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股价暴跌了吗
“酱油一哥”的滑铁卢。1跌去近70%海天味业(603288)的水逆还在继续。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86.5亿元,同比下降2.33%;实现归母净利......接下来具体说说
摘要:
大家好,本周带给大家的个股分析是海天味业,是国内专业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历史悠久,是中华人民**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 ,调味发酵品Ⅲ的龙头企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排名靠前。 海天调味品的产销量连续26年名列全国靠前,其中酱油、蚝油、调味酱、料酒、醋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海天酱油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靠前,连续13年获得C-BPI酱油行业靠前品牌。 倍受某些机构吹捧,甚至把海天做为投资教学案例,也深受投资者喜爱,同时也是风波不断的企业,还是股价从2021年1月份210.38下跌到如今的34.3的企业,经历了这么多,海天现在还好吗?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目前生产的调味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鸡精、味精、料酒等调味品。海天调味品的产销量连续26年名列全国靠前,其中酱油、蚝油、调味酱、料酒、醋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海天酱油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靠前。酱油产品种类丰富,覆盖高端系列、经典系列、惠系产品等不同档次。公司根据消费者应用场景及偏好,开发出适用于炒菜、蒸鱼、做汤等多种烹调用途的产品。顺应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推出低盐、零添加、铁强化等各种优质产品。通过持续的品质升级,产品真正做到好吃不贵,成为广受消费者喜爱的酱油品牌,连续13年获得C-BPI酱油行业靠前品牌。
海天是国内专业的 调味品 生产企业,历史悠久,是 中华人民**国商务部 公布的" 中华老字号 "企业之一 ,产品涵盖了 酱油 、 蚝油 、醋、 调味酱 、 鸡精 、味精、油类、小调味品等八大系列200多个规格和品种。于1955年公私合营,组建海天酱油厂。而后一步一步,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由区域到全国,由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向现代生产智造。2001年海天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2009年海天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2013年海天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2017年海天销售收入突破160亿元。2018年营收突破170亿元,实现了“五年再造一个海天,营收入翻一番”的目标。1994年海天成功转制,成全球大型的专业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 2010年12月,由原来的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改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天味业。 2014年2月11日,海天在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主板成功挂牌上市,股票名称为"海天味业"。海天味业除了布局酱油、蚝油、 黄豆酱 主营业务,一直在不断拓展业务,2014年4月,海天味业子公司广东广中皇食品有限公司以9000万元的价格收购 开平广中皇食品有限公司 ,开始向 腐乳 行业进军;2017年2月,海天味业子公司佛山市海天(江苏)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以4027.1万元收购 镇江丹和醋业有限公司 70%的股权,加快食醋品类的布局;2019年12月,海天味业以1.69亿元获得 芝麻油 企业 合肥燕庄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 67%股权,以此开始在芝麻油领域的发展;2020年8月11日,推出了旗下首款火锅底料产品,正式宣告入局火锅底料市场。
2019《 财富 》未来50强榜单,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排名第15。 2019年12月,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2019年营收总额为197.97亿元,居中国调味品行业靠前位 。《2020 胡润 中国10强食品饮料企业》排名靠前位。
2020年营收227.92亿,净利润64.03亿,同比分别增长15.13%和19.61%。2021年营收250.04亿,净利润66.71亿,同比分别增长9.71%和4.18%。2022年营收256.10亿,净利润61.98亿。凯度消费者指数《2023年全球品牌足迹报告》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报告中,海天荣登中国快速消费品品牌第4位;海天也被凯度消费者指数授予2022消费者十年之选飞跃增长品牌、2022中国消费者选择前十品牌荣誉。2023年,中国品牌力指数2023C-BPI榜单发布,海天在调味品行业领域勇夺“三冠”,分别获得2023C-BPI酱油、蚝油、酱料行业品牌排名靠前的荣誉,其中酱油已蝉联13届榜首,展现牢固的行业地位和对产品服务精益求精的追求。
目前海天参股或控股公司有54家,大部分为100%控股的公司,具体如下:
目前海天参股或控股公司有54家,大部分为100%控股的公司,下面来看一下海天味业的股权结构:
2020 年12 月27 日,海天集团股东庞康、程雪、**阳、吴振兴和黄文彪五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确认该五人同意按照该协议的约定在行使各自持有的海天集团股权的表决权时采取一致行动。于2022年末,该五人合计持有海天集团71.37%的股份,为海天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并直接及通过海天集团间接合计持有本公司55.62%的股份,为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于2022 年末海天集团直接持有本公司58.26%的股权,并通过海天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佛山市海鹏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佛山海鹏”) 间接持有本公司0.12%的股权,因此表决权比例为58.38% 。管理权相对集中,来认识一下海天的大股东们:
从海天味业的控股层级和海天的前十大股东的情况可以看出,海天是庞康、程雪、**阳、吴振兴和黄文彪五人领导,潘来灿、赖建平、是海天集团的股东,尽管海天的股价从2021年的210.38一路下路,但除了黄文彪有少量减持外,其他海天的股东都没有高位减持公司的股票,与从2023年半年报的持股情况来看,他们还增持了公司的股票,说明对海天还是很有信心,很想把海天持续做好的。
不太好的是貌似大股东都是海天管理层自己在玩,黎旭晖并不知道是不是海天内部人员,然后就只有香港中央结算和中国证券金额股份有限公司了,并且外部的两家机构都有减持的现象,都在高位的时候有大量减持,如果一直持续这样下去,股价想要起来还是很难的。再认识一下海天的管理层们:
管理层都有持股,并且每年从海天味业获得的薪酬非常可观,还是很有动力去把公司做好。离任的人员里面,除了**董事,财务负责人兼副总裁董江华、职工代表黄树亮、副总裁桂军强、副总裁吴振兴也于2022年相继离任,他们在公司都有持股,并且报酬非常丰厚,我们先来看一下财务负责人为什么离任了,是财务压力大不好做了吗?
