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基金公司是国企吗
上午有人往读者群里扔了一篇国资小新3月3日的文章:《国资委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群友就此讨论目前是不是投资国企改革概念基金的好机会,继而又讨论如果买国企改革的......接下来具体说说
证监会12月19日下发了《关于核准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核准上海菁聚金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购汇添富基金的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作为汇添富基金员工持股平台的上海菁聚金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一跃成为汇添富基金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4.665%。
员工持股比例再扩大
在一年前,即2015年12月23日,汇添富首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代表汇添富基金员工权益的上海菁聚金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靠前次进入股东名单,以14.98%的持股比例成为汇添富基金的第四大股东。
根据上海工商局官网资料显示,上海菁聚金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15年9月10日,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实业投资、企业管理咨询和投资咨询,公司委派代表为李文,而李文目前就是汇添富基金公司的董事长。
在今年的7月28日, 今年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权益类基金——上海国企ETF成立。该产品由汇添富基金推出,以中证上海国企指数为标的指数,全面覆盖上海国企改*优质个股,首募规模达152亿元。8月29日,上海国企ETF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
汇添富基金经理吴振翔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生死成败,国企改*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企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阶段的改*已经完成了理论探索与顶层设计,正步入落地阶段。
多家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人才紧缺和流动性严重一直是让各家基金公司头痛不已的大问题。员工持股能更好地吸引、保留和激励公司员工,使员工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分享机制和拥有经营决策权的参与机制。
事实上,除了汇添富之外,还有很多基金公司都实施了不同比例的员工持股。
作者 |胡昌伟 编辑 |过江鲫
汇添富成立时在基金界已完全不是新闻,1998年首靠前家公司成立到2005年汇添富成立中间已经有46家基金公司了。
汇添富随后的“黑马表现”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业界佳话。成立第二年规模突破100亿元,用时15年做到中国规模第三基金公司。
汇添富的创始团队带头人林利军给汇添富留下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选股专家”的定位和“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基因,继任人也是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张晖卓有成效地执行,让这家公司几乎称得上基金业内的一股“清流”。
成功实现员工团队25%持股的汇添富会把一个理想主义完美故事演绎到何种程度令人着迷,甚至有着资本圈生态的方向标意义。
林利军时代:艰难起步,快速追赶
汇添富基金2005年2月在上海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由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东航金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起设立。
那时上海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安基金,以270亿元的管理资产规模排名上海靠前,位列全国第三。时任总经理的韩方河怎么也想不到,十年之后取代他就是这家刚成立不久、默默无闻的基金公司。
汇添富创始团队由“队长”林利军和李文、张晖等人组成,李文在林利军离开公司后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的接任者正是张晖。三人两代的交接班保持了领导层稳定和理念文化继承。
林利军,32岁时出任汇添富总经理,在业内享有最年轻总经理的声誉。林利军不仅学历高,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还有着丰富的体制内外经历。他历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办公室主任助理、上市部总监助理,曾于1998年在上证所参与过中国靠前只基金发行上市,并在中国证监会创业板筹备工作组及上市公司监管部工作。他的海外经历则是美国最大基金公司之一的道富金融集团投资和风险管理工作。
亮丽履历中汇添富起步仍然困难。林利军在十年后的辞职信中回忆道,“我们是业内第47家公司,竞争严峻,市场低迷,我们没有品牌,没有团队,没有渠道,没有外资股东,没有业绩记录,有的只是纯粹的梦想和燃烧的创业激情”。【1】
