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接下来具体说说
记者 郭学军
莱钢特钢现代化厂房——资料片
位于济南市钢城区的山钢集团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原来是一家产钢能力超千万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精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齿轮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附加值*高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可能许多人意想不到,莱钢是从小三线军工厂发展起来的企业,具有深厚的红色血脉,为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莱钢划入了山东钢铁集团的大版图;2014年,山钢集团对钢铁板块管理关系进行调整,莱钢与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对机构与人员进行了调整划分,两公司坚持*运作、协同发展,莱钢打造多元产业转型发展,形成了加工制造、钢材贸易、冶金辅料、建筑安装、物流运输等若干产业群,莱芜分公司集中精力发展钢铁业务。近年来,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的实施,原有的一些钢铁冶炼高炉和轧钢生产线等车间厂房相继被拆除,企业正在进行以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发展为统领的产业升级和业务转型。但老厂区里,仍然保留着不少见证过莱钢发展历史的工业遗产,它们是莱钢奋斗精神的实物载体。
1970年代莱钢厂区俯瞰图——资料片
杨得志亲自实地考察选定莱钢厂址
和其他小三线军工企业一样,莱钢的上马建设,也是和当年存在外敌入侵风险的时代背景有关。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并在1965年南巡视察途经济南时,要求山东“必须做好*作战的准备”。
1970年代莱钢创建初期的誓师大会现场——资料片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莱钢。1969年11月的一天,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乘坐军用直升飞机飞赴莱芜,实地查看确定在莱芜那个地方建设山东省最大的钢铁基地。选址的原则是:有矿有炭,有水有电,公路铁路,交通方便,靠山隐蔽,适合备战。当时有三个方案供选择,靠前个是:在莱芜的东部,莱芜火车站附近,第二个是:在莱芜南郊,徐家庄火车站附近,第三个是:由徐家庄火车站向东延伸至铁铜沟一带。杨得志上将经过实地考查,选择了第三个方案,也就是现在的莱钢所在地。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是因为这里处于八百里沂蒙和四百里泰山结合部,山峦掩映,中间有一带坳地,可以将冶金厂区分散建设在山间,符合三线军工建设方针政策。同时,沂蒙生建钢铁厂和新城铁工厂已经建在群山山坳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建。现在的莱钢展馆里,有两封复印版的书面文件报告,是1969年11月10号,山东省**委员会向*务*上报的关于建设山东莱芜钢铁基地的报告,见证了这段历史。
1970年代莱钢建设中的620m³高炉——资料片
选好厂址之后,接下来就是工程建设。1970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新成铁工厂、莱芜铁矿、沂蒙生建钢铁厂等划归莱芜钢铁工程指挥部,对外使用“山东省701指挥部”代号。1970年4月10日,参加“七〇一”大会战的三万余名来自省直机关、企业、部队、当地的建设者们,浩浩荡荡汇聚到莱芜工程现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七〇一”工程。
莱钢工人在炉前看报纸交流心得体会
在莱钢展馆里,有一份1970年4月11号的大会战报,是企业建厂初期自己创办的靠前张报纸,是“七〇一”大会战召开誓师大会后第二天的报纸。后来,莱钢建厂周年的计算就是以4月11号为起止时间的。
建设者们以“吃苦靠前”的精神建设莱钢
莱钢建设初期,小小的山沟里涌进38000多人,吃住都成了问题。在当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怀揣着报国决心,以大无畏的精神,奋斗在荒山野岭中。“三块石头架口锅,席棚搭在山窝窝”,是对那时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高粱杆或玉米杆搭起来的窝棚,里面铺上山草再放上席子,这样的住处算是好的了。而且住的地方臭虫特别多,经常爆发“人虫大战”。睡觉的床凳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有时睡着睡着,石头“哗啦”一声坍塌,人就会从床上掉下来。
1960年代建设的铁路货运仓库
住的简陋,吃的也不好。高粱、玉米窝头是建设者的主要食物。这种经常硬得能打狼的窝头,一是难以下咽,二是因为长期吃,又没有任何油水和蔬菜,搞得许多人下便困难,经常憋得脸红脖子粗出现便血现象。
