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3+1+2什么意思?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23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内容提到,第五批八省份高考综合改*启动,高考综合改*画上句号。报告内容显示,2022年6月,河南、陕西、山西、四川、云南、宁夏......

高考改革3+1+2什么意思

022年,内蒙古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起,内蒙古将采取“3+1......接下来具体说说

新高考政策3+1+2 是什么意思

新高考政策3+1+2这几个数字分别代表的是:“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选择科目,“2”指从思想*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高中3+1+2选科偏理类组合:

物理+化学+地理;物理+*治+生物;

物理+生物+地理;物理+*治+地理;

物理+化学+*治;物理+化学+生物

高中3+1+2选科偏文类组合:

高考改革3+1+2什么意思?

历史+化学+地理;历史+*治+生物;

历史+生物+地理;历史+*治+地理;

历史+化学+*治;历史+化学+生物

新高考政策3+1+2有哪些好处

缓解“物理弃考”问题

社会、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大量理科人才。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选科容易成为一种“博弈”,考生为追求分数利益最大化,会导致出现“物理弃考”现象。“3+1+2”模式的“+1”让考生在物理和历史中二选一,“+2”其余两科可选择其他,这个调整既考虑到学生对科目的自由选择权,也将个人选择与国家需求进行了有效结合,这样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

减轻高中教学管理压力

“3+3”与“3+1+2”选科模式并存,新高考全面实施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23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内容提到, 第五批八省份高考综合改*启动,高考综合改*画上句号。

报告内容显示,2022年6月,河南、陕西、山西、四川、云南、宁夏、青海、内蒙古8省份正式公布了新高考改*方案。至此,始于2014年9月的本轮新高考改*,以*务*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的实施意见》为标志, 除西*和新*外,全国其余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五个批次逐步进入了新高考,高考综合改*全面实施。

第五批新高考省份的改*方案与此前第三、第四批省市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没有变化,这意味着这一轮新高考改*方案已经基本完善,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方向的新高考体系形成。

一、新高考改*进程回顾

新高考改*采用了分批次审慎推进的方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试点阶段: 首批由浙江和上海于2014年开始实施,2017年落地;

扩大试点阶段: 第二批由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省市于2017年开始实施,2020年落地;

规模化推进阶段: 第三批由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于2018年开始实施,2021年落地;

全面实施阶段: 第四批由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省(自治区)于2021年开始实施,2024年落地;

第五批 由河南、陕西、山西、四川、云南、宁夏、青海、内蒙古8省(自治区)于2022年开始实施,2025年落地。

二、新高考改*经过改进完善,基本形成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方案体系

1. 选科机制不断完善:“3+3”模式与“3+1+2”模式并存

*务*文件里对新高考改*的表述有三个“有利”,靠前个就是有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第二个是有利科学选拔人才,第三个是有利公平。这三个有利是有顺序的,特别强调学生的选择权,取消文理分科是一个**性的变化。

作为首轮高考改*先行先试者,取消文理分科后,上海和浙江考试科目都实行了“3+3”选科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浙江省为7门,包含技术)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第二批实行新高考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沿用了“3+3”选科模式。

高考改革3+1+2什么意思?

图4.2.1 考试科目“3+3”组合方式 资料来源:各省市考试院

新高考改*加强了学生的选择权,却遭遇学生与家长的功利算计,出现了物理选考人数的下降。在改*过程中,浙江省出现了“弃学物理”现象。

第三批启动的8省市在充分保障学生选择权的情况下,采用了“3+1+2”模式,对于学生的选科做出适当限制。物理、历史设置为选择科目,必选其一且不能兼报,再从化学、生物、地理、*治中选考2门。除遏制功利选科外,选科组合也由“3+3”模式的20种组合降低至12种组合,降低了中学选课走班教学难度,有利于高考改*在中西部的平稳推进。

高考改革3+1+2什么意思?

图4.2.2 考试科目“3+1+2”组合方式 资料来源:各省市考试院

高考改革3+1+2什么意思?

图4.2.3 “3+1+2”模式与“3+3”模式对比 资料来源:各省市考试院

“3+1+2”模式推出后,在江苏省又出现了“弃考化学”现象。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新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

此次《选考科目要求指引》共计修改196个专业,所列出的92个专业类里,65个专业类要求必选物理,占比70.65%,56个专业类要求必选化学,占比60.87%,55个专业类要求必选物理+化学,占比59.78%。其中,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一共61个专业类中,55个要求必选物理+化学,占比达90.16%。至此,对于想选择理工科专业的同学,就必须选物理和化学,彻底遏制了功利选科造成的弃考物理和化学的现象。

第四批和第五批改*省份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均采用了第三批改*省份的“3+1+2”模式。

至此, 共有23个省份采用了“3+1+2”选科模式,占实行新高考省份的八成;有6个省份采用“3+3”选科模式。形成了两种模式并存、“3+1+2”为主的格局。 同时,通过《选考科目要求指引》以及各省选科保障机制对高中生选科进行指导和调控。

