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玻璃回购股票是为什么
玻璃行业正在发生巨变,一个关键的变量是环保。过去很多年,玻璃行业都带有相当强的周期性,但这一轮似乎有所不同。当行业巨头的股价创出历史新高稍有回落之后,大笔回购资金注入二级市场——高......接下来具体说说
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信义玻璃(0868.HK)股价自2018年3月见到高点12.75元/股后一路下跌,10月底下跌到最低点7.5元/股,跌幅超40%,半年多时间,市值蒸发约200亿港元。
12月3日,受G20峰会正面信息提振,股价上涨接近8%,创最近半年单日涨幅新高。但即便如此,静态估值水平仍处在低位。股价对应的PE、PB分别为7.9倍和1.96倍。在A股和H股几家主要的玻璃生产企业中,公司市盈率偏低,仅高于旗滨集团,市净率则相对较高,仅次于福耀玻璃。
信义玻璃市净率在行业内偏高,其中一个原因是过去多年持续维持比较高的分红比例,导致账面净资产偏低。
假设公司下半年派息金额与去年一致,结合今年上半年已派息的0.25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的股息率已经接近6%。如此估值水平,足见市场的悲观情绪。
面对股价的下跌,公司自2018年5月开始回购,截至11月28日,已累计回购3845.8万股,涉及金额约3.71亿港币。
除了回购,部分公司高管在上一波下跌中也有增持动作。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底,多位重要股东合计买入公司股份约4500万股。
信义玻璃为何如此深跌?回购增持动作是否能改变市场的悲观预期?
浮法玻璃龙头,高增长是否迎拐点?
信义玻璃创建于1998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玻璃制造商,目前在国内有七大生产基地,2015年开始在海外马来西亚建设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浮法玻璃、汽车玻璃以及建筑玻璃等,是亚洲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商、中国汽车玻璃替换市场中最大的出口商以及国内两大建筑玻璃生产商之一。
自2005年港交所主板上市以来,公司营收从2005年的13.87亿上升到了2017年的148.56亿,年复合增速达21.85%。同期的净利润从2.6亿上升到了40.14亿,复合增速25.62%。
公司的营收增速相对平稳,13年连续正增长,即使遇到2009年经济危机,还能保持1.67%的增速。公司的净利润则由于受到非经常性损益、成本以及费用等因素的扰动,波动相对更为剧烈。
从公司的营收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大致把公司上市以来的增长分为三个时期。
靠前个时期是2005年至2009年,前面四年高速增长,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放缓至1.67%。
第二个时期,伴随着“四万亿”政策的出台,公司增速在2010年直线反弹到60.49%,然后进入了一个逐年放缓期。
到了2016年,受供给侧改*、下游需求提升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行业产能减少、价格上涨,从而使得公司增速再次反弹,进入了第三个上升周期。
相应的,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水平也在此期间随着产品涨价达到了相对高位,2018年半年报时分别为37.66%和25.36%。
通过下表对公司近几年营收的拆解,我们可以看到公司近几年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浮法玻璃销售的增长,其营收从2015年的50.22亿上升到了2017年的80.17亿,营收占比从43.82%上升到了54.43%。与此同时,公司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的营收在此期间增长有限,营收占比也因此下滑明显。
在公司持续高增长的同时,市场开始担心这一上升周期是否已经接近尾声。
产品价格下跌,需求放缓
从下图浮法平板玻璃(4.8/5mm)的市场价格走势图可以看到,自2018年3月达到高点1766元/吨后,一路下探,截至11月20日已经下跌到了1575.70元/吨,跌幅为10.78%,这将加大公司的业绩增长压力。
浮法玻璃价格下跌的背景是行业需求放缓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未来业绩预期的影响。
从需求端来看,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国内汽车产量进入2018年以来显露疲态,截至2018年10月,连续4月录得负增长,其中9月、10月更是连续两月同比减少超10%。汽车产量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对信义玻璃产品的需求。
此外,中美贸易摩擦也会部分影响到公司产品的出口。根据2018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半年度对北美的出口为8.13亿港元,约占公司半年度营收的10%。在第二批征收10%关税的2000亿美金商品中,公司有多款产品位列其中,这可能会影响到该部分产品的销售。
危中有机?
