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

深圳楼市又迎来了一个回血的日子。这个周末,福田区旧改大盘——金地环湾城上市了。尽管略低于市场预期,但项目依然官宣了一个蛮好的成绩:成交286套,首日吸金近47亿元。没记错的话,这应......

金地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

接下来具体说说

金地集团终止长期激励,曾累计发给高管57亿

金地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

“招保万金”,曾是房企的四大头牌,不过那已是10多年前。

2022年,老牌房企金地集团终于跻身第9名,大有再现当年荣光的迹象,谁曾想,它却迎头遇上了地产业的寒流。

2023年9月13日,金地集团召开了一场线上业绩说明会,高管们并未对外露面,少见的选择了以文字对话的方式,和投资者互动交流,会上谈及了债务管理、投资拿地、销售策略等问题。

当下对于金地集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不久前的8月份,金地提前偿还了一笔1190万元的美元债付息款,却反而引发市场对其资金的猜疑。

另一方面,金地也是国内少数重启投资的房企,一举一动备受瞩目。上半年,金地继续保持“买买买”节奏,拿地金额达119亿元,也再次显示出了董事长凌克对于公司经营稳健的信心。

但如今,摆在凌克面前的考验也异常严峻。面对持续低迷的股价、不断下滑的销售数据及越来越大的债务偿付压力,凌克能带领金地闯关成功吗?

01、舍弃利润,力保现金流

无线电专业出身的凌克用二十多年时间,为金地建构出了“理工男”人设。而面对这家长期以稳健、理性形象示人的企业,投资者们在9月13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更是不可避免地问及房地产市场的走向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刺激政策,几乎是以一天一个的节奏推出,并引发行业热议。这些政策出台后效果如何,正在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重点。

凌克对此回应道,“预计在行业实现企稳修复前仍将持续出台刺激政策,短期内系统性、全面重回上行通道是小概率事件,但政策释放将带来一系列销售窗口期。”

金地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

▲(中为金地董事长凌克)

这番话的背后,是金地集团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下滑:签约金额858.2亿元,同比下降14.7%。

而受市场下行、结转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金地集团上半年盈利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56亿元,同比上升31.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2亿元,下降约22%。

从中报公开情况来看,影响金地集团净利润下滑的一大指标,来自于对联营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降低。2023年上半年,金地集团对联营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少15.5亿元降至7.1亿元,同比下降 68.59%。

净利润下滑,在房企中报公布的数据中,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在力保销售现金流的目标下,房企们为了保护现金流这条生命线,只得选择舍弃利润的方式,加大销售回款,这也致使毛利率出现了普遍下跌。

金地的毛利率表现也同样如此。2023上半年,金地结转毛利率下滑至14.87%,较去年同期下降6.31%,比起2019年41.26%的毛利率,更是少了一半多。

不过,让许多投资者更为担忧的,还是金地的经营性现金流在半年内出现了急速恶化。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金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4亿,相比去年同期的61.3亿同比下降96.5%。

02、降本增效后,重启投资

业绩会上,有投资者提问:“除公司回购股票外,股东增持也是传递信心的有效方式,公司股东一直没有这方面的动作,是不看好公司前景,还是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

长期以来,金地集团特殊的股权结构,曾不断引发市场猜测。过去,金地集团的主要股东长期由险资充当,靠前大股东富德生命人寿和第二大股东大家人寿保险合计持有略超50%的股份。

进入2021年下半年之后,大家人寿累计减持15%股权,并降为金地集团第三大股东,深圳福田国资则升为第二大股东。这种“清仓式”的减持举动,依旧吓坏了不少投资者,并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金地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

为了稳定资本市场,凌克罕见地出手护盘,增持金地10万股,成为他自2016年期权行权后首次增持。但即使增持之后,作为董事长的凌克在手股份也只有380万股,这不免让外界对金地的管理层稳定性,有着多种猜测和担忧。

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也同样提到了管理层的稳定情况,以及凌克的退休离任计划。对此,凌克回应道:“目前公司管理层稳定”。

当下,作为灵魂人物的凌克,要攻克的难关体现在方方面面。行业告别高增长时代,房企开展了一轮降本增效的管理变革。而对于金地集团而言,显而易见的是人员数量的骤减。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金地员工总人数为43011人,相比2021年年末的47985人减少4974人,减幅超过10%。进入2023年,最新的管理调整则是,金地内部盛行了20余年的“共担共享”机制,正式结束。

