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电气是上市公司吗
编辑 | 于斌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对于股民来说,有这样一只股票是必须要熟悉的,那就是万和电气。其年报被业内视为上市企业的年报模板。而且,连续多年被保持着优秀的经营成绩,是大......接下来具体说说
改*开放至今,中国民营企业在经过蒙眼狂奔的三十多年后,普遍迎来发展难题:
1,靠前代创业者普遍进入退休年龄,面临代际传承问题;
2,民营企业尤其是偏传统行业的企业,如何在新的行业环境、市场环境下开展竞争。
物理上,核反应有两种,一种是裂变,一种是聚变。其中,裂变是质量特别大的原子在超高温、超高压的情况下分裂成两个,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能量,这就是原子弹、氢弹的产生方式;聚变是两个原子通过超高温、超高压变成一个大的原子,释放的能量更大。
要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两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对企业进行组织、价值观的重塑,在保持原有价值观的同时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也就是先“裂变”,再“聚变”,其中,“聚变”要更持久,产生的影响也更大。
今年迎来30周年的万和电气,正在经历“聚变”,既是人的聚变,发展思维的聚变,也是数据的聚变,发展模式的聚变,并因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增长时代
增长是企业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停滞即死亡”。美国学者厄威克·弗莱姆兹将企业的成长归纳为几种情况:低于15%是正常增长,15%-25%是“快速增长”,25%-50%是“特快增长”,50%-100%被称为是“超增长”,100%以上是“光速增长”。
改*开放40多年来,中国大批企业实现了“光速增长”,谱写了一篇商业史上的神话。但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尤其是偏传统行业的企业,陷入了增长困境。
以家电为例,多个品类市场规模出现萎缩。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3634万台,同比下降5.2%,零售额规模为1123亿元,同比下降12.9%;电热水器零售额约223亿元,同比下降约12%,燃气热水器零售额约246亿元,同比下降约11%……
企业对增长的渴求仍然不变,毕竟企业的使命就是赚取利润,而利润往往与规模、增长挂钩。但同时,所有人都知道,增长方式必须改变。此前,中国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口红利,消费升级的市场红利,以及投资出口的拉动,而现在,外部增长难求,企业必须依靠内生增长。
△万和电气在AWE2023,来自万和电气
万和电气总裁赖育文就表示:“跟中国经济一样,过去30年中国家电企业大规模、低要素成本的商业模式已经失效。家电行业已经进入典型的存量市场竞争,所有的要素成本受到很多限制,我们必须建立新的竞争能力和新的商业模式。”
英雄所见略同。2018年诺奖得主、新增长理论创始人保罗·M·罗默(Paul M Romer)就曾重新定义增长,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把知识和人力资本等因素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使其做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强调创新的巨大作用。
2022年以来,万和电气不管是董事会换届,还是职业经理人的加入,这正在经历的一系列变革,都是在适应“新增长”时代,试图实现内生增长。
在众多企业焦虑于增长的年代,这家有着30年发展史的企业深深地明白,增长虽难但并非没有规律可循,竞争环境越是复杂,竞争形势越难,管理者和企业越要回归发展规律本身,不因一时的领先或颠覆而自满或焦虑,而要靠创新建立全新的盈利能力。
“全世界企业转型都要聚焦核心业务、经营简单化、组织再造、降成本降费用,万和要不断保持变革、重组、创新、自我颠覆的勇气和决心,面对形势的变化必须要有反应,大胆采取新的做法。”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万和高层表示。
在变革、重组与创新中,万和正在发生巨变:先是裂变,“存量市场,变革的方式、变现的方式已经转变,必须要裂变结构、裂变成本、裂变网络效应,固守过去的思维,没有未来”;再是聚变,合过去与现在、内与外、上与下之力,共同迈向新的增长时代。
事实证明,它的“聚变”运行良好,新的董事会交上一份满意的业绩。财报显示,2022年万和电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44%。
对30年的万和来说,利润增厚是改变与重生的一个符号,是聚变释放能量的开始。
人的“聚变”
对企业来说,一切的改变必须从管理者开始,尤其是在竞争环境极度复杂的情况下。
如何改变?任正非曾提出“让听得到炮火的人指挥战斗”。在大变革中,要让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做决策,而所谓实际情况,一是一线消费者的需求,二是了解业务一线。
2022年7月,为推进“年轻化”的战略部署,万和电气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卢宇聪接班成为董事长兼总裁,卢宇凡任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临近年底,董事会正式聘任赖育文为公司总裁——他曾担任某家电集团产品与供应链总监,在家用电器领域有20年以上工作经历。
△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