管江华曾任公司营业部主任、超市部副经理、营业部经理、营运副总监、储运办主任、营运总监、营销副总经理、营运总经理、助理总裁、财务负责人,现任公司董事兼副总裁。
从管江华的个人履历来看,他不是专业的财务负责人,离任原因为任期届满,仍然为公司的董事,并不是离职了。
从2023年半年报高管介绍来看,桂军强只是职位有变动,也没有离职,财务负责人换成了李军,具体如下:
吴振兴在2023年半年报里面虽然没有担任任何管理职位了,但仍然是前十大股东,所以海天的管理层非常稳定,来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将海天做好呢?
庞康(Pang Kang),生于1956年, 广东 佛山人 ,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82年26岁的庞康即出任海天味业前身--佛山市珠江酱油厂副厂长一职。1988年,酱油厂改制之后,庞康历任海天味业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务,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可以看出,在过去36年间,庞康一直是公司经营的主要管理者。现任海天味业董事长、总裁。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庞康排名第13位。 2020年10月20日,庞康以19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胡润百富榜》第11位。2022年4月,庞康以182亿美元位居《福布斯**》第104位,中国第17位。
程雪女士,1970年出生,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程雪女士1997年至2010年11月历任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策划总监、副总裁、董事,现任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裁。
管江华先生,1974年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本科学历。1998年至今历任海天公司营业部主任、超市部副经理、营业部经理、营运副总监、营运总监、营销副总经理、营运总经理、助理总裁,现任副总裁。
桂军强先生:1984年12月出生,中国国籍,本科学历,工程师,曾任公司蚝油厂经理、工艺部经理、质检部经理`蚝油事业部总经理、江苏海天总经理,现任职工代表监事。
李军, 1983年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本科学历,会计师职称。 曾任公司财务部主任、财务信息化经理、公司监事,现任公司财务负责人。
张欣, 管江华老婆 ,1975年7月出生,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本科学历。曾任公司市场部主任、市场部经理、企划副总监、品牌副总监,现任公司董事会秘书。
从管理层的履历来看,五名一致行动人都是海天味业的创始人,非常熟悉海天的产品,从新进人员来看,财务负责人李军是专业的财务出身,且也是从海天内部提拔上来的人选,管理层还是非常坚实的,也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有爆发出管理权之争。
2020年9月18日红网报道, 湖南的李先生称其购买的海天酱油在开瓶使用不到一周后,发现瓶内有活动的蛆虫。李先生表示,平时的酱油买回来都是如此存放,但都没发现有活蛆虫,这次买的海天酱油,用了一周就长了蛆虫。其实这并不是海天靠前次发现酱油内有蛆虫的问题。 好几个网友爆料称自己购买的海天的酱油产品中出现了蛆虫的现象,至于为什么出现蛆虫,有消费者认为与 海天味业 在生产酱油过程中的杀菌环节有关,但也有观点认为,消费者是否合理使用及存放环境也会影响产品质量。截至目前,还没有信服的回应。
一般来说,酱油会长蛆是因为没封存好,导致虫卵繁殖。因为酱油主要是以 大豆 、面粉为原料发酵而成的,不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还有特殊的鲜味,这就非常容易吸引苍蝇产卵。其实不止酱油,其他调味品如米醋、陈醋、调味酱、泡菜等,在夏季也会出现生虫的现象。
额,这个消息确认让人觉得有点恶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但我也买过这些产品,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且当一个旧闻来看吧,从现在来看,至少这个新闻是没有影响海天的销量的。
2022年8月9日, 据网民反映,一名来自海天味业的员工在其个人微信朋友圈发文称,“为了庆祝‘她’成功落地,所有主播佣金拉满*高机制,赔本干”,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有网民在其官方旗舰店进行反馈,认为该员工的言论是在庆祝佩洛西窜访台*。
针对海天一员工在个人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一事,8月6日,海天味业深夜发布致歉声明称,具体如下:
不过,有网民对此持质疑态度,认为海天味业的回应并不及时,并追问员工并没有权利将主播佣金“拉满”, 一方面,这发生在民族产业的知名品牌身上,确实不可靠;另一方面,网络舆论认为,海天酱油缺乏深刻反思,只是剥离了员工的个人行为和公司,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责任。 说实话,这个新闻是影响我当时购买海天的产品的,但爱不爱国这个很难定论,目前也没有不爱国的证据,说是员工一人所为,只能暂且当新闻看看吧,觉得不爱国的可以少买几瓶他们家的酱油。 海天味业并没有靠前时间做出反应,而是在事情发生三天后公开了。“道歉信”。
2022年9月底,海天味业因针对国内外市场的酱油双标登上热搜, 这个源头是辛吉飞的抖音视频,揭秘了国内勾兑酱油是如何生产的,但辛吉飞并没有指名道姓说是海天酱油。不过辛吉飞拥有600万粉丝,而且有很多粉丝就是靠转发或简单加工一下他的视频,之后重新发布以获得更多的关注。这些粉丝在加工视频的时候,看到超市中最大的酱油品牌海天的配料表标有一些食品添加剂,自然就将勾兑酱油与海天结合到一起。还有人将在日本售卖的海天酱油照片与在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对比,发现配料表是不一样的。日本的海天酱油是零添加剂的,国内的海天酱油是有添加剂的。很多网友一下就怒了,中国现在国富民强了,为什么中国人自己做的海天酱油,给中国人吃的与给老外吃的不一样,给我们的就有添加剂,给老外的就没有?即使是不一样,也应该是我们吃的,比给老外吃的更好才对。