别看施工如此艰苦,所有来参战人员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不是说想来就来的,所有来参加大会战的人员都为能接受这样一个任务感到光荣和自豪。许多人更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把自己的名字都改成了杨莱钢、李莱钢、张三线这样包涵时代背景的称呼。
1980年代建设使用的莱钢办公楼
新区建设之初,工人们在荒山野岭上开山建设,石方开出了八百万方,光是炸药就用了2300吨。建设之初环境极其恶劣,没有水没有电,工人们满山捡柴火烧水做饭,虽然已是飘雪的严冬,施工人员仍坚持在四十多米高空作业,刻骨的冷风吹的人都失去了知觉。有时刮大风,连办公的铁屋子都被吹跑几十米。可再艰苦的条件,也没能阻挡莱钢人向前迈进的决心和步伐。“困难是石头,决心是榔头,榔头敲石头,困难就低头”。几万名钢铁职工和数万名民工,就是靠着一双双被磨穿的鞋,靠着一副副红肿的肩,硬是人抬车拉,锤砸钎凿,移山填壑,一步步把一片片荒山变成了工业厂房。看着从无到有的厂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依旧繁忙的莱钢货场铁路线
老职工郭金林回忆,当年大会战时,他们7个人一个组干活钻石头。一次,6个人的手都磨破了,一个工友不慎还扎上了胳膊流出血,但大家没有一个退缩的,都坚持继续干。“吃苦靠前!其他工地也都是这样,大家就是一心一意建设莱钢。”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郭金林老人说起当年的大会战,依旧记忆犹新。
保留下来的一座老水塔
在莱钢展馆里,有一张反映当时建设者们齐心协力拉大绳场景的照片。为了建设变电所,他们在完全没有路的情况下,把碗口粗的电缆线,硬是从山下拉到山上。展馆里还展示有一本莱钢老领导赵茂祥在大会战时的笔记,记录了当年他在寨里民兵运输连里的故事:从1970年4月到1971年5月,运输连200多人单车单人行程两万六千里,相当于一年推着小车走完了长征路。
620高炉成为莱钢的精神图腾
莱钢在建设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是620高炉的建设。620高炉当年被称为“齐鲁靠前炉”,是以其620m³容积命名的。当时有两位*产*员吕兴亮、张洪茂在工程建设中不幸牺牲,但他们的父母为了莱钢建设,又把他们的弟弟、妹妹送到工地,在抢建620高炉的战斗中继续做出贡献。
小型热轧材在缓冷——资料片
历经5年后,莱钢大会战主体工程620m3高炉于1975年建成投产。自投产以来,这座高炉对莱钢乃至对山东省的钢铁生产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620”不仅是一个高炉的名字,更慢慢演变成了一代代莱钢人的精神图腾,成为了莱钢的代名词。曾经莱钢的公共汽车上写的都是莱芜620,莱钢医院也叫620医院。
“大会战“结束后,莱钢由以基建为主转入以生产为主的历史阶段。当时,由于山东压缩基建战线,莱钢有些项目没有完全按工程设计进行,致使生产工艺不配套,转炉钢系统“有铁无钢”,莱钢的生铁就被调往青钢炼钢、轧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打破莱钢并不产“钢”的窘迫状态,莱钢人发出了“我们要上钢,我们要扭亏”的呐喊。但工程建设需要钱,上一座转炉需要几千万。当时,莱钢正处于亏损时期,困难重重。“没有钱,我们可以不拿工资,只要能上炼钢!”职工们表示坚定支持。于是莱钢党委做出了自筹资金、自行上炼钢的决策。最终1984年1月2日夜晚,全省最大的25吨氧气顶吹转炉于19点45分流出了靠前炉钢水。莱钢彻底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
莱钢展馆陈列品
1987年的莱钢只有30万吨钢。那时,冶金部门开会是按照钢产量排名就座,因为莱钢钢产量少,所以开会只能坐在角落里。莱钢人不甘平庸,凭借着一股子敢闯敢干的精气神,到1994年,钢产量突破了100万吨!当时冶金工业部专门发来贺电,并且为每位职工发了一斤半的刀鱼。这在当年食材供应还比较贫乏的年代,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时至今日,很多老职工回想起当年那带着热泪品尝的刀鱼,依旧无比自豪。1997年,莱钢成功实施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创立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钢产量突破200万吨,迅速跨入全国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前列,再去开全国冶金行业会时座次也由角落变成了前排。
到2005年,莱钢的钢产量突破一千万吨,一跃成为全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跻身全国十大钢铁企业前列,位居全国第六的位置。2003年开始到2005年,莱钢钢产量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靠前,莱钢速度成为国内冶金工程建设的一面金字招牌。莱钢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钢铁主业基业,用智慧和汗水培育壮大了钢铁产业链,抢抓机遇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体制机制优势充分**为产业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了“一业为主、相关多元、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近年来,在山钢集团的领导下,莱钢与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携手落实山钢集团“构建生态圈打造新标杆”,推进山钢实现“强起来”的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在集中精力发展钢铁业务、打造多元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持续提升企业发展品质,逐步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莱钢展馆里陈列的莱钢产品
