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汇理基金是什么?

“四冠王”赵诣离开农银汇理后,“老农银人”许金超也离任董事长一职。此次离任的许金超可以称得上是农银汇理的重要人物,其2014年开始在农银汇理工作,并于2019年3月份成为掌门人。在......

农行汇理基金是什么

昨天,有个新基金的认购一下子登上了热搜,那就是泉果旭源三年持有,从早上还没有到9点认购的金额就达到了10亿元,到下午15点,规模便接近85亿元,原来这个产品好像是打算卖2天的,现在......接下来具体说说

农银汇理基金副总石永惠银行经验丰富 公司旗下新基金刚成立就清盘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 丁清彦/文

农行汇理基金是什么?

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曾因2020年包揽年度业绩前四名而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其产品风格未能及时调整,由于基金产品业绩亏损,农银汇理的管理规模已较2021年二季度末的2679亿元降至1650亿元。本次运营商财经网将聚焦农银汇理基金高层,梳理副总石永惠的过往经历。

石永惠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但并未披露具体毕业院校和毕业时间,不知道是否为在职学位。

据了解,石永惠原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先后任中国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副总经理、重庆市分行副行长、中国农业银行采购中心总经理。

2020年6月起,石永惠被派往农行子公司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2020年9月15日,农银汇理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新任石永惠为副总经理。

虽然石永惠加入了农银汇理基金,但也没丢掉在农行工作历练所得的经验,结合在农行采购中心的工作经历,2021年4月23日,石永惠在《中国金融》杂志发表文章,分析了大型商业银行的采购需求特点、管理目标,给出了采购管理实施路径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农银汇理有数只基金被清盘,2022年以来该公司旗下还有3只基金清盘,包括农银汇理中证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1-5年、农银汇理永盛定期开放、农银汇理金利一年定期。

进入2023年农银汇理基金又有一基金清盘,该基金为农银品质农业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22年11月22日,刚成立才5个多月的时间就要被清盘。

农银汇理“掉队”国有大行系公募基金

“四冠王”赵诣离开农银汇理后,“老农银人”许金超也离任董事长一职。此次离任的许金超可以称得上是农银汇理的重要人物,其2014年开始在农银汇理工作,并于2019年3月份成为掌门人。在许金超担任一把手期间,农银汇理也因赵诣在2020年迎来高光时刻。不过,短暂高光之后,农银汇理依旧面临产品结构失衡、规模“掉队”国有大行系公募基金等问题。

农行汇理基金是什么?

一则董事长离职公告再次将农银汇理推至聚光灯下。

10月9日,环球老虎财经获悉,继四冠王赵诣离职后,农银汇理再次发生人事变更,已在该基金公司8年之久的许金超因工作安排离任董事长一职,接棒者是农行系黄涛。

此次离任的许金超可以称得上是农银汇理的重要人物。在其担任一把手的两年间,公司管理规模不仅一度冲至2657亿元,旗下4只产品更是包揽2020年全市场公募基金业绩前四名。

然而,风光之下,规模缩水、核心人员离职、掉队国有大行系公募基金亦让其饱受市场非议。

从高光滑落

10月9日,环球老虎财经获悉,农银汇理基金再次发生了人事变更。原一把手许金超离任董事长一职,由黄涛接棒。

对于一把手离任的原因,农银汇理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因工作安排。据悉,许金朝可谓是“老农银人”。其从1983年进入农行工作,曾任职农行山西分行党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书记、农行采购管理部总经理以及农行托管业务部总经理。2014年进入农银汇理,并于2019年3月份成为农银汇理掌门人。

在许金超任职一把手期间,农银汇理既经历了冠军的高光时刻,亦历经规模缩水之困。

作为银行系一员,农银汇理基金成立于2008年,虽背靠大树,但成立多年规模在公募行业中并不显眼。

不过,2020年成为农银汇理浓墨重彩的一年。当时,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4只基金,即农银工业4.0混合、农银新能源主题、农银研究精选混合、农银汇理海棠三年定开混,这4只分别以166.57%、163.49%、154.88%、137.53%包揽全市场公募基金业绩前四名,赵诣也成为行业有史以来靠前位“四冠王”。

值得一提的是,让农银汇理名声大噪的赵诣于今年3月份离职,并选择加入泉果基金。而在2021年,公司的总经理与副总经理两大高管职位均发生变动。4月30日,农银汇理原副总经理张晴因公司安排离任,毕宏燕新任公司副总经理。原总经理施卫亦是因工作变动于2021年7月14日离任。

