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伦电子有可能重组卖壳吗
接下来具体说说
项乾君按: 曾经的中国“公用通信终端靠前股”精伦电子(600355.SH)的股价最近再次陷入低价沼泽,在2元线附近反复徘徊。前不久发布的2020年年报,虽然净利润亏损在同比收窄,一季度的营收迎来久违的增长,但市场似乎对这家老牌上市企业没有太多耐心。
01
净利润亏损收窄
精伦电子日前公布了2020年年度报告, 去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同比减少3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548.28万元,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6764.41万元; 基本每股亏损0.07元。
从净利润表现来看,这已经是久违的增长。 毕竟从2019年的年中开始,精伦电子的净利润就开始亏损,直到2020年的年底才扭转。
精伦电子的一季度报,看起来似乎有了些起色。该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574.09万元,同比增长104.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52.73万元,同比收窄93.68%。毕竟营业收入上一次同比增长,还是在2年前的一季度。
02
股价再次陷入低谷
精伦电子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产品、商用终端产品和智能互联产品的开发、销售和运营。
2002年6月13日,集“中国靠前家获准发行A股的全自然人公司”、“国内靠前家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全额市值配售的上市公司”等众多光环于一身的精伦电子,以公用通信终端设备龙头形象高调上市,成为湖北省少有的几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之一。当时的股票发行价16.18元。
然而,上市之后,精伦电子业绩连年下滑,经过几次转型未果,2009年甚至被戴上ST的帽子,直到2012年才摘帽成功。
从2021年2月开始直到昨日收盘,精伦电子的股价就一直在2元左右徘徊,今日收盘价为2.25元。在2月4日,精伦电子触底达到近期最低价1.81元。而上一次股价在这个价格左右时,还是在2012年七月底的时候。此后,2015年6月,一度出现过12.75元的高峰值,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据投资者观察, 在精伦电子的十大股东中,还曾“埋伏”着股市里的“抄底二人组”——夫妻档组合夏重阳、张素芬。 这对夫妻共同买入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之一,都是绩差股。市场传言,他们偏好具有资产重组题材的中小盘个股,中长线持股。
针对精伦电子的操作中:2019年三季度起,张素芬率先建仓,买入346万股;2019年四季度,张素芬大幅加仓,总计持有597万股,夏重阳建仓买入682万股;2020年一季度,夏重阳、张素芬纷纷减仓,二者总计持有917万股。
在最新公告中,目前此二人中只有夏重阳持股,但持股比例已经上升至第三大股东。
03
坎坷发展多年曾卖壳不成
精伦电子最近的股价表现,让人有点担忧。
2019年时,精伦电子还曾一度推迟发布年报。 最终发布的年报也显示,营收同比负增长,净利润同比大幅亏损至2015年来的*高值。
上市以来,精伦电子的主营业务不断变更。早在公司创立之初,精伦电子最早的定位为生产电话计费器、IC卡电话,由于当时这类产品适销对路,很受市场欢迎,一度实现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好景不长,公用电话市场萎缩后,精伦电子的通信类产品收入逐年下滑,直至出现亏损。
2006年,精伦电子向消费电子领域转型,选择车载导航系统、税控收款机等,当时一度业绩态势向好。
但猝不及防的情况再次来临。2008年左右,山寨厂家疯狂倾销的影响,国内GPS市场受到极大的冲击,精伦电子的GPS产品销售全线萎缩。
随后,精伦电子又开始新的转型,面向方案设计、IT服务等。但经营形式依然严峻,在2009年出现大幅度亏损,被戴上ST的帽子。
这个时期, 对于深陷困境的精伦电子来说是“至暗时刻”,曾经一度有卖壳机会,当时的“绯闻对象”有中国镁业、橡果国际、湖北日报等等大型企业,但都无疾而终。
随后的2010年,已经披星戴帽的精伦电子也迎来了业绩的逆转,得以成功保壳。然而,公司的盈利状况改善只是昙花一现。直到现在,精伦电子一直在经营业绩不振的泥潭中浮浮沉沉。
04
会不会再次重组?