对企业来说,人和组织才是根本。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曾多次公开表示,万和的重要变革就是管理团队的职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董事会换届后,管理层的年龄结构有所调整,学历背景进一步优化,我们将打造年轻化的管理团队,塑造年轻化的品牌。”他曾说道。
万和组织的“聚变”,有两个关键点:1,无论是卢宇聪还是赖育文,都来自一线,都是“听得到炮火的人”;2,更年轻的家族继承人与职业经理人的组合,是对万和价值观的继承与重塑。
一,是继承。
创立30年来,万和凭借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对创新的不懈坚持,成为了厨卫行业的头部品牌之一。在新增长时代,这同样是可以支撑万和继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万和电气以技术创新起家,公司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与投入不会改变”,卢宇聪曾表示。
迈向新增长时代,万和一方面在创新上持续投入,2022年,万和电气共申请专利665件;另一方面,进一步构建全新的研发体系,通过中央研究院和事业部的双重研发体系,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保证对核心零部件的持续投入和高品质生产。
随着氢能源时代的到来,万和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在家用燃气具领域的氢能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目前已经研发了包括富氢天然气家用燃气具和纯氢家用燃气具一系列产品,也是国内首家获得氢能燃气具欧盟CE认证企业。
△ 万和电气技术能力,来自万和电气
二,是重塑。
要适应新时代,万和必须更组织化、规范化,在制造和销售中更关注销售,更加注重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与满足。
随着管理层的年轻化、职业化,万和已开始在内部开展组织再造。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万和明确决策机制必须简单、直接、高效,组织要进一步扁平化,做好人才引进、储备和培育,推动干部年轻化,实现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组织重塑带来的是思维重塑,是业务、模式重塑。这让万和电气在新时代中可以既有战略层面顶层设计上的革新与坚守,也有战术层面的灵活。
比如业务上,坚守燃气具主线,扛起燃气具专业这面旗帜,并以此为核心,根据市场的需求,去迭代和发展新的品类和新的市场。
从人开始,“聚变”正悄然发生。
数据的“聚变”
万和的“聚变”,既是人的聚变,发展思维的聚变,也是数据的聚变,发展模式的聚变。
当今是数字化时代,含义有二:一是消费者的“数字化”,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用户诉求,也可以用数字化手段对用户需求进行归纳,从而作用于生产;二是生产方式的“数字化”,生产流程可以极速缩短,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实时获取用户数据。
同其他许多制造起家的民营企业一样,万和曾经把重心放在了制造上,“过去主要是买厂房、买设备,工厂是先把产品大量生产出来,然后通过销售渠道发送到全国各地,不管它好不好卖,都先生产出来”,赖育文表示。
而在数字时代,它的生产、销售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制造优势与数据结合,产生“聚变”:生产上,以销定产,多频快促,甚至根据用户需求做大规模定制;销售上,建立线上线下多层次的销售体系,通过代言人、综艺赞助等方式近距离触达年轻消费者。
数据来自用户。数据思维下,企业就要以用户为中心去企划产品,分析用户想要什么产品,从哪里了解、选择、成交产品,从而更高效地经营用户,实现用户的终身运营。
“我们必须学会要把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推给目标人群客户。整个产品企划和运营要考虑清楚:产品面向什么渠道,这个渠道有什么样的特性、定价策略和购买行为,面向哪一类⽤户,这三个要用一个逻辑打通。”赖育文在内部会议上强调道。
目前,数据的“聚变”已在万和发生,并产生能量。
△ 万和电气营销创新,来自万和电气
线上,万和电气将线上销售、社群运营、直播带货视作关键营销手段,除在京东专卖店、天猫优品店等第三方线上渠道运营、依托自主官方线上渠道的社群运营外,万和电气还自建直播基地,培养主播团队,把直播作为品牌塑造以及带货的手段之一。
年报显示,2022年万和电气国内线上渠道销售17.82亿元,同比增长9.88%,占比由21.54%上涨至26.89%。
线下,2022年,万和电气继续加快前装市场的建设,重点进驻建材店、橱柜店、家居店,并积极开展与各地整装家装公司的合作,来提升万和在前装市场的销售。
万和方面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的网建策略是一二级城市市场大力拓展苏宁、京东五星等KA、地标门店、家装建材等终端零售网点,三四级下沉市场全力进驻京东专卖店、零售云、天猫优品等新零售渠道、专卖店等。
数据来自用户,将数据与自身发展中的方方面面结合,本质上就是一切从用户角度出发。当万和将数据与制造优势结合,比如供应链上核心零部件自制,海外建厂进一步降低成本,就可以在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同时,获得规模增长,进而保持“规模与利润”的良性运转。