在这里,介绍几种钢铁拳头产品。一是型钢产品。热轧H型钢荣获“中国名牌”称号,产品涵盖国标、美标、日标等10多个国家标准,成功应用到中俄合作的亚马尔项目,是亚马尔项目全球指定供应商之一;海洋石油平台用H型钢、钻井平台用E级H型钢,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中石油和中海油的重要供应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经壳牌公司认可的型钢生产企业;此外,型钢产品还应用于奥运会鸟巢项目、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等诸多工程项目。F型钢主要应用于中低速磁悬浮轨排,成功应用到北京S1线,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采用热轧技术轧制F型钢的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中低速磁悬浮轨排从原材料供应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供应商。二是板带钢产品。拥有宽钢带、窄钢带和冷轧薄板三条生产线,在冷轧薄板生产线中,成功研制出厚度为0.22mm的最薄钢板,厚度堪比两张A4纸。新冠疫情爆发时,2000余吨宽带产品曾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还有就是优特钢,是山东省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
莱钢展馆陈列的莱钢产品
在以拳头产品支援国家建设的同时,莱钢人也时刻心怀国之大者,不忘报效国家。2017年6月,一位1970年投身莱钢建设的八旬老党员寄出一张2万元的汇款单,指定捐给国产第二艘航母建设,信息被传到微信朋友圈,顿时引起轰动。这位老党员在汇款单附言栏写到:守住伟大祖国国门才能保住幸福家门,党的生日即到,这是特殊党费,为航母添一份力。这体现出莱钢人的担当和胸怀。
早于莱钢的“一钢”还有成片工业遗产
莱钢现在保留比较完整的成片生产厂房工业遗存,主要就集中在特钢事业部厂区,这里是以前的莱芜钢铁厂靠前钢厂(一钢)。原一钢现存工业遗产主要包括炼钢车间、中型轧钢车间、烟囱等厂房设备,以及职工食堂等20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
靠前钢厂初建时接管的潘东煤矿大院建筑——资料片
莱钢在1970年开建,莱钢一钢却有1960年代的工业遗存,源于一钢的建厂历史比莱钢还要久远。早在1965年,一钢就开始筹建,当时厂名叫新成铁工厂。当年3月,*央华东局遵照毛**主席及中央其他*导人关于三线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决定在山东省建设一个小三线特殊钢厂,为本省小三线军工厂提供制造常规武器所需要的钢材。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根据华东局指示,当年4月成立山东特钢厂筹备处。筹备处隶属山东省重工业厅领导,下设行政组、设备村料组、设计组、计财组和办公室。由于企业产品关系到军工生产,为保密起见,厂名对内称“山东钢厂”,对外称“新成铁工厂”。同时规定厂址代号为“泰安第(甲)四号邮政信箱”,当年9月改为“山东泰安第四号邮政信箱”。1965年6月25日,冶金工业部以(65)冶设字2449号文件下达山东特钢厂设计任务书。确定建设规模为年产电炉钢1.6万吨,钢材1.10万吨。
钢渣白水泥厂一角——资料片
当时遵照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同时考虑交通水源电力等因素,新成铁工厂厂址选择工作从1965年4月21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历经四个多月。期间,在山东省委、省人委的领导下,先后八次80余人次进行实地勘察,行程1120余公里,在东到南岩,西到卧虎山,南起龙廷,北至石沟的方圆6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反复勘察了赵家峪等二十多个厂址选择地点,最后,在1965年9月13日,山东省后方建设办公室下达通知:“经省委研究批准,厂址设在莱芜县境内的赵家峪。辅助设施建在距赵家峪三公里的潘东区。
现存莱钢特钢事业部一炼钢车间
1966年5月,基建工作开始后,为了保证新成铁工厂按时建成投产,成立了由省、地、县、社有关部门和设计、施工单位及本厂负责人参加的建厂工地指挥部。从全省调集来的施工安装单位和本厂职工以及当地民工近3000人,云集黄羊山下展开了基建大会战。为了躲避敌军的轰炸,车间和配电室都是建设在靠山隐蔽的地方,建在山洞中的配电室现在还在运行。
特钢厂(靠前钢厂)保留下来的老车间