9月8日晚间,金地集团公告表示,董事会同意公司管理层放弃提取2022年度长期激励基金,并同意终止《长效激励制度管理办法》,并择机再行研究新的员工考核与激励模式。

金地集团是从2002年开始实施《长效激励制度管理办法》的,激励对象为高中层管理人员及有突出贡献的核心骨干,奖励标准则以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超过业绩目标为准,并分为3年兑现。

而今,这套实行了20年的激励制度不再继续了。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21年,金地提取的激励基金总额约达57.7亿元。但伴随这一制度的终结,2022年的激励基金将不再发放。

不过,在投资拿地方面,与部分房企的停滞投资不同,金地的投资身影闪现在各大土拍市场。

今年年初,凌克曾针对投资工作提出了一套“投资动力”理论,“房企经营就像踩单车,只有向前蹬,努力前行才不会跌落”、“金地公司今年要主动把握土地投资机会,夯实公司发展基础。”。

上半年,金地集团接连参与北京、杭州、南京、苏州、西安等多个城市的土地,新获取项目总投资额约119亿元,新增总土储约85万平方米,全部来自一二线核心城市。

可以看出,在投资布局上,与绝大多数房企的选择一样,金地集团也转向了一二线核心城市。截至2023年中,金地总土地储备约4,878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2,194万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约73%。

03、能闯关成功么?

过往的规模竞赛中,以“低调务实”形象示人的凌克,并没有急于追赶。他强调长跑逻辑,对财务杠杆保持自律,“一下子猛涨,没必要,风险大。”

金地集团的债务管理亦以严谨细致著称。不过,顶着“示范型发债试点房企”、“粤系房企蓝筹”等诸多殊荣的金地集团,还是引来了市场人士的质疑。

半个月前的8月15日,金地集团向债权人表示已于8月11日划转资金,用于兑付一笔1190万的美元债票息,比实际兑付日提早了3天。而这一举措,又给金地引来了更多猜测与传闻。

不过,美元债票息风波过后,目前来看,金地集团度过了今年的偿债高峰。WIND数据显示,金地集团2023年初至今,到期债券本金总额达162.6亿元,余额为零,已经偿还。

金地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

截至6月30日,金地有息负债中银行借款占比为70.84%,公开市场融资占比为28.98%,其他融资占比为0.18%;公司获得各银行金融机构授信总额2532亿元,已使用930亿元,尚余授信额度1602亿元。

从资金上来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460.8亿元,不过上述货币资金并未公开受限资金。对比其即将偿还的公开债务,未来的兑付压力仍然不小。从短期负债情况来看,其一年内要偿还的负债情况(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有415亿。

而在融资端,上半年,金地集团暂时放缓了债券融资,更多的利用银行的政策支持获得低成本的项目贷款。银行借款渠道,成为金地的主要融资渠道。

去年10月28日,金地集团高级副总裁韦传军于交流会上表示:“从年初到现在,我们整个行业的开发贷规模在收缩,但是银行对我们还是比较支持的。”

对于房企而言,基本盘的质量好坏尤为重要,这是决定长期生存发展的“底牌”。而金地的持有型物业,也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

除住宅开发业务外,金地集团的业务板块还涉及商业地产、产业地产等持有型物业和物业管理服务等板块。相比住宅开发业务的销售下滑,这些业务依然保持着上涨势头。

上半年,金地旗下商办物业出租率保持稳定,商场客流同比增长22%,销售同比增长19%,会员消费占比提升6%。产业地产方面,上半年运营期项目平均出租率高于95%,相关增值服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长租公寓报告期内经营也有提升,成熟项目平均出租率稳定在95%以上。

此外,代建业务也是金地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业务模块,上半年管理服务项目超160个,累计签约管理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签约面积超1400万平方米,项目累计可售货值超1500亿元,布局全国超50座城市。

当下,在漫长的比拼耐力的阶段,“活下去”对很多地产公司来说都不容易。而在市场跌宕起伏中,当年“四大金刚”之一的金地,能否重回行业的靠前梯队?

金地集团,终于等到风来了?

金地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

深圳楼市又迎来了一个回血的日子。

这个周末,福田区旧改大盘——金地环湾城上市了。

尽管略低于市场预期,但项目依然官宣了一个蛮好的成绩:

成交286套,首日吸金近47亿元。

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深圳近期数据较好的一次开盘。

金地,终于等到风来了?