如今,在股价再次低迷之际,市场上再次传来精伦电子可能被借壳的传言。
市值方面,截至5月10日收盘,精伦电子总市值11.1亿元,低于15亿的标准;股价2.12元,总股本4.921亿股。
从股权结构看,精伦电子股权比例较为分散,排名前十的股东里没有机构股东。
截至5月10日,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股1.141亿股,占比23.19%。
靠前大股东张学阳持股12.19%;第二大股东罗剑峰持股3.84%;第三大股东夏重阳,持股比例2.5%。第三大股东蔡远宏和第四大股东精伦电子靠前期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比例均为1.2%左右。
图片来自iFinD
从资产负债情况来看,2021年一季度报显示,目前公司总资产4.31亿,总负债1.07亿,资产负债率40.19%。
点上面“理财帮“,关注财富与人
壳资源概念股继续大跌
今日晚盘,壳资源概念股继续大跌。
威尔泰(002058,买入)跌3.36%,天目药业(600671,买入)跌0.15%,精伦电子(600355,买入)跌2.62%,圣莱达(002473,买入)跌0.52%,金宇车城(000803,买入)跌3.84%,出现了不同程度暴跌。
ST概念板块亦受到冲击,ST亚太(000691,买入)跌停,*ST商城(600306,买入)跌停,ST沪科(600608,买入)跌停,*ST明胶(000606,买入)跌停,10余股集体跌停。
上周五,一则“暂缓海外上市红筹企业回到国内上市”的传闻袭扰A股市场,不仅导致A股市场出现大跌,更让不少正走在“回家”路上的海外红筹概念股陷入迷途。
而后,在上周五的新闻例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近三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市场上市。
市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
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而证监会的表态更引发了不少的猜测。
壳资源概念股长啥样?
总市值低于50亿、总股本5亿以下、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持股比例小于20%)、民营企业较好、主业不振、有重组历史……上述关键词已成为A股市场掘金壳资源的“常识”之一。
目前来看,除了借壳高发地ST板块外,壳资源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矿业、化工、商业零售、造纸等传统周期性行业中,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在转型期面临业绩和估值“双杀”,往往会选择卖壳彻底套现或出让控制权。
从今年已经或正在实施的借壳案例来看,大体量企业通过借壳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的案例明显增多,带来上市公司市值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催热了壳资源个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
李大霄:盲目参与风险大
证监会收紧中概股回归A股,令壳概念股连续两天大跌,重组和壳概念股炒作大幅降温,后市投资者该如何操作呢?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证监会收紧中概股回归A股,对优质蓝筹股没有什么影响,对壳资源股炒作有较大冲击。投资者应理性参与重组和壳概念股炒作。
深圳新里程投资总监赖戌播表示,监管层收紧中概股回归A股,壳资源价值将会不断下降,重组和壳概念炒作风险很大。
中概股回归A股通常有两条路线,即“正常排队IPO”、“借壳上市”。不过,目前A股正常排队IPO的企业超过600家,前途漫漫。
因此,对于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等成功回归A股的企业来说,无疑均选择了快速的“借壳上市”,并成功创造了7个、20个涨停,巨大的赚钱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中概股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重组并购是鼓励的,收紧的只是中概股借壳上市,非借壳的重组概念仍有机会,短期内壳概念将继续下跌,非借壳重组股也难独善其身,后市投资者应以回避为主。
若证监会今后收紧并购重组政策,中小创的业绩增速恐难维持,因中小创的业绩增长大都依赖外延式扩张。
还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大多数散户并不具备和机构一样的资金实力和风控手段,同时并非所有被重组的公司都能完成从“乌鸡”到“凤凰”的涅槃,重组过程中重组方的道德风险亦不容忽视。如七喜控股(现为分众传媒)股价一飞冲天的背后也有宏达新材被火速“弃壳”的戏剧性事件。
一些壳属性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和合规性方面存在短板甚至瑕疵,这也可能会成为重组过程中的“定时炸弹”。投资者若盲目参与壳资源炒作,无疑将面临巨大风险。
中概股“回家”需过三道坎
中概股欲“回家”,需完成三个关键步骤:在美退市、拆除VIE架构、在A股申请上市。
在美股市场上进行私有化的常见方式是通过“并购”来实现。通常来说,私有化失败的风险很低,不是投资中概股回归的主要风险。不过,拆除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协议控制)是棘手的问题。此外,重新上市最为关键。
目前,中概股回归A股通常有两条路线,即“正常排队IPO”、“借壳上市”。不过,目前A股正常排队IPO的企业超过600家,前途漫漫。因此,对于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等成功回归A股的企业来说,无疑均选择了快速的“借壳上市”,并成功创造了7个、20个涨停,巨大的赚钱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中概股回家。
2013年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时,分众传媒估值为35亿美元(约220亿元人民币)。2015年12月,分众传媒完成借壳七喜控股成为靠前只回归A股的中概股,同时也成为其他中概股回归A股的参照样本。回归A股时的估值为457亿元,而当下的市值是1334亿元,增幅超200%。
对此,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江南春在接受澎湃采访时表示,“分众传媒在2015年回归A股是很正确的决定。”
以上就是精伦电子有可能重组卖壳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