需求端,除了汽车销售、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市场还担心公司产品的最大下游,即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放缓。由下图可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的持续下滑正好印证了市场的担忧。
但是,我们可以从房屋新开工面积这一指标看到不同的趋势,该指标在今年2月见到低点后,5月到10月的同比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这是否会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提供一定的正面支撑?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浮法玻璃实际产能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9%,这也应该能部分对冲下游需求放缓造成的产品价格下降压力。
受益于2016年以来的环保升级以及供给侧改*,公司经历了一轮产品涨价、毛利提升以及盈利大增的正反馈过程。但是,随着上述效应的逐渐减弱、下游需求的放缓以及产品价格的下跌,市场预期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速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而股价的下跌正是对这一预期的提前反应。
现在的问题是,公司未来可能的业绩减速会达到什么程度、能持续多久以及悲观中是否存在预期差,这或许正是决定公司股价未来走势的核心因素之一。(CJT)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信义玻璃(0868.HK)股价自2018年3月见到高点12.75元/股后一路下跌,10月底下跌到最低点7.5元/股,跌幅超40%,半年多时间,市值蒸发约200亿港元。
12月3日,受G20峰会正面信息提振,股价上涨接近8%,创最近半年单日涨幅新高。但即便如此,静态估值水平仍处在低位。股价对应的PE、PB分别为7.9倍和1.96倍。在A股和H股几家主要的玻璃生产企业中,公司市盈率偏低,仅高于旗滨集团,市净率则相对较高,仅次于福耀玻璃。
信义玻璃市净率在行业内偏高,其中一个原因是过去多年持续维持比较高的分红比例,导致账面净资产偏低。
假设公司下半年派息金额与去年一致,结合今年上半年已派息的0.25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的股息率已经接近6%。如此估值水平,足见市场的悲观情绪。
面对股价的下跌,公司自2018年5月开始回购,截至11月28日,已累计回购3845.8万股,涉及金额约3.71亿港币。
除了回购,部分公司高管在上一波下跌中也有增持动作。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底,多位重要股东合计买入公司股份约4500万股。
信义玻璃为何如此深跌?回购增持动作是否能改变市场的悲观预期?
浮法玻璃龙头,高增长是否迎拐点?
信义玻璃创建于1998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玻璃制造商,目前在国内有七大生产基地,2015年开始在海外马来西亚建设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浮法玻璃、汽车玻璃以及建筑玻璃等,是亚洲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商、中国汽车玻璃替换市场中最大的出口商以及国内两大建筑玻璃生产商之一。
自2005年港交所主板上市以来,公司营收从2005年的13.87亿上升到了2017年的148.56亿,年复合增速达21.85%。同期的净利润从2.6亿上升到了40.14亿,复合增速25.62%。
公司的营收增速相对平稳,13年连续正增长,即使遇到2009年经济危机,还能保持1.67%的增速。公司的净利润则由于受到非经常性损益、成本以及费用等因素的扰动,波动相对更为剧烈。
从公司的营收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大致把公司上市以来的增长分为三个时期。
靠前个时期是2005年至2009年,前面四年高速增长,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放缓至1.67%。
第二个时期,伴随着“四万亿”政策的出台,公司增速在2010年直线反弹到60.49%,然后进入了一个逐年放缓期。
到了2016年,受供给侧改*、下游需求提升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行业产能减少、价格上涨,从而使得公司增速再次反弹,进入了第三个上升周期。
相应的,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水平也在此期间随着产品涨价达到了相对高位,2018年半年报时分别为37.66%和25.36%。
通过下表对公司近几年营收的拆解,我们可以看到公司近几年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浮法玻璃销售的增长,其营收从2015年的50.22亿上升到了2017年的80.17亿,营收占比从43.82%上升到了54.43%。与此同时,公司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的营收在此期间增长有限,营收占比也因此下滑明显。
在公司持续高增长的同时,市场开始担心这一上升周期是否已经接近尾声。
产品价格下跌,需求放缓
从下图浮法平板玻璃(4.8/5mm)的市场价格走势图可以看到,自2018年3月达到高点1766元/吨后,一路下探,截至11月20日已经下跌到了1575.70元/吨,跌幅为10.78%,这将加大公司的业绩增长压力。
浮法玻璃价格下跌的背景是行业需求放缓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未来业绩预期的影响。
从需求端来看,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国内汽车产量进入2018年以来显露疲态,截至2018年10月,连续4月录得负增长,其中9月、10月更是连续两月同比减少超10%。汽车产量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对信义玻璃产品的需求。
此外,中美贸易摩擦也会部分影响到公司产品的出口。根据2018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半年度对北美的出口为8.13亿港元,约占公司半年度营收的10%。在第二批征收10%关税的2000亿美金商品中,公司有多款产品位列其中,这可能会影响到该部分产品的销售。
危中有机?
