年达到1161亿元。

在我国,传统预防型疫苗(本文“疫苗”均指“预防型疫苗”)被分类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强制接种,目前有卡介苗、百白破、乙肝疫苗等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覆盖率超过90%。由于一类疫苗为国家医保付费的福利性质产品,因此利润率有限。厂商主要以国企为主,中生集团下的六大所(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和武汉)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昆明所)市场份额常年稳定在80%左右。由于市场趋于饱和,近年来一类疫苗批签发量呈下降趋势。

二类疫苗是除一类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由公民自愿、自费接种,部分纳入医保。我国疫苗市场的增量主要来自二类疫苗。一方面,二类疫苗的毛利更高,主要参与者为民营企业。2016年,民营企业占比67.5%,国企仅占24.4%,其余8.1%由各大外企组成。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疫苗的消费品种结构(一类疫苗为主)和全球十大疫苗品种相比,有着很大的商业空间,海外主流的疫苗品种如13价肺炎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在我国批签发量很少。

华兰生物是国企吗?

高门槛生意

“利润率高”、“现金流稳定”、“护城河深”、“估值高”这些都是国际成熟疫苗巨头们的标签。

全球十大疫苗品种全部来自GSK、赛诺菲、默沙东、辉瑞四大疫苗巨头,且除了9价HPV疫苗与重组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外,均为2010年以前的品种。可见疫苗一旦研发成功上市,将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高利润率和现金流,且壁垒短期难以撼动。

首先,疫苗行业的壁垒来自高研发投入和长研发周期。我国疫苗在进入生产环节前,需要经历8-10年的研发阶段和3-5年的注册阶段。对于初创企业投资人,意味着长期的烧钱局面。以康希诺生物(06185.HK)为例,2019年上市前进行过5轮融资,且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没有落地的商业化项目。

其次,细分赛道的先发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虽然创新类疫苗例如PCV和HPV疫苗在前端研发设置专利壁垒,但是疫苗专利可以通过更换载体、不同结合方法以及改变表达体系绕过专利,真正拉开疫苗企业之间差距的关键在于生产工艺。区别于研发,疫苗公司不会发布生产工艺的论文和申请相关专利,后发疫苗企业基本没有渠道学习借鉴,只能自己摸索。

那么国际疫苗市场壁垒如此高?我国厂商是否就没有机会了呢?并非如此。

从关于香港9价HPV疫苗的接种攻略火爆网络就能窥探到我国自费疫苗的供需严重失衡。

我国进口疫苗占比极少,2017年进口疫苗批签发量仅占比2.53%,共涉及默沙东、GSK、赛诺菲巴斯德和辉瑞爱尔兰等6家公司,共计11个品种。进口疫苗占比较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严格的疫苗监督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进口疫苗在我国批准上市之前,需开展临床试验,经过1-5年的审评时间,才能拿到《进口药品注册证》。注册证5年续期一次,一旦过期,将面临续期被终止的风险。同时,进口企业不仅需要拿到注册证,还需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且该《药典》5年修订一次。

我国疫苗厂商借此获得了宝贵的修炼期,在进口疫苗市占率不高的情况下,头部厂商依然能够形成先发优势。随着我国企业的持续研发积累,重磅疫苗品种如13价肺炎疫苗、HPV疫苗、多联苗、流感疫苗等逐步上市,开启国产疫苗大品种新时代,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短期看注册数量 长期看研发管线

不同疫苗品种用于不同疾病,所在市场规模差异大。各疫苗厂商也瞄准了不同方向,故各自潜力大小与其所占据细分赛道规模有很大关系,一旦疫苗批签发上市,营收预期较为确定。

疫苗历年签发合格率接近100%,故风险主要集中在批签发环节之前,在拿到《批签发合格证》前有两个阶段:研发阶段和注册阶段。前者一般耗时8-10年,包含实验室研究、一、二、三期临床等环节;后者一般耗时3-5年,通过三期临床的疫苗申报取得《药品注册批件》、《GMP证书》后可进入生产阶段。从投资角度,短期看注册阶段的项目数量,长期潜力看研发阶段数量。