如果说人的“聚变”让万和的转变有据可循,那么数据的“聚变”让它更高效,更有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受国际*治局势、国内房地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厨电行业整体低迷承压。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厨电市场规模为456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厨房电器主要品类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零售额分别下降5.86%、4.09%、17.72%。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板电器、华帝股份、万和电气等厨电上市公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刚刚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度财报。
8月底,老板电器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老板电器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5.27亿元,同比微增0.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亿元,同比微增1.52%。在厨电行业整体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老板电器是三家对比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逆势微增实属不易。
多渠道齐心协力,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2019年上半年,老板电器在渠道建设上也是亮点颇多。除零售渠道、电商渠道领域的继续发力外,老板电器在工程渠道表现突出。与恒大、万科、碧桂园、融创等地产商加深合作,同时中央吸油烟机为工程渠道战略客户的开拓不断助力,工程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80%。据奥维房地产精装修月度监测数据,“老板品牌”吸油烟机以37.8%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靠前。
在渠道创新上,老板电器亦是能手,通过与欧派、司米等橱柜公司以及爱空间、金螳螂、东易日盛等家装公司深入合作,探索新零售模式,开拓创新渠道网点。
海外渠道上,老板电器首次亮相2019年DecorexSA南非展会,在亚太,澳新等海外市场的开拓取得积极进展,稳步推进品牌全球化工作。
产品表现出色,稳居行业领袖地位
得益于多元的渠道布局,上半年老板电器主要产品市场表现出色。根据中怡康零售监测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6月底,旗下吸油烟机、燃气灶、嵌入式微波炉分别以零售额份额25.54%、23.13%、34.95%位居市场靠前。嵌入式消毒柜、嵌入式蒸箱、嵌入式一体机分别以零售额份额26.58%、31.67%、17.39%位居市场第二。嵌入式烤箱、嵌入式洗碗机分别以零售额份额25.92%、8%位居市场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老板电器上半年毛利率达54.66%,同比增加2.31%。厨电本身就是行业中毛利*高的品类,在行业整体下行中保住了毛利,并再次得到提升,新品类上市确实是提振行业士气的关键。财报中显示,老板电器新增的产品集成灶、蒸烤一体机、热水器为公司业绩做出贡献,销售额分别为8070万元、2749万元、1032万元。
8月底,华帝股份发布半年报。财报显示,华帝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9.3亿元,同比降低7.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15.32%。
厨电行业总体疲软影响
受上半年厨电行业总体疲软影响,华帝股份的主营业务营收出现下滑。其中,吸油烟机、灶具、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消毒柜营收分别为11.43亿元、7.47亿元、5.29亿元、7882.05万元、6635.18万元,分别同比下降6.80%、10.83%、13.31%、20.73%、30.36%。
渠道全面布局国内,进一步贴近市场
今年上半年,华帝股份已建成完善的专卖店渠道、KA渠道、电子商务渠道、房地产工程渠道、建材渠道等营销网络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华帝品牌拥有一级经销商123家,品牌旗舰店432家,专卖店2,831家,KA卖场店2,479家,乡镇网点5,926家,社区网点1,373家;百得品牌拥有一级经销商218家,专卖店1,693家,KA卖场店130家,乡镇网点3,694家;华帝家居品牌渠道覆盖率行业靠前,拥有一级经销商150家,专卖店178家。
围绕“厨房空间”,落地差异化“多品类”战略
华帝股份在逐步扩大燃气热水器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快速投入研发并进行专利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共拥有有效专利1246项,专利储备行业领先。并重点推出洗碗机、蒸烤一体机等嵌入式产品,同时实现了洗碗机本土化的创新。其中,华帝塔形烟机E662AHE、烟机E636AH以及压力蒸箱Z6B三款产品荣膺2019红点奖,成为连续3年登上红点奖榜单的企业。
8月29日,万和电气公布了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万和电气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下降5.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19.26%。
持续发力新品类,促进市场新发展
万和电气加速新产品、新功能、以及新品类的涌入,推动行业转型,拓展了厨电品类的外延空间。报告期内,万和电气加大新产品开发,研发投入约9701万元,同比增长34.43%;同时,万和电气共申请专利251件,新增授权专利113件。凭借企业自身核心技术加持,陆续进入净水器、电烤箱、洗碗机、集成灶等厨电新品类产品新蓝海领域,在巩固热水器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也不断地向综合型厨电企业转变。报告期内,净水器销售额为人民币0.38亿元,集成灶销售额为人民币0.13亿元。
