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怎么样?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命运多舛的中国金属利用(01636-HK)又有“续集”了!继今年6月初发布创始人、控股股东俞建秋拟清仓......

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怎么样

接下来具体说说

我对科研央企中国有研的初步认识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简称中国有研)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雄厚的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构,是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总资产超过110亿元,拥有包括4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职工4,10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在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河北燕郊-廊坊-雄安、山东德州-青岛-威海-乐陵、安徽合肥、福建厦门、上海、四川乐山、重庆、英国和加拿大等地建设了研究开发、科技服务和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培育孵化基地。目前该公司位列国资委央企名录第66位,正厅级别央企。

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怎么样?

历史发展变革:

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怎么样?

1952年11月27日,重工业部做出《关于改组综合工业实验所筹备处的决定》,将原重工业部综合工业试验所筹备处改组为 钢铁、有色、化工 三个试验所,正式成立了有色金属工业试验所。"一五"期间,试验所的研究工作以有色金属的开发为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冶金工业部从中国有色金属系统的厂矿、研究单位抽调了一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充实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试验所,并在1955年将该试验所改为冶金部有色金属工业综合研究所。

1958年1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将有色金属工业综合研究所扩大为有色金属研究院。

1958年,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冶金部的领导下,有色金属研究院围绕国防军工所急需的材料,开始进行多种稀有金属提取工艺的研发,以及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和非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后勤保障体系等。

1960年,建成了稀有金属材料试验厂和稀有金属熔炼加工中间试验工厂。

1961-1962年,筹建了腐蚀性能试验室,加速了我国稀有金属工业化的进程。

1963年,国家制定了《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草案)》,同年研究院以实现稀有金属工业化作为中心任务。

1963年起的十多年间,该院共调出1700多名职工(其中技术人员多名)和4200台(件)大型设备仪器共援建或组建了抚顺铝厂、遵义钛厂、上海跃龙化工厂、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四川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和研究所、洛阳单晶硅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宝鸡稀有金属加工研究所、会泽铅锌矿、包头冶金研究所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

1979年,更名为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直属冶金工业部领导。

1983年4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后,隶属总公司管理,同年11月更名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1990年事业费减拨到位,经济上实现了自立。

1991年经国家批准在该院建立半导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1992年邓**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研究总院先后组建了稀土材料、复合材料、电子材料分析测试、有色金属质量检验4个*家级中心,以及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9年7月,有研总院转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2000年1月26日,有研总院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为企业法人。

2003年3月,隶属*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2018年12月28日,经*务*国资委批复同意,有研总院开展公司制改制,取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新营业执照。名称变更为“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由大部分人所有制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

2021年12月23日,加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90%。这个跟笔者前面发布的《写在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周岁之际》提到的内容一样。

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图为中国有研的组织架构图,作为一家资产规模才110亿元的企业,能够作为一家**一级央企,一直存在于国资委成立到现在,一定有他自己突出的地方和承担的国家使命,要不估计已经划分到其他副部级央企的二级单位了。

中国有研主营业务领域包括:有色金属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稀有-稀土金属特种功能材料,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复合材料,有色金属粉体材料,有色-稀有-稀土金属选矿冶金技术,环保与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特种制备加工与装备技术,有色金属分析检测评价,科技期刊出版,风险投资,研究生培养等。

中国有研成员单位包括有研工研院、有研资环院、国合通测、国联研究院4家研究开发与科技服务实体,有研新材(沪市上市公司,600206)、有研粉材(沪市上市公司,688456)、有研半导体、火炬特材、有研复材等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有研鼎盛、有科出版等专业从事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和期刊出版运营企业。

中国有研是国家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在半导体材料、稀土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动力电池、智能传感功能材料、生物冶金、材料制备加工等领域拥有10余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分析检测中心。

累计获得*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00余项,拥有授权中国专利和国际专利2,3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600余项,向行业内外转让、转移技术成果超1,300项次,先后为 “两弹一星”、“核潜艇”、“高新工程”、“国产大飞机”、“集成电路”、“载人航天”、“探月计划”、“点火计划”、“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技术,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怎么样?

从上图的该单位人员编制不难看出,这家单位拥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及教育培养能力,是一家科研型的中央企业。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院即成立了研究生工作小组,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部。2022年成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院。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有研总院培养研究生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目前拥有22个国家创新平台,承担大量的国家科研项目及军工配套项目,为培养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另外,有研总院还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研究生在学期间除享受国家规定的普通奖学金和补助费外,还按月发给研究生固定的生活补贴,此外还设有多种专项奖学金,包括:优秀生源奖学金、有研未来之星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希望奖学金、学术论文奖学金等。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青年报考我院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

不过即使中国有研具有如此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教育水平,但是央企中还有其他好多科研型的央企,特别是排名52位之后的其他科研央企实力也不容小觑,比如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如果在后面国资委进行新的调整,重组新的科研央企平台,那么如果研究内容相近的央企,很有可能进行整合,那么到时候谁的实力强或者市场环境好,就会成为重组中的胜利方或者主动方。

易主国资企业川投,中国金属利用能否“起死回生”?