外部环境更为煎熬,2005年已是熊市的第5年了。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探至998.22点,是千禧年以来到目前为止的最低点。在此背景下,汇添富基金旗下靠前只基金产品——汇添富优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发行成立,首募规模10.3亿元,创下同期基金发行的新高。
在市场如此低位发行、建仓可以说是汇添富的幸运,让几位理想主义青年的“价值投资、长期主义”落地生根。“幸运”还体现在这一轮市场低点后开启的大牛市,在“股权分置”改*的推动下,上证指数用两年时间创出了至今没有超越的历史高点。
汇添富管理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成立第二年规模破百亿,第三年达到760亿元。
低点进入时正确理念主导下的选股,不但让汇添富获取大牛市的红利,也让它在牛市后长达7年的熊市中生存下来。这期间,汇添富在管规模徘徊在400亿-600亿之间,足以保证初创公司磨炼内功。
林利军和他的团队对内对外高调宣传“做中国证券市场的选股专家”,视权益投资能力为公司最核心、最根本的竞争力。他们坚持以深入的企业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挑选高质量的证券,把握市场脉络,做中长期投资布局,相信这样做不但可以收益持续稳定,而且增长可观。
张晖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分工投研。与其他基金公司一个研究员覆盖一个行业不同,张晖帮助林利军在公司内建立了垂直一体化的投研组织架构。正如汇添富内部所言:“我们打造了一个垂直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即横向来看,我们的研究团队是统一管理的,但纵向来看,我们形成了多个优势行业、成长和价值风格小组,各小组垂直管理,从行业总监、到基金经理、再到研究员,内部充分讨论和分享、整个投研团队高效协同,把一些长期持续增长的行业,如医药、消费、TMT等,做成主动权益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起横跨海内外和一二级市场的完整产品线,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力。”【2】
汇添富的投资业绩领跑市场,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年末,在过去1年、3年及5年间,汇添富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投资业绩在前十五大基金公司中均位居前列。
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大量买入,汇添富在管规模在2014年首次突破千亿,并在林利军离职前接近2000亿。10年里,汇添富基金稳坐上海基金业头把椅。
2015年4月,总经理林利军辞职奔私。离职时他总结说,到了“该兑现自己承诺的时候了,为汇添富工作十年,将她打造成中国最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现在的汇添富需要减少人格化色彩,走更加职业化的道路”。【3】
张晖时代:完善治理,坚持“理想”
接替林利军总经理职位的正是初创合伙人、投资总监张晖。张1997年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毕业后,分别在申银万国研究所担任分析师、富国基金研究主管及基金经理。2005年,在林利军做一家“选股不炒股”的理想主义感召下参与创办汇添富基金。【4】
张晖接班后首先完成了利林军想做没有做完的事情——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让员工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2015年12月,汇添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汇添富注册资本由1亿元变更为1.176亿元,新增注册资本由员工持股平台——上海菁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以4.15亿元认购,持股比例14.98%。增资入股价为23.57元每股,基本相当于当年底的每股净资产价格。
2016年汇添富基金再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再度扩大了持股比例,员工持股比例升至24.65%,上海菁聚投资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则为承接发起股东股权的上海上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东航金控。
张晖接棒最初两年汇添富管理资产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年末,汇添富基金总管理规模为3233亿元,2018年年末增至4644亿元,2019年末为5193亿元,2020末管理规模达到了8339亿元,汇添富用了整整15年时间从零到中国规模第三大的基金。
之后,汇添富管理规模出现波动,维持8500亿附近,排名退至当前第9名。
产品结构来看,汇添富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1006亿元,占比11.78%,混合型基金规模2143亿元,占比25.10.%,债券型基金规模1991亿元,占比23.32%,货币基金规模3224亿元,占比37.76%。
从投资业绩来看,汇添富的选股能力正在经受考验,近五年汇添富股票型基金收益率22.31%,跑输行业平均13.86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近五年收益率38.40%,跑输行业平均13.77个百分点。
对此,张晖在今年年初他第5封给全体员工的信中要求公司上下和他一起进行反思——如何正确认识理解这些变化,如何做正确的事情,如何充实自己的“体能”,如何积累长期有价值的东西。