9月30日晚,海天酱油发表严正声明,说部分短视频账号利用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制造散播谣言,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黑化中国食品安全,为了博取流量,将酱油致癌,吃酱油,掉头发等作为标签,并态度强硬地派出律师团队调查取证,要追究恶意造谣者责任。声明是很严正,但大多数网友心中的疑问,海天并没有正面回答,为什么在日本卖的没有添加剂?甚至有人看到超市工作人员,在把海天酱油下架,撕下含有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换上零添加的新标签,并将相关证据传到了网上。甚至有人说某些吃酱油,掉头发,食品添加剂致癌,海天酱油是化工品,调侃海天酱油为海天化工。
10月4日23.54分,海天再次发表声明《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担当与呼吁》,专门就双标作出了解释。
10月5日,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在官网发声,表示要净化市场环境,引导调味品企业高质量发展,并支持海天追究恶意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10月6日海天再次登上热搜,这次是因为海天要起草制定酱油行业标准的新闻。很多网友瞬间有了,海天既要当运动员,又要当裁判员的错觉。虽然网上有很多骂声,但我觉得很多人都在为海天辩护,有专家对此事发表了专业意见,所以现在整个事件都成了有争议的事件。
更有网友指出,海天酱油配方中,使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已经被明文列为一级致癌物,已经被国际淘汰,认为海天贪图便宜,不使用更安全的山梨酸钾,而使用具有致癌性的苯甲酸钠。
虽然网上有很多骂声,但我觉得很多人都在为海天辩护,也有人说此次事件是有资本在后面推动,这有利于竞争对力千禾味业,说海天是领跑者零添加酱油,很多人只知道千禾味业,而不知海天。即使专家说得很有道理,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情愿,从数量上看,应该占大多数。这背后的深层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近年来海天酱油的负面事件消磨掉了消费者的信任,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失去了好感。
我个人介意的点是:一、出了这个事件海天还是跟上一次事件一样没有靠前时间站出来解释为什么国内有添加剂,国外没有,而是拉着 中国调味品协会 出来控告提出问题的消费者;二、海天酱油配方中,使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已经被明文列为一级致癌物,已经被国际淘汰,为什么还在用而不使用更安全的山梨酸钾。这根本就没把消费者的质疑和食品安全放在靠前位,太难让人相信了。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9.66亿,同比下降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6亿,同比下降8.76%,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情况如下:
公司长期深耕于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营销,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大系列百余品种500多规格,年产值超过两百亿元。味品的产销量连续26年名列全国靠前,其中酱油、蚝油、调味酱、料酒、醋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 海天酱油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靠前。酱油产品种类丰富,覆盖高端系列、经典系列、惠系产品等不同档次,连续13年获得C-BPI酱油行业靠前品牌。 海天蚝油历史悠久,技术领先,销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海天调味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海天料酒目前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出古道葱姜料酒、花雕料酒、精制料酒等系列差异化的产品,迅速成为料酒细分行业极具竞争力的品牌。 海天醋持续保持高质量稳定发展。 除酱油、蚝油、调味酱、料酒、醋外,海天产品还有鸡精鸡粉、复合调味料、米面等各类产品线。
海天主要是生产酱油的,占营业收入的56.24%,然后是生产耗油和调味酱,通过线下渠道的方式全国都有卖,除了西部地区卖得不太好,其他地方都还卖得不错。下面来认识一下海天的产品,看有没有你家经常用的。
公司所生产的酱油、黄豆酱等发酵类产品均以传统酿造工艺为基底,坚持阳光晒制,天然发酵,产品全流程柔性化生产。
(1)产品明细
(2)生产工艺
原料检测—原料蒸煮—制曲—天然发酵—物理压榨—灭菌澄清—成品生产—成品检验—产品包装—产品检验—包装入库
选用中国东北部三江平原上的非转*因优质大豆,采用全自动、封闭式的超高温连续蒸煮系统对黄豆进行蒸煮,杜绝外源污染和人员接触,超高温蒸煮也赋予黄豆香甜的口感和怡人的豆香,且使黄豆中的蛋白质适度变性,让微生物在发酵过程更容易将黄豆里的蛋白质与多糖类分解为氨基酸、小分子肽和单糖等风味和营养物质,这样酿造出来的酱油风味更好。菌种是酿造酱油的核心,好酱油取决于好菌种,海天领先成立“菌种研究中心”,培养出本领超强的“海天菌”。同时,海天创新设计塔式圆盘制曲工艺,全程智能自控、全封闭无人接触,为菌种发育、曲料培养创造了最优越的环境,由此发酵出来的酱油又营养又美味,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味。
1.产品明细
2.生产工艺
原料检测—原料处理—配料煮制—成品检验—产品包装—产品检验—包装入库
精选生长在无污染海域鲜蚝制成的蚝汁,保证了海天蚝油的蚝香和细腻品质。严把品控关,多达30余道检测项目,为蚝油原料的安全保驾护航。原料在密闭的生产系统中进行除杂、过滤处理,有效地保证原料处理的安全和卫生,采用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及物理分离技术去除蚝的腥味,保留蚝汁特有的鲜味,经10多道检测项目监控,保证原料处理的质量稳定。
1.产品明细
2.生产工艺
原料检测—原料蒸煮—制曲—天然发酵—配料煮制—成品生产—成品检验—产品包装—产品检验—包装入库
工艺同酱油,也是筛选黄豆然后蒸煮。