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怎么样?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命运多舛的中国金属利用(01636-HK)又有“续集”了!

继今年6月初发布创始人、控股股东俞建秋拟清仓减持股权的公告后,中国金属利用于11月29日披露该重大事项的最新进展。

清仓甩卖7.8亿股

中国金属利用曾在今年6月5日发布的公告中称,其控股股东俞建秋分别与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投”)和丰银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银”)签订框架协议,拟分别向两家公司出售较多7.58亿股(占29.0%股份)及最少2.83亿股(占10.82%股份)。

而根据本次披露的最新进展公告,本次更新的信息与上次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向受让方出售的股份数目、股份占比有所不一样,以及首次披露了出售价。

本次更新公告显示,俞建秋拟向川投出售公司7.80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9.64%;向丰银出售合共2.61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9.93%。而这两项出售事项的出售价均为2.66港元,较11月29日公司股票收盘价3.00港元折让12.78%。

折让12.78%出售共计10.41亿股,可以说俞建秋这次是清仓甩卖了,若能成功出售所持的10.41亿股股份,俞建秋将套现27.69亿港元巨资,公司也因此易主川投。

与6月5日发布公告后股价高开6%一样,更新公告披露后的推荐交易日(12月2日),中国金属利用股价亦高开,开盘涨4.7%,最终收涨16.67%,收回了两个多月以来的失地。

由此看来,市场是乐于看到中国金属利用易主的。

然而,令人感到蹊跷的是,今年6月5日发布俞建秋清仓减持股份前,据港交所权益资料显示,俞建秋在今年5月07日-20日9次增持公司股份,共计增持约368.4万股。在最后一次(5月20日)增持股份后,俞建秋所持公司股份比例增至39.82%。

前脚增持,后脚却突然要出售全部股份,这不免让人产生疑惑:俞建秋这是增持后要高位套现走人的节奏吗?不过事实证明,公司股价自今年6月以来不断下挫,俞建秋所增持的这368.4万股至少在目前来说还是处于亏损阶段。

俞建秋曾清仓套现失败

实际上,这并不是俞建秋靠前次清仓套现。在2017年,俞建秋就已找好了其套现的“接盘侠”。

当年12月8日,中国金属利用发布公告称,主席及执行董事俞建秋全资拥有的时建(公司控股股东)拟向泰合集团(香港)拟分别向泰合及银昌出售该公司约7.15亿股及3.22亿股,共计10.37股,出售价均为每股3港元,较12月8日收盘价折让15%。若按照每股3港元出售价算,俞建秋这次也有超30亿港元的套现金额。

公告发布后,中国金属利用当时的股价拔地而起,2017年12月8日-2018年1月2日股价飙升39.13%。

但好景不长,中国金属利用于2018年5月11日发布公告,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3.09条及香港法例第571章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IVA部内幕消息条文,时建与泰合、俞建秋与银昌因商业理由各自订立终止协议。

资料显示,中国泰合集团是一家以金融为主,大健康、文化旅游、房地产、教育、农业等多元产业并举发展的大型跨国投资型企业集团。截至2016年,泰合集团总资产突破600亿元人民币,连续四年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若此番股权转让成功进行,中国金属利用将成为泰合集团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平台,中国金属利用可拥有一个雄厚的靠山,尤其对改善自身财务状况,尽早实现做大做强或有较大的帮助。而此次计划搁浅,也让中国金属利用股价至今还处于下跌趋势中。

那么,作为中国金属利用的创始人和一把手,俞建秋为何要抛弃其艰难发展起来的公司?

重蹈古杉“饿死”覆辙?