1970年1月,莱芜钢铁工程指挥部(“山东省701指挥部”)成立后,新成铁工厂划归莱芜钢铁工程指挥部,改为七O一指挥部七O一五厂,1972年4月,改称莱芜钢铁厂靠前钢厂。自1971年钢和钢材生产被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军工产品的试制进入紧张阶段。全厂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群策群力,试制成功了合格军工用钢。1973年转入批量生产为主,试制为辅时期,并结合本厂设备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军工品种生产系列,此系列重点是12.7毫米至14.5毫米高射机枪零部件及其弹头用钢和7.62毫米半自动步枪主要零部件用钢。
中型轧钢车间依山而建,里面还保留有许多轧钢设备
1980年,根据*中*,*务*有关小三线工厂军转民,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示精神,一钢停止军工产品生产,全部生产民用钢材,其中主要生产特殊钢。一钢成为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内唯一的特殊钢厂。
现存中型轧钢厂车间外侧
特钢事业部宣传干事赵建忠介绍说,1983年1月,莱钢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后,取消一钢银行帐户,产品销售业务收归莱钢供销处。自此,一钢由原来单独核算企业成为莱钢内部的二级核算单位,现在变成了特钢事业部。
人工扳道器见证了莱钢的发展变迁
除了一钢保留有成片的工业遗产外,莱钢还保留有1980年代建筑的办公楼。这座办公楼主体四层,中间部分五层,建筑材料显示出那个年代的特征,整体保存完好。另外,莱钢建厂时期就有的铁路编组货场依旧存在,并继续使用着,不时有电力货运机车进出,生产十分繁忙。一些线路上还保留有几十年前的枕木,以及现在已经难得一见的人工扳道器。在铁路线旁边,还有1960年代建设的货运仓库、水塔等工业遗产,透着历史的沧桑。
莱钢铁路货场还保留有人工扳道器
据莱钢物流运输部宣传干事孙强介绍,现在这个铁路货运的年周转量从开始的几十万吨·公里,变成了几千万吨·公里,增加了上百倍。铁路线扳道也都换成电子控制了,微机联网,自动换道,人工扳道器早就不用了。遗存的两个人工扳道器,成为了铁路线上见证过莱钢发展变迁的历史印记。
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正式发布,5家山东企业入围,分别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榜单之上,山东企业纷纷实现进阶,并实现新的突破。山东能源、魏桥集团、山东钢铁、海尔智家排名分别上升225位、26位、75位、30位,潍柴动力为今年新上榜公司。
排名 | 上年排名 | 公司名称(中英文) |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 总部所在城市 |
70 | 295 |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SHANDONG ENERGY GROUP) | 97860.6 | 济南 |
282 | 308 |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SHANDONG WEIQIAO PIONEERING GROUP) | 41878.8 | 滨州 |
384 | 459 |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SHANDONG IRON & STEEL GROUP) | 31990.3 | 济南 |
405 | 435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HAIER SMART HOME) | 30395.0 | 青岛 |
425 | --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WEICHAI POWER) | 28621.8 | 潍坊 |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上榜企业均为实体经济领域。在根深叶茂的实体经济基础之上,山东经济正澎湃着全新的发展动能。
在今年的榜单中,总部位于潍坊市的潍柴动力首次入围,位列第425位。从经济数据等多个维度来看,这家山东“明星企业”的突围实乃意料之中。
一组攀升的数据诠释着潍柴动力的澎湃发展动能。去年,潍柴动力总营收达1974.91亿元,同比增长13.27%,高于公司全年目标8%。潍柴动力为2021年制定的销售收入目标为2270亿元,比2020年整体增长约15%。
若将时间线拉长一些,不难发现,过去五年,潍柴动力的业绩不断创新高。
2016年,潍柴动力实现营收931.84亿元,净利润24.41亿元;2017年,潍柴动力营收突破千亿元,达到1515.69亿元,净利润68.08亿元;2018年,潍柴动力营收为1592.56亿元,净利润涨至86.58亿元;2019年,潍柴动力营收为1743.61亿元,净利润迈进90亿元大关,达到91.05亿元;2020年,潍柴动力营业收入为1974.91亿元,同比增长13.27%,净利润92.07亿元。
潍柴动力业绩“节节高”的背后,离不开其重视研发投入“舍得砸钱”的战略。