目前以集中采购模式为主,规模生产,公司在广东、江苏、广西等地均建设有生产基地,目前以经销为主,公司销售均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也存在自营直供、托盘商等多种形式。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61,036.71 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38%;其中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0 %。海天味业的大客户占比都非常小,这主要是因为海天味业的主要是经销商零售为主。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80,701.83 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3.75%;其中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51,061.22 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32%,供应商占比较大,在供应商那里有一定的话语权。
从整个行业来看,海天味业虽然经历了一些风波,但行业龙头地位仍然是稳固的,营业收入是中矩高新的6倍。
从2023酱油十大品牌**来看,海天仍然是遥遥领先,具体点击如下网址查看:
https://m.maigoo.com/maigoo/015jy_index.html
从2023酱油十大品牌**来看,第二名李棉记是新加坡公司,第三名欣和是山东烟台的公司,且并未上市,第五名味事达也并未上市,上市公司中跟海天味业有竞争关系的有中矩高新旗下的厨邦,加加酱油,千禾酱油,但从2023年半年报的营业收入来看,海天味业营业收入是中矩高新的6倍,是千禾味业的8倍,是加加食品的15.18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矩高新、加加食品、千禾味业这几家公司。
1.中矩高新-厨邦酱油
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872,是*家级高新区中推荐上市的园区管理企业, 也是中山市靠前家上市公司。
公司致力于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投资范围涉及调味品及健康食品业、*家级高新区开发与招商、房地产业、汽车配件业等领域, 目前核心业务为调味品及健康食品、园区综合开发。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大型调味食品生产企业,拥有“厨邦”、“美味鲜”两大品牌,产品涵盖酱油、鸡粉(精)、蚝油、酱类、料酒、醋类、食用油、腐乳、味精、汁类、火锅底料等10多个品类,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上市公司里面跟海天昧业最能构成竞争关系的就是中矩高新旗下的品牌厨邦了,两者业务也非常相近,但中矩高新做得比较杂,旗下有房地产、汽车配件等,并且中矩高新近8年来管理层也是纷争不断,具体进入 中炬高新控制权争夺八年宝能系绝地反击半年预亏14亿查看相关详情。
1.千禾味业—千禾酱油
作为行业“老三”,千禾味业无疑是海天味业食品添加剂风波背后最大的受益者,在经过事件不断发酵之后,主打“零添加”酱油的千禾味业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了不少的曝光度,几乎可以说是“躺赢”了一把;而股价开盘直接涨停,更表示其已经获得了不少资金的认可。
不过,虽然近期表现不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160亿市值出头、去年营收不过19亿的千禾味业,仍然和市值超过2000亿、去年营收高达250亿的海天味业存在巨大的差距。毫无疑问,伴随着海天味业这个行业龙头的跌倒,整个酱油行业被撕开了一条裂缝,其中涌现出了不少的机会;但千禾味业能否捉住机会实现“逆袭”,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添加剂起家,却靠“0添加”成功逆袭
关于千禾味业的历史,最早还要从其前身四川恒泰实业说起。1996年,时年27岁的伍超群拉上了43岁的哥哥伍学明一起下海创业,成立了恒泰实业。在刚开始的时候,恒泰实业主要做的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生意,主营产品为“焦糖色”,而其客户正是海天味业、味极鲜、李锦记等酱油巨头。从这里来看,如今的千禾味业其实是做添加剂起家的,在鼎盛时期千禾味业还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焦糖色生产商。后来,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利润微薄,不满足只做原料供应商的伍超群也打起了做酱油的主意,而后千禾味业诞生;作为四川本土酱油企业,千禾味业的发展还顺利,在当地受到了追捧。不过,面对拥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海天味业、李锦记等酱油巨头,才成立不到10年的千禾味业自然难以和它们相竞争;权衡之下,伍超群选择了一条“险路”——专攻高端市场。2007年,千禾味业打着“零添加高端酱油”的口号,开始在全国进行推广。
一般而言,酱油为了延长保质期,添加食品添加剂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但千禾味业偏偏选择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180天、280天、380天三种不同保质期的零添加酱油,而正是这个操作为其赢得了很大的市场,千禾味业也凭借着差异化的打法成功在市场站稳了脚跟。2012年,伴随着酱油业务的不断扩大,此前的恒泰实业进行改制,而公司名也换成了千禾味业,恒泰实业正式变成了以“千禾”系列酱油、食醋、复合调理汁等调味品为一体的企业。4年后的2016年,为了募集资金建造年产10万吨酿造酱油、食醋生产线项目,千禾味业在上交所上市;在上市之后,顶着“高端酱油靠前股”的千禾味业股价表现优异,从最开始的9.19元发行价一路上涨到了2019年*高的35.54元,市值也来到了340亿。
老大哥“跌倒”,千禾味业的机会来了?
从行业性质来看,渠道的布局依旧是酱油企业最深的护城河。根据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海天味业的全国经销商数量达7147个,其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零售店;相比之下,千禾味业的经销商数量仅为1903个,两者差距甚远。
此外,从市值和营收来看,虽然海天味业受到利空影响,股价在近期出现了大幅的回落,但截至2023年10月30日收盘,其市值却仍有2074亿,而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营收仍高达129.7亿;而再看千禾味业,虽然股价短期出现了大涨,但177.7亿的市值、16.31亿的营收,相比海天味业而言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虽然海天味业近期受到利空的影响,股价出现了明显的回撤,但面对行业巨头,作为后起之秀的千禾味业想要借此实现弯道超车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千禾味业股价大涨的背后,其基本面却并没有那么好。首先是当下被疯狂炒作的“零添加”概念,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稀缺。根据媒体统计,其实目前各大酱油企业都有布局“零添加”酱油,海天、李锦记以及厨邦都有进行布局,而之所以千禾味业会被资金炒作,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其一直主打的定位就是高端“零添加”酱油企业,一旦潮水退去,千禾味业的股价很可能会剧烈波动。