人员流动频繁之际,该基金公司规模也在2000亿元徘徊。天天基金网显示,2019年年底,该基金公司规模为2315亿元,翌年年底,增至2414亿元。到2021年6月末,其规模已增长至2657亿元,可谓是近五年之最。

短暂高光之后,农银汇理规模经历了缩水。天天基金网显示,2021年底,这一数据下滑至2031亿元,到2022年6月末,再降200亿元至1854亿元。

虽然规模下滑,但权益类基金中长期业绩表现却不俗。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农银汇理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近3年实现平均231.96%的收益率,位居权益投资榜单靠前名(1/131)。

不过今年以来农银汇理产品表现并不如人意,旗下多数产品未获得正收益。截至9月27日,农银汇理行业轮动C、农银汇理绿色能源精选年内收益分别录得10.42%和1.27%,是今年公司权益类主动型产品当中业绩为正的产品。

债基、货基挑大梁

因权益类基金夺冠而名声大噪的农银汇理实际上其千亿规模主要依赖于债券基金以及货币基金。

众所周知,管理规模的大小决定行业地位。近几年在同行规模井喷之际,农银汇理规模却呈小幅下滑状态。

将时间线拉长,2018年至2021年,该基金规模分别为2318亿元、2315亿元、2414亿元、2031亿元,而债基的规模分别为889亿元、1198亿元、1272亿元、474亿元;货币基金的规模分别为1280亿元、940亿元、642亿元、800亿元。

产品结构的失衡意味着一旦上述两类产品规模发生变动,则易导致基金公司整体规模缩水。

比如在2021年6月30日,其管理规模为2657亿元,而到第三季度末降至1872亿元,总额上缩水了近800亿元。

引起规模震荡的罪魁祸首就是债基。天天基金网显示,在上述阶段,债基的规模分别为1282亿元、448亿元,缩水超过800亿元。

而引起债券规模大幅度变动的原因为农银汇理金鑫3个月、农银彭博利率债指数和农银汇理金穗3个月三只债券基金产品规模大幅度缩水。

以规模下降最夸张的一只基金农银汇理金穗3个月为例,据悉,在第三季度“农银汇理金穗3个月”被投资者赎回了657.56亿份,同期仅有1.23亿份申购,期末净资产从2021年6月30日的746.02亿元暴跌到2021年9月30日的2.16亿元,净资产变动率为-99.71%。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基金由机构100%持有。

无独有偶,“农银汇理金鑫3个月”2021年三季报披露,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21日,两大机构投资者合计赎回了将近140亿份。

农银彭博利率债指数亦是如此,根据基金业绩报,在2021年7月1日到9月12日之间,有一名机构投资者赎回了47亿份。2021年9月10日到9月28日,有一名机构投资者赎回了6亿份。2021年9月10日到9月27日,有一名机构投资者赎回了将近10亿份。

值得注意的是, 在债基规模大幅下滑之际,混合型产品成为农银汇理的亮点。数据显示,农银汇理2019年混合型产品规模仅为127亿,2020年翻至454亿,2021年更是提高至678亿。

或许是受赵诣的离职以及资本市场表现不佳,截止6月30日,农银汇理混合型产品缩水至573亿。

“掉队”国有大行系公募基金

银行系基金向来在市场上颇受关注,而背靠国有大行农银汇理亦是如此,不过,大树底下也难乘凉。

据悉,目前有15家银行系基金。其中五大国有大行梯队包括工银瑞信基金、农银汇理基金、中银基金、建信基金和交银施罗德基金,不过农银汇理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垫底的位置。

根据农业银行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年报,农银汇理净利润分别为2.67亿元、4.27亿元、6.48亿元、1.21亿元。

与此同时,老大哥工银瑞信基金在上述阶段的净利润分别为15.36亿元、19.73亿元、27.94亿元、15.05亿元;中银基金的净利润分别为8.68亿元、10.54亿元、10.26亿元、3.77亿元;建信基金的净利润分别为12.38亿元、11.19亿元、11.55亿元、5.89亿元;交银施罗德基金则为5.89亿元、12.60亿元、17.86 亿元、8.3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上半年,农银汇理基金净利润同比下滑近60%,这在15家银行系基金中格外“显眼”。