需求端,除了汽车销售、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市场还担心公司产品的最大下游,即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放缓。由下图可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的持续下滑正好印证了市场的担忧。
但是,我们可以从房屋新开工面积这一指标看到不同的趋势,该指标在今年2月见到低点后,5月到10月的同比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这是否会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提供一定的正面支撑?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浮法玻璃实际产能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9%,这也应该能部分对冲下游需求放缓造成的产品价格下降压力。
受益于2016年以来的环保升级以及供给侧改*,公司经历了一轮产品涨价、毛利提升以及盈利大增的正反馈过程。但是,随着上述效应的逐渐减弱、下游需求的放缓以及产品价格的下跌,市场预期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速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而股价的下跌正是对这一预期的提前反应。
现在的问题是,公司未来可能的业绩减速会达到什么程度、能持续多久以及悲观中是否存在预期差,这或许正是决定公司股价未来走势的核心因素之一。(CJT)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玻璃行业正在发生巨变,一个关键的变量是环保。
过去很多年,玻璃行业都带有相当强的周期性,但这一轮似乎有所不同。当行业巨头的股价创出历史新高稍有回落之后,大笔回购资金注入二级市场——高位回购。某种意义上,这意味着他们判断行业周期不会像上几轮那样迅速从景气高位下行,如果不是想借助回购来刻意释放利好硬挺股价的话。
面包财经近期在整理港股数据时,发现了玻璃行业一家正在同时进行回购和增持的公司——信义玻璃(0868.HK)。
说到玻璃行业,内地投资者首先想到的是福耀玻璃(600660.SH,3606.HK),由于其创始人曹德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福耀的知名度早已经远超行业和资本市场,穿透到公众领域。
但在福耀玻璃发行H股之前,信义玻璃才是港股的行业龙头。作为国内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商,除了汽车玻璃领域外,信义在细分行业内的影响力甚至更大。
同在玻璃行业,福耀也是信义的客户,两者更多是合作关系,只在局部市场有所竞争。
这就要先简单介绍一下玻璃的制造流程:原材料(纯碱、硅砂等)—平板玻璃(包括浮法玻璃)—深加工玻璃(包括汽车玻璃、建筑玻璃等)。
福耀玻璃主要是以高附加值的汽车玻璃为主,客户主要是整车厂商。而信义玻璃既销售浮法玻璃又销售深加工玻璃,其中汽车玻璃主要用于售后维修市场。
福耀玻璃也有浮法玻璃生产线,主要自用。缺口需要外部采购,供应商中包括信义。
近年来,玻璃行业是去产能和环保监管的重点领域之一,不少玻璃厂商深受环保设备改造、关停生产线等影响。这深刻的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格局和未来走势,行业巨头已经成为受益者,获取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问题在于,未来是否会继续受益,环保给巨头带来的红利是否能对冲周期性风险,甚至某种意义上拉长或烫平周期?
先通过行业龙头的对比,粗略了解一下玻璃这个行业。
福耀VS信义:千亿市值,玻璃界双巨头
中国玻璃行业有两巨头,福耀玻璃和信义玻璃,当前总市值合计约1180亿港元。福耀老大,748亿港元;信义老二,437亿港元,福耀的市值相当于信义的1.7倍。
从营收和利润角度比较,双巨头差别则没有这么大。2017年,福耀营收187.16亿元,归母净利润31.48亿元;信义营收折合人民币约123.11亿元,净利润约33.55亿元。
信义营收逊于福耀,利润则旗鼓相当。实力对比图如下:
两者市值差距,主要是因为估值水平不同。截止2018年6月8日,福耀A股市盈率20.3倍,H股19.3倍,信义玻璃只有10.9倍。
过去十多年,信义玻璃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实际上还高于福耀:2005年至2017年,福耀营收增幅为5.43倍,信义营收增幅为9.67倍;同期,福耀净利润增幅为7.04倍,信义净利润增幅为14.43倍。
估值差异除了知名度之外,很可能与两家公司的业务构成有关。
长期以来,福耀玻璃超过90%的收入来自附加值更高的汽车玻璃,尽管其也有生产浮法玻璃,但大都自用。而信义玻璃则同时覆盖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的制作与销售,营收构成如下:
2017年,信义玻璃来自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的收入分别为80.17亿港元、39.1亿港元和28.01亿港元,其中浮法玻璃占比最大,达到54.43%,较2014年的43.39%,提升了11个百分点。
目前,信义玻璃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商。而在汽车玻璃方面,信义则与福耀形成了错位竞争的格局。福耀主攻OEM市场,向主机厂供货;信义主攻售后更换市场,你家隔壁修车店卖的可能就是信义的玻璃。
浮法巨头:毛利率不断提升 汽车玻璃与福耀错位竞争
先来看信义玻璃的业绩情况。
经历2014年和2015年的营收增幅放缓后,近两年信义玻璃的营收增速恢复至两位数,且毛利率也在不断提升,下图为营收和毛利率具体情况:
2017年,信义玻璃营收为147.27亿港元,同比增长14.6%;归母净利润为40.14亿港元,同比增长24.91%;毛利率为36.97%,较2014年的25.17%提升了近11个百分点,已连续三年提升。
毛利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浮法玻璃和汽车玻璃的毛利率均在提升。先看浮法玻璃。
浮法玻璃的营收从2014年的47.12亿港元增长至2017年的80.17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38%,同期占营收比例从43.39%提升至54.43%,毛利率则从6.99%增长至31.72%。
而汽车玻璃的营收则从2014年的35.93亿港元增至2017年的39.1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86%,其在营收中的占比也在持续下降:从2014年的33.08%降至2017年的26.55%。
虽然汽车玻璃的营收增幅远不如浮法玻璃,但其毛利率近年来在进一步提升,从2014年的41.8%增至2017年的46.95%。而福耀的汽车玻璃毛利率长期保持在37%左右。信义的汽车玻璃毛利率较福耀的高,一方面是因为其浮法玻璃均为自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与主攻的市场不同有关。
福耀玻璃主要供货给整车厂,而信义玻璃主要供货给售后市场。资料显示,信义的汽车玻璃近75%出口至海外的售后市场,12%在国内售后市场销售,剩余的13%出售给OEM市场。
如此看来,信义的汽车玻璃目前已与福耀形成了错位竞争的格局。两个巨头未来在行业的份额很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因为环保政策。
环保利剑:玻璃行业大变局
去产能也严厉的环保政策是最近几年玻璃行业面临的一大变量。
根据环保部“2+26”城市平板玻璃排放限值要求,自2018年6月1日起,排放标准为颗粒物20mg/Nm3、二氧化硫100mg/Nm3、氮氧化物400mg/Nm3,分别较此前的排放指标要下降60%、75%、43%,降幅还是很大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制造浮法玻璃的燃料主要有天然气、煤炭、石油焦,占比分别为39%、22%、22%。在环保高压下,浮法玻璃制造领域的燃料使用从煤炭和石油焦转向天然气已是大势所趋。
信义玻璃的年报披露,其目前所有生产线均已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因此环保整顿对其影响有限。而根据福耀玻璃的披露来看,其目前在建的新增生产线大多也采用了天然气作为燃料。
大型玻璃厂要么早已走在政策的前头,要么有丰厚资金支持改造,环保对其影响不会那么大,但是实力欠佳的中小型玻璃厂就难说了。
当然,除了环保因素外,影响信义玻璃未来业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玻璃供需变动、原材料价格变动等,篇幅有限就不展开分析,以后有机会可以对玻璃行业进行深度研究。
不过,近期信义玻璃集中回购自家股票的动作,貌似在传达着乐观的信号。
低位增持高位回购:玻璃巨头二次下注,是输是赢?
2018年5月18日、23日和24日,信义玻璃共计回购1409万股股票,回购金额约1.55亿港元,距离上一次回购已经相隔2年零4个月。
在开启此次回购之前,公司的两位董事还增持过:2018年3月22日至4月20日,合计共增持了789万股,增持金额约9200万港元。
事实上,2017年信义玻璃股价开始飙涨之前,公司的管理层就曾大手笔低位增持过:2017年8月1日至11月13日,合计增持了3064万股,增持金额约为2.33亿港元。
在2017年11月份最后一笔增持结束后,信义玻璃的股价随后就开启了飙涨模式,感受一下:
2017年11月14日至2018年3月1日,信义玻璃股价涨幅达68%。不过,从3月份开始进入回调阶段,至今下跌了约20%。
从股价走势图上看,上一次信义玻璃大股东的增持是踩对了点,获利丰厚。那么这一次,在股价飙升又小幅回调之后的增持和回购是否再一次猜对了点呢?
跟不跟不要紧。据说最近面包财经公号上有了打赏功能,今天首次试验,不知道能不能打赏成功。
加个鸡腿呗。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以上就是信义玻璃回购股票是为什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