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是什么意思
本周(4月3日-4月7日)将有逾万亿元央行逆回购资金到期。不过,今天(4月6日)央行只投放了8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资金,利率保持不变。由于今天有439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接下来具体说说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于今日进行了24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此前持平。这一操作再次引发市场关注,那么逆回购究竟是什么?它又揭示了哪些经济动态和政策意图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逆回购。逆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央行把钱借给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而后者需要提供相应的抵押品(如债券)。通过这种操作,央行可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即增加市场的资金供应。
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逆回购操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调节市场流动性:当市场资金紧张时,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反之,在市场资金过剩时,央行可以通过正回购操作回收部分流动性,防止通货膨胀。
2. 稳定市场预期:逆回购操作是一种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它的实施和规模都会对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传达出其货币政策意图,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避免市场过度波动。
3. 支持实体经济:逆回购操作增加了市场中的可用资金,使得商业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放贷,从而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增加信贷投放能够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4. 利率传导机制:逆回购的操作利率通常被视为基准利率的一部分,其变动会影响到整个利率体系。通过调整逆回购利率,央行可以间接地影响到贷款利率和其他市场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逆回购操作只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一种,它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其他工具一起构成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重要手段。逆回购操作的选择和规模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目标。
从今天的操作来看,央行维持7天期逆回购利率不变,这可能表明央行认为目前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既有利于控制通胀风险,又能保证经济增长所需的适度流动性。同时,24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也反映了央行对于当前市场流动性的判断和需求的支持。
7月5日周二,中国央行连续第二日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今日1100亿元逆回购到期, 单日实现净回笼1070亿元,规模为四月份以来最大,本周前两日实现净回笼2040亿元。
7月4日,中国央行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当天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 实现净回笼970亿元。 公告发布后,1-5年利率债收益率上行4-6bp,10年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上行幅度略高于2bp,反映出市场对后续资金利率收敛的担忧。
那么央行连续两日逆回购投放缩量意味着什么?后续又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信号?
央行逆回购操作量缩小,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这意味着什么?
分析认为,30亿逆回购可能更多是起到信号意义,给市场传递未来资金利率逐步回归常态的信号,并不代表央行收紧流动性。
首先来看为何逆回购投放缩量,浙商证券李超团队指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点“在价不在量”,操作量较小的核心原因是季初银行间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缺口和流动性需求本身就不大,并不代表央行收紧流动性。
广发证券刘郁、肖金川则类比2021年1月投放缩量情况来说明原因,一是特殊事件(疫情)触发的流动性充裕状态;二是债券市场对流动性充裕状态暂时不会结束,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债市杠杆率攀升至较高水平;三是今年7月与2021年1月均为缴税大月,当月市场资金利率存在上行的驱动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30亿元逆回购投放之后,流动性充裕的状态仍在延续。 7月4日DR001、DR007加权利率较7月1日反而略有下行,幅度分别为1.6、10.1个bp。DR007明显低于其中枢水平7天逆回购利率2.1%,说明流动性仍然较为宽松。
因此,广发证券倾向于认为,30亿逆回购可能更多是起到信号意义,给市场传递未来资金利率逐步回归常态的信号。 自2021年2月20日至今,央行每个交易日持续进行逆回购投放,投放量均在100亿元及以上,此次缩量至30亿元的信号意义相对明确。同时,这也可以间接给债市较高的杠杆率“提醒”,毕竟在央行投放30亿逆回购之前,6月末银行间隔夜利率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季节性波动,这种波动与较高的杠杆资金需求不无关联。
参考2021年1月投放50亿元、20亿元逆回购之后,1月中下旬,资金利率出现阶段收敛;进入2月,流动性再度转向相对宽松状态,而且是在春节流动性安排仅投放逆回购的情况下,流动性相对宽松的状态一直延续至2022年。这也说明2021年1月的逆回购缩量,是流动性回归常态的信号,并非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信号。
在30亿元逆回购之后,8-9月可能出现宽货币边际收敛的拐点。
浙商证券提示关注下半年宽货币或有边际收敛,时间点在8-9月,进入8月需密切关注DR007回归中枢水平2.1%的节奏。收紧的驱动因素在于保就业与稳物价两项最终目标相对重要性的切换。
首先,随着常态化检测助力常态化经济增长,经济回暖、就业市场改善,预计调查失业率数据逐步回落,保就业目标将逐步退出央行首要目标。其次,三季度稳物价的重要性将有所提高,预计CPI后续波动上行,8月就有上冲突破3%的风险,预计9月达到全年高点3.5%左右,进入三季度,央行对物价稳定的考量会逐步提高。 由此,央行首要目标将由稳增长保就业切换为物价稳定,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略宽松有边际转紧,综合两项指标,判断时间点在8月-9月。
此外,货币政策转向将主要体现为货币端的收紧,即DR007将经历回归7天逆回购利率附近双向波动的过程,若物价存在阶段性较大上行压力,DR007个别时段也可能加大波动幅度。
广发证券提示关注本轮流动性回归常态的过程, 在债券市场杠杆率较高的情况下,需要提高对资金利率波动性的预期。除此之外,7月资金面,关注三个方面的信号: 一是接下来央行逆回购投放量是否延续30亿元,甚至进一步缩量,属于流动性回归常态信号的进一步确认。二是7月中旬税期,15日纳税申报截止,18-19日走款,关注税期央行逆回购投放是否放量对冲,以及税期隔夜资金利率波动幅度是否类似6月末的短暂脉冲。三是7月下旬,关注跨月前后资金利率变动情况,确认财政支出因素是否超出往年的季节性规律。
本周(4月3日-4月7日)将有逾万亿元央行逆回购资金到期。 不过,今天(4月6日)央行只投放了8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资金,利率保持不变。
由于今天有439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4310亿元。
逆回购操作的意思是央行借钱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期限一般是7天、14天,商业银行到期后归还。我们可以把市场比作一个水池,逆回购操作是重要进水口,逆回购到期就是出水口,如果所有进入口的水量大于出水口,那么水位上升。反之,如果所有进入口的水量小于出水口,水位下降。
所以单从逆回购市场等狭义角度上看,到期的量远大于操作的量,央行回笼资金的意图明显。
为何?我推测有两个原因:
靠前,4月份是资金相对宽松的时候,因为银行度过了3月末的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和季末考核时点。
第二,3月15日,央行已经开展了48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是1年,当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扣去到期量之后,当天仍有2810亿元净投放。
3月27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多家机构预计,本次降准将释放超5000亿元流动资金。
MLF是期限长达1年的资金,降准更是长期资金,这些钱长期在市场时能缓解4月份的流动性压力。
所以4月份央行资金操作的少,主要是因为之前投放的多。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逆回购、MLF操作还是降准,这些钱都只是进入到金融机构里,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放贷后,能**成数倍的个人存款、企业存款。
2023年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6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M2是个人存款、企业存款以及市场上现金的总和。社融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量。M2和社融都是硬币的两面,能反映市场上的资金量。
有意思的是最近几个月M2增速持续上升,社融则保持保持在低位,哪个更准确?
我的看法是,由于最近两年,居民存款的积极性大增,2022年末,中国住户存款增速高达17.4%。 M2有不少是静止的钱,没有**成消费、投资。所以如果想做投资决策,社融增速这个指标更真实一些。
随着中国逐渐走出疫情影响,中国经济恢复是必然,股市楼市等会逐渐回暖,这将体现在社融增速上,即社融增速会慢慢反弹。
但另一方面,在市场回暖之后,由于政策工具都是逆周期调节,市场利率很难再走低。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92%,比上月高0.48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07%,比上月高0.51个百分点。
以上就是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