目前我国二类疫苗厂商主要为康泰生物(300601.SZ)、智飞生物(300122.SZ)、沃森生物(300142.SZ)、华兰生物(002007.SZ)、长春高新(000661.SZ)和康希诺生物。截止2020年6月10日,各家达到注册阶段的准上市产品主要集中在13价肺炎结合疫苗、流感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等国际销量出色的品种,以填补国内市场需求,考虑竞争因素,各家短期市场空间均能达到数十亿级别。

华兰生物是国企吗?

来源:公司公告、CDE、券商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智飞生物的微卡疫苗是世界上唯一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针对潜伏期结核病疫苗,2018年6月,微卡疫苗正式纳入国家特殊审批程序和优先审评品种,有望在2020年年中获批,并在全新赛道形成先发优势,想象空间巨大。

在研项目方面,各厂商策略趋于一致,均布局了一部分全球前十五大疫苗品种以期竞争国内市场,辅以新冠肺炎疫苗、RSV疫苗等多联苗、创新类疫苗形成远期竞争力。项目数量方面,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处于靠前梯队,有20个以上的研发管线;各厂商中在研项目较少的是沃森生物和长春高新,其中长春高新疫苗业务集中在子公司百克生物,2019年百克生物营收仅占其总营收的13.6%,非主营业务;而沃森生物近年调整战略频繁,在2018年下决心剥离非疫苗主业后,研发规划已明显落后于同业。

谁是真金 谁是虚胖?

疫苗行业“前期投入高,项目周期长”的特点要求企业要么拥有强悍的现金流支撑,要么能不断融资续命。

前述6家厂商中,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华兰生物、长春高新近五年经营现金流均为净流入,2017-2019年经营现金总流入分别达到9.96亿、21.57亿、28.33亿、32亿,且都有不俗的增长,2019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9.56%、22.35%、37.27%、31.86%,实力诠释疫苗生意的“现金牛”属性。

比较特别的是康希诺生物,公司目前商业化产品较少,是典型的创新型疫苗企业,研发了我国靠前款获批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但仅供国家储备应急。公司MCV4已经纳入优先审评,有望在2020年作为国内推荐4价脑膜炎结合疫苗上市。目前公司运营完全依靠外部融资,细数历史,公司于2019年登陆港股募资11.5亿港币,IPO前五轮融资共计约7.4亿元人民币,其中不乏先进制造产业基金、中信证券、达晨创投、歌斐资产、金石投资等著名机构投资人。另外公司已于2020年1月正式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配合MCV4上市,公司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沃森生物在上述两方面较同业逊色许多,但PE(TTM)却高达870倍,远高于同业60-197倍的估值。现金流方面,公司近三年经营现金流仅2019年一年为净流入,累计流出约6000万。融资方面,最近一次增发是2016年10月,且近两年主要股东争相减持,资本用脚投票,沃森生物显然撑不起870倍估值。

落实到疫苗行业的核心研发上面对比,5家A股厂商中,长春高新投入较多,但其疫苗业务仅占小头,所以研发投入较多的是沃森生物的9.71亿元,占营收超过36%,与前述资本硬实力正好相反;成果**方面,沃森生物也完全领先同业,资本化率高达68%。但事出反常必有妖。

华兰生物是国企吗?

来源:公司年报

经查阅上述公司年报可以发现,康泰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的资本化时点分别为取得申报生产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取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批准文件、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一言以蔽之,资本化时点一个比一个早。智飞生物将进入三期临床上市概率较大的研发投入资本化尚且说得通;沃森生物将刚进入临床距离上市还有数十年的项目研发投入资本化显然不合理,此番财技提早透支了其研发成果,虚增了利润。

如果按康泰生物资本化要求计算,沃森生物主要资本化项目“13 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资本化时点在2018年1月以后,其余项目大多不符合资本化要求,经调整沃森生物2018、2019年资本化率分别为8.0%、15.8%,计入当期损益费用将分别增加约2.2、1.5亿元,意味着2018、2019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也意味着近五年,沃森生物从未盈利。其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堪忧,其仅仅6个研发管线亦从侧面反映其后继乏力。

总体而言,从研发管线可以看到目标市场的上限,从资本实力可以看到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从会计政策可以看到企业对待事业的态度。

华兰生物股改早早完成,安康女儿何时上台面

华兰生物是国企吗?