他在信中说,在资金相对过剩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优质股票从长期来看真的是稀缺资源,优质股票从长期来看会有溢价,但是估值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标尺。另外一种现象是基于一些宏大的叙事,诸如 “能源革新”、“自主核心可控”等来找投资机会,但经常会忽视公司长期的基本面逻辑及盈利前景,忽视了真正的估值判断。投资理念中“把握市场脉络”是要求大家重视中长期的投资主线,这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市场出现行业估值较高的时候,更要注意公司分层,更要注意公司的真实估值。【5】
继续强调权益能力的同时,汇添富也在积极布局被动投资。张晖在汇添富指数品牌“指能添富”发布会表示,当前市场环境投资的可复制性难度大幅度增加,市场的有效性大幅提升,获取超额收益率的难度在加大,指数产品的可投资性持续增强。
机构派的研究已经注意到汇添富在消费、医药、TMT、高端制造等多个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方向上布局了细分的行业主题指数产品,也布局了一些特色的区域主题类指数产品,如“上海国企ETF”和“长三角一体化ETF”。但机构派更愿意关心汇添富如何把本已十分精彩的成长故事继续讲下去。
参考与注解:
【1】《汇添富总经理林利军辞职信:我将踏上新的创业之路》,来源:中国证券网
【2】《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做选股专家,更以“选股专家”的视角管理公司》,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3】《汇添富总经理林利军辞职信:我将踏上新的创业之路》,来源:中国证券网
【4】《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做选股专家,更以“选股专家”的视角管理公司》,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5】《张晖致全体员工的信》,来源:汇添富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上午有人往读者群里扔了一篇国资小新3月3日的文章:《国资委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群友就此讨论目前是不是投资国企改*概念基金的好机会,继而又讨论如果买 国企改* 的基金应该选哪只,趁此机会我简单更新一下(半)主动型“国企改*”概念基金的数据。
如果要求基金名称有“国企改*”四个字,基金类型是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指数增强型四种,全市场合计有28只。
按照2022年中报员工持有份额数据进行测算,将28只基金按照内部员工持有金额由低到高排序如下。 内部员工持有金额低于100万的有21只, 持有金额大于100万元的有7只。 2只指数增强型基金被我标了黄*底纹。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
被员工持有超过100万元的有7只基金。 其中陈媛和章劲是2022年上任的,时间尚短,且员工持有份额披露的时间是2022年6月30日,所以员工认可的并不是这两位。在员工内心里,号召力更大的是 刘方旭、韩创、李威、郭杰 和 张峰 。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历史业绩不代表将来
28只基金,基金经理上任满三年的合计有10只,按照近三年夏普比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 , 沈楠、张媛、李威、盛丰衍、何肖颉、 郭杰、刘方旭的数据相对靠前。其中郭杰和刘方旭的区间最大回撤、卡玛比率等相对落后一丢丢。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历史业绩不代表将来
从基金公司持有的角度来看 ,2022年Q4末,汇添富基金持有 李威 的汇添富国企创新股票A(001490)合计9132.41万元,英大基金持有 张媛 的英大国企改*主题股票(001678)合计4979.20万元。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
简单梳理数据到这儿,就我个人喜好来看—— 韩创、李威、沈楠、张媛、盛丰衍、何肖颉 更值得关注吧。
六位基金经理的基金按照重仓行业占比由高到低排序如下 ,张媛的基金重仓行业押注在煤炭行业(2022Q2中报数据,2022Q4时已经变了),另外五位基金经理的重仓行业相对比较分散。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
这六只基金有4只是晨星三年5星基金 ,张媛和盛丰衍的基金是双基金经理制。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历史业绩不代表将来
机构占比再单独展示如下 ,柱状图看着比较直观,大成基金韩创、工银瑞信基金何肖颉的基金机构占比相对小一些,其它4只基金机构占比数据都不算低。
六位基金经理上任时间最晚的是韩创 ,2021年1月13日,按照这个时间为起点,将六只基金的业绩走势展示如下: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历史业绩不代表将来
2021年1月13日~2023年3月3日区间绩效评估数据展示如下 ,区间时间不长,仅供参考。大成基金韩创、英大基金张媛的数据相对比较好。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历史业绩不代表将来
六只基金的年度涨幅展示如下 :大成韩创在2021年比较逆天,涨幅高达94.76%,甩开了其他五位基金经理一大截。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历史业绩不代表将来
六只基金的阶段涨幅展示如下 :以三年数据来看,大成、英大两只基金翻倍了。
数据来源:东财Choice,历史业绩不代表将来
六位基金经理的简历和持仓简单展示一下。
1、英大基金张媛。 在管基金7只,在管规模15.11亿元,基金经理年限5.12年。2016年加入英大基金。
这里要给张媛重仓煤炭说明一下 ,重仓煤炭的数据还是2022年中报时的数据,2022年Q4已经全变了,目前的重仓股权重为:食品饮料占比33.00%、电子占比16.00%、美容护理占比11.00%、医药生物占比11.00%、纺织服饰占比10.00%、家用电器占比9.00%、汽车占比8.00%, 均衡了很多 。张媛最新一期换手率是461.67%,还是比较厉害的。