此外,千禾味业还面临着销售地区单一化、重营销、轻研发等一系列的问题。根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千禾味业51.14%的营收来自西部地区,东部和北部分列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7.7%和14.62%,很显然千禾味业对西部地区仍有严重的依赖症。而对于重营销、轻研发方面,今年上半年千禾味业的营销费用高达1.45亿,而研发的费用却仅为2905万,两者显然差距甚远。
3.加加食品—加加酱油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由原长沙加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3日,于2012年1月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主营业务为酱油、植物油、食醋、鸡精、蚝油、料酒、味精等的生产及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酱油类、食用植物油、味精类、食醋类、鸡精类。
加加酱油离海天味业还有一段距离,且营业收入不太稳定,此处不做详解。
1.行业优势
公司所属的调味品行业是源远流长的民生产业,整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呈现出刚性需求特性和良好的发展动力,且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调味品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近年来,企业运营成本上行、食品安全监管趋严、新消费环境迅速裂变,优胜劣汰之下,不少小企业在发展中难以为继;同时,随着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不少品牌也进入调味品发展赛道,产业集中度再一次向品牌企业侧移,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企业自身优势
海天味业的销售网络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下沉镇村网络建设,渠道优势进一步显现。发达的渠道网络显著提高了海天产品在终端的能见度,让消费者在批发农贸、超市卖场、便利零售小店等各类消费场景中可见、可选、可买。
海天打造智能工厂,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贯穿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并打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全程可追溯;同时,智能制造的链条进一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通过不断总结产、供、销一体化协同的管理经验,持续优化订单计划模式,公司建成了良好的柔性生产及敏捷响应体系。
3.企业风险
(1)食品安全风险
经过海天的几次风波后,这是海天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希望海天能通过时间来向消费者证明它的食品质量是信得过的,把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做为重工之重来解决。
(2)同行业竞争者众多
酱油的同行业竞争者众多,且准入门槛较低,海天的优势主要在于它的经销商网络强大,如果市场上还有另外一种像淘宝一样的销售方式兴起,那经销商优势将不再是优势,就容易被其他酱油品牌取代。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农产品是公司生产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大,将有可能对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4)行业景气度下降风险
虽然调味品属于需求刚性较强的产品,但易受餐饮不景气、食品加工业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大众消费品的增速也有可能面临下行的风险。但此项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优胜劣汰、推动行业整合。
企业分析部分已经介绍海天味业的竞争对手有中矩高新、千禾味业,本次财报对比公司选用中矩高新、千禾味业这两家,经历了几次信任风波,一起来看一下海天味业有没有受影响,财报是不是还如曾经某些机构的案例那样漂亮。
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56.10 亿元,同比增长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98 亿元,同比下降7.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3.98 亿元,同比增长12.80%;整体净利率24.22%,同比下降2.46 个百分点。
2.2.1 ROE
近三年ROE都呈下降趋势,而同行业竞争对手千禾味业呈上升趋势,主要还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下降了,2022 年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了自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下降。
2022年的两次事件对海天味业杀伤性很大。
2.1.2 净利润现金含量
海天味业近5年净利润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22年下降非常严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近2年一直在下降,而净利润2022年也停止增长呈下降趋势,来看一下为什么原因?
原因可以解释为可以收的钱少了,但要付出的钱多了。净润利也受成本及舆情因素下降。
2.1.3 毛利率
海天味业近5年营业收入都出现了下滑,特别是2022年下滑非常多,整个酱油行业近五年营业收入都呈上升状态,但毛利都出现了下滑的情况,相对来说海天毛利率波动幅较小,但毛利率近几年一直没有千禾味业可观。