多元化渠道战略,打造市场销售高地
万和电气扩展布局渠道,报告期内共完成线下渠道1160个网点开拓,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线下销售网点超16000个。除此之外,万和电气还继续加大体验型门店的拓展,通过国美、苏宁、五星、地主商场/商超/百货等,完成328个可控型终端进店;同时全面赋能三级到六级市场渠道网点,通过连锁乡镇通/云店/社区店、专卖店、建材橱柜店、电器专营店等,完成832个网点建设;社群营销方面,万和官方商城店铺数量新增1763家,合计达3300家。
值得一提的是,万和电气在集采工程渠道发力。截至报告期末,企业与国内多家地产巨头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恒大地产、万科、绿地集团、万达集团、中南集团、中粮地产、禹洲地产、绿都地产等。其中,万和电气与恒大地产合作有明显的增长,实现产品销售额为3070.19万元,同比增长771.97%。
借国家政策东风,拓国际新兴市场
国际营销方面亦是万和电气上半年的亮点。报告期内,除产品出口重点聚焦俄罗斯、南美、中东、东南亚、南亚等海外市场之外,万和电气借助国家“一*一*”政策东风,纵深开拓“一*一*”沿线及其他新兴市场;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发展辐射,巩固国内行业领军品牌及领先的市场地位。在海外自主品牌运营的步伐上,先后在阿塞拜疆、泰国曼谷等地建立产品体验店,并陆续在美国、俄罗斯设立全资孙公司,实现全球化经营,减少对外贸易风险。报告期内,万和电气出口销售毛利率达17.19%,同比增长9.76%。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对于股民来说,有这样一只股票是必须要熟悉的,那就是万和电气。其年报被业内视为上市企业的年报模板。而且,连续多年被保持着优秀的经营成绩,是大众眼中“稳中有升”的代表。
然而,尽管外界对万和电气经营状况的盛赞不绝,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万和电气却很难提起投资方的兴致。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万和电气的毛利润和净利润却低于行业水平。
不仅如此,厨卫领域的优质企业众多,在营销管理和利润保持上优于万和电气的企业,才是投资人和广大股民的选择。作为“老实人”的万和电气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导致其资本表现不佳呢?这一切恐怕还要归结于,其传统的销售思维。
畸形的产品结构,引发盈利危机思考
在大众眼中,实体经济的未来必须要秉承“工匠精神”,不断在技术领域开拓进取,为社会贡献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以产品口碑赢得市场。
但这样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单一产品的技术层面,对于行业内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厨卫行业来说,这种经营认知还是显得过于狭隘。而现阶段万和电气的经营理念,也恰好也陷入到了这样的认知中。
根据万和电气2019-2021三年上交的财报数据分析,厨卫电器和生活热水两大产品贡献了万和电气超九成的收入。
以2021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为例,生活热水产品的销售营收为16.73亿元,厨卫电器的销售营收为20.05亿元。两者的营收额分别占据公司总营收的42.71%和50.88%,两者之和占总营收的93.59%。
如果单从营收数据的成果来看,万和电气在2021年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至少在行业内处于中等地位。
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样近乎畸形的产品结构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盈利风险,加上万和电气的毛利润相比较低,使得万和电气的盈利情况变得不容乐观。
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厨卫电器和生活热水系统两类产品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现阶段这两个领域的竞争,也几乎都集中在价格战的层面上。换句话说,万和电气的主要营收项目存在极大的竞争风险,且这种风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国产厨卫电器和热能系统开拓国外市场的过程中,打开国外市场较好的方式只有两点:过硬的质量和经济的价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万和电气的海外市场拓展之路,似乎已经完全陷入了以“低技术、高质量”产品换“低利润”的老路上,而这种模式却并不适用于成熟市场的长期经营。
先不说这样的运营模式对于企业自身形象的影响,就单从技术升级的角度来说,似乎也难以维持长期经营。
特别是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以“低价换市场”的运营模式,恐怕难以维系。因为一旦出现原材料价格大幅变动或者工业生产能源消耗收紧后,万和电气的产品生产加工,就极可能会陷入到极端被动的局面。
也就是说,现阶段万和电气的产品结构已经处于相对弱势的境况,并且伴随着极为严峻的生存考验。而这些问题在万和电气的发展规划中,并未有提及,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也变得无从提起。