从“3+3”到“3+1+2”,院校自行设定选科要求,到2018年初版选科指引,再到2021年新版选科指引,不难发现,高校选考科目对物理、化学科目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反映了我国对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重视。在高端技术被封锁、《中国制造2025》转型的背景下,国家更需要产业脱虚向实,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2. 赋分模式的改进:从“3分一段”到“1分一段”

新高考下,高考生选择参加高考的科目不一样,加之不同学科之间试题内容、形式、难度、考查角度等存在差异,各科目原始成绩简单相加会造成学科之间不公平不公正。等级赋分制就是为了解决以上弊端而生的。它有效克服了由于考生群体不同、试卷难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公平现象。通过规则换算成等级分,以名次为标准,让不同科目具有可比性,不再以分数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单科成绩在总排名中的名次为标准。

所谓等级赋分制,是指新高考规定选考科目(“3+3”选科模式地区是全部6个选考科目,“3+1+2”选科模式地区是思想*治、地理、化学、生物共4个科目)考试成绩根据原始成绩按等级进行赋分,是根据考生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

首批试点省份上海和浙江采用的是3分一段的等级赋分制,起评分为40分。第二批试点的山东省,吸取首批试点省市的经验,结合本省考生数量大的实际情况,采用了1分一段的等比例赋分,起评分为21分,增加了赋分成绩的区分度。

基于靠前批、第二批改*试点经验推出的1分一段的等比例**赋分制,更加科学、规范,区分度也更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因此第三批、第四批和第五批改*省份都采用了1分一段的等比例**赋分方式。

浙江省也于2021年初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考选考工作的通知》,将赋分方式从3分一段的等级赋分调整为1分一段的等比例**赋分方式。

以目前已启动新高考改*的省市等级赋分制来看,可分为3个类型: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代表的3分一段的等级赋分方案,以山东为代表的一分一段的等比例**赋分方案,以海南为代表的标准分方案。

高考改革3+1+2什么意思?

图4.2.4 不同省市赋分方式 资料来源:各省市考试院

3. 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方式赋予考生更多选择权

自2017年新高考改*落地以来,在志愿填报方式上,靠前批试点的上海市采用了“院校专业组”模式,而浙江省则采用了“专业+院校”模式。相比较传统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考生在专业和院校的选择上更灵活,选择空间也更大。

“院校专业组”是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本科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而设置的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高校可设置1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的志愿,考生在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中均须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在传统的志愿填报模式下,一所大学只有1个代码;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1个志愿对应1个“院校专业组”,一所大学会有多个不同的代码。

“专业(类)+院校”模式,也就是以“1个院校+1个专业(类)”为1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且不再设有“是否服从调剂”选项。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截至目前各省已经明确的录取模式统计:

图4.2.5 不同省市录取模式 资料来源:各省市考试院

三、综合评价招生模式稳步推进

随着高考改*的深入推进,综合评价改*试点工作逐步展开,范围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99所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其中14所高校面向多省份(如下图),85所高校面向省内进行综合评价招生。

图4.3.1 面向全国或多省份实施综合评价招生的院校 数据来源:阳光高考官网

浙江省实施综合评价招生的规模最大。2011年,浙江省率先在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三所省内高校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到2018年以后,在浙江省实施“三位一体”招生的省内外高校在60所上下,2023年共有42所省属高校以及包含浙江大学在内的9所高水平大学在浙江省实施了“三位一体”招生。

图4.3.2 2011-2022年浙江“三位一体”省内招生院校数量 数据来源: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3+1+2”高考模式究竟怎么考

2022年,内蒙古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实施方案》,明确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2025年起,内蒙古将采取“3+1+2”高考模式。

“3+1+2”高考模式究竟怎么考?学生该如何科学合理选科?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做了详细解读:“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不分文理科;“1”是指在历史或物理科目中选择1门选择科目;“2”是指在思想*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其中,“1+2”科目将由自治区统一命题并组织考试,与全国统考同期进行。

“3+1+2”模式下共有12种组合方式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文理交融,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需求,也更加尊重学生的选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专业的选考科目等要求,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提醒,学生在选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慎重考虑、科学选择。高考报名结束后所选科目不可更改。

为有序安全推动新高考、新课程改*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各高中学校全面推开各项改*工作,并启动新高考改*实验项目校建设,确定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包头市靠前中学、满洲里市靠前中学等14所学校为项目校。鼓励项目校在推进选课走班、学分制、生涯规划教育、选修课程开设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带领本地区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共同进步。

记者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采访时了解到,早在今年暑假期间,学校就精心制订了2022级学生高二分科走班方案,根据学生所选的10个组合进行分班、分层。其中,针对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地、史政生、史政地5种主要组合开设固定行政班,学生均不走班;针对剩余5种组合,实行部分走班制度,设置走班教师,并提前确定各学科每周的课时安排,确保学生选课、分班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还积极拓展校本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心仪的课程,为高考乃至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高考改革3+1+2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版权: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详情>>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