再看一下2023年半年报的情况: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9.66亿,同比下降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6亿,同比下降8.76%,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情况如下:
从半年报的结果来看,营业收入仍然没有改善。
2.1.4 资产负债率
海天味业总资产增长缓,特别是2022年只增长了2.16%,远低于酱油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比较好的是负债的情况控制得特别好,每年都降低。
账上有两百多个亿的现金,非常不错,资产状况还是很好的,不过2022年准货币资金也小幅下降,接下来需要注意一下。
2.1.5 派息比率
海天味业的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管理层在不减持的情况下要靠分红来提高收益,所以分红应该不会太差。
2.2 其他财务指标
2.2.1 销售费用
海天味业算是家喻户晓了,因此这几年花在销售费用上的钱逐渐减少,这是海天味业的优势,而千禾味业在销售费用上投入相对较多。
2.2.2 存货
海天味业的存货占比相对较低,产品还是卖得不错,库存积压少。
2.3 三季报总结
酱油业务持续失速,“酱油茅” 海天味业 前三季度 业绩 下滑。
10月30日,佛山市 海天 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海天味业 ,603288.SH)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 海天味业 实现营收56.85亿元,同比增长2.2%;录得净利12.32亿元,同比减少3.24%,表示不及市场预期。前三季度, 海天 味业营收186.50亿元,同比降低2.33%;净利43.29亿元,同比减少7.25%。
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2023年 海天 味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14.1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4.56亿元,同比增长达143.59%。对此,海天味业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成本费用支出减少、应付账款结算减少及预收货款增加等综合影响所致。
2023年前三季度,酱油和调味酱甚至出现了同比负增长。酱油和调味酱的营收分别为96.26亿元和18.66亿元,同比下降7.47%和5.67%。由于酱油的营收占比始终占据了海天味业总营收的50%以上,尽管从数据上来看,前三季度其他品类实现了19.85%的增长,但仍然没能填补调味酱,尤其是酱油带来的负增长。最终,2023年前三季度产品营收整体同比下降2.48%至173.55亿元。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海天味业今年上半年业绩不理想,主要还是受外部环境影响。通海 证券 9月发布的 研报 中就表示,公司前半年业绩承压的原因在于餐饮恢复较慢、行业竞争激励和部分原材料仍在高位。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加快在产品、渠道、终端建设等方面全面变革,推动员工、销售人员、经销商一同转变思想,争夺市场机会。通海 证券 判断,通过切实有效的变革,海天味业将重新获得新优势。
发布第三季度报告的同日,海天味业发布 回购 公司股份方案 公告 称,拟以集中竞价或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拟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 股权激励 计划,回购股份的种类为公司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 股)。本次拟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含)的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按*高回购价格56.60 元/股、回购金额上限8亿元(含)测算,预计回购数量不超过1413.43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0.25%;按*高回购价格56.60 元/股、回购金额下限5亿元(含)测算,预计回购数量不低于883.39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16%。
华西证券研报 认为,海天味业改*调整期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公司在面临外部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加速推进变革,推动员工、销售人员、经销商一同转变思想,争夺市场机会,有望通过切实有效的变革,重新获得新优势,从而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同时原材料价格走势向下,公司积极推进资源配置,不断扩大集约化规模优势和精益管理优势,有望逐步走出经营困境,带动公司重回增长。
2.4财报总结
通过海天味业的财报可以看出,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仍然在同行业排名靠前,行业地位稳固,自身的优势也有很多,比如良好的资产情况及现金流,专注的主营业务,不足之处是没有越来越好,而是呈下降趋势,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都在下滑。
通过以往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公司近几年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且因外部销售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司战略性主动加快在产品、渠道等全面变革。公司自2021年的高速发展逐渐回归行业的发展均值,优势在减弱,企业基本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在股价上就是惨烈的“杀估值”模式。客观的说,在企业基本面没有反转之前,并没太合适的估值方法可供参考。基于企业过往竞争优势的估值,综合估值如下:
11月1号海天味业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提到“公司正在加快在产品、渠道、供应链、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变革,力争未来五年企业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曲线上”。假设五年之后再度回到高速增曲线上,而公司作为平台型企业,具有规模化优势,同时在品种、口味、规格等细分赛道上发力,看好公司业绩逐步好转。根据三季报,我们预计23-25年营收为269/302/33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5/75/86亿元,对应PE分别为33X/28X/25X,市场或许会有“跌过头”的机会。
1.渠道优势。
领先的经销商数量、终端网点和渠道管理能力所形成的深度分销能力,毛利率高于其他公司。
2.规模效应。
企业年产超过246万吨遥遥领先同行,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成本优势明显,市占率高达15%,酱油市占率更是常年在30%左右。
3.品牌优势。
得餐饮者得天下,海天终端餐饮销量占总营收六成,公司通过赞助新东方烹饪学校、举办各种厨师大赛等方式,稳稳的锁定餐饮从业者消费习惯,大大增加客户粘性与复购率。
1.原材料波动风险。
2.经济波动风险。
疫情期间,餐饮业萎靡不振,作为餐饮业的辅助产品,首当其冲。
3.舆情冲击风险。
公司多次陷入舆情风险,去年的“添加剂事件”与早些年的“工业盐事件”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
4.食品安全风险。
5.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更加个性化产品出现,C端主要特征为传统主流渠道商超持续呈下行趋势,而社区小店、新零售、直播电商等渠道占比逐步提升;B端在餐饮标准化及降本增效诉求下,复调和预制菜开始起势,部分需求由餐饮端被分流至工业端,且部分产品需求由标品转为定制化,对企业发展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
海天味业,曾经被誉为“酱油一哥”,是中国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之一。然而,这个曾经辉煌的神话如今已经熄火。截至2023年11月22日收盘,海天味业的总市值只剩下2113亿,相比高点跌去近70%。这样的跌幅让人不禁感叹,曾经的巨人也会有跌落的一天。
海天味业在中国酱油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品覆盖了酱油、醋、味精等多个品类,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海天味业的发展逐渐遇到了瓶颈。一方面,竞争对手的崛起使得海天味业的市场份额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海天味业的发展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除了市场环境的挑战,海天味业自身的经营问题也是导致其股价暴跌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海天味业频频爆出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也给公司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海天味业的管理层也频繁变动,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受到了质疑。这些问题的叠加,使得海天味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面对股价的暴跌和市值的蒸发,海天味业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重振旗鼓。首先,海天味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重塑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其次,海天味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此外,海天味业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
除了自身调整,海天味业还可以通过与行业内外的合作来实现转型升级。可以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健康食材供应链,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品;还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酱油一哥”的滑铁卢。
1
跌去近70%
海天味业(603288)的水逆还在继续。
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86.5亿元, 同比下降2.33% ;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3.3亿元, 同比下降7.25% ;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41.5亿元, 同比下降7.67% 。
单看第三季度的话,海天味业实现营收56.85亿元,同比增长2.2%;但归母净利润12.32亿元,同比下降3.24%,依旧未能扭转下跌态势。
海天味业的业绩颓势,其实早就出现了。 2022年,海天味业营收256.1亿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约为61.98亿元,同比减少7.09%——这是海天味业自2014年上市以来,净利润首次下降。
▲图源:东方财富
拉长时间看,2018年-2022年,海天味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6.8%、16.22%、15.13%、9.71%和2.4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6%、22.64%、19.61%、4.18%和-7.09%。
这种趋势同样体现在资本市场上。遥想当年,海天味业曾是A股传奇。2014年,海天味业登陆上交所,上市当天,股价涨幅就达到近30%。
此后的数年,海天味业的股价一路向上,在2021年前后总市值一度逼近7000亿,超越中国石化、上汽集团、美的集团等企业。
彼时,自2014年初上市以来,海天味业的股价累计涨幅超过了20倍。也正因此,海天味业被称为“酱油茅”。
暴涨的股价背后,在2020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海天味业的庞康财富增长1倍多至1950亿元。从数量来看,海天味业有27位股东上榜,和阿里系并列靠前。
但时至今日,这个神话已然熄火。 截至2023年11月22日收盘,海天味业的总市值只剩下2113亿,相比高点跌去近70%。
▲图源:亿牛网
这已经不是什么腰斩,而是把膝盖以上全给砍了。
“酱油一哥”,到底经历了什么?