(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

由界面、今日头条几个月前共同发布的“2017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单,参考的是2014-2016财年的成绩单。本次上榜的50位最佳CEO,平均年龄是50岁,其中最年轻的仅33岁,而华兰生物董事长兼CEO安康,则是最年长的一位,68岁。

1949年出生的安康,多次占据河南首富宝座,而其领导的家族企业华兰生物,乃国内血液及疫苗制品的龙头药企。一代会老,二代当立!华兰生物安康家族二代接班准备好了吗?自然备受关注。

防疫站走出来的河南首富

医药行业是国内催生富豪的集中地之一,纵揽排名前100的药企富豪,多数不好张扬,低调是主要流行色。有些富豪爱嘚瑟,财富增长的同时,创富经历也被不断报道,而华兰生物掌门人安康,却显得极端低调,即便出现在公众会议场合,也是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家族企业创始人的性格,也就是企业的性格,老板低调,华兰生物的下属员工也就跟着低调,难怪有媒体称安康是一位潜行的“机会主义者”。

蛮有意思的是,许多药企大佬的出身,与防疫站挂上勾。比如,智飞生物董事长蒋南生,大学毕业后就在防疫系统摸爬滚打十多年;而九州通老板刘宝林,也是从血防站走出来的药企大佬;不过,同是防疫站走出来的华兰生物老板安康,似乎更“根正苗红”,他以后创业经历也一直服务于防疫的生物制药领域。

安康是**国同龄人,生于1949年,祖籍河南新乡,辉县人,但他出生地却不在河南,而是天津。小时候,安康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家庭教育背景,父亲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而母亲陈元兰,是前清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曾就读于南京国立女子师范。

在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读书时,安康曾过过一段苦日子,被遣送下乡,在河南农村当赤脚医生,1971年返回校园,直到1974年,安康才正式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家乡新乡的防疫站;自此之后,安康的人生历程就与生物医药粘上边了,其实也是利用大学专业所学。

数年后的1988年,当上新乡市卫生防疫站科长的安康,又转到科研机构任职,出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处长。这一次职务变动,非常关键,否则,安康的人生经历或许要重写,更谈不上河南首富。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始建于1934年,前身为旧社会果*当政府西北防疫处,解放后隶属于国家卫生部,是国内医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机构。要知道,人脉资源是很多商业成功人士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过去美国有个从事铁路运营的大佬说过:“铁路的95%是人,5%是铁。”企业家,本质上就是处理人际关系及掌握并运用各种资源的“专家”。

生物制品的相关研究,是兰生所的强项,而1992年3月由安康牵头创办的河南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华兰生物的前身),出资方就有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驻新乡服务部,另外,起名“华兰”二个字,也与兰生所有一定渊源,即“中华”与“兰州”之意。

当然,安康之所以把创业基地放在河南,也有多方面考虑。一,河南是自己的家乡,也是工作地,人头熟;第二,公司性质是合资企业,最早是台胞安瑞麟和安奠国与当地政府合资的,而安瑞麟是祖籍也在当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初河南尚没有血液制品企业,且本身人口基数庞大,收入普遍偏低,生产血液制品的血浆来源无疑也是相对丰富。

(2004年6月25日 华兰生物成功上市)

天时地利与人和加在一块,华兰生物成长速度极快,其中人血球蛋白已是重要的起家品种。发展之中,安康也一直寻求与实力雄厚的国外同行药企合作,比如著名的美国百特公司,也包括国内大型国企,但都无果而终,于是,他开始寻找另一条路,那就是企业上市。