从财务的角度分析,过低的净利润是投资方并不看好万和电气的关键原因。这是万和电气的硬伤,其严重程度,甚至已经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参照老板电器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020年全年,万和电气的总营业收入为64亿,老板电器的总营收为81亿。在营收上相差17亿(26.6%),单从营业规模的角度来看,二者在品牌铺开和经营点数量上的差距,基本可以弥补营收额的差异。
但是,真正的问题表现在净利润上。万和电气的净利润为6.3亿,老板电器的全年净利润则是16.7亿,相差10.4亿(165%)。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意味着在营收能力几乎相同的情况下,万和电气的净利润仅是同行的一半左右。而老板电器在行业内的排名也仅仅处于中等水平。
除此之外,万和电气的厨卫电器业务毛利率为24.65%,生活热水业务的毛利率为35.6%,总体毛利率为29.5%。要知道,行业总体毛利率的平均值却维持在52%左右,是万和电气的一倍,而净利润则直接会是万和电气的两倍左右。
由此可见,尽管年报数据相当可观,股市表现还算中规中矩,但万和电气产业落后、产品结构存在缺陷的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更严重的是,万和电气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应对市场经济改*和产业升级,恐怕也是一项重大难题。
销售渠道大而不强,让自主业务受限
从万和电气的市场覆盖率的角度来看,其在品牌销售渠道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作为完全覆盖了一级市场,并对二级市场几乎全覆盖的企业,万和电气依旧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势力。
但事实上,销售渠道上的优秀表现,恐怕更多依赖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经营成果。在与新兴品牌的竞争中,万和具有传统销售市场的优势,且这种优势并非难以撼动。这并非空穴来风,通过深度挖掘营业数据就可以得到印证。
以2020年为例,全年总营收64亿,其中出口业务占比44%、网上业务总收益约为13亿,实际国内营收总额22.84亿。但这其中还包含其他销售渠道的营收,例如集中签约和房产开发预订等,实际收入勉强算22亿。
以天眼查提供的数据,万和电气在国内的线下网点有1300多家。平均每个网点的营收约为14.7万,且这一数值为保守估计,只多不少。在考虑到一二线城市基础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平均14.7万的营收额,显然不可能养活起店面。
而想要维持这样庞大的销售规模,万和就不得不与其他品牌合店经营。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万和电气品牌效应低下的问题。
从商业经验的角度,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只需要多增加专卖店的数量即可。但真正的问题是,万和电气可能开不起专卖店。
由于长期代工和低价出口销售,国内自主业务萎缩似乎已经让万和电气的正常经营变得积重难返。这一点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万和电气正在面临的真实问题。
据了解,万和在连续三年总营收额增长不超过25%的情况下,出口业务的年增长率接近43%,代工任务连续两年都是超额完成,与此同时牺牲掉的,也必然是国内自主业务。
更为致命的问题是,在国内自主业务萎缩的情况下,万和电气的解决策略却显得缺乏诚意和创新精神。
而且,在引入“梅赛斯”和“伊莱克斯”之后,万和不仅没有借其名气进一步开辟市场规模,反而导致国内自主业务板块经营变得更加艰难,公司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思维方式,似乎进入了“惰性模式”。
由此可见,现阶段万和电气的发展问题似乎已经不仅是产品结构畸形的外在病症,更多则是内部管理思维模式落后、自主创新精神缺失的问题。
新产品赛道超车,还需创新经营模式
近些年,以空气炸锅为代表的厨卫新产品走进大众视野。凭借着对传统烹饪模式的创新和对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有效把握,厨卫电器行业的发展也为电器行业带来新机遇。
万和电气显然也嗅到了这一商机,快速捕捉市场动态信息,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塑造了聪米品牌以占据空气炸锅市场。
在尝到了抢占新产品市场的甜头后,万和电气选择和小米合作推出定制款热水器,并与小米生态系统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
但是,想要在新产品赛道实现超车,万和电气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经营模式。以科技研发投入为例,2019年万和电气的研发投入为2.58亿。华帝为2.37亿、老板电器为3亿。
如果从研发费/净利润比值的数据来分析,万和电气也属于技术创新型企业。但问题有两点:一是研发费用的总额并不是最优秀的,如老板电器、美的等研发额都在万和电气之上;二是较高的研发/净利润比值,来自于净利润低于其他品牌一倍这一客观事实。
换句话说,万和电气想要在新产品市场上实现弯道超车,在不断投入科技研发之外,还要想办法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企业净利润,才更有胜算。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股市数据分析模范生的“万和电气”,其真实发展情况并不如数据表现的一般优秀。现阶段万和电气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彻底解决销售能力较低和经营思维相对落后的问题。
以上就是万和电气是上市公司吗?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