2
“内忧”与“外患”
这个问题,同样得回到财报中寻找。
从营收来源看,目前海天味业主要仰仗酱油、调味酱、蚝油三大业务,这三项占总营收超80%,被称为海天味业的“三驾马车”。但在最新财报中,这“三驾马车”都不太给力。今年前三季度——
酱油营收96.26亿元,同比下滑7.47%;
调味酱营收18.66亿元,同比下滑5.67%;
蚝油营收32.21亿元,同比微增0.34%。
回看过往,2018年-2022年同期,海天味业的各品类产品几乎都呈上升态势,酱油产品的营收更是从2018年三季度的76.28亿元升至2022年三季度的104.03亿元,增长幅度达36%。
从经销商看,报告期内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为6775家,新增经销商数量为608家,而减少数量却达到1005家。
内忧未解,外患也在迫近。
中国调味品协会大数据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调味品行业18家上市公司中,海天味业从去年同期的经营情况靠前名滑落至今年的第二名。
就在海天味业失速的同时,更多的同行却在高歌猛进。 例如千禾味业,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31亿元,同比增长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106%。还有中炬高新旗下主攻调味品的美味鲜,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9亿元,增幅为4.2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4.06%。
往根源看,作为海天味业根基的酱油市场,技术壁垒并不高,集中度也较低。即便是“一哥”海天味业,2022年评估的市占率也不过15%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海天味业也在发力多元化。例如2020年海天味业曾推出“火锅@ME ”火锅底料,2021年海天味业又推出食用油品牌“油司令”,正式进军食用油行业。此外,海天味业还跨界粮食、发酵果蔬汁饮料、预制菜等领域,甚至一度做起了“酱油冰淇淋”。
但从目前来看,这些业务依旧处于早期。 2023上半年,海天味业代表多元化产品的其他业务,对营收的贡献仅为14.52%,离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还有不小的距离。
3
食品安全风波
海天味业如今的境况,和近年来的舆论风波密不可分。
2023年6月,根据北京商报的消息,“海天品牌回应蚝油内疑发现生蚝”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消费者爆料称从海天蚝油内发现疑似生蚝的不明异物。
这离海天味业上一场风波仅仅过去了9个月。2022年9月,海天酱油被多位博主质疑为“科技与狠活”,海天产品被指配料表“双标”——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上没有添加剂,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而在中国售卖的除了天然原料之外还有较多添加剂。
更有网友指出,海天酱油配方中,使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已经被明文列为一级致癌物,已经被国际淘汰,认为海天贪图便宜,不使用更安全的山梨酸钾,而使用具有致癌性的苯甲酸钠。
彼时,事件的核心争论点在于添加剂“是否超标”。但有意思的是,有媒体发现,海天味业本身就是酱油相关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
更早的时候,2020年,家住湖南的李先生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爆料称,自己在超市买的海天酱油在开瓶使用了几次后,不到一周后竟然发现瓶子内有十几条在蠕动的蛆虫。
还有2018年,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一则酱油产品试验报告显示,在对120个样品进行抽查中,有29个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海天味业赫然在列。
海天味业非常注重广告营销。 财报显示,2016年至2021年,海天味业6年时间花了近27亿广告费。
按理来说,花钱做营销是为了塑造更好的品牌与口碑,但讽刺的是,一直在品牌营造上砸钱的海天味业,却多次出现食品安全和质量事件。
这些钱如果花在质量把控上,会不会更好?
屡次出现的舆论事件,难免让消费者对海天味业的产品感到担忧。行业观察者“小北读财报”就曾实地走访当地的大型超市,他们发现——
原来在调味品货架上占C位的海天味业,原来在超市堆头占C位的海天味业,已经失去了C位。
▲图源:小北读财报
口碑这东西,就和修行一样,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客观来说,作为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基本面依旧扎实。ROE和利润率都不低,资本开支少,现金流也很足,和茅台一样拥有天生的商业优势。但在商业世界,越是处于优势地位,越要懂得敬畏消费者,敬畏规律。正如《三体》中说的那样——
以上就是海天股价暴跌了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