半年报并不好看

前些天,金地发中报了。

和其他房企一样,出现了明显的“增收不增利”。

今年上半年,金地录得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近3成,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却下滑了超过20%。

毛利率更是滑坡,降到了16.6%的水平。

可供对比的是——

根据中银证券的估算,同期房地产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18%。

只能说,作为公认优质的TOP20房企,金地现在赚钱的能力垮得有点多。

此外,还有难以忽略的偿债压力。

WIND数据显示,金地集团从2023年初至今,到期的债券本金总额已经全部偿还。

也就是说,理论上,金地已经安全度过了今年的偿债高峰期。

但如果把目光投向未来一年,就不太好说了。

截至6月末,金地的账面现金合计近460亿元,一年到期内的短债和债务合计415亿元,能覆盖。

但这个仅仅是表内的债务,还没有算上隐藏在水下的表外负债。

金地惯用小股操盘,随便穿透一下参权非全资子公司就会发现,背后大都有信托的身影。

换句话说,有明股实债的痕迹。

有媒体粗略统计一下,这部分的规模接近50亿元。

那么,金地实际的现金流就有点吃紧了。

管理层的态度也比较引人玩味。

在中期业绩说明会上, 高层对具体的偿债安排并没有作出回应, 只是表示——

“未来将努力探索更多的融资方式,根据资产和公司经营状况开展融资工作。”

嗯……

这也是金地的债券屡遭做空的原因之一吧。

摇摇欲坠的现实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此前网传的,12家券商投资机构对金地的调研报告。

作为一家在躺平大潮中挣扎求存的房企, 这份调研报告向我们展示了这场鱿鱼游戏中最为艰难的一面——

彼时,一线城市各种利好还没落地,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细则尚未推出,金地已经放弃了对政策的期待。

同时,因为自身特殊的股权结构,金地也没敢对大股东和政府的援助抱有希望。

众所周知,和远洋类似,金地是一家国资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自从十年前被险资“举牌”登堂入室后,保险公司一直是金地的靠前大股东,高峰期占据了近半的股份。

但近些年, 房地产行业形势直转之下,险资开始急流勇退。

抛售股票已经是明牌,想他们在企业危难之际伸出援手,可能性并不大。

另外,尽管金地有福田国资“坐镇”,但这个二股东股比不高,公司已按职业经理人特征持续数十年,想帮扶一把,也怕是有心无力。

所以,金地能做的,唯有靠自己。

就从最紧急的筹钱这块讲起吧。

金地需要现金流, 但奈何手上的经营性物业不太能打, 不但数量上比不过龙湖、华润等一撮房企,翻看财报发现,这出租率还有点偏低——

租金收入不多,总可以抵押做融资吧?不,报告透露,目前,金地能抵押的持有型物业都抵押出去了,仅剩零散物业的数十亿空间。

从公开渠道获得融资的路子也不容乐观。

虽然头戴“优质民企”的帽子,但令人诧异的是——

从去年2月发行一笔17亿元的中期票据后, 至今为止,一年多时间里,金地再也没有从公开市场获得资金。

好吧,那就只能抓销售回款,多卖点房了。

近些年,金地的投拓逐渐聚焦,回归高能级城市,但是, 前些年拿地的分散,对土储质量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看看这土储占比表,排在前列的西安、昆明、太原等城市,去化周期远在8年以上——

就连在广州这种一线城市,也有不少项目位于远郊,短时间内要想冲一波资金回笼,就还蛮艰难的。

金地对市场状况的判断是,今年6月销售数据回落较大,客户多半是观望6个月以上的刚需客,目前都由于收入焦虑和房价下跌预期收住了手。

现在,楼盘已经没有新客户了。

金地最能依靠的,就只剩下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项目了。

调研报告的最后,金地管理层坦诚自省称——

“公司认为目前行业十分不正常,公司作为优秀运行30年的职业经理人企业,觉得十分挫败。”

二股东尝试“续命”

然后,“认房不认贷”的靴子落地了。

当时,行业一片欢腾,在大家的经验里, 市场会触底,而金地和龙湖这些优质房企似乎也终于可以安全着陆了。

毕竟,按照过往的经验,一二线城市松绑,购房者就会跑步入市,楼市会企稳回升。

但事实有点差强人意。

部分热点城市的楼市热度只维持了一周,二手房供应猛增,比起买房,大家更倾向于抛盘出货。

或许, 接下来的救市力度和楼市恢复的速度,都要更快一些, 才能兜住这些还在艰难经营的房企。

还好,股东们已经有所动作了。

就在前天,金地官宣了一则消息——

二股东的国资深圳福田投控,正研究为公司发行债券和中期票据提供增信等担保措施。

尽管细节尚未敲定,前景也有不确定性, 但至少,算得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以上就是金地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