产权制度变革,诞生了许多民企家族企业,除直接转让之外,较多的就说通过股份制改造。2000年9月,华兰生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在二次股改后,实现了企业管理层共同持股及掌握控制权目的,本质上就说私有化、家族化。至2004年6月华兰生物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时,华兰生物在行业已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其拳头产品人血球蛋白,市场上每6瓶中就有1瓶出自它家。

上市后,安康家族共持有华兰生物46.36%比例的股权,成为靠前大股东兼实际控制人,此后,华兰生物安康家族的财富,多年度领跑河南富豪,加冕河南首富。

安康家族女“药二代”何时能走上台面?

企业上市后,华兰生物继血液制品之后,又在疫苗领域发力。2009年,全球靠前支甲流(H1N1)疫苗就是由华兰生物研发生产。目前,华兰生物是国内拥有产品品种较多、规格最全的血液制品生产药企之一,拥有年处理2500吨血浆的生产能力,短短二十多年间,安康创造了国内生物制品企业高速成长的奇迹。

有人说,华兰生物不是家族化企业,理由是安康家族成员在公司任职不多,此言谬也。所谓家族化控股的企业,通常看两个层面,一是企业控制权、所有权,另一个是管理权。从这二方面看,华兰生物都属于安康家族企业。

股权结构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基础,我们不妨先看看一下华兰生物股权结构的历史沿革。

据华兰生物上市公告书陈述事项,1992年2月公司初创时,总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其中合资合同的6个月认缴期内,“兰生所服务部”最开始垫付合资企业筹建费用,从1991年12月至1992年9月,共现金缴付570万元人民币,另外一家合资方香港丰源贸易一次性缴付现金151万元港币,而台胞安瑞麟在此期间没有缴付出资。

1993年1月,华兰生物开始靠前次增资,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至1155万元,并相应调整各股东出资额及股权比例,其中,安瑞麟分次缴付了应缴出资。至1998年,华兰生物共完成了四次增资,而在1999年6月底靠前次股权转让后,原“兰生所服务部”持有的股权已转让给兰州金康。

2000年8月,华兰生物又完成了一次股权转让,公司股东已变为华兰技术、兰州金康、香港科康、东方世辰和成都夸常。经过二次股改,企业最终成功上市。上市之时,华兰生物的董事长为安康,曾任法国CRTS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副主任、法国血浆分离与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新产品开发室主任、美国血液技术公司HPPS分公司中国部主任的邹方霖,出任公司总经理。

而至2005年,上市后华兰生物的股东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前十大股东中靠前大股东华兰技术与第三大股东香港科康的实际控制人,已是安康;而第二大股东苏州金康的实际控制人,是安康的母亲陈元兰;另外,第四大股东东方世辰的股东之一,就有安康的妹妹安颖。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科康,其实只是华兰拐弯抹角搞的离岸公司,当年为了合资企业的政策优惠而设立的。也就是说,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持股的方式,华兰生物已完成了家族化股权控制。

(董事长安康的最新股权关系图)

“谁有了血浆,谁就是这个行业的老大!”这是生物制品行业最流行的一句话。过去,部分落后地区因倡导“血浆经济” 导致部分地区传染病流行的惨痛教训。因突遭贵州“血劫门”, 一向低调的华兰生物曾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也令掌门人安康痛定思痛。由于产能难题一直是血液制品药企面对的首要问题,因为原料取自于人的血液;故而业内往往采用二种解决办法,一是新建浆站,比如华兰生物新建重庆云阳,而人福医药、沃森生物也在不同地方建立单采血浆站。另一个方法就是兼并收购,比如上海莱士收购郑州邦和等。

可不管哪种方法,血液制品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血浆资源的储备和控制都至关重要,安康曾表示,为了保证安全,我必须100%持股。一些浆站出现安全问题,原因就在于管理者和所有者股权分离,管理者不直接隶属于企业。当然了,布局疫苗产品、基因产品,也是基于优化产品结构的考量,毕竟以血浆规模称王非长久大计。