中国金属利用是一间很有故事的公司。

提到中国金属利用,必须说说中国金属利用的前身——古杉集团。俞建秋在2001年创办了古杉集团,古杉集团花了6年时间走出四川,远赴美国上市,却又在随后的6年里迅速跌落谷底。

古杉集团在最辉煌的时候,是被号称为中国最大的生物能源制造商,主要产品是利用动植物废油生产的生物柴油。据其在纽交所的公告资料显示,2004至2006年,古杉集团的年产能分别为4万吨、7万吨和17万吨,净利润则分别为0.742亿、1.525亿、3.328亿。

上市后不久,古杉集团便因原料供应不足、销售不佳等问题陷入停产困境,随后陷入连连亏损的漩涡,2010年该集团全年净亏损更是高达1.68亿美元,最后在2012年收到纽交所不符合上市标准的通知而黯然退市。作为国内生物柴油行业老大,最终却惨遭“饿死”,结果令人唏嘘。

而2014年初赴港敲钟的中国金属利用,就是退市后古杉集团的前身,且是通过收购相关铜业公司转行而来。

然而,虽说换了一个故事,但是主人公俞建秋还是多年前的俞建秋,从事再生铜的新公司中国金属利用这几年来似乎在重蹈古杉集团的覆辙。

转战铜回收业务的中国金属利用的业务主要是加工回收废铜,其次是电解铜,从而生产铜线材、铜线、铜排和铜米。从其业务模式可看出,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铜价的影响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2015年,铜价大幅下跌,中国金属利用当年巨额亏损4.99亿元(人民币,下同),2017年铜价有所回升,公司在当年也因此扭亏为盈。2017年至今,铜价处于震荡下行趋势,中国金属利用虽然未亏损,但利润十分微薄,2018年净利润仅为2012.3万元。

当前,我国整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国和德国作为靠前和第三大铜消费国,两国制造业指数均在下滑,已让广泛应用于汽车、管道等各行各业的铜金属市场前景黯淡无光。必和必拓近期发出警告称,经济成长放缓以及全球自由贸易面临威胁,给明年的原物料市场价格带来重大风险,而原油和铜更容易受到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波动的影响。这对于受制于上下游市场的中国金属利用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

此外,由于无节制的竞争造成的累积库存不断上升等因素拖累,中国金属利用的经营业绩也因此起伏不定。2019年上半年,中国金属利用的存货随营运规模扩大、行业累积库存大增而飙升,期内存货同比增长94.74%,至11.47亿元,积压的大量铜库存对铜价带来降价风险的同时还导致铜生产商产生更多的成本。

债务方面,中国金属利用2019年上半年的定息借款总额高达12.15亿元,且近几年来未有较大幅度下降趋势,加大了公司资金吃紧力度,公司近几年由于亏损,加大了发行债券和认购股份进行融资的力度。公司融资成本也相当高,2019年上半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的加权平均实际利率达8.04%,没有任何融资优势可言。

由此可看出,中国金属利用好似在经历着古杉集团的覆辙,经营业绩看不到曙光,债务状况也令人担忧。事实证明,转战铜加工业务对俞建秋来说,是相当失败的,如此惨淡的业绩让在商界拼搏多年的俞建秋也失去了耐心,这回找到了国有企业川投来做公司的“救世主”。

川投能否将公司带出困境?

此次的接盘方川投比此前的泰和集团强大许多。

资料显示,川投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首批组建的省级大型投融资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改*试点,是四川省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主体、重点建设项目融资和投资主体之一,注册资本100亿元。据川投官网显示,2018年度,川投实现营业总收入88亿元,利润总额35亿元,资产总额653亿元,所有者权益350亿元,管理权益性资产规模达1600亿元。

川投旗下包括四川嘉阳集团、川投水务、展利国际等11家全资企业,还控股包括川投能源(600674-CN)、川投田湾河开发公司等16家控股企业。与此同时,川投重要参股企业更是多达12家,如雅砻江流域开发公司、国开四川投资、神华四川能源等。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及重要参股企业合计高达39家,这也助推川投建成集能源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和数字经济为一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以能源为主体,以大健康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左右翼的 “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川投的经营范围是实业投资,能源、金融、新兴产业等领域囊括了中国金属利用的铜加工范畴,可以说是专为此次股权收购而来,对中国金属利用的业务深感兴趣。

毫无疑问,作为国资企业,参股后的川投必定会支持中国金属利用的发展,通过注入资产,为中国金属利用的业务运营带来新血液。川投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川投能源就通过川投取得了雅砻江公司、田湾河公司等资产,并得到了川投的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川投向川投能源授出贷款的利率相当低,2017年及2018年,川投向川投能源旗下多家子公司授出多笔借款,借款利率为固定利率处于4.35%-4.785%之间。低利率的贷款,对于银行借款利率高于8%的中国金属利用来说,可省下大笔的融资成本,改善其流动资产,调低其坏账拨备。

总结:借助川投多产业布局和雄厚资金实力的这座靠山,对中国金属利用来说是非常具有提振作用的。打通产业链,改善产品组合,提升生产效率,减缓资金压力,均比目前在位的俞建秋更具有可预见性。俞建秋的离开,实际上是为了中国金属利用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覃汉计

以上就是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怎么样?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