过去5年,潍柴动力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00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占比达到4.2%,是装备制造业中*高的企业之一。
“我们每年在研发上投入这么多钱,我认为,这不仅不会影响到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且还能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上升,这也是潍柴动力这些年净利润持续稳健上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在今年3月31日举行的潍柴动力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表示。
在近十年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潍柴动力已从单一的重卡发动机厂商,逐步形成以动力总成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布局。去年,潍柴动力实现产销各类发动机超过100万台,位列全球靠前,形成全球最大的柴油机产业集群。
潍柴动力的“突围”,恰恰是山东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突破发展的样本。
在今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上,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5家山东企业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上榜的5家山东企业均属于实体经济范畴,涉及能源、钢铁和制造领域,其中有3家属于制造业。
在排名位次的变化上,今年入围的5家山东企业纷纷实现进阶,其中山能集团表现最为亮眼,上升225位,位列第70名,这是山能集团连续第10年上榜。
一直以来,山能集团稳坐山东省属国企中营收榜“头把交椅”。去年7月,兖矿集团、山东能源集团重组为新的山东能源集团。2020年,山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752.40亿元。
此外,山东钢铁、海尔智家排名分别上升75位和30位。今年,魏桥集团排名上升26位,扭转连续两年排名下滑的态势。去年,魏桥集团下滑35位,前年排名下滑88位。
今年,进入**的门槛(最低销售收入)从254亿美元下降到240亿美元,约1551亿元人民币。
从这一入围门槛来看,山东的500强“后备军”充沛,多家企业距离上榜只差“临门一脚”。
数据显示,山东重工2020年合并收入破3000亿,含山东交工的营业总收入达3176.47亿元;山东钢铁2020年合并收入破2000亿,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07.33亿元。
此外,2020年,山东高速以合并重组后的1559.39亿元营业收入迈入千亿大关,山东国投、山东黄金、山东港口去年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861.9亿元、767.17 亿元和501.95亿元。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守住实体经济的“底盘”,就守住了经济发展的“底盘”。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是中国在历史激荡中面对“卡脖子”境遇时的破局棋眼。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
然而,与如火如荼的新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中国经济需要实体经济源源不断地“造血”,需要有人挑起大旗、扛起重担。
这样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山东身上。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而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数据统计显示,在207个工业中类中,山东拥有197个(其中制造业占179个),在全部666个工业小类当中,山东拥有526个。
2020年,山东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31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6%;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8.43万亿元、利润4283亿元,工业经济规模居全国第3位。
根深叶茂的实体经济,成为了山东经济实力雄厚的看家法宝。去年,山东GDP达到73129.0亿元,同比增长3.6%。
一年来,一大批“十强”产业重大项目在齐鲁大地落地开花,产业规模迅速提升,发展势头强劲,这个传统经济大省加速集聚新动能。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的目光依旧聚焦实体经济,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坚定步伐,为中国经济输入新动能。
以上就是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