从以上方面看,作为一家成功的家族企业,华兰生物的下一代接班人必须具备更强的组织的使命感,其不仅仅要考虑公司战略和竞争优势,比如技术创新、质量以及服务等层面,更应将企业声誉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

安康的女儿,也是华兰生物“药二代”安文琪,目前具有博士学历,而且是专业对口,或许是自身兴趣爱好,或许是大学选择专业时,就已考虑到未来的接班问题;目前,她现任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华兰生物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安文琪在中国医药创新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

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已进入寻找“接班人”的年龄,现在药企选择女儿接班的企业家也不少,比如齐鲁制药等。一直主管公司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安文琪,入主华兰生物的可能性相当大;毕竟,她在核心技术以及管理等都有一定经验。

华兰生物进阶三部曲

华兰生物3月24日发布2019年财报,全年营收37.00亿元(+1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3亿元(+12.63%),扣非净利润11.50亿元(+14.47%)。

财报发布之后,有投资者称华兰生物近年来的营收及净利润呈现“稳步增长”趋势。通过梳理近年来财报也不难发现,该公司正按着 “成熟一代,发展一代,布局一代”的思路开发产品。

成熟一代:血液制品“打头阵”

公开信息显示,华兰生物是国内首家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能从血浆中分离提取人血白蛋白等11个品种、34个规格的产品,生产规模、品种规格、市场覆盖和主导产品产销量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血液制品的生产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我国血液制品产品消费结构以人血白蛋白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禁止进口除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2001年起不再新批血液制品企业,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具有极高的行业壁垒。

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极高的安全性要求,国家对血液制品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并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如血浆站设立审批和管理制度、原料血浆检疫制度、药品质量受权人制度、产品批签发制度等。

在竞争加剧、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行业开始进行整合,目前国外仅剩下不到20家血液制品企业。其中中生集团、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和泰邦生物四家企业的采浆量总和占2019年全国总采浆量的50%以上。

2019年华兰生物血液制品营收26.4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71.46%,其中人血白蛋白贡献了9.78亿元(占比26.45%),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贡献了8.91亿元(占比24.08%),其他血液制品7.74亿元(占比20.93%)。

发展一代:疫苗份额不断提高

疫苗的防控效果强、安全性高,是公共卫生系统中最具成本效益的疾病预防控制手段。计划免疫实施40多年来,消除了脊髓灰质炎,控制了乙肝、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结核、乙脑等疾病。

国际上疫苗企业的集中度较高,默沙东、GSK、辉瑞、赛诺菲的市场占比均超过20%,瓜分了全球超过80%的市场。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全国14亿以上的人口基数蕴藏着巨大的疫苗需求。我国疫苗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曾以国企为主,如今民营企业数量、生产的疫苗品种大幅度增加。

华兰生物于2005年成立疫苗公司,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基地,流感疫苗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该公司2019年共批签发流感疫苗1293.14万支(其中四价流感疫苗835.93万支,三价流感疫苗457.21万支),占全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数量的42%,其中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占全国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总量的86.9%。

2019年华兰生物疫苗业务实现营收1.05亿元(+30.68%),净利润0.38亿元(+38.92%),疫苗制品在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占比亦不断提高,2019年趋近30%。同时疫苗制品毛利率达85%,远高于血液制品(57%)。

布局一代:4个单抗类似物进入III期临床

众所周知,单克隆抗体药物是当今国际医药界的前沿领域,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在医药魔方统计的

药品销售史上的7个100亿美元+超级重磅炸弹中,有2个属于单抗产品,其中Humira连续8年荣膺全球“药王”称号。

单抗药物成为生物药物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优先审评审批、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政策成为催化剂,更是激发了企业的研发热情。随着全球单抗品种的专利期逐渐临近,国内单抗药物发展空间广阔,未来10年或将是我国单抗药物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看好单抗市场,纷纷开展单抗药物的研发。

华兰生物2013年与股东共同成立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基因重组与单克隆抗体领域。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

以上就是华兰生物是国企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