赚钱能力落下风之外,其规模也在五大行系基金中排在最末。2019年,工银瑞信基金、农银汇理基金、中银基金、建信基金和交银施罗德基金的管理规模分别为5377亿元、2315亿元、3793亿元、5201亿元、2201亿元。交行旗下的交银施罗德基金处于垫底的位置,农银汇理则是倒数第二。

而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农银汇理一直排在末端。数据显示,2020年上述5家的管理规模分别为5884亿元、2414亿元、3562亿元、4701亿元、3395亿元;2021年分别为7907亿元、2031亿元、3911亿元、6676亿元、5400亿元;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8106亿元、1854亿元、3915亿元、7103亿元、5881亿元。

而农银汇理基金无论是规模还是净利润在近几年均“不进则退”。除了成立时间稍晚,农银汇理对规模的渴求似乎也比较“佛系”。

2020年作为农银汇理的高光之年,在赵诣拿下冠军基金经理后,其表现得颇为淡定,并未“趁热打铁”发行新基金。

1天卖了85亿!行情这么差,新基金为什么能卖得这么火?

昨天,有个新基金的认购一下子登上了热搜,那就是泉果旭源三年持有,从早上还没有到9点认购的金额就达到了10亿元,到下午15点,规模便接近85亿元,原来这个产品好像是打算卖2天的,现在竟然提前一天结束了。

估计看到这个现象大家会匪夷所思,平日里我们碰到的爆款基金几乎都是在市场比较火爆的时候,那时候不要说接近百亿规模的基金,一天时间买几百亿都有可能,而今非昔比,市场弱的几乎连3000点都保不住了,可见市场的心态是何等的脆弱,这个时候无论是基民还是股民哪里可能有心思再去买基金呢,可是奇迹就这样诞生了,泉果基金还是大卖了85亿,如果这要是在牛市中,或者行情稍好的阶段,还不超额认购好几倍?

到现在我没有想明白的是,行情这么差,基金也能卖得这么火,究竟原因是什么?

最终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

一是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泉果旭源三年持有的基金经理是赵诣,原来是农行汇理基金的基金经理,过去曾经创造了很多的辉煌业绩,所以被很多基民们所喜爱,这次离开农行基金去了泉果基金,这其中自然不能排除的是一些老的基民跟随了过去,咱别的不说,仅仅那些存量的粉丝规模造个80亿出来一点也不为过的;

二销售渠道感觉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际上从以前的基金发行情况看,你即便是明星基金经理,在市场处于比较差的环境下,发行新基金在规模方面也是问题,但是这一次我想销售渠道肯定是下了大功夫的,无论对于券商还是银行,可以说市场越差,遭遇的收益滑坡的概率越高,好不容易碰上一位这么能够有爆料的基金经理,那还不是可劲的宣传,实际上此时宣传也不怕被人社,你想啊指数在3000点甚至3000点之下,位置这么低,你给别人推荐基金,也没有故意去让追高的嫌疑,不管是从销售的角度,还是帮助别人的层面,于情于理都是能说得过去的,如此促使了顺风顺水的卖点;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出现如此情形也很正常,但是我认为基民们还是应该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基金经理的优秀是一方面,促使了基金的业绩出现大涨,然而团队的力量也很重要,不同的基金公司研究风格不同,这方面对优秀的基金经理帮助也非常之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基金经理在原来的岗位时表现的很优秀,而换了一家单位之后,业绩却一落千丈,这背后还是有原因的,我感觉还是企业文化的不同,以及团队的研究方式上的差异,要不你说基金经理还是原来的基金经理,为什么换了家公司业绩表现就出现差异呢,这还是受到投资环境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其实真心不希望出现基金的粉丝效应,从过去优秀的基金经理换了基金公司以后的表现看,大多数出现了滑铁卢效应,在老东家里过去确实很优秀,而换了一家基金公司却表现的很不理想,随之而来的是追随的基民们感到后悔了,这种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了。

对普通的基民或者说股民的投资来说,买基金跟风的现象是不可取的,新基金不一定就好,有些新基金直接封闭三年,这个期间到底会发生什么你是不知道的,还有基金经理换了东家之后还能一如既往么,这都是变数和未知数,说白了基金投资不猜盲盒,就关注眼下,如果眼下每个基金的表现确实很好,我就投资哪个,这才是基金投资中的与时俱进。

以上就是农行汇理基金是什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