张媛在四季报中分享的比较多,四季度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中枢在 90%左右,选股主线为“高质量竞争优势+国企改*红利”。未来基金投资将持续关注以下结构性主线:
1)国企改*主题中短期因疫情修复受益的下游品种;
2)稳增长政策推动下的顺周期品种,包括基建、金融等行业;
3)改*红利持续的能源相关变革,主要围绕煤炭、发电、电力系统改*及石油石化等相关领域布局;
4)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攻关,包括如半导体上下游、高端机械制造、信息通讯和信息安全、特种装备等未来存在较大成长空间的细分领域国企;
5)受益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主题机会,如碳中和、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基金将筛选主题下经营业绩优异、改*预期强烈的优质品种,以期为投资人提供超越主题增长的收益。
2、大成基金韩创。 在管基金8只,在管规模239.91亿元,基金经理年限4.15年。
2022Q4重仓股行业权重是:有色金属占比44.00%、基础化工27.00%、汽车17.00%、建筑材料7.00%、农林牧渔6.00%。韩创最新一期换手率是223.91%,比较正常。
四季报中,韩创说看好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并做了相关的布局。
3、汇添富基金李威。 在管基金4只,在管规模129.68亿元,基金经理年限8.10年。
2022Q4重仓股行业权重是:食品饮料占比49.00%、基础化工12.00%、房地产10.00%、医药生物10.00%、银行8.00%、电力设备7.00%、钢铁5.00%。李威最新一期换手率是85.91%,偏低。
四季报中,李威表示,基金四季度仓位维持 85%左右。主要操作是 加仓高端白酒,减仓部分新能源和半导体,加仓部分军工行业 。
4、工银瑞信基金何肖颉。 在管基金5只,在管规模94.13亿元,基金经理年限18.09年。
2022Q4重仓股行业权重是:食品饮料占比23.00%、基础化工22.00%、电力设备20.00%、电子10.00%、建筑材料9.00%、医药生物9.00%、汽车7.00%。何肖颉最新一期换手率是80.68%,偏低。
何肖颉在四季报中披露,四季度加仓了 煤炭、食品饮料、银行 ,减仓化工、电力设备、家电。
5、西部利得基金盛丰衍。 在管基金8只,在管规模72.59亿元,基金经理年限6.28年。国企红利LOF(501059)是唯一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对标的是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收益率 。
2022Q4重仓股行业权重是:银行占比56.00%、交通运输占比26.00%、煤炭占比18.00%。虽然持仓集中度只有29.30%,但行业还是挺集中的。盛丰衍最新一期换手率是183.03%,作为量化基金,这个换手率不高。
四季报中,盛丰衍看好 2023 权益市场表现,结构上继续维持 2022 年 6 月以来看好小市值的判断。基金通过定量模型进行个股选择和组合优化, 力争获取相对中证国企红利指数的超额收益。
个股选择模型分为多因子打分和事件驱动两个维度,在因子的选择上追求单因子的预测效力、因子之间的低相关性以及因子本身的经济含义。
组合优化模型通过控制组合相对基准指数的个股偏离、行业偏离以及风格偏离,以实现控制年化跟踪误差以及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目的。
管理人在既有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环境变化,积极对因子库以及事件库进行更新,以期打造 优质的红利风格量化基金 。
6、交银施罗德基金沈楠。 在管基金3只,在管规模143.61亿元,基金经理年限7.84年。
2022Q4重仓股行业权重是:医药生物占比15.00%、交通运输14.00%、传媒11.00%、房地产10.00%、电力设备10.00%、食品饮料8.00%、农林牧渔8.00%、电子8.00%、计算机8.00%、银行8.00%, 哇塞,行业够均衡的! 沈楠最新一期换手率是362.27%,基金经理还是偏“积极”的。
沈楠在四季报中认为市场再度大幅创新低的可能性较小,消费及制造业投资将带动明年总需求回暖。
随着管理层提出探索建立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以及资本市场对此再认识的加深,认为国有企业长期折价有望逐渐减弱甚至消除。国有资本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将持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承担产业新老交替中的使命,另一方面是企业通过改*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
报告期内,本基金维持了三季度以来的配置方向,行业上主要集中于 高端先进制造、交通运输、TMT、食品饮料医药以及部分金融地产 。
展望 2023 年一季度,我们认为疫情扰动将逐渐过去,联储加息的进程预计也将告一段落,资本市场可能会逐渐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本基金将通过加强学习中央及地方国资部门的文件精神,力求把握最新改*方向,努力在混合所有制改*、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激励、国资产业整合等几大维度进行布局,尝试探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并运用于投资决策,分享国资国企改*带来的市场化红利 。
……
我最后点名的六只国企改*基金您更喜欢哪一只呢,最后展示六只基金的基金公司信息,建议更多关注头部平台基金。
本文写于3月4日,我的文章基本是基金梳理笔记,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所有内容均是个人研究,整理成文便于查询复习,请大家更关注客观数据吧。
以上就是汇